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苏武拒降阅读答案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5-09 06:26:57
经典文章

篇一: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2010-09-01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 )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 ⑩何以汝为(wéi)见 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 ⑿给( )其衣食 2、概括讲述课文情节故事

3、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三、再读课文,积累知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⑤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⑧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2、古今异义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③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④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⑤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⑥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⑦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⑧武使匈奴,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 )⑨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 今义: )⑩单于视左右..而惊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⑥乃 ? 见犯乃死,重负国 乃:副词,才?恐汉袭之,乃曰 乃:副词,于是、就 4、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1)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1

(2)屈节辱命 (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3)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B、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 (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四、合作探究

1、苏武出使前,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如何?他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出使匈奴的?这对后面故事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2、卫律、李陵劝降方式有何不同?苏武拒降态度又有何不同?

卫律主动叛国,投身匈奴,厚颜无耻。先欲加之于罪,苏武据理力驳;复欲胁之以死,苏武岿然不动;继则诱之以利,苏武严辞痛斥。苏武直斥卫律“畔主背亲”的无耻行为和“欲斗两主”的叵测居心,卫律自讨没趣,无可奈何,道义上完全失败。

李陵被迫投降,屈身匈奴,良心未泯。劝降苏武乃奉命行事。先是晓之以理,指出武帝刻薄寡恩,国已负武,武不负国;复欲动之以情,宣扬人生譬如朝露,不必自苦若此;继则析之以势,直言汉廷法令无常,大臣安危莫测,苏武即令归汉,前景难以逆料。李陵所言,俱为事实。苏武避开具体问题,告以儒家君臣大义,表达忠臣死节之志。在苏武的浩然正气面前,李陵真情毕露羞惭自责。

3、课文是怎样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入手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 请举例说明。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性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4、本文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对比的作用,请把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对比,看看对塑造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

(1)张胜:头脑简单,糊涂谋反,事情败露,立即叛变。

苏武:认识清醒,高瞻远瞩,欲以死息祸;面对劝降,始终保持气节。 (2)卫律: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 (3)李陵:意志不坚,因私叛国,痛苦羞愧 苏武:忠贞不渝,心系祖国,无怨无悔

5、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课堂总结】本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和利诱誓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有力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课外拓展】

1、苏武事迹,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

①典故:羝乳乃得归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李白《苏武》) “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 ②典故:苏武持节(原文:“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交河北望天如海,苏武曾将汉节归。”(张仲素《塞下曲》) “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陈羽《读苏属国传》) ③典故:雁足系书(原文:“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鲍融《赠远》)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王勃《采莲曲》) ④典故:典属国(原文:“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聂夷中《胡无人行》) 2、民歌《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2

篇二:高一语文必修4文言文单元综合测试 201405

高一语文必修4文言文单元综合测试 201405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横线中的句子:

① ,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③念去去,千里烟波,。

④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⑤执手相看泪眼, 。

⑥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⑦ ?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4分)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赦免(shà) 袒露(tǎn) 瑕疵(cī) 前倨后恭(jū) ....

B.妃嫔(bīn)睥睨(nì) 汤镬(huò)刎颈之交(jǐng) ....

C.马厩(jiù)煴火(wēn) 牲畜(chù)肝脑涂地(tú) ....

D.篆文(zhuàn) 骸骨(hái) 朔风(shuò) 皓首穷经(hào) ....

3.下列各组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②拜送书于庭 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④匈奴诡言武死⑤因泣下霑衿⑥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B.不如因而厚遇之 ....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

5.下列各句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臣请完璧归赵 .

A. 左右欲刃相如B.且庸人尚羞之 C.宜皆降之 D.武复穷厄 .....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 )

例:而君幸于赵王

A.秦城恐不可得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举孝廉不行 D.征拜尚书

7.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D )

A.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 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C.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8.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 )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C.子卿尚复谁为乎?D.古之人不余欺也

9.下列各句中“谢”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D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D.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10.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②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

B ①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现乎? ②其一人夜亡,告之 ..

C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虞常果引张胜 ..

D ①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②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

1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

例: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A.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C.刑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刑

D.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13.下列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不如因而厚遇之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B.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C.衡因上疏陈事D.因泣下霑衿,与武诀去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苏武传(节选)

班固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厚:关系很好 B. 扶辇下除 除:殿阶

C. 位列将,爵通侯 列:排列 D. 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问

答案:C.列:一般的。

15.下列四组中,全部表现苏武高尚气节的一组是:( )(2分)

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③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⑤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④⑤⑥

答案:B

16.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李陵本为汉将,李陵与苏武都做过皇帝的侍从,单于派李陵劝降苏武,表示愿意以礼相待,李陵作为名将之后,表面劝降,其实暗示苏武应该拒降。

B. 苏武北海牧羊,历尽千辛万苦,虽然听说自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但仍坚守气节,不为李陵所动。

C. 匈奴与汉和亲之后,汉使者得到苏武存活的消息,并要求单于放归苏武,单于最后把苏武及其随从,都归还了汉朝。

D. 选段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选段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气节高尚的苏武形象。

答案:A.没有暗示苏武应该拒降。

1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译:

(2)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译:

答案:(1)单于吃惊地看着左右的人,向汉朝使者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在。”

(2)除了以前已经投降的喝死亡的外,一共跟随苏武归汉的有九个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

