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8 15:38:18
经典文章

篇一: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

没有杀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

——尼采

在老师第一次讲到弗兰克尔的时候,我首先感到的是茫然,因为我对这位意义治疗大家的

一无所知。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感到愧疚。而当我读完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

意义》后,我为弗兰克尔的辛酸的生活经历所讶异,为他在逆境中的坚忍和乐观所折服,也

为他在纳粹集中营所感悟到的生命的意义深深地感动。

我从未很深刻的去思考过人生还有人生的意义,我也一度认为人生的意义离我的生活过

于遥远。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所经历的每一天都如此的平凡,而平凡的人的一生大约是与

有意义的一生无缘的,有意义的人生只留给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们的人生似乎总是充

满了传奇的色彩。现在想来,我的理解过于狭隘了,历史的长河从不是一个人写就的,我们

的人生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也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大多数的人都渺小如蝼蚁,但是

我们依然能在短暂的一生中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舞台,描绘出我们自己的精彩,属于我们自

己的意义人生。

《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像弗兰克尔在我们的耳边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在集中营的点点

滴滴,在走出那片暗无天日的天地后,自己对心理治疗的感悟。这本书既是一部不完整的自

传,又是心理学的专业著作。本书的前半段里面,弗兰克尔把自己在集中营里度过的三年的

时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我可以感受到人们在集中营里挣扎的绝望,他们像被判了无期徒

刑的囚犯,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可以被放出去。唯有对未来残

存的一丝期盼成为他们厚实的支撑。而在书的后半部分,弗兰克尔从自己人生这一段无比黑

暗但也让他无限感慨的经历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

“人所需要的实际上不是一种无焦虑的状态,而是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和斗

争,一种自由选择的任务。他所需要的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排遣焦虑,而是呼唤一种等待他

完成的潜在意义”。

我喜欢这本书。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我

们不曾体味的世界,一个更能窥探人性的平台。我无法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弗兰克尔和他在集

中营里人们的生存状态——胆战心惊地生活在一日复一日的恐惧中,从惊恐到冷漠,以至于

当重获自由时,他们甚至于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我们的时代是和平的,我们不曾历经战

争,没有切身体会过寒冷与饥饿,也不曾经受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折磨,而在最黑暗的深渊中,

弗兰克尔凭着爱、希望和乐观活下来,苦难也是人生的意义——“如果一个人不能改变造成

他受难的环境,那么,他仍能够选择他的态度”。

这本书有许多细节让我唏嘘不已。弗兰克尔不仅是一个伟大心理学的大师,他细腻而饱

含感情的笔触也让人折服。当他描述自己最初被一列火车送入集中营时,他写道“火车的鸣

叫带着一种离奇的声音,就像是为怜悯那些注定走向地狱的不幸的人而发出的求助呼喊”,

当他们在集中营劳作了一整天看到落日时,他写道“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

满了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荒凉的灰色泥屋提供了鲜明的对比,泥泞土地

上的积水倒映着闪闪发亮的天空”,而当他走出集中营后,我仿佛也能感受到在奔向自由后,

弗兰克尔的内心的欢乐,“百灵鸟飞向了天空,我可以听见他们欢乐的歌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境的喜悲感染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当回忆起这样一段

岁月时,在在弗兰克尔的笔下,我没有看到抱怨,没有看到愤怒,我看到的是他对命运的毫

无保留的接受,弗兰克尔将苦难当做生活的洗礼,他对生活的爱流露在每一个细节中,火车

的汽笛,天边的落日和云,不美好的回忆最后变成了生活的馈赠,苦难酿成一坛甘甜的美酒。

而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弗兰克尔在描述集中营生活中,在面对无望的生活时展现的人

生百态。

当所有人失去了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区别个体的只用一串冰冷的编号;当原来睡眠很浅

的人学会了在鼾声震天,拥挤的木板上熟睡;当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只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健

康,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当值班医生用镊子撕去12岁男孩冻坏的脚趾,而旁观者依然变

