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试题答案2016.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9 17:00:47
经典文章

篇一: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2016期末考试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史湘云喝醉酒在()睡觉。1.0 分

A、青石板上

2《东坡志林》的作者是()。1.0 分

C、苏轼

3胡适认为《西游记》是()。1.0 分

A、滑稽小说

4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的根本原因是()。1.0 分

D、经济原因

5西游记中要用一万个小儿的心肝给国王“煎汤敷药”的描写其实反映了()。1.0 分

C、皇帝宠信道士胡作非为

6下列哪一个不是摩尼教的教义?()1.0 分

D、提倡杀戮

7《三国演义》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是谁对曹操说的?()1.0 分

D、许劭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语出()。1.0 分

A、杜甫

9《水浒传》中的第十五回所说的“七星聚义”在原始故事中不包括()。1.0 分

D、公孙胜

10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的一伙人很粗鲁,他认为史进的粗鲁属于()。1.0 分

D、少年任气

11公孙胜没有出场诗的原因在于()。1.0 分

C、身份发生变化,出场诗被删除

12孙悟空抵挡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时去向谁求助了?()1.0 分

D、南海观音菩萨

13《朴通事谚解》是哪个国家的一部古汉语书?()1.0 分

B、古朝鲜

14《中兴名将传》中没有歌颂哪一位的英雄事迹?()1.0 分

C、宋江

15高俅父子对林冲的迫害一共几次?()1.0 分

B、五次

16学界可以确定的是,以下哪一本不是题署为罗贯中编次的?1.0 分

D、说岳全传

17刘备第一、二次去找诸葛亮的时候没有描写()。1.0 分

B、诸葛亮的长相

18武松杀嫂故事中出现的小厮名叫()。1.0 分

B、郓哥

19面对吕布和刘备联合抗曹,荀彧为曹操出的第一个计策是()。1.0 分

A、二虎竞食之计

20荀彧投奔曹操时,曹操说“吾之子房也”,其中“子房”是指()。1.0 分

A、张良

21以下哪一回写的是林冲饱受欺凌的大爆发?()1.0 分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2现存的《三国演义》的明代刊本有多少种?()0.0 分

C、七十多种

我的答案:C

23下列哪个不属于“讲史”的特点?()1.0 分

D、以传奇故事为蓝本

24武松被发配到孟州牢城营受到了谁的款待?()1.0 分

B、施恩

25《平妖传》来源于历史上的()。1.0 分

B、王则起义

26下列哪一个不是发生在关羽身上的事?()1.0 分

D、失街亭

27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1.0 分

A、魏

28摩尼教最早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1.0 分

C、唐朝

29“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是《西游记》第几回的回目?1.0 分

B、第三十三回

30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向其阐发自己治国见解的文章是()1.0 分

A、隆中对

31历史上的诸葛亮享年()。1.0 分

A、54岁

32张宜泉怀念曹雪芹用到了“谢家池塘”,其实是引用了谢灵运的诗句()。1.0 分

A、池塘生春草

33《宋史》中的张顺是()。1.0 分

B、抗击蒙古人的民族英雄

34金钏是谁的丫鬟?()1.0 分

B、王夫人

35英雄僧侣的源头是()。1.0 分

A、杨五郎

36下列哪首诗不是林黛玉写的?()1.0 分

C、寄生草

37“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中的典故出自()。1.0 分

C、梁鸿和孟光

38刘备“携民渡江”中,他一开始驻扎在()。1.0 分

C、樊城

39林冲的绰号是()。1.0 分

C、豹子头

40提到招安就说不如散伙各谋出路的是()。1.0 分

D、鲁智深

41《录鬼簿续编》中认为罗贯中是哪里人?()1.0 分

B、太原人

42武松打虎主要用的是什么手法?()1.0 分

A、白描

43“沂岭杀四虎”的人是()。1.0 分

A、李逵

44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列为四大奇书的是()。1.0 分

A、冯梦龙

45《红楼梦》的“自传说”最先是由谁提出的?()1.0 分

C、胡适

46不属于主要表现诸葛亮人物形象的情节是()。1.0 分

C、夷陵之战

47《宝敦楼传奇汇考目》中认为施耐庵真名是()。1.0 分

C、施惠

48《诸葛忠武侯文集》是谁收集整理的?()1.0 分

D、张澍

49桃园三结义中不包括()。1.0 分

A、赵云

50颜良是哪个阵营的大将?()1.0 分

D、袁绍

篇二:2016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试题

2016年八年级下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20分时限:150分钟

友情提示: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注意对准题号。认真读题,规范答题。

第一部分 汉字与基础(10分)

1.请给下列加波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

——沈从文《云南的歌会》(2)在无边的旷野上,在 lǐn liè( ) 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鲁迅《雪》2.请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将其代号填在横线处(2分)

(1)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A.拙 B.绌)。

——严春友《敬畏自然》 (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 (A.蜿蜒 B.婉言)游动,