游爱莲亭记

[清]邱 兢

郡之北郭有水滢然,曰萧湖。湖之北,舍舟步行,不五六里,曰后湖。湖与运河止间一堤,南始伏龙洞,北抵钵池山,东绕盐河一带,周环约十数里,淮之胜境也。余生长于淮,未获一至其地。

癸巳秋七月,溽暑初伏,凉风暂起,买舟于菰蒲曲之港口。菰蒲曲者,水南程先生别业,切近伏龙洞者也。舟行数十弓,左转石桥,云景波光,千顷一碧。济南大明湖、杭州西子湖,向之叹为澄涵沱澹者,仿佛遇之。于是载沉载浮,与波上下,推篷四望,旷然神怡。钓艇横烟,遥歌断续,菱汊也;蔬篱茅茨,数家掩映,蒲洲也;禅林道院,隐隐丛丛,柳湾也;绿树红桥,蔼蔼宛宛,爱莲亭也。亭四面皆种莲花,故因以名,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阎省庵题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亭虽小而杰出于湖中。甫登舟遥望焉,以为即之甚易,乃度渔梁,穿荻港,沿荇田,凡经数十转,而后得造斯亭。亭后为般若寺,僧闻客至,出迎,延坐于清风阁,饷以雪藕。解衣盘桓,俯仰流连,见夫水鸟拍波,游鱼唼藻,不禁喟然叹曰:“物之乐其乐也,如是乎?殆移我情矣!”

久之,扣舷沿旧路而返,偕游者曰:“湖之胜在爱莲亭,钵山之胜在景慧寺,由亭诣寺,直一苇航之耳,盍回舟为薄暮游?”舟子曰:“时不及矣!”遂止。

嗟夫!世之鹿鹿尘途者,其于某水某邱,虽在故都,至老不能识焉,况侈宇宙之大观乎?然则余今之获游于此,亦非偶然,故不可以不记。

(选自《中国游记散文大系》) ④③②①

【注】①郡:指淮安。②弓:古代计量单位,六尺为一弓(一说八尺)。③渔梁:筑堰围水捕鱼的一种设施。④鹿鹿:即“碌碌”。

1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湖与运河止间一堤 间:间隔 B.甫登舟遥望焉 甫:刚刚 ..

C.延坐于清风阁 延:邀请D.直一苇航之耳 直:遇到 ..

19.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作者船上所见之景的一组是( )(2分)

①溽暑初伏,凉风暂起②蔬篱茅茨,数家掩映

③禅林道院,隐隐丛丛④绿树红桥,蔼蔼宛宛

⑤亭虽小而杰出于湖中⑥见夫水鸟拍波,游鱼唼藻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20.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爱莲亭是一处美景,位于萧湖之北的后湖,因亭的四周都种莲花而得名。

B.后湖澄澈浩渺,堪比大明湖和西子湖,却少有人至,可见世人重名轻实。

C.作者在描写优美湖光山色之后,告诫世人不要因为忙于俗务而错失美景。

D.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将作者一行游览途中的多个景点描绘了出来。

2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3分)

译:

(2)凡经数十转,而后得造斯亭。(3分)

译:

(一)(12分)

21.(2分)

D(直:只,不过。)

22.(2分)

C(①说的是天气情况,不属于作者船上所见之景;⑥是清风阁上所见之景。)

23.(2分)

B(“少有人至”于文无据,“世人重名轻实”牵强。)

24.(6分)

(1)(3分)

篇三: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1]

《苏武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预习填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书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班固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2、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纪传体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班马。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 《两都赋》 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②数( shuò )通使相窥( kuī )观; ③以状语( yù )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 )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 yūn )火,覆武其上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 shuì )足下; ⑩何以汝为( wéi )见;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概括讲述课文情节故事

2、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并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小组合作,借助字词典、课文下注释,梳理文言常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使、语、引、食、发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A、倒置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第三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可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研读3-8段,文中几次写匈奴劝降苏武,劝降方式有何不同?苏武拒降态度又有何不同? 一共三次

第一次是卫律对他威逼利诱遭到了他的辱骂

第二次是单于想利用恶劣的环境想让他投降他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不屈不挠

第三次是李陵以情动人现身说法劝其投降“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原文)

面对这些人苏武显示出了一个民族的高尚气节

(1)卫律可谓软硬兼施、方法用尽想迫使苏武投降。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鸡儆猴的“剑斩虞常”,结果吓到了张胜,但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复举剑拟之”,用死亡威胁苏武投降,谁知“武不为动”。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说自己“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

(2)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他“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来维持生命,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手握象征国家民族的汉节,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体现出崇高的爱国气节。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

(3)这一次匈奴派出了苏武曾经的故友李陵来劝降。这部分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只是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

3、本文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对比的作用,请把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对比,看看对塑造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4、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二、拓展探究

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苏武的性格特征上,用了什么方法? 一、 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靬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作用: 突出主题: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二、 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例如:“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愿勿复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武不应。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三、 从环境描写入手刻画人物

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劝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投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力量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任务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更好地表现了苏武的性格、人格、气节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四、 利用次要人物对比映衬

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不起考验,叛变投降;

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通过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它有清醒的外交意识,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禅达十九年守节坚忍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与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苏武拒降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46414.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