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十三陵图片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2-16 08:34:10
经典文章

篇一:北京风光图片 十三陵之长陵(47张)

北京风光图片 十三陵-长陵 长陵为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墓园

,2003

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篇二:明十三陵的欣赏与保护

明十三陵的欣赏与保护

摘要:明十三陵于2003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作为我国陵墓类文化遗产的代表,明十三陵起着过渡的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

关键词:十三陵 景区 历史价值 保护

一、概述

1、总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昌平县北10公里处。依营建时间的先后依次为:长陵(成祖朱棣陵)、献陵(仁宗朱高炽陵)、景陵(宣宗朱瞻基陵)、裕陵(英宗朱祁镇陵)、茂陵(宪宗朱见深陵)、泰陵(孝宗朱祐樘陵)、康陵(武宗朱厚照陵)、永陵(世宗朱厚熜陵)、昭陵(穆宗朱载垕陵)、定陵(神宗朱翊钧陵)、庆陵(光宗朱常洛陵)、德陵(熹宗朱由校陵)、思陵(思宗朱由检陵)。 陵内处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宫人。此外,陵区内还有7座妃子墓和一座太监墓,以及为谒陵服务的行宫、园囿等各式建筑。陵域周围则因山设险,在10个天然山口修建了城垣、拦马墙等军事防御工程。 明十三陵的陵域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巍巍燕山山脉自西北逶迤而来,在陵域周围形成天然屏障。环山之内,是洪水冲刷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后曲折东去。绿树浓阴中,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其中,长陵位于北面正中位置,余陵分裂左右。整体分布庄严和谐,宾主分明,在青山碧水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肃穆幽雅。

2003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次大会审定通过,明十三陵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了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500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2、景区简介

目前, 明十三陵正式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四个定陵、长陵、昭陵和神道。

(1)神道: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

石牌坊 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

大红门 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大门两旁原各竖一下马石,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

碑亭 为长陵神功圣德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

石像生 在十三陵大碑楼至龙凤门(棂星门)的神路两侧。有石兽24座(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4,均2卧2立),石人12座(武臣、文臣、勋臣各4)。均用整块巨石雕成,体态高大,造型生动,雕刻精细,为国内少见的大型石雕群。

棂星门 又叫龙凤门。由四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门柱类似华表,柱上有云板、异兽。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

(2)长陵

十三陵中, 以长陵建筑最为宏伟,它与定陵一起, 同为主要参观之地。长陵位于昌平区天寿山下, 为明十三陵的首陵, 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墓。在十三陵中, 它是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用料最考究的陵寝。该陵是朱棣营建皇宫的同时预建的, 始建于永乐年7年(1409年)

长陵中轴线上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内红门、龙凤门、明楼等。其中, 祾恩殿亦称献殿、享殿, 是长陵的主体建筑, 是举行祭祀的重要场所。长陵祾恩殿建于1427年, 十分雄伟壮观,它耸立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 总面积为1956平方米, 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楠木殿之一。殿内金砖铺地, 所有梁、柱、擦、椽、斗拱等木件全部为金丝楠木加工而成, 古香古色;1米多直径、12米高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 承托着2300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 殿内飘荡着古老楠木的芳香;殿中陈列着地下宫殿出土的文物数百件, 其中皇帝龙袍、皇后百子衣、金冠、凤冠、乌纱翼善冠、猫眼宝石及金器、银器、玉器、宝花、首饰等文物, 工艺精美, 令人赞叹。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 做工精细, 形象逼真, 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

(3)定陵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 万历十八年(1590年)六月竣工, 历时6年, 用银800余万两, 面积18万平方米。

朱翊钧10岁当皇帝, 年号万历, 在位48年, 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死于皇宫弘德殿, 十月葬于定陵。

明定陵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古代皇帝陵。1956年开始试掘, 历时一年试掘成功。其地下宫殿由前、中、后及左、右五座高大殿室组成, 全部是拱券式石结构建筑, 总面积1195平方米, 出土文物3000余件。

(4)昭陵

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朱载垕和三个皇后的合葬墓。昭陵地面建筑有陵门、祾恩殿、左右配殿、碑亭、明楼及神厨库、宰牲亭等建筑, 面积3.5万平方米, 在十三陵中属中等规模。