一晃就消失了。

——高尔基《海燕》3.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标点提示,解释下边两个“可”的不同含义。(2分) 听说朋友遭遇流言,明丽给朋友发去短信:君心可①晴?朋友随即回复:君心可

②晴!相同的汉字,不同的意思,传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

可①:可②:4.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2分)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对联情真意切,表达了对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的沉痛悼念。 5.汉字中有许多独体字属于“字根”,给这些“字根”加上不同的偏旁往往能组成许多不同意义的新字。请根据下边句子的意思,给“肖”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分别组成四个不同的新字,填在下边文段的空格内。(2分)

伴着一串清脆的 声,一群天真活泼女孩子跑来了。她们的发打着蝴蝶结,显得格外俊 、可爱。听到她们的笑声,一切烦恼都抛到九 云外

去了??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60分)

一、品读古典之韵味(10分)

读书之法

◆曾国藩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①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 ;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a) 看书则攻城略

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b) 。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②?

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摘至《曾国藩书信》之 字谕纪泽儿·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咸丰八年七月二十

一日)

注释: ①密咏恬吟:密,静寂,默默地。恬,安静。形容读书时静下心来,默默地吟诵,

细心体会其中含义。 ②日知所亡: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wú),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即: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请根据上下文,在文中(b)处填一个合适的文言虚词(2个字)。(1分) 7、揣摩:文中“日知所亡”中“亡”字与下列哪一句中的“亡”字意思相同?(2分)

A、亡.羊补牢B、河曲智叟亡.以应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国恒亡. 8、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后填空:(2分)

根据文章内容写出“看书”、“读书”中“看”和“读”的具体意思: 看.书——( ) 读.书——( )

9、文中加横线句子从诗文两方面列举了多位文学名家,请你至少分别..写出其中一位的姓名及作品名。(2分)

名家之诗,如: ()的《 》 ; 名家之文,如: ()的《 》 ; 10.(3分)

A.苏东坡说过:“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国藩则模仿说:“ 。” B.《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是 ,他的读书习惯是:。

二、忧虑阴霾生态之恶化 (12分) PM2.5——阴霾污染

◆ 佚 名

①2011年岁末,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翻译软件——有道词典推出2011十大年度英文词汇。位居第二名的是“PM2.5”,“PM2.5”是什么?它究竟“何德何能”一跃成为十大英文词汇中的“榜眼”?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③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④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⑤如何应对PM2.5?专家指出,作为复合型的污染物,PM 2.5的控制与其他一次污染物排放不同,必须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区域联防联控,并且要以科学研究作为支撑。而除了政府部门采取治理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公众的参与??

11.本文依次向我们介绍了关于PM2.5哪些方面的知识?(4分)

12.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能否换成“它的直径很小”,为什么?(2分)

13.第④段中,“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一句中的“甚至”使用妥帖。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个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14.在第⑤段中,作者强调了“政府”和“公众”在应对PM2.5污染时有所作为的重要性,请结合你的思考,列举两条你所想到的具体应对措施。(2分)

15. 积累链接:在古代,诗人笔下的蓝天往往是高远美丽、远离灰霾的。请写出《秋词(刘禹锡)》中表现天空景色美丽、诗人心情豪迈的句子。(2分)

三、感受曾祺风雅之余韵 (10分)

一种快要断绝的传统◆黄 波

①我对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这回重读汪曾祺的《文与画》和《五味》,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②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火腿??都是家常物什。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抖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③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④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诚挚的好诗,坡

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应该说是中国文人一种不坏的传统,可惜到了汪曾祺这里,看样子要成绝响了。

16.通读全文,说说文题中所说的“快要断绝的传统”是什么?。(2分)

17.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追求“气派”,那么他追求的是什么呢?细读第②段,结合原文中的相关语句作答。(2分)

18.汪曾祺作画,与“传统文人画的路子”有什么不同?(2分)

19.你怎样看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审美趣味,请谈谈自己的想法,50字以内(2分)

20.文中提到苏东坡有着“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在《水调歌头》中,他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句子是,。(2分)

四、领悟人生成长之真谛 (14分)

跑 过 冬 天

——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牧牧:

①你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着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跑步。

②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着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是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③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的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

④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⑤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⑥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⑦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⑧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⑨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⑩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你一定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⑾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的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看着你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⑿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⒀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

⒁尽一切人生之责!

