百味书屋 导航

高中历史课件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2-04 12:54:25
经典文章

篇一:高中历史老师课件整理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背景1、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尤其是

以英国为核心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

2、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经济、政治和

军事处于优势地位。

3、美国极力规划战后“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受美国控制的

国际经济秩序

实质(结果):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成立时间:1945年 现成员国:180多个

基金来源:成员国应缴的份额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任务:①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②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作用: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成立时间:1945年现成员国:180多个

资金来源: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营业收入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款。

宗旨 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1)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2)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3)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

消极:(1)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提供了条件。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经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接受美元”的牌子,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2)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特点。

(3)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你知道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吗?它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 (1)二战后,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普遍下降,而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迅猛,经济实力空前膨胀,美国企图重建战后世界经济秩序,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特点: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不断增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该组织中占有最大份额,取得了对该机构的绝对控制权。

(3)说明:二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美元地位下降。 原因:①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发展缓慢;②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开始和美国展开竞争;③二战后美国为了实行其霸权主义政策,各种对外援助和军费开支使美元大量外流。

影响: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必要性:①国际政局的变化和1929年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②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美国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可能性:③ 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管制。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①形成:

②性质: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③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④作用: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后,有人认为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人认为它只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积极: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②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

③有利于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消极:美国拥有特殊地位。它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确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一、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历程: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联系(殖民扩张);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品输出)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输出)

④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资本新一轮扩张)

二、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1、根本: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水平提高。2、政治:两极格局结束,创造有利国际环境。

3、政策: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4、物质:信息技术、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

5、体制: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

6、动力: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发展(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布雷顿森林

体系下的两大两大金融机构)

7、基础: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一)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4、全球范围内普遍接受和认可市场经济制度,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两极格局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国际环境。

6、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催化剂。

7、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1、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①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世界:加入WTO,不仅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如外资、先进技术),还能参加有关规则的制定,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

②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为世界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给世界带来新的机会。

2、加入WTO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④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在国际 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总之,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加速经济发展。 挑战:①市场会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②民族工业中的弱势产业和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③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压力;④制定本国经济政策受到国际经济规则的一定制约。

3、加入WTO后,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如何应对?①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趋利避害;②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教

投入; ④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特点、本质

1、特点(经济格局):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注意区别: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特点

(三)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经济的全球化是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空前的压力与挑战,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起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4)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启示1、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要顺应潮流,促进发展

2、经济全球化是双 刃 剑,发展中国家特别要迎接挑战,趋利避害。

3、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促进世界共同繁荣。

对策:①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②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地区性合作。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篇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方法与过程: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讲授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

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选贤与能”。

设问: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继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吗?

材料分析: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国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提供两段材料给学生,可比较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与阶级社会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为例说明。在中央,最高统治者为王,设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史负责占卜、祭祀和记录王朝大事;武官师执掌军权,各类官职的主要职能划分非常清楚。在地方,商时期方国林立,方国首领被商王封赐为“侯”“伯”等,他们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同时对商王效忠,定期纳贡、朝见,并奉命征伐。(这里可结合《商朝疆域图》和学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国的文王被赐封为西伯侯为例讲述,学生更易理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强盛时控制的地区,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材料说明:“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西周控制区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宁,南达长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情境设置:对于如此庞大的王朝,作为周王,怎样才能有效地统治?(西周疆域图)

1.西周的分封制 (“分土封侯制”)(武王开始,周公继续)

(1)分封的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巩固统治)

情境设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结合《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说明分封的对象,能认识到分封的主体是同姓分封,同时可结合地图说说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举实例说明,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的巡游南方。)③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3)分封制的影响

设问:当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后,他们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用此设问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分封制带来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认识分封制的影响,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2.西周的宗法制

设问: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室贵族?

同姓王室贵族和周王的关系最亲。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而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1)宗法制的含义

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大的特点)。

(3)影响: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早期国家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用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禄制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总结: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四、知识与能力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商朝时,负责占卜祭祀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官员是

A相、卿、师 B卜、祝、史C相、师、卜 D师、卜、史

2.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夏商的制度区别很大 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C商周的制度区别很大 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3.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建立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实行D推行郡县制

4.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5.周初实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排除异性贵族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巩固统治D掠夺地方百姓

6.《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D出身

7.西周宗法制下,在诸侯领地内,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各子称为

A侯 B伯 C卿大夫 D士

8.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小宗必须服从大宗C嫡长子继承制D宗族内分大宗和小宗

(二)问答题

欣赏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1)两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简述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

(2)依据上述内容,简要指出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一)BDBBCACC

(二)(1)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内容: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③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宗法制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大的特点)。

(2)特点:严格的等级制度;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五、教后记:

①就“夏朝是如何建立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都能说出“大禹治水”的故事。当看《戴冠冕的夏禹》这幅插图时,学生还试图从服饰和神态两方面来说明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这展示了学生看问题的多角度。

②王位世袭制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题设问是上课临时让学生回《 高中历史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38806.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