二、十三陵的价值

1、历史价值

明十三陵是明朝兴衰史的缩影。最盛期明成祖长陵、由盛而衰期的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和覆亡期崇祯思陵三个实例,讲述了之所以各陵成为明朝一部兴衰史的道理。光宗泰昌帝庆陵和景泰陵的例子,反映了皇室内部争权夺位的斗争,这也是明朝兴衰史的一部分。

(1)明朝十六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

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2)明十三陵各陵的建造的节俭与铺张反映了一部明代兴衰史。

从明代的陵墓中,我们也能隐约看到明朝从盛到衰极富特色的变化轨迹。

长陵的左右有两座陵墓,献陵和景陵。献陵是明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寝。景陵在天寿山东峰之下的黑山,是第五位皇帝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这两位皇帝相似处:建朝之初,知道创业之艰,考虑到长治久安的大业,在陵墓建造上要节俭。

至明朝中后期,开始铺张起来,即永陵及定陵。

永陵规模不及长陵,但构造精美细致。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 裬恩殿、裬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两。

定陵的修建耗时六年,总共花费了白银800万两,相当于两年的国库收入,陵墓的规模和永陵规模相当,但是要比永陵奢华。在陵墓修建过程中,由于经费的紧张,万历皇帝开始了公开的出卖国家官职,以此来筹集陵墓建设的费用。这对明朝的衰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思陵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墓,在明代它本是一座妃子墓——皇贵妃田氏之墓。由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草草藏入田贵妃之墓。由此,明朝灭亡。至清乾隆年间,思陵才又加以修葺。

(3)庆陵“鹊巢鸠占”:

庆陵原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英宗经“夺门之变”后,废朱祁钰为王,同时将景泰帝在天寿山已经开始施工的陵寝废弃,把景泰帝按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未入十三陵。

一百多年过去了,在这块陵寝的遗址上,又建立起了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当时由于明光宗朱常洛死的突然(只当了29天的皇帝),加之国力空虚,明光宗的父亲明神宗尚未下葬,更无暇来为自己建陵。于是,建陵的时候也来不及选吉壤、卜寿陵,只得采用了景泰帝的寿陵陵址,把已经被废弃了160多年的的明代宗朱祁钰的陵被重新改建,这就是今天的庆陵。

2、文化价值

(1)风水文化

明十三陵是朱棣派遣全国大相地名士而选定的皇陵区,原名“黄土山”, 朱棣嫌其名称不雅, 便更名为“天寿山”。其风水环境有五个典型特点一是山体来脉悠远, 为燕山山脉之分支。二是皇陵区东、北、西三面为群山环绕, 形成一个向南开口的马蹄形凹地。三是南方远处有案山和朝山,成为出入皇陵区的门户。四是溪河交汇, 水源清长。五是土壤优良, 宜于植被生长。价如明显陵的建筑格局犹如一个巨大的“宝瓶”,极具象征性。

(2)丧葬文化

为宝城、明楼、陵殿沿中轴线纵向排列,前方后圆的布局形式。

我国古代的帝王陵寝,自秦汉历唐宋均取周以平面呈方形走势的陵垣,陵垣对称四面设门,内为覆斗形墓冢的“方陵”制度。其中,唐代帝陵虽大多取“因山为坟”,在山腰处凿建玄宫的方式,但其方垣、四面对称设门的方式仍未脱“方陵”制度的基

本模式。自明太祖朱元璋营建孝陵才改变古制,创新为宝城、明楼、陵殿沿中轴线纵向排列,前方后圆的布局形式。

3、科技价值

金砖

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的雅称。古籍《金砖墁地》有这样的解释:"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的地面均为御窑所产方砖铺墁。这些大方砖上尚有明永乐、正德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古老的金砖烧制工艺极为复杂,要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烘干、焙烧、窨水、出窑等八道工序。

