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5-02 05:54:01
经典文章

篇一: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赵各庄第一小学王振伟

教学目标:

1 阅读背诵《天净沙·秋》

2 借助注释,图画,准确了解元曲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 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比较两首元曲的区别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设计:

一、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说一说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季节。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有关秋天的诗句。

大屏幕出示有关秋天的诗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走进元代曲作家白朴眼中的秋天。

板书课题《天净沙·秋》(元)白朴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介绍元曲:

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这首元曲属于小令

三、学习《天净沙·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小令,读熟读通顺。学生齐读 个别读

读完这首小令说说你的感受。诗人都写了什么?

(1)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止在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寒的啼叫。

白朴巧妙地运用了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萧瑟冷清的画面:

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萧瑟冷清的秋景图

我们应该怎么朗读,语气语调要低沉,缓慢

(2)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顺着它远远望去,远山青翠、溪水清澈;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

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活跃,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我们要读出豁然开朗的感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乐观向上的情绪,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一点飞鸿影下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映着夕阳的余晖,一个黑色的雁影,在天幕中疾习而下。

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语速要稍微加快,显示出大雁飞行的速度之快,表转折。

作者先写萧瑟之感,一句转折之后又写美景,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这么写?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生平。

四、介绍作者: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他先后经历了金和南宋的灭亡,后在蒙古的统治下,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早年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疮痍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五、这首曲子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虽有凄清之情却无悲伤之感,重点表达作者的达观态度和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给你一支画笔,你能把秋天的景象描绘出来吗?

六、拓展积累

我们再来欣赏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

萧瑟 冷清

明朗 绚丽

篇二:天净沙秋-教案

第一篇:(齐),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天净沙·秋》这首小令,请大家齐读课题! 第二篇:凌:这篇小令的作者是元代的白朴,哪位同学能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他? 几位同学后··

刘: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是隩州(今属山西省河曲县)人,出生于金末一个官僚家庭,也就是现在的官二代。在年幼时遭遇金亡变故,与父母失散,随父母好友著名诗人元好问流亡山东,得到元好问的培

,过上了纵情山水,以诗酒为乐的隐居生 育。长大后,拒绝仕元,迁居金陵(现在南京市)

活。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刘:这篇文章的作者大家都了解了,这篇小令的写作背景谁能说一下?

几位同学后······

写作背景

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

因此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凌: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这句诗句多优美啊,请同学们默读句子, 认真思考,理解一下句子的意思。

天边的夕阳把晚霞染得一片昏黄, 笼罩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村落,黄昏的暮霭里,乌鸦栖息在古树光秃秃的枝干上。这时有一只鸿雁飞来,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

刘: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句诗很有意境,谁来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菊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刘:诗句的意思大家都了解了,但是,文中有许多词很容易考到,请大家看一下小注释! 孤村落日残霞②,轻烟老树寒鸦③,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词能直接点名秋意。请在文中找一找。白草,红叶,黄花。

刘:思考 1.作者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的景物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答: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 2.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纷, 而“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活力生机。

思考

凌:1.秋景为何在此人眼中会有这样不同的特点?

答: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写当 时的社会环境。

理解难点

刘:这些景物中“飞鸿”是指什么?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暗喻作者本人。

他不愿意在朝廷中谋职,只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 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

请大家读一下这首小令,思考一下这首小令的中心。

刘: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请大家看一下这些练习题。并

凌:文章学完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扩写,给大家读一下。 扩写:秋风在空气中呼啸而 过,卷起枯黄不久的叶子,在那孤寂荒凉的村中,一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落里,不住地上升和下落。不远处的残阳如鲜血般红艳,却让人感不到丝毫的暖意。天空像是裂开一道伤口,染 红了过路的晚霞。整个荒村被一阵淡淡的轻烟所包裹,朦胧间见到村头有一棵老树,夕阳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天寒归林的乌鸦零星地站在树杈上,凄凉的叫声给人一种浸透骨髓的寒 冷。整个村庄像是死了一般。头顶上匆匆而过的几只鸿雁将硕大的影子投在了贫瘠的黄土之上,为这般死寂增添了几丝活力。我揉了揉被风沙吹疼的双眼,透过那若有若无的轻烟,忽 然发现在黄村的不远处,也有着青山与绿水,原本压抑的心情忽然明朗起来,视线也随之变得更为清晰,竟又欣喜地发现原来身边也是一派生机。白草,红叶与黄花,鲜明的色彩共同 勾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远处的残阳依旧,荒村依旧,只是那之前的寒意,似乎已不复存在。

篇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教学设计

篇一: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

镇中 郭凤丽

教学目标: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古代诗文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唐诗宋词我们已经学了很多,那么,写秋的诗词又有哪些呢??? 由此来引入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

二.自学探究: 初步感悟诗歌的意境(找一找课件

3.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并思考《秋思》这首小令押什么韵?哪些字押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教师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和谐动听,但曲调低沉,往往一首曲调低沉的词曲易引发人的思绪。

4. 悲凉、哀伤、伤感的秋思,你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是哪些文字传递给你的?让你联想起来怎样的画面?

