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1-11 06:30:48
经典文章

篇一: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附翻译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 ),屡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篇二:初中课外文言文片段翻译

核工记

字词解释

1、 季弟:最小的弟弟。古代汉语中排行:伯(孟)、仲、叔、季。2、 坠:坠子,一种装饰物。

3、 许:左右。4、 广:宽。5、 向背:正面和背面。6、 坳(āo):洼下的地方。

7、 雉(zhì):城墙垛子。8、 历历:清清楚楚。9、 颠:顶端。10、 具:有。13、 类:像。

14、 司更:司,管理。打更。15、 卒:士兵。16、 执:拿。17、 桴(fú)鼓:鼓槌(chuí)。

18、 不胜:受不了。19、 枕:临,靠近。20、 山麓:山脚。21、 章:棵。22、 户:门。

23、 阖:合。24、应门:应声开门。25、延纳:接纳的样子。26、 度:揣测。27、 宜:可以。

28、 衲:和尚穿的衣服,这里借代和尚。29、 负:背着。30、 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

31、 踉(liàng)跄(qiàng):走路匆忙不稳的样子。32、 如:到……去,参加。

33、佛事:佛教的各种活动,如诵经、祈祷等。34、 对:并峙。35、 陀:小和尚。36、 闻:听见。

37、仆仆:奔走劳顿的样子。38、 浮屠:宝塔。39、 半黍:半分长。40、 维:系。

41、 凭几(jī):靠着茶几。42、 假寐:不脱衣服睡觉。43、 渐:快要。

44、 寤(wù)然:睡醒的样子。45、 拥:抱着。46、 嘘:吹。47、 盖:表示推测,大概。

48、 茗:茶。49、 舣(yǐ)舟:船靠岸。50、 当:正对。51、 阴:背面。52、 阜fù:土山。

53、 踞:蹲。54、 爽爽:高明卓越清楚的样子。55、 徐兴:睡足以后慢慢起身之状。兴,起身。

56、 乃尔:如此这般。57、月晦(huì)半规:月亮昏暗呈半圆形。58、 杂:夹杂。59、 候:征兆。

60、 计:统计。61、 凡:总共。62、招提:佛寺。63、 人事:人之所为,人的活动。

64、 各殊致殊意:情态各不相同。65、 并:一并具有。66、 肖(xiào):模仿。67、 纳:容纳。

68、须弥:佛经里的高山。69、 芥子:芥菜子,比喻微小的地方。70、 殆谓是欤: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翻译

我的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用桃核做的坠子,长五分左右,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反面都是山。山坳中间有一座城,城墙垛子可以清楚地数出来。城墙顶上有座楼,楼门大敞着,里面有一个人。他像专门打更的士兵,手里拿着鼓槌,冻得瑟瑟发抖.山脚处建有一座古老的神庙,有三棵松树隐藏着它。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头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人把门敲开。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左右两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外面来了一个老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念佛归来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好像听到慢慢的脚步声。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计算整个桃坠,总共有七个人:(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士兵。房屋内器物用具共有九个:(分别是)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而人的活动像是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茶几,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并且他们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佛语说:“容纳佛经里的高山在这个芥子里”大概就是如此吧!

唐太宗论止盗 译文

注释]

①[哂(shěn)]微笑。②[外户]这句是使动用法句式: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 ③[野宿]在郊外露宿。

[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翻译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 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 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 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 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 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 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 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 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 做小康。

《新安吏》翻译 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按户籍册点兵。

请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如可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於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可就孤苦伶仃。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著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乾,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乾了会露出头骨,天地都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终归是无情的。

我们官军(指九节度使)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指史思明已归唐,又支援安庆绪),致使官军溃败。

就去原先营垒就食(因离洛阳不远),练兵也依凭著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指劳役不重),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麼悲伤,长官(指郭子仪)本像你们的父兄。”

篇三: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 师旷论学(14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暮( ) 戏( ) 闻( ) 善(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黄线的文言句子 4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

答: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3.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4.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

5.戏:戏弄.

6.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7.瞎眼的臣子:师旷眼瞎,所以这样自称.

8.光:这里指阳光.

9.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10.善哉:说得好啊!

11.孰与:相当于“比??怎么样”.

12.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

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曾经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

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

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

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

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

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

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道理]

活到老,学到老.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就是这么来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抓紧学习

二、 管鲍之交(18分)

??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模拟试题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

A. 鲍叔终善遇之 对待

B.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了解

C. 知我不遭时也 遭受

D. 子孙世禄于齐 享俸禄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A. 鲍叔知其贤 B.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乃设九宾礼于庭

C.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C.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 公辞焉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

例句:公子怪之

A. 鲍叔不以我为愚

B. 知我不羞小节

C. 召忽死之

D. 以身下之

4. 对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3

①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③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

④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①管仲既作,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

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

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

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

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

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

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

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

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三 以人为镜(14)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①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给羽葆鼓吹: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⑴上遣使者问讯( ) ⑵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 ..

⑶悉辞不受 ( ) ⑷上思徵不已 ( ) .

2.用“/”标出下面句中朗读时的停顿(各一处)。2

郑 文 贞 公 魏 征 寝 疾 ,上 遣 使 者 问 讯。

3.翻译下列句子4

⑴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⑵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4.唐太宗对魏徵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4

[原文]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 ,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译文]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1.⑴讯:问 ⑵复:又 ⑶辞:推辞 ⑷已:停止

三程门立雪(13分)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1),稍长,潜心(2)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3)。于熙、元之际,河、洛(4)之士翕然(5)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6),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7)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节选自《杨时传》)

【注释】(1)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2)潜心:用心专而深。(3)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4)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5)翕(xì)然:统一或调协的样子。(6)寝门:内门。唐白居易《哭诸故人因寄元八诗》:“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7)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阅读训练】10.解释下列加粗词语。3

(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2)德望日重:

(3)吾道南矣: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请你用文中的具体文字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2)你能再说两个类似的故事吗?4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四 缇萦救父(11分)

齐太仓令淳于公①有罪当刑②,诏狱逮徙系③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④也!”其少女⑤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⑥,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⑦。妾愿没入⑧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除肉刑。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注释】①淳于公:姓淳于,名意, 因为担任齐国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太仓公。②刑:刑罚。这里指受肉刑。③狱:狱官。逮:逮捕。系:囚禁。④缓急:偏义复词,指紧急情况。⑤少女:小女儿。⑥属:连接。指被割断的肢体再接起来。⑦其道无由:指无法走向改过自新的道路。⑧没入:指被收进官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

①缇萦伤父之言( ) ②齐中称其廉平( ) ③今坐法当刑( )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4

(l)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2)于是少女堤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 ) ..

3,.从文中可看出堤萦是怎样的一个人?原文中最能体现堤萦孝心的一句话是什么?4

文帝四年的时候,有人上奏告发淳于意,因为犯了罪判了刑,用驿站的车马押解向西前往长安。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淳于意愤怒了,骂道:“生儿#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女不生男孩,有了紧急情况没有可以使用的人!”在这时候,小女儿缇萦为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跟随着父亲向西去。【《缇萦救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缇萦救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article/139478057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她上奏书说:“我的父亲为官,齐地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如今犯了法,判了肉刑。我深切地悲伤处死的人不能复生,受肉刑的人不能接上肢体,即使想要改过自新,这条路也没有多少人能走过去,终究不能做到。我愿意交出自身,做官府的奴婢,用来赎父亲的肉刑之罪,使他能够改变品行,自己重新做人

五、唐太宗论止盗(15分)

《唐太宗论止盗》原文及翻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67272.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