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22 14:09:08
经典文章

篇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从生下的瞬间,上帝便给了你一个舞台,让你演绎你的人生;戏如人生,那谢幕的一刻,就宣告了一段过程的终结,一切又重新开始。人生也好,戏也好,在这部属于你的生命剧里,你都是主角,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地把它演下去,期待着喝彩。

也许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开始犹豫、失落、颓废,厌倦了戏文,放弃了人生。舞台的灯光开始黯淡,生命的色彩变得黑白。最终人们忽略了你的戏,无视你的人生,你这时才明白:戏未完,人生未尽。重新捡起你的信仰,继续演好你的戏,完整地走过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做着别人的配角——或大或小,重要或不重要,精彩或不精彩。可无论怎样,我们都是自己这出戏的主角,而且永远不会被人代替。不管你觉得别人的戏多么精彩,你永远都是一个看客,别人的生活你羡慕不来,你的戏码别人何尝又可以体会?不要抱怨生活给你的不公平,给你的戏太平淡无奇,如果你能好好演绎,定能发现老天对你的特别。

得意的时候别骄狂,失意的时候别自弃。别人落魄的时候上前扶一把,没准自己落魄的时候也能被人扶。人生未必有喜剧那么传奇,可戏里的人生百味,总是抵不过自己的苦辣酸甜。看戏?看自己!就像一首哲理中写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却在楼上看你。 人生如戏?是那湖泊中荡漾的涟漪?平凡不乏美丽动人;是那绿叶上的露珠?渺小不乏晶莹剔透;还是那儿时吹出的泡泡?五彩缤纷却昙花一现。其实,人生只是生活的过程,浓与淡,甜与苦,在于人们如何去看待、去把握。想来的确如此。在一方天地间活着,有的人或平平淡淡,或贫穷落魄,或跌宕坎坷。相同的是生活,不同的是人生。相同的生活复制了难以计数的庸碌之徒,不同的人生造就了屈指可数的圣者闲人。其实,人生是平庸一世,还是潇洒一生,关键是自己怎么去看待生活,活出真我风采!

假如夜色深沉,灯光下面红酒与咖啡,犹如佳人相伴,如同诗的浪漫感觉。将思绪打开,扔下往事的伤痛,苦涩香醇的咖啡,悄然入口,把往事的痕迹慢慢地划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继续演绎完美人生,期待自己更多精彩!

篇二: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一场戏一个人生,一场戏一个命运。有人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喜欢看戏,我喜欢里面跌宕起伏的剧情,我喜欢用戏感慨自己的人生,我喜欢把自己融入其中。我是戏迷,无论是喜剧、悲剧,来者不拒,它虽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也真真正正的触碰过我的内心。一场戏如何,在于编剧,在于导演,在于演员。戏,有人为拟好的结局,有光芒四射的演员助阵,而人生不同,即使你是普通人,你也是你这场戏的主角。戏演砸了,可以修补,人生演砸了便彻底砸了,所以,人生这条路没有剧本,没有重新来过,错了就是错了,痛了就是痛了,谢幕之时也如鸟儿划过天空,无痕无迹。

“人生一场戏,又何必太认真;生旦净末丑,我统统扮一回;谁扮谁像谁,我扮谁又像谁,别忘了下次再会......。”歌词写得真好,写出了人生如戏的意味深长,写出了戏如人生的美好憧憬。人生如戏,草木一秋,我们不必太过于苛求什么,也不必太过于计较什么,活得坦荡,过得潇洒,便是此生无憾了。你要分清什么是戏什么是人生,戏再美好也终归是一场戏,人生再痛,再坎坷,也是你选择的路,也要笑着面对,时刻记住你属于现实,戏里的美好只是你奢侈的梦,梦会有醒的一天,而人生继续前行。

