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9 13:25:12
经典文章

篇一: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四川省成都市

所在单位: 成都XXXXXXXXX

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克服对狗恐惧的

心理咨询案例

X X

成都XXXXXXXX

摘要:对一例出现对狗恐惧的求助者,运用系统脱敏法来帮助来访者对抗对狗的恐惧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经过六次的心理咨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个月后随访,求助者对狗的恐惧症状明显缓解。在本案例咨询中,咨询师首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然后逐步帮助来访者学习渐进行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放松法,在此基础上,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建立恐惧情绪等级表,运用想象系统脱敏,对来访者进行对狗的恐惧情绪的脱敏训练,逐渐改善来访者对狗的认知。

关键词:恐惧 系统脱敏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男性,12岁,汉族,小学六年级,独生子。母亲为中学教师,父亲为公务员,家庭关系和睦。家族中无精神病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在母孕期营养良好,身体健康,足月顺产,幼时生长发育好,读书成绩一直挺好,一直是家里的宠儿。由于是独生子,对其要求比较严格,母亲从小就对孩子非常宠爱,教育方式也比较专制严格,对母亲的依恋很深,总是喜欢粘着母亲,母亲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格外的在意,求助者同时又害怕母亲,当母亲在场的时候总是让母亲代替自己表达,当母亲说到自己不好的地方时候,就想反驳。

3、精神状态

求助者穿戴整齐,举止得体,言语清楚,情绪一般,对陌生环境比较敏感。

4、身体状态

求助者身体状态良好,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对狗的恐惧,造成情绪上的困扰,睡眠质量不佳。

5、社会功能

求助者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但是没有要好的朋友,同龄朋友也较少。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两个月前,我被一条的大狗追,我就使劲地跑,当时狗没有咬到自己,但是我被吓得够呛。从那以后,我看到狗就怕,心里很紧张,回避有狗的场合。在生活的小区外,和妈妈一起遛弯的时候,我看到小狗就赶紧躲在妈妈背后,紧紧的抓住妈妈的衣服,等狗过去了才敢出来。与朋友一起出去玩,见到狗也很害怕,需要躲在朋友的身后。邻居家也养了小狗,我每次出门都要先开一条缝,看邻居家的门开是否开着,等确认门没开,狗没有出来,我才敢出门。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来访者穿戴整齐,身高160cm,体型偏瘦。咨询过程合作,求助者在描述到狗的时候非常紧张,从脸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能看出对狗的恐惧。对狗的恐惧没有泛化,生活学习方面都很正常,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2、了解到的情况

母亲主诉:儿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也挺棒的,就是不太爱和其他的孩子说话,与他们一起玩。自从那次被狗追之后,就开始怕狗,看到狗就躲,然后紧张出汗。母亲自述自己看到狗也紧张,只是没有孩子那么严重。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焦虑为2.0分,恐怖为3.1分,其余因子分低于2分。

五、评估与诊断

1、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来访者穿戴整齐,不善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求助者自从被狗追过后对狗产生了恐惧情绪,回避

与狗的接触,近距离看到狗很紧张和恐惧,身体发冷,颤抖,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但症状没有泛化,只是针对狗才会出现,没有影响到来访者的社会功能,学习生活状态正常。综上所述,初步将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是对狗恐惧。

2、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心理活动具有内在一致性,人格完整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通过正规医院检查,该求助者无器质性的疾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按照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标准,该求助者症状表现为2个月,评分1;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尽快摆脱,评分2;能照常学习生活,只是外出时有些小影响,评分1。总分4,所以不足以诊断为神经症。除此之外,该求助者对狗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与某处境相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该求助者主导症状是恐惧和焦虑情绪,且仅仅局限于狗这种动物,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发,尚未泛化,持续时间仅仅两个月,对社会功能稍有影响。

据此,将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对狗恐惧,未到达恐惧症的程度,为一般心理问题。

2、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没有明显的生理原因。

(2)家庭和社会原因:

①母亲对其要求比较严格,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 ②同龄朋友较少,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①人格特征:内向、胆小。

②被狗的恐惧和焦虑所困扰,不能自己缓解。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1)学会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放松法;

(2)学会自我调节,减低求助者对狗的恐惧情绪;

2、远期目标:消除对狗的恐惧情绪。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的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20世纪40年代由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咨询师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

①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的权利:

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篇二: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绝对原创)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一例转岗所致自卑心理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转岗所致自卑心理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的是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因“转岗”问题而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并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认知模式为核心,辅之以放松训练,缓解不适情绪,改善精神面貌。经过五次心理咨询后,求助者自卑心理显著改善,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所任教师工作明显改进,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转岗 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LP,女性,汉族,28岁,大学本科,现为高中数学老师,未婚。父亲是油田工人,母亲是家属。姐弟三人,排行老大。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本人身体健康,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LP,家中长女,分担部分家务。6年级转过一次学,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从小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学业一直比较顺利,师范本科毕业后求职到当地中学做高中数学老师。2009年9月新学年,学校岗位调整,由教“实验班”转到教“特长班”。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躯体化2.4,强迫 1.1,人际敏感2.2,抑郁2.8,焦虑

2.4,敌对 1.5 ,恐怖 1.2 ,偏执 1.6 ,精神病性 1.5 ,其它 1.3 ,阳性项目数:45 ,总分:168。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均高于2分。

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是个抑郁的人,因为抑郁而产生了躯体化的症状,并出现焦虑症状,人际关系较敏感。

二、主诉

1.主诉:一个月以来,因转岗问题,情绪低落、自卑、紧张、睡眠不好、食欲差。

2.个人陈述:本来一直从高一、高二都带的是高中“实验班”数学,上个月,轮到教高三的时候,学校安排教“特长班”数学。“特

长班”的学生根本不重视文化课的,所以感觉学校这样的安排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慢慢地感觉自己讲课也不行,做数学题也不行了,觉得自己的能力真的出现了问题。和同事交流较少,认为同事看不起她。睡眠不好,晚上还会做噩梦。和家人反复说她的情况,家人都觉得是小事,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找咨询师进行咨询,希望可以像以前一样工作和生活。

三、观察和她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情绪低落,言谈比较有条理,倾诉欲望很强。但说话声音很小,目光躲闪,偶尔抬头正视咨询师。从进入咨询室之后行为一直比较拘谨,在谈到工作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苦闷,偶尔叹气。

母亲反映:LP从小特别乖巧听话,在三个孩子当中对她操心最少。上班后一直很好,可是从她教高三特长班以后,就总是说自己不行,学生不好好学,自己根本教不了高三。现在除了吃饭,下班后,就在自己的房间,吃的也比以前少了。现在特别爱睡觉,可是看起来睡眠并不好。跟亲友交往比较正常。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正常,个性偏内向。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压抑;心理活动耐受力差;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两个月。

(二)诊断:

根据对LP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LP本人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LP有重性精神病。 根据LP的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自卑情绪,其问题的产生是由“转岗”引起的,为近期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不良情绪持续一月有余,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主要表现为:

1.精神状态:自卑、自信心不足、情绪低落、神情忧郁、焦虑不安。

2.身体状态:睡眠差、多梦,食欲不如以前,此外,没有其它身体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人际交往能力降低,教学效果不好,与家人其周围同事、朋友等人际关系接触减少,社会适应功能状况不良。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有情绪低落,但这种情绪是由“转岗”这一事件引起的,并没有泛化,而且这种低落也不是“显著而持久的”,同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的症状,但这并不是求助者的主要症状,而且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转岗);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同事、学生的理解和关注。

3.心理因素:自我要求严格,存在不良认知(从“重要岗位”转到“次要岗位”是自己能力的问题);个性特征偏内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不足,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模式。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经与求助者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从重要岗位轮换下来是能力问题”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抑郁、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消除自卑心理,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坦然面对岗位变化,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因此简要地说,这种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转岗后自我形象的不认可。其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从重要岗位转到不重要岗位是能力问题”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岗位变化、外界议论等应激性社会事件。不过,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而且来访者思维清晰,求助愿望强烈,年龄较轻,易改变不良认知。合理情绪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辅之以放松训练,缓解不适情绪,改善精神面貌。

2.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①向咨询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篇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 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大学生人际关

系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安阳师范学院 闫静蕾

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大二学生由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的案例报告。本案例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原因进行探讨,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鉴于求助者是高校学生领悟力较好,咨询中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解除情绪困扰,使其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王某,女,25岁,某高校二年级学生,家中排行老大。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二)个人成长与现状

求助者自述:我从小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父母对我管教较严格,尤其是在学习上对我要求更为严格。在别人眼中,兴趣爱好很少,也很少与朋友一起玩耍。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乡一中,学校学习氛围很浓厚,大家学习都很好,竞争很激烈。由于升入初中,相比之下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羡慕那些没怎么学习成绩都很好的尖子生,而自己整天埋头苦学才勉强不落伍,初一期末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母亲觉得我没有好好学习批评了我。我很委屈,觉得母亲不理解我,就不想和她说话。到初三成绩更不好,复读一年才考上普通高中。谁知道高中比初中竞争更激烈,高一成绩还行,到了高二对班里一个男生产生好感,但迫于学习压力没敢对任何人说,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怕人家不喜欢我,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到了高三我就跟不上了,高考落榜,又复习两年才考上现在的学校。邻居都觉得我上学不值当,都24岁了才考上大学,女孩子上什么学啊,这让我很气愤。我平常