得漠然——“集中营的囚徒不敢做出任何决定或者采取任何主动性行为,这是因为,他们强

烈的认为,命运是他们的主人,他不应以任何方式影响它,相反地,他应听从命运的安排”。

我想,他们曾经也是会想要反抗的,可是面对荷枪实弹的敌人,他们的力量太过于渺小,

除了顺从,他们别无他法。在自己的生命都无法的保全的时候,他们无暇顾及他人。他们没

有暖和的衣服,没有齐备的医疗设施,没有充足的食物,他们冻伤了脚,冻伤了手,却只能

忍住疼痛,让自己看起来和常人无异。而仅仅一小块面包,或者汤里多出的几颗豌豆都能让

他们欣喜不已。人性在最赤裸的现实面前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我们似乎很难在这样的环境

中看到生命的意义,但是在弗兰克尔看来,人们在苦难中的所遭遇的一切——这样残忍的画

面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在生命温饱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同情、怜悯、自尊的存在似乎都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情。人们用冷漠包裹自己,保全自己的性命,卑微至斯。

“人们只能通过指望未来才能生活,这是人的一种特性”——但是集中营里面的大多数

人都不再看到希望和未来。弗兰克尔写道“大多数的囚徒生活在他们将在圣诞节时再次回到

家里的天真幻想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没有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囚徒们就丧失了勇气,

失望战胜了他们。这严重降低了他们的抵抗能力,许多人因此死去。”他们总是在期盼生活

会带给他们什么,他们的希望落空之后,终于绝望,也许正如弗兰克尔所说的那样,他们更

应该去思考,他们可以给生活带来什么,也许换一种角度,他们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还记得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篇藤叶》,故事里的女主人公看到了那片历经风雨仍然没

有掉落的藤叶,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可是集中营里的囚犯们最终没有等到他们自己没有掉

落的“藤叶”,他们放弃了活下去的勇气。

在众生百态中,弗兰克尔展示着他倔强的灵魂,从他决定放弃去美国的签证而留下的一

刹那,在冥冥中他也成就了自己的使命和未来!

在集中营的日子给了弗兰克尔很多关于关于生命还有生命的意义的思考。我也看到了让

我触动很深的一句话——“人的拯救是通过爱与被爱来实现的。在世界上不再拥有任何东西

的人,只要他拥有短暂的时间来思念他的爱人,他就可以理解幸福”。在集中营里,所有人

都被迫和自己的亲人分开,当时的弗兰克尔也许不知道她的妻子已经死在集中营。但是这份

爱却成为了他活下来的支撑。爱是人们最磅礴的感情,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人们与自

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点点的爱,它也可以慢慢地弥漫开来,充满人们的胸腔,让人觉得

幸福和温暖。

弗兰克尔不仅用这样坚定的爱与勇气来鼓励自己,他也向集中营的囚徒们宣扬着这份爱

与信念,让他们看到绝望中盛放的希望之花。他告诉同在集中营的囚徒,“不仅我们的经历,

而且我们所作的一切,不论我们可能拥有什么样的伟大思想,以及我们曾经遭受的,所有的

这一切不会失去,尽管他们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使他们成为了一种存在”——我们的过去是

我们已经拥有的财富,它们深深烙在我们的灵魂中,没有人可以夺走。

“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会带来什么,时间越近,就越不能够”,我们无法预知我们的未

来,但是我们却可以把握住我们的现在,而未来也终将成为过去,只要我们在黑暗中依然心

怀美好和希望,所有的牺牲和磨难终究会有存在的意义。即使是受难,我们也要骄傲的去承

受!弗兰克尔想要让集中营里那些看不到希望的囚徒,发现生活的全部意义。

在读到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结尾的这样一段话时,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当他登上一

辆无轨电车,向着多年来在他意识中不断出现的家狂奔,按响门铃,正如他在一千次梦中所

盼望的那样,但是结果却发现,应该给他开门的人不在那里,并且将永远不在那里”。不管

在什么样的情境中,我们似乎都应该为即将出现的不幸做好准备。这样的场面我无法仅凭想

象去构造,我怀疑那样撕心裂肺的痛苦,已然是生命所能承受的极限。当一个人再回到自己

的故土的时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一如弗兰克尔,这场噩梦夺走了他所有的家人,最后只

剩下他自己,独自感悟生命。

《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是弗兰克尔对自己的意义治疗的概述。这本书的

第二部分不再是一个长长的自述的故事,它里面夹杂着一些个案,还有弗兰克尔自己的感悟。

其实在读完整个第二部分之后,我依然不敢确定我是否真的读懂了弗兰克尔的理论。我把这

本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但是还是只能浅浅的表达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意义疗法是结合了弗兰克尔自身经历和感悟的一种特殊的疗法。意义疗法的

