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解答文言文虚词的思路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8-03-23 10:05:29
经典文章

1、看语法结构  

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主语主语
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2、看对应位置  

①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经·东山》)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3、看特殊标志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4、看语气表达  

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 microsoft="" yahei",="" "microsoft=""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text-align:="" justify;"="">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解答文言文虚词的思路》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75013.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