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墨竹如人》教学视频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2 10:38:27

篇一: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竹如人》优秀教学设计1(精品)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3.试着欣赏郑板桥的默竹图。
重点难点
重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难点:如何理解文题“默竹如人”: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认识一位爱画竹的画家——郑板桥
二、介绍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三、自主学习:
1.解词:学习生字、新词
注意:“绰”读“chuò”,不要读成“zhuó”;“诣”读“yì”,不要读成“zhǐ”
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赈济、溢于言表、造诣
2.交流材料: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四、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郑板桥爱竹,赞扬画家人格。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郑板桥不媚权贵,关爱百姓。
第三段(第6自然段)高度评价《墨竹》,赞扬画家精神。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板书:默竹)
二、读文,练说
篇二: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竹如人》优秀教学设计2(精品)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3.试着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重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难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
(板书:墨竹)
二、学习生字、新词
注意:'.绰”读“chuo",不要读成“zhuo'';
“诣”读“yi”,不要读成“zhi。
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娠济、溢于言表、造诣:
三、读文,练说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2.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从_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_的人”的句式说话。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四、赏画.感悟
1.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竹的形象特点。
(l)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夜劲、劲节的感觉。
(2)挺拔修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二
(3)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坦荡从容之感。
(4)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
2.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触合。
3.真是画如其人啊,(在课题”里竹’后续书‘如人”】
五、延伸拓展
1.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迷一两件事吗,
2.课外再找几幅郑板桥的字画欣赏一下,认真体会画如其人.字如其人。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一下郑板桥。
篇三:《墨竹如人》的教学设计(周红梅)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何家山中心完小 周红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懂得本课“宫俸”、“造诣”、“落拓”、“峥嵘”等词语的大概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和他品格之间的关系。
3、背诵课文中郑板桥的诗。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讲讲郑板桥的故事,从中体会郑板桥的人格。
2、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郑板桥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的、不媚权贵、安贫乐道的高尚品德。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板桥的人格魅力。
突破方法:让学生多读、多想,互相讨论。
难点:如何理解题目《墨竹如人》。
突破方法:欣赏《墨竹图?,体会竹的特点与人物品格的相通之处。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欣赏《墨竹图?,体会竹与人的相通之处。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故事中归纳人物品格,在教师指导下体会题目内涵 教具准备: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
二、读文,练说
1.复习 在上节课我们欣赏过了郑板桥的墨竹画,板书:墨竹。谁来说说他所画的画具有什么特点?从它的风姿绰约中体现了竹的什么品质?课文通过了哪些故事中体现了他的品质呢?我们一起去读读故事吧!
2.自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
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3.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从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说话。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三、赏画,感悟
1.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形象特点。
(1)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瘦劲、劲节的感觉。
(2)挺拔细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
(3)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担荡从容之感。
(4)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
2.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
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融合。
3.真是画如其人啊!(在课题“墨竹”后面加上 “如人”)
四 写作指导
五.廷伸拓展
1.再欣赏几幅郑板桥的字画欣赏,再次感受画如其人,字如其人。
2. 竹正直谦虚,你想用什么方式去赞美它呢?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郑板桥。
板书设计:
24 * 墨竹如人
墨竹 郑板桥
风骨峥嵘劲节
潇潇洒洒 高志谦逊,清正高洁
舒展自如 虚心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
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竹) 如其(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六年级语文《墨竹如人》教学视频》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5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閻愮懓鍤仦鏇炵磻閸忋劍鏋�
娑撳秴鐤侀崘鍛啇娑撶偓濮� | 閺傚洦銆傜痪鐘绘晩 | 閹舵洝鐦旈崚鐘绘珟 閿涘矁顕懕鏃傞兇闁喚顔堥敍姝渆00001@163.com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全县平安建设工作汇报
- 全县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工作汇报
- 2021年政协工作会议讲话
-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课思想总结
- 2021年度抓党建工作情况述职报告
- 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 2021年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党规专题思想总结
- 2021年“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 2021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报告
- 2021公司党委政治建设报告
- 刺猬记_六年级作文
- pep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下载
- 六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卷
- 鲁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听力
-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书
- 冀教版小学英语课文六年级上册录音MP3
-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四版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北京的色彩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