2)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昏鸦:昏鸦即傍晚的乌鸦,给人苍凉的感受。黄昏时候,一只乌鸦或几只乌鸦在――稀稀落落地飞过,或停在树上,给人清冷的感觉。倦鸟归巢,这个断肠人呀还在天涯飘零着。饥晫空篱雀,寒栖满树鸦。

5)古道:古道迢迢人迹稀,和他描绘的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是崎岖、蜿蜒的古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迹罕至,倍感荒凉。这时候的断肠人真的会因此而感到更加悲痛和凄凉了。6)西风:西风即秋风,它吹落了树叶,吹黄了小草,吹在人的身上是凉飕飕的,是萧瑟的。

5 .刚才我们体会到的都是那悲悲切切的秋境,有一句却描写了一个惬意、温暖的场景,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看到的充满生机的美好温馨的地方,但人有我无,人家有家可以归而我无家可回,真是可怜!细水涓涓似泪流,也许这流水就是他思乡的泪呀。日夕惆怅小桥头,让人伤感;人间岁月如流水,让人感叹。当断肠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心头必是更加惆怅难受。 6 . 哪句话是画龙点睛之笔?

“断肠人在天涯”。

三.讨论释疑:

7 . 我们已经感受到这瑟瑟秋意,秋是荒凉的,人更感凄凉的,这秋意也别有味道,可是马致远仅仅是表达这一层游子之情吗?这马致远是否就是这断肠人呢?马致远在这秋思里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意义呢?我们也来认识马致远。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

语言凝炼,流畅自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四.反馈总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

作业

板书:

天净沙秋思

六中景物 小桥流水人家

荒凉 凄凉 安宁 幽静

陪衬断肠人在天涯 反衬

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绪

马致远

篇二: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清水中学 李燕荣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二、解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三、朗读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四、品析鉴赏:

1.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如: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2)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五、拓展延伸: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六、总结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七、布置作业:

篇三:《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堂

图片导入。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画,说说,可以给这幅图画配一首什么诗。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

二.介绍体裁

1.我们来读一遍注释⑨: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

2.读过注释,我们可以来猜一猜,元曲具有什么特点?预设:可以唱。这个“曲”字告诉我们,这首秋思在古代是可以唱的。因为是元代的作品,我们把它叫做元曲。

3.那么,“天净沙”是什么意思呢?跟这首元曲的内容有关系吗?(可引导:注释里是怎么说的?)曲牌名。那也就是说,“天净沙”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而与它的——曲调有关系。

4.而与内容有关的是哪个部分?“秋思”。

三.诵读感知

1.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预设:秋天里的想法。

2.那么我们来读一读这首曲。老师先来读一遍。(范读,读出感情,读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断句,但不点明此处断句。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

5.分析景物:

(多媒体) 藤 树 鸦

(多媒体)枯藤 老树 昏鸦

预设:从“枯藤老树昏鸦”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秋的荒凉和凄清。 为什么这几个字就能给我们带来这种感觉?换成“青藤大树乌鸦”还有这种感觉吗? 引导学生分析:枯:枯萎,没有生命力。老:苍老,光秃秃的。昏:黄昏使得乌鸦飞不动了,变得没有精神。

请学生朗读此句,读出凋零凄清之感。

②还有哪些词也给我们带来秋的味道?

(多媒体)古道 西风 瘦马

请学生分析,引导:古道是什么样的道路?年代久远,杂草丛生,没有什么人在行走。西风是什么样的风?换成微风或清风好不好?秋风,吹在人身上让人感到寒冷。瘦马,说明醒了很长时间的路,旅途劳顿,精神疲惫。

请学生朗读此句,读出孤独寒冷之感。

③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又有一个行人,骑着瘦马,吹着西风,独自走在杂草丛生的古道上,他看到古道边上枯藤和老树互相缠绕,乌鸦栖息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凄厉地叫着。心里涌起一阵又一阵的悲伤。

有桥有水这没有什么,加个“小”字,桥立刻显得——温馨了;水流动起来,立刻显得生动

了,再加上人家,整幅图画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非常温馨,似乎是一幅温馨柔美的江南农村图景。

补充: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④这时行人又往西边一看,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了,远处人家飘出了缕缕炊烟,就连乌鸦也不再飞翔,停在树上休息了。 于是我们知道,行人伤心并不只是因为秋天的景色太过凄凉,而是因为他——想家了。

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有种种特权,只有他们可以被任用为官员。这是民族高压政策。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已经开始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我们来读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人在天涯,也就是说不在——家里。使他伤心断肠的是他那颗抑制不住的思乡的心。

(板书)景

乡 愁

四.自主分析

我们看到课本为这首《天净沙·秋思》配了一幅插图。现在,根据我们对这首曲的理解,说一说,这幅插图有哪些地方画得好,那里地方可以改进。

1.没有画出枯藤。

2.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太灵动了,不符合“昏鸦”。

4.西风没有体现出来。可以画一些炊烟,或者让画中人不戴帽子,乱发飘飞;或者让人物的衣衫随风翻卷。

五.改写元曲

经过这番改动,相信同学们心中已经有了一幅全新的画面,马致远见秋景而叹思乡的感情也已真正走入了大家的心。请大家顺着这种断肠之情,把心中的画面,用文字表现出来。 生写短文。

五.作业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42167.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