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半条棉被》 观后感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20-11-04 10:21:23
经典文章

点击查看更多: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半条棉被》观后感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潇湘电影集团继2017年《十八洞村》,再次把握社会脉搏、呼应时代召唤,创作出品主旋律精品电影《半条棉被》,讲述红军长征艰难险阻中,与人民群众互相扶持的温情故事,展现出红军战士超越常人的神性德行,以及真实历史中,中华民族军民一心,赤诚性灵在俯仰天地之间的顽强生长。

  一 地母人物:红军战士的人性与神性

  《半条棉被》的故事源自历史真实事件,影片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别具匠心地对叙事构成进行戏剧性编排,将影像重点聚焦于红军董秀云的艰难经历,讲述了客观时间下董秀云和红军战士韩玉山的结合——寻夫不遇——留下棉被——英勇牺牲的创伤历史个人经验。在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董秀云无不体现出“地母”意象的神性光辉,“地母”意即“大地母神”,像土地一样卑贱低微、饱经创伤,却始终包容承受、坚韧慈悲的女性,她不是生来就寡淡情欲的无上神祉,而是生长于泥泞大地,具有真实炽热的情绪欲望,把个人情感寄托于国族大义上,承受着时代、战乱、历史、革命的苦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饱含赤诚初心,一心牵挂着家、党和民族安危。

  红军战士和共产党人为什么总是和人民群众鱼水交融?原因再简单不过:他们本来就从群众中来、一心到群众中去。《半条棉被》中的红军战士,首先演绎的是真实、细腻、有温度、有无伤大雅的缺点的普通人,有的受伤昏迷还要把钱死死揣在兜里,有的眼睛瞎了还要对反动派拳打脚踢,有的心心念念娶老婆……主人公董秀云最初加入红军革命队伍,也不是一心为民,而是为了追随丈夫的脚步、不愿意与他离婚。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乡土百姓,从来没有什么高大伟岸的理想抱负,仅仅企求过上平稳安宁的生活,所以他们加入革命队伍后的视死如归、舍己为民,都是从内心底生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这种纯粹愿望的守护。

  而当普通人主动承担革命的重任,作为红军战士的他们,从精神到灵魂都生长着一股超脱世俗的理想神性追求。影片从一开始就用各种细节片段描写红军战士的“纪律”精神,不拿不取人民一分一毫,所有红军战士和共产党人无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奉献,这种坚决有力的无私大爱,最集中体现在先锋模范董秀云身上。她在革命队伍中的本职工作是护理卫生员,在战壕沙场中救死扶伤,寄宿徐解秀家期间,救治徐解秀幼子、还帮他们修补漏屋,并且开化徐解秀放开裹足、穿大鞋,从精神上解放仍处于客观落后状态的贫民,赴战场前留下自己结婚时的半条喜被,留下“半条棉被”的美誉佳话。最后怀胎三月的董秀云壮烈牺牲,尽管她的孩子没有机会降临人世,但董秀云磅礴而细腻、坚韧而温柔、大地母神般的母爱,如同一针一线添棉加线的棉被一般,包裹着、保护着、温暖着徐解秀一家和其他人民。

  同时影片巧妙地避免了传统党政宣教片对于人物塑造的高大全片面弊病,在对红军群像的正面描写之余,细腻侧写了小脚村妇徐解秀视角下“半条棉被”事件发生过程,在董秀云和徐解秀两位女性人物的镜像互见中,形构出军与民、党与民、民与民的脉脉关怀与温情母性。

  二 俯仰景观:天地之间的军民同心

  《半条棉被》在影像语言的构建与阐释方面,同样是在力求真实的基础上,着重表现具有灵韵的隐喻符号,构建出一套专属《半条棉被》历史语境的隐喻系统,宏观角度来说,意即1934年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启艰难跋涉的长征之旅,具体到真实事件,则是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农耕民俗、山地风貌、雨水气候。千难万险的长征行践和筚路蓝缕的革命事业,在原生态、富于泥土气息的自然景观呈现中,融入叙事内容、主题旨归和与“地母”人物,达成了形神相契的艺术效果。