很多思想源于弗兰克尔在面对集中营生活时的有感而发。虽然弗兰克尔早年师从弗洛伊德,

但是意义疗法不像精神分析那样执着于病态的人格和过去,意义疗法更强调未来。它在治疗

策略上着重引导来访者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树立明确的生活目的,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

对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这一疗法就是要让人们找到生命中存在的意义,懂得自己“为了什

么”而生活,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追求生命的意义,从中体验到人生的目的与意

义。意义治疗学的重心不是心理层面或社会层面,而是存在的意义层面,只有个人存在的意义

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人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弗兰克尔单独将“精神动力”作为一个小章节放在这本书中,他写道“世界上没有任何

东西比生命中存在着意义更能帮助人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

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这就是精神动力的强大之处。我们知道我们承担的使命,

我们知道我们要活着去爱那些爱我们的人,我们的生命要延续因为我们我们还有未完成的梦

想。在弗兰克尔看来,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适当的焦虑可以更好的帮助来访者看到问题的

结症。

比起焦虑,现在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更普遍的状态——这种状态被弗兰克尔称之为

“存在的虚空”——我认为,这也可以被翻译成“无聊”。原因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将

给普通工人带来大量的空闲时间,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利用这些新获得的时间干什么。这种状

态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这种空虚给人们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空洞,因

为在这种空虚中,人们感到无所适从,生活的内容是如此的贫乏,他们在虚空中看不到生命

的意义。而意义疗法可以让人们重新开启生活,填补存在的虚空。因此创造和工作也成为了

实现人生意义的第一种途径。

“人不应该寻求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拥有需要完成的特定的事

业或者使命。因此,他的个体不能被替代,他的生活也不能被重复。因此,每个人的任务与

他实现这一任务的特定机会一样,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从来不会在某一刻停留,每个人

有自己的人生,生命的意义也因人而异。无独有偶,埃里克森的生命八阶段向我们勾勒出了

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使命和不同任务,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各自的和共同的使命,我们要

成为一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看到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就好比现在的世界,有着

形形色色的人,而形形色色的人做着形形色色的事情,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情在我们的生命

中聚拢,交叉,分离,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生又构成了这个独

一无二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但也需要承担选择后果的责任,人们有责任实现自己生命的

独特意义,每个人都会被生命所询问,只有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这一问题。

“爱是理解一个人个性的唯一的、最核心的方法”——在弗兰克尔看来,爱是实现人生

意义的第二个办法,没有一种感情可以像爱那样博大,它博大到可以容纳天地万物,爱可以

给人们以精神的力量,爱使人们突破自己的潜能,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生命的

容量更加的庞大,意义也更加的深沉。通过爱,人们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自己。

“受难的意义”——这也是在我看来弗兰克尔理论中最别具一格的部分——他认为受难

是实现人生意义的第三个途径。弗兰克尔写道:“我们永远也不应忘记,即使当我们面对绝

望的情景时,当我们面的无法改变的命运时,我们也能发现生命的意义,因为那时可以最大程度的证明人的独一无二的潜力。它将把一个人的悲剧变成极大的成功,把一个人的困境变成一种人类的成就.......通过勇敢的接受受难的挑战,生命直到最后一刻都会充满意义”。 尼采说过:“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那么苦难就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在一个让人变的强大而坚忍的过程中,虽然他的存在让我们苦不堪言,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的存在,锻造了我们无坚不摧的灵魂。苦难使我们强大,生活的意义从来都不是享受和快乐。

《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弗兰克尔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老年人因为失去了他所钟爱的妻子而痛苦,弗兰克尔反问这位老人:“如果您死了,而您的妻子还活着,将会发生什么?”老人回答:“她将遭受和我一样的痛苦。”这时,弗兰克尔告诉这位老先生:“正是因为你还活着所以免除了您妻子的痛苦”。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为类似的痛苦所困扰,我们也需要改变我们的视角,改变我们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事情——“当发现一种受难的意义,如牺牲的意义时,受难就不再是受难了”,弗兰克尔如是说。