就不和他们说话。

(三)求助者反应目前的情况

求助者自诉:感觉同学们都不喜欢我,都不愿和我交往,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前几天因为闹钟的事和室友发生争执,自觉口才不好没有占上风。平时总觉得自己和她们不是同龄人,我比她们大三四岁,觉得她们幼稚,就没有跟她们说过太多的话,对班里同学也如此。不过这次闹矛盾之后我情绪很不好,觉得自己很孤独,都大二了还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一般能交流感情的就很少,这几天为这个事烦心,失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就连上自习也觉得不自在总分心。看到别的同学认真学习的时候,或是三三两两逛街、一块吃饭我都很羡慕,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学会改变,要到社会上还这样子就惨了,所以前来找老师望指导一下。

二、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相貌中等,衣着整洁,自知力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认识,逻辑思维正常,但叙述过程中低着头,偶尔和我对视,身体前倾,感觉很拘谨,双手不停地弄衣角。语言清晰有条理,迫切希望有所改变,有较强的求助欲。

三、评估与诊断

(一)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1.求助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人际关系不良而感到痛苦。

2.自我体验、行为表现

感觉被室友及班里同学孤立,看到别的同学三三两两在一起感到羡慕,最近出现失眠,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无发安心学习,在自习室学习会觉得有人议论自己。

3.相关资料

(1)求助者性格有点内向,不爱多说话;

(2)自小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和父母沟通较少;

(3)入学晚,小学阶段成绩名列前茅,人际沟通良好;

(4)升入初中后竞争激烈,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人际关系一般;

(5)到高中只顾学基本不怎么和同学们来往,有必要时也会说话

或一起做事。

(6)在大学,由于自己有一些不良的认知模式,也没有刻意增强自己的交往技能,人际交往一般到人际关系不良。

4.资料的可靠性

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烈,态度诚实。

5.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症状的表层是由人际关系不良而导致的痛苦体验、注意力下降、思想不集中、失眠等问题。其背后的实质是求助者一贯的不良认知:过分概括化,认为自己性格不好,就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对自己片面的自我否定;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总觉得别人在讨论自己的年龄问题;主观推断,认为自己交往能力差,性格不开朗他人就会疏远自己等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和行为后果。

6.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学方面:求助者在前几天在宿舍里因小事和室友闹矛盾,之后的几天情绪都不好,产生挫败感、孤独感、被排斥感,并且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也下降。在出现负性情绪时,其周围的社会系统没有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未能帮助其进行积极调整。加之自己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学方面:从求助者自身讲求助者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擅与人沟通交流,缺少朋友,常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少和朋友家长交流。在和室友闹矛盾后未能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也没有运用人际技巧处理好室友关系。其次从认知方面:求助者认为自己性格不好是自己的问题,认为大家都不喜欢她而刻意疏远别人的不良认知。

生物学方面:求助者25岁,心理等各方面可塑性大,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经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生物学原因对其本身问题没有太大影响。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心理问题性质:由于该求助者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公认的生活事件,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病程:求助者问题持续不足三个月,无泛化现象,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以上的材料分析及鉴别情况:求助者心理初步诊断为因人际关系不良造成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交不良。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该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不正确的认知, 使其从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对自己有更为客观的评价。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使求助者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良好人格。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

应该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

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与求助者协商,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较为合适。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经双方沟通协与求助者明确并签定了双方的责权义知情书。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一般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左右。具体次数与时间安排视求助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经督导师的同意,咨询师认为对求助者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较好。 合理情绪疗法的具体方法与操作过程如下:

1. 心理诊断阶段

2. 领悟阶段

3. 修通阶段

4. 再教育阶段

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是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因此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改善其心理状况。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诱发性事件A是和室友发生争执;不合理信念B是过分概括化以自己性格内向全盘否定自己,个性化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总议论自己,主观推测觉得别人因为自己年龄大性格不好否定自己;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孤独,不和同学来往。

(五)咨询的费用

根据我们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之同辈心理互助团的工作宗旨:助人自助、锻炼自己。故免费。

六、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二)咨询阶段:包括领悟阶段和修通阶段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包括再教育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具体咨询过程见咨询记录)

第一阶段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次)

第一次2010年6月8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6.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资料,形成初步诊断。

7.初步让求助者知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介绍ABC理论中的A代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6057.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