活在戏里舍不得出来的人是懦弱的傻子,因为你明明知道那是假的却仍流连忘返;从不追梦,从不入戏的人是没有生活情趣的呆子,因为你明明感受到现实的痛却不会用美好的梦来为自己抚平伤口。适当追梦、适时入戏是人生的调味剂,是命运的遮阳伞。

前方有两条路,你不知道哪条是荆棘坎坷,哪条是鸟语花香,但无论你选择哪条你的人生都将开始,不同的是悲剧和喜剧,演绎好了,悲会变喜,演不好喜也会是悲。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12级地理科学班 段亚会

篇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读萨特

王荣鑫(200808580218)

序言

大一的时候就试图读萨特,在《什么是文学?》里寻章摘句。如今从图书馆借来同一本书,看到当初用铅笔画的标记,遂想起费翔的那首歌:“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不得不承认,今天我仍然读不懂萨特的《什么是文学?》,更读不懂《存在与虚无》。我只能在萨特的文学批评中管窥蠡测,寻找存在主义与我的文学观的契合点。我又转而去读理论家对萨特的介绍,以期获得一些二手的,但是较系统的萨特理论。

萨特曾在《<局外人>的诠释》一文中评论过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他十分推崇这部小说,因为这部小说很大程度上暗合了萨特的某些观念。我也非常欣赏这部小说,从它的篇名到内容都投和了我和萨特的趣味——局外人,你只有成为生活的旁观者,才能认清生活,认清它的全貌和每一处细节。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跳出生活看生活,假如人生就是一场戏,作为这台戏的主角,你必得时时间离出来,方能更真实地把握你人生这出戏。这或许是布莱希特给萨特最大的启发。①所以当我试图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我读萨特的感受时,我就想起了八个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或许只是萨特文艺理论中并不起眼的一方面,却是我感触最深的一方面。

一、从“局外人”切入

加缪在《局外人》中采用的是半上帝视角。通常我们说的上帝视角是作者无所不知的视角,不仅如实的叙述主人公的行动,也能窥探主人公的思想。而《局外人》中作者掌握了主人公的全部行动,却不知道主人公的内心所想。正如萨特所说:“《局外人》不是一本提供解释的书,因为荒诞的人不做解释,他只描写。”②“艺术品不过是生命中撕下来的一页。”③这是一种不那么真实的真实。雨果有一部喜剧结尾的小说叫《悲惨世界》,路遥有一部悲剧结尾的小说叫《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在取名上真是曲尽其妙。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场景:雨果问,什么样的世界是悲惨的?路遥答,平凡的世界。我们要让读者感到悲惨,的确不需要如何雕饰,只需要从平凡的世界撕下一页就够了。“再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也比不了真实的生活”,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扑朔迷离的传奇。所以张爱玲“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④

跳出生活看生活就会有一种宿命感。人生的过程千变万化,人生的终点亘古如一了。人人生而不平等,人人死而平等。魔幻现实主义力作《百年孤独》则用一种宏大的史诗笔法呈现了这种宿命感。布恩蒂亚和乌苏拉的第六代后人终于如传说所言长出了猪尾巴,这个长猪尾巴的孩子又正如吉卜赛人羊皮卷上说的那样被蚂蚁吃掉。整个①

② 萨特:《布莱希特与古典主义戏剧家》,《萨特文集》卷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466页。 萨特:《<局外人>的诠释》,《萨特文集》卷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61页。

③ 萨特:《<局外人>的诠释》,《萨特文集》卷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62页。

④ 张爱玲:《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2月,扉页。

家族经历了“百年孤独”后,宿命难逃,消失在狂风骤雨之中。很难说马尔克斯与存在主义之间是否有承传关系,但他们对人生宿命如此相似的信仰却是不争的事实。

跳出生活看生活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在音乐中也时有表现。我常到浙大西溪校区对面的杭州书林二楼,拿一本书,独坐终日。落地窗外,一拨又一拨风尘仆仆的人,车水马龙中迷失了自己。那一刻我仿佛就是上帝,俯视这庸庸碌碌的众生,那一刻我想起了陈奕迅的歌《好久不见》,即使我是上帝,那一刻我也怀着淡淡的感伤,慨叹逝去的年华,慨叹人生苦短。