  最引人注目的影像符号当属缠绵不绝的雨水,雨水从天而降、泽被大地,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历史中,是丰收生养的祥瑞征兆,特别是对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之称的湖南来说,雨水更承载着农民对天地的敬重和景仰。《半条棉被》用一定篇幅表现雨水气候中的红军长征,首先表现出自然环境的阴郁和粗粝,更独具匠心的是,影片对雨水的呈现视角并不只是仰视镜头的人在雨中,还有俯视镜头的雨降大地,传达了底层人民在泥泞困境中的艰难生存,以及红军战士和共产党人在民族存亡之际,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的悲壮情怀。

  从雨水承天接地的视线继续延伸,《半条棉被》悉心书写了广大农民最亲近的生存空间——大地。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至纯精髓,敬天、惜地、爱农、感恩,时至今日也是党领导下全社会推崇的主流价值。影片秉持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烈的敬仰,从始至终不断表现真实山地、河流、农田中的贫苦人民和英勇红军,长征过程中没有任何食物,红军只能啃野草吃树叶,他们还发挥了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说“马吃的肯定没有毒,就吃马吃的草”,改善后的食物是红薯,红薯又叫“地瓜”,完全是生长在大地泥土中的精华果实……种种细节,无不托举出中国近代史历程中,党和人民胼手胝足、一步一个脚印,在大地上摸爬滚打、匍匐前进,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最终取得了奇迹般的长征成功和革命胜利,这一切都是在大地上生存千年所传承相接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崇高精神。

  最后是作为题名的棉被——半条棉被,这条棉被本来是一床喜被,小农家庭重视手工制作,结婚成家都是亲手织布、采棉、缝制红色棉被,“一被子就是一辈子”,这床喜被是董秀云和韩玉山爱情和革命情谊的深沉见证,也是他们对革命胜利和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而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危亡面前,董秀云不吝惜自己视为性命的喜被,一次又一次裹在战友们身上;最后她毅然决然将被子一分为二,一半留给徐解秀、一半继续带在身边,象征着红军战士和广大人民同心同德、互为庇佑。

点击查看更多: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半条棉被》 观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2114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婵炴垶鎸哥粔鎾偪娓氣偓瀹曟﹢宕ㄩ褍鏅f繛鎴炴尵閸嬫挻鎱ㄩ敓锟� | 闂佸搫鍊稿ú锕傚Υ閸屾粎妫柣妯肩帛閺咃拷 | 闂佺鍩栧ú婵嬫儊閺冨牆绀嗛柣妯肩帛閻濓拷 闂佹寧绋戦惌渚€顢氶鍕殏闁哄啫鍊块崗鍥⒑椤撗冩灓妞ゆ柨鐗撻弫宥咁潰濞擄拷00001@163.com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创业找项目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