我一直在想,这样的豁达和乐观真的是人生来而有之?抑或,弗兰克尔是在历经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悲惨遭遇后,从无望的生活中慢慢地去发现和探索,才逐渐的看到我们不曾发现的人生的另一片天地。一个人究竟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灵,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有这样卓绝的建树?我们不能改变人生的处境,但是我们我们可以改变我们面对这些处境时的态度。因为苦难的存在,人生的意义更加的深刻。

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前年暑假的时候,我曾去过一个基督教堂举办的青年集会,教堂的中间是一个十字架,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所承受的苦难是为了人类的存在。其实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有几处我看到了宗教的痕迹。当弗兰克尔的父亲带回的石碑上刻着《十诫》中的那条“荣耀你的父母,地球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而我在查过资料后发现据《圣经》记载,《十诫》是上帝亲自用指头写在石版上,后被放在约柜内。犹太人奉之为生活的准则,也是最初的法律条文。而弗兰克尔认为这句话是“上帝的指示”。在书中,弗兰克尔也写道:“一位难友在到达集中营时,与天堂签订了一个契约,他的受难和死亡应当把他所爱的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弗兰克尔对上帝的虔诚或多或少也表现在了他的理论中,尤其是他对于苦难的的意义的叙述。

书中弗兰克尔举了很多案例,而通过大量的案例,弗兰克尔也总结出他自己的意义治疗常用的三种方法:去反应、矛盾意向和态度改变。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准确,但是在我看来,这三种方法到最后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受到困扰的来访者转移焦点,改变态度。

非反思法是用来应对过分反思的,有意识地抽回集中在这一症状上的注意力,取消自己对某一行为的强迫性关注,使来访者的预期性焦虑和注意力从行为本身或自我转移到积极的方面,转移到外部事物,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使个体不再被焦虑所困扰。弗兰克尔用一个因为年幼时受到父亲性侵犯以至于在成年后导致性冷淡的妇女为例,他告诉这位女性,不要在童年的阴影下恐惧的生活,每次和伴侣有亲密体验时,她应该放下对自己的经验的过度担忧,而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她的性伴侣身上。而当这位女性的目标转移,她的注意力不再死死地扣住某一环,去反应产生作用。那么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矛盾意向“是由患者态度的转变构成的,他的担心被一种相反的愿望所替代”,弗兰克尔曾经让失眠的人不再关注自己的失眠,而是让他们尝试努力让自己变得清醒。患者的关注点由“想睡觉”变成“要清醒”,失眠也神奇般的治愈了。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种绝妙的思维,天才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也实实在在的起到了弗兰克尔想要看到的效果。人们仅仅是转换了角度,转换了对于睡眠的态度,事情却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意义治疗的任务就是要改变这个人思考生活的方式, 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代替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 而最终是帮助患者对生活意义的认识, 确立新的生活目标, 生活态度的改变必然会导致生活意义的改变。弗兰克尔认为:“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人不仅仅是存在,

而且还要决定他怎样存在,在下一刻将成为什么。

弗兰克尔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但是他也告诉我们“乐观主义并不是可以随意命令和调遣的东西,人们甚至不能无视各种可能,对抗各种愿望,任意地强迫自己保持乐观........因此,信仰和爱也是不能随意命令和调遣的”。就好比你想掬住一捧水,可是因为你的愿望太过于强烈,你攥紧了手心,水却全部溜走了。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收放自如,我们也要允许自己不快乐,乐观是一种态度,但是也不必将乐观的准则奉若神明,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违背。人生的意义更需要用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自然地去细细品味。

但是弗兰克尔的理论也有不完美的地方。由于法兰克尔从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出发, 认为人以意义的追求不是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追求, 而是对超越现实和自我的精神意义的追求。他甚至把死亡和痛苦作为人的最深远意义和最高价值的实现,痛苦和死亡实然有他们的价值,人们在历经苦难,面对死亡的时候,的的确确会对人生有更深沉的体验,但是过度的强调, 就走向了唯心主义立场。

放下手中的书,我的感慨很多,可是我能描述出来的东西却太少。“集中营中的生活打开了人的灵魂并将其彻底的暴露出来”——人性在最残酷的现实的面前无法遁形。

在集中营里,夜晚睡觉前人们相互抓着彼此身上的虱子为乐趣——这也是苦难,但是即使是这样充满的辛酸的过程,人们依然可以发现其中的那丝快乐;