⒂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⒃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父亲

21.“跑过冬天”这一说法很形象。从全文看,这里的“冬天”有哪两层含义?(2分)

22. 这是一封父亲“写在女儿成人之际”的信,开头三段写女儿五岁时跟父亲晨跑有什么用意?(2分)

23. 在第⑦—⑩段中父亲对女儿提出了哪些谆谆告诫?每段各用1个四字词语作简要概括。(2分)

24. 怎样理解文中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上帝只救自救之人”的含义? (2分) 25. 作者在文中连用四个以“或许,你会”开头的段落,对即将成年的女儿进行

告诫。这里的“或许”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26. 作者在文中对“人生”是怎么看的?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觉得人生还可比作什么? (2分)

27.你的人生经历过什么样的“冬天”?看了这篇文章后,你将如何度过未来人生的“冬天”?(2分)

五、感悟复兴之力量 (12分)

【材料一】 格桑花 ①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格桑梅朵”,又叫幸福的花。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它的故乡是西藏、青海、川西、滇西北那无边的大草原。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也是西藏首府拉萨的市花。

②格桑花是矛盾的综合体,因为它是有毒的,连草原上的牦牛也不会吃。也正因为它有毒,所以才能幸运得活下来,不会被人为地破坏而美丽展现给高原。但是,格桑花的大面积出现却预示着草原末日的来临。这才是最大的矛盾。

③格桑花也是善变的,到了秋天就成了红色,让高原的色彩一点都不会觉得单调。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美而不娇,柔弱但不失挺拔。

④格桑花的骨子里其实是平民化。农舍边、小溪边、树林下,随处可见,就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它不像高原雪莲一样少见,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如果说雪莲是女神,那么格桑花就是邻家的闺女。

⑤格桑花并不是一种特定的花。藏民们把他们见到的所有颜色鲜艳的花都称为格桑花。

【材料二】 格桑花,笑了 ◆苏晓文

暴怒的地母/揉碎川藏秀美的风光/凶残的魔爪/伸向康巴人的梦乡/瞬间,玉树/让十三亿人揪心神伤/

草原的骏马/找不到昔日热闹的赛马场/洁白的羊群/看不到熟悉可爱的小卓玛/那刻,结古镇/只有高远的雪山无奈守望/

蓝天和白云间/不再只有盘旋的兀鹫/宁静的远方开辟了救援班航/彩绘的房屋夷为废墟/结古镇又鳞列起爱的新房/漂亮的喇嘛庙垮塌裂缝/爱心长城瞬间横卧川藏/??/水、棉被、帐篷、食物??/格桑花等来了春天的暖阳/

流着血和泪的格桑花/仍挺起被碎瓦片压住的脊梁/在石缝间探着阳光/坚强不屈的格桑花/美丽被尘灰掩挡/却不曾褪去你脸上的希望/傲视苦难的格桑花/是巴颜喀拉山天生的倔强/淡定无畏的笑容/在格萨尔王的史诗中珍藏/

28.【材料一】介绍了格桑花哪些特点?(至少两点)(2分) 29.【材料一】第④段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2分) 30.【材料二】全诗四节,各用两个字依次概括各节的内容:地震、 、 、 。(3分)

31.【材料二】的诗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为什么将玉树人民喻为格桑花?(2分)

32.格桑花代表着一种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试着写一首小诗,赞美你所喜欢的花。50-100字。(3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我们珍藏格桑花,因为它给人平凡,给人坚强;我们珍藏梅花,因为它给人乐观,给人谦逊;我们珍藏莲花,因为它给人纯朴,给人高洁;我们珍藏蒲公英,因为它给人顽强,给人梦想??一个对你有帮助的人,是一种花;一件对你有启迪的事,是一种花??花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词。

请以《珍藏在我心中的 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温馨提示:

(1)先将作文题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创作。

(2)题目中的“ 花”是一种比喻,是行文的线索,它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件事,还可以是一段情??

(3)文体不限,可叙可议,也可夹叙夹议,也可描写抒情。不得写成诗歌。 (4)文中不要出现个人真实信息(姓名、校名)。

篇三:2016届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2016届高三文言文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考中进士的人就是 状元、榜眼,探花。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 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统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 者需离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

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

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

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不肯视事为高 视事:到职办公

B.数为显陈舀世便宜 便宜:合乎时宜之事

C.瑰亦好士,深然之 好士:优秀的读书人

D.宠闻而 疑其故,使吏案行 案行:调查巡视

6、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7、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 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 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笔,这里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式。

B.幸东都,旧时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称“幸”;历史上有多地被定为东都,隋唐时指洛阳。

C.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

D.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B. 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

C. 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16、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 “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 “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传”,即传记。

B.尚书,即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并称 “三省”,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

C.“淳化二年春”,是中国古代四种主要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另外三种纪年法分别是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D.“崩”是指古代帝王去世,王后去世为“薨”, 诸侯去世为“卒”,大夫去世为“不禄”。

1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23、下列各项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24、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指的是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B.陟指的是官吏的晋升,进用。

C.封事:原是奏疏体之一,百宫上奏机密事,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进,故称封事,亦称“封奏”“封章”。后来泛指奏疏。

D.符瑞:儒家、方士所说的表明的一种所谓的祥瑞符号。

2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

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薨”。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2016届高三文言文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答案

1、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2、A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分录取考

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

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

(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

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试题答案2016.8》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6513.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