濠电偛顕慨鍨仚闂佹悶鍔岄崐鍨暦閵夛附鍎熼柍銉ョ-閵堫噣姊洪崨濠勬噽闁搞劋鍗宠棟闁哄被鍎辩粈鍡涙煥閻曞倹瀚�
闂傚倸鍊哥€氼參宕濋弽褜娓婚柛宀€鍋為崑瀣⒑椤愶絿銆掓鐑囨嫹: 5闂備胶枪妤犲繘骞忛敓锟�/缂傚倷璁插Σ鍕箯閿燂拷闂備礁鎲″玻鍧楀窗瀹ュ鍋濋柨鐕傛嫹10闂備胶枪妤犲繘骞忛敓锟�
闂備線娼荤拹鐔煎礉鎼淬劌鍚归幖娣妼缂佲晜銇勯弽銊ф噮閻㈩垽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悗鐢电《閸嬫捇鐛崹顔句痪濠电姭鍋撻柨鐕傛嫹
濠电姰鍨煎▔娑氱矓閹绢喖鏄ユ俊銈呮噹缁狅綁鏌熼柇锕€澧い顐ゅ█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濠电偛顕慨鍨仚闂佹悶鍔岄崐鍧楃嵁鐎n喖绠涙い鎺嗗亾妞ゎ偆濞€閺屾稑顫濋鈧崵杈╃磼鏉堛劎绠為柟宕囧枛婵$兘鏁傞弬銈夌崪婵犵數鍋涢ˇ鏉棵洪幋鐐电闁搞儺鍓氶崑銊╂煏婵犲海鍘涢柛銈囧仱閺屻倖娼忛妸锔规嫽闂備緡鍠栭顓㈠焵椤掆偓缁犲秹宕归崫鍕惰€块柨鐕傛嫹 闂佽楠哥粻宥夊垂閸濆嫸鑰块柛銉戝苯娈銈嗘椤斿﹦鎹㈤崱娑欑厱婵炲棙鐟︾€氾拷 p00852-1 闂傚倸鍊甸崑鎾绘煙缁嬪潡顎楅柣锕佸吹閳ь剛鏁婚崑濠囧窗閺囩喓鈹嶅┑鐘叉搐閻鈧懓瀚妯兼媼閹绘帩鐔嗛悹楦挎瀛濋梺绯曟櫔閹凤拷 濠电偞鎸婚懝楣冨Φ濡壈濮虫い鎺戝缁犳牠鏌曟繝蹇涙闁稿绻勭槐鎺楀箟鐎n偄顏� 闂備胶鎳撻悘姘跺箰閸濄儲顫曢柟瀛樼箥閸ゆ銇勯弮鍥跺敽缂佷紮鎷�
闂備線娼荤拹鐔煎礉鎼淬劌鍚归幖娣妼缁秹鏌涢锝嗙闁挎稓鍠栭弻銊モ槈濞嗘帒顥濋梺鐟板暱濡瑧绮欐径鎰劦妞ゆ帒瀚崵濠囨煕閹邦剙绾ч柛锝庡灠闇夋繝濠冨姈鐎氾拷 9:00-12:30 14:00-18:30 闂備礁鎲$粙蹇涘礉瀹€鍕煑闁跨噦鎷� 9:00-12:30
闁诲海鏁婚崑濠囧窗閺囩喓鈹嶅┑鐘叉搐缂佲晜銇勯弽銊ф噮閻㈩垱绋戦埥澶愬箼閸愩劌浼庣紓浣介哺缁诲嫰骞忛悩鑼殝闁哄娉曢幉锕傛⒑缁嬭法绠插┑鐐诧工铻為悗闈涙憸閻滅粯淇婇妶鍌氫壕閻熸粌搴滈幏锟�
闁诲海鏁婚崑濠囧窗閺囩喓鈹嶅┑鐘叉搐缂佲晜銇勯弽銊ф噮閻㈩垱绋戦埥澶愬箼閸愩劌浼庣紓浣介哺缁诲嫰骞忛悩鑼殝闁哄娉曢幉锕傛⒑缁嬭法绠插┑鐐诧工铻為悗闈涙憸閻滅粯淇婇妶鍌氫壕閻熸粌搴滈幏锟�
闂備浇銆€閸嬫挻銇勯弽銊ф噮閻㈩垱鐩弻鐔衡偓娑櫭慨鍥р攽椤曞棙瀚� 闁诲氦顫夐悺鏇犱焊椤忓牏宓侀煫鍥ㄦ惄閸ゆ淇婇妶鍛伌闁搞倕顦甸弻锟犲磼濮橆厼绐涢梺缁樼箞閺€鍗烆嚗閸曨偒鍚嬮柛娑卞幘閸橆剟姊洪崫鍕垫Ц闁哥喐娼欓‖濠囨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