也有公平的厨师,在分发汤的时候给每个人同样分量的豌豆——比起很多凶神恶煞的看守者,这样的事无疑是集中营生涯中让人可以体验到的为数不多的温暖事件之一,而这样的人本身就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他们力所能及的让每一个个体都平等,而不分亲疏;

集中营的人们仅仅因为转移的新地点没有烟囱而兴奋——这意味着新的集中营没有毒气,没有焚烧炉——面对死亡,大多数人都是惧怕的,仅仅是可以活下来本身就足够让人觉得奢侈!

当人们变得冷漠的时候,身边同伴的死亡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人们从部表达自己的同情,关心的只是这个已经死去的可怜人还有什么可以拿走的财产,哪怕仅仅是一根香烟,一双劣质的皮鞋——这样的片段又包含了生活怎样的无奈和苍凉。

“除了可笑的赤裸裸的生命,我们已然没有东西可以失去”——在写下这样一句话的时候,弗兰克尔的内心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此时的他,面对现实的处境,还有什么其他的感慨?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有关生活,有关人生。弗兰克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里面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灰暗和光彩。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的美好。我们更加应当去实践,学会用一种更淡然,更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生活。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在最深重的绝望中依然能够用爱去包容态度,即使深陷万丈深渊依然努力追寻阳光的勇敢,一种满载着希望去开拓的毅力。

篇二: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900字

小编小语: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900字作文是叙述对弗兰克尔的著作《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人生感悟,集中营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关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的读后感,更多关于《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高中频道。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尼采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讲述了那种极端环境,给普通囚徒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囚徒们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进行的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当我把这本书一气读完,掩卷沉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是拥有并珍惜所有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的美好事物,是对过去生活的甜美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伴侣和家人深深的爱,是对自己将发展成长为怎样一个人的好奇。无论任何职业、地位、财富和种族,当一个人有所担负、认真投入地生活着,并给其他人带去了幸福时,他自己也会感受到充实满足,此时,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篇三: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

——初二(4)班何叙洁

“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空间,幸福就在那里!”

这是源自《追寻生命的意义》 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 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E. Frankl) 的理论,他根据自己在二战期间从纳粹的奥斯康新集中营幸存下来的独特经验进行了很多研究并有很多著作;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甚至面对巨大的苦难时,如何思考并获取生意的意义的 令人鼓舞的杰作;——我最欣赏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而这句话的意思包含:

首先,人类天生就有自由——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向/价值观、对待他人/社会的方式、以及选择生活的态度;面对对外界刺激,我们可以选择马上回应外界的刺激,也可以选择延迟、甚至不回应;

比如:老板对你态度很差,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反应——生气、整天都没有心情、对下属发脾气等,或 明白工作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想清楚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全心投入。

又比如:孩子/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不高兴,并马上提出反对,并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可以选择暂停,推迟反应;当我们明白家庭教养的关键在于“以身作则”时(备注:人类学习主要有三大模式,其中之一是模仿,儿童主要是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来学习……),我们可能会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并尝试不同

的方法,比如:忽略不好的行为,并尝试从孩子行为中找出积极的因素加以表扬,以此来转移孩子关注的重点;通过父母正确行为示范,给孩子不同的选择来引导其转向积极的一面。

其次,而人类天生就有4大天赋:

1. 自我意识 Self Awareness ——通过从意识上“站后一点”观察自己,看/听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出反应的,从而发现自己可以改善的空间,并不时自我反省、提醒自己,持续改善。

2. 想象力Imagination ——梦想是好东西,它可以让自己“看到美好的将来”,从而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调整态度及行为,让个人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挑战;这也是所谓的“以终为始”、积极心态的力量等理论的依据。

3. 良知 Conscience ——基于人类良知建立的价值观可以给人以最大的安全感。

4. 独立意志 Independent Will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个人的行为、对待他人及社会的态度,以及坚持自己的梦想/方向而不受外界影响。

通过对这4大天赋的认识及有意识地运用,从而实现自我的管理; 当然,这个“空间”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或者说以身作则的能力!

因此说,每个人的快乐、幸福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提高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我们才能最终掌握自己幸福的钥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55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