很多情况下,哲人并不是发现了我们不能发现的,而是先于我们发现,抑或是表达出我们都发现了却无法表达的。跳出生活看生活不能成为存在主义的专利,他只是契合了我们的思维和情感。

二、虚无与荒诞

跳出生活看生活就会有一种宿命感,而宿命感又难免让人走向虚无。“死亡守候在我们道路的尽头,它使我们的未来烟消云散,人生没有明天,仅是彼此递嬗的现时。”①从地域上讲,前方只有坟。②虚无真是无法言说的东西。一个走向虚无的人不是应当去死吗?不是的。催人自残的只是绝望,而在虚无主义者看来,“绝望之为虚妄,正

③与希望相同。”萨特也说:“荒诞的人不会去自杀,他要活下去,但不放弃自己的任

何信念,他没有明天,不抱希望,不存幻想,也不逆来顺受。”④彻底的虚无主义者甚至会表现出无穷的力量,反抗绝望,反抗虚无。比如鲁迅这样连死亡的虚无都虚无化了的彻底的虚无主义者,在我们整个民族的印象中竟是一个不屈的斗士。

荒诞派戏剧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有确凿证据的,这里不再做过多论证。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你用录音机把你一天说的话录下来,听听有几句不是废话?”的确,现实的人生就足够荒诞了,知识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我因此又想到,假如上帝(或者其他我们命运的主宰者)用一台摄像机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形成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谁又不是在“等待戈多”?这岂不是又扣住了我们的主题: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真是一种荒诞的真实。

三、存在还是不存在

存在主义的核心论点就是:“人一方面意识到世界万物必须借助于人的意识而显现;另一方面,人又意识到自己对于被揭示的世界而言微不足道。”⑤存在主义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论断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对于世界本源问题,我素来持不可知论,但如果必选其一,我更倾向于前者,虽然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中国进入新时期以后,存在主义的论断迎来了一个春天,诸多文学艺术作品着力探讨存在与意识的关系。

香港作家李碧华有一部小说《霸王别姬》,主人公程蝶衣虽是男人,却因在戏中演虞姬而恍惚了自己的性别,陷入了性倒错的苦闷之中,分不清思维与现实孰真孰假。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整个故事都贯穿着米兰这个主人公脑子里复合成的人物。如果我们跳出来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会不会都只是我们脑海中①

③ 萨特:《<局外人>的诠释》,《萨特文集》卷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71页。 参见鲁迅:《野草·过客》,《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月,第494页。 鲁迅译裴多菲诗,参见鲁迅《野草·希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月,第483页。 ④ 萨特:《<局外人>的诠释》,《萨特文集》卷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60页。

⑤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52页。

的幻影呢?我们认为的存在是否真的就是存在?说到这里,我们又与中国的先哲庄周不谋而合,这不正是“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故事吗?

小结

年岁愈长,所历愈多,人生的宿命感就越发强烈。那时时袭来的绝望,绝望背后的虚无,消磨着人的意志。几天前在网上看到有人问周国平如何应对这种虚无感,周国平说自己也无法排遣,在虚无到来时机械地反抗。

一直感觉自己看到的世界与自己已经形成的世界观迥然相异,总有一些感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终于在接触了萨特以后拍案叫绝相见恨晚,他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尽了。总有一天我会把萨特读透。

参考文献:

1、萨特:《萨特文集》卷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

2、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月。

3、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4、加缪:《鼠疫 局外人》,译林出版社,1999年2月。

5、雨果:《悲惨世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6月。

6、路遥:《平凡的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

7、张爱玲:《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2月。

8、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9月。

9、李碧华:《霸王别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8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90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