丝织品

定陵中出土最多的是丝织品。整匹的丝织品在出土时依然色彩艳丽。

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团龙衮服龙袍,衮服是龙袍中最为珍贵的精品,衮服上均有大明绘典所载的12张图案。衮服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制造,工艺异常复杂,造价极其昂贵,最熟练的工匠织完一件衮服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定陵出土的这件是我国所见到的唯一的一件缂丝衮服珍品,现在所看见的是1983年由南京云锦研究花费整整5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复制品。

百子衣,出土于孝瑞后王氏棺内,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刺绣工艺品,整件衣服上面用衣线、花线、孔雀羽毛线等五种绣线,十一种针法,绣出图案纹样,再用穿丝针法绣满空地。百子衣立领,对开襟,在前后襟及两袖用金线绣有九条姿态各异的蛟龙,再以山石、树木、花草等图案为背景,巧妙地衬托出百子嬉戏的生动场面,此件百子衣由苏州刺乡研究所复制。

4、艺术价值

金丝翼善冠,出自万历皇帝棺内的一个圆盒内。冠重826克。此冠虽属于皇帝着常服时戴用,但制作工艺技巧登峰造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工匠技艺纯熟,所编花纹不仅空当均匀,疏密一致,而且无接头,无断丝,看不出来龙去脉。后山部分组装有二龙戏珠,全部采用阳錾工艺进行雕刻,呈半浮雕效果;龙身,龙腿等部位则采用传统的掐丝,垒丝,码丝工艺进行制作,每个鳞片均已金丝搓拧成的花丝制成,然后焊接成形。

凤冠是明朝皇后在受册封及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孝端皇后的凤冠,上面有六条金丝编制而成的金龙;三只用翠鸟的羽毛粘贴而成的凤,屈居于下;其上龙凤口中均口衔珠宝串饰。全冠共有红蓝宝石128块,珍珠5449颗,重量为四斤八两。

三、十三陵的保护

现今社会,许多自然景观,文物古迹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许多开发出来的古迹无法得以保护,在陵墓类世界遗产方面,由于陵墓中的特殊环境,出土文物极易氧化变质,再加上人为的各种因素,使得出土文物保护成了陵墓类遗产的一项首要难题。

1956年开挖的定陵是唯一一座由政府主动挖掘的帝王陵墓。但在之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将万历帝后的棺椁被“清理”出地宫,丢到山沟中;万历皇帝的尸骨还遭砸碎焚毁。加上许多丝织品的不妥善保存,定陵地宫珍宝的研究及观赏价值已大打折扣。这不仅是一个陵墓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先祖的悲哀。

1966年8月24日,三具尸骨以及一箱帝后画像、资料照片等被抬到博物馆大红门前的广场上接受批斗,十余名大汉抱起大石块先将尸骨砸烂,继而点火焚烧,在紧

篇三:想去长城和十三陵的朋友必读(绝对详细)

1楼

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名扬四海:一个是世界著名的八大奇迹之一,一个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帝王最多的陵墓建筑群。然而很多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朋友对这些名胜既充满了向往,也充满了畏惧!

本人很幸运,有机会自己将这些地方游玩了一遍。突然有感而发,将这些去过的地方作了一个总结。如果大家能彻底理解我的文章,相信也可以和我一样,自己痛痛快快、无所顾忌的去游玩了!

首 先说明一点:我的总结不是来自我一个人,而是曾经租品游电子导游时,他们公司的一个送货员的介绍,(可能是个老业务员,对北京很熟。品游电子导游也不错, 好东西大家分享。)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然后再根据我事后呕心沥血的总结,最后再根据我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嘿嘿!

好了,不扯远了,言归正传!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长城和十三陵都位于八达岭高速沿线(包括居庸关,不过这次俺只是从居庸关路过,没有去实地游览,不好意思。)打个比方:八达岭高速是一颗树,这颗树上有一条分支,那么八达岭长城便位于树的顶端,十三陵则位于树的分支上。

接下来我将分四个部分给大家介绍游览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的路线。

第一部分:如何从北京市区直达八达岭长城。

这 一点相信很多爱看攻略和游记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了。从德胜门城楼正后方的919公交车站,乘坐919快车直达八达岭长城。如果是乘地铁,则在地铁二号线“积 水潭站”下,出地铁A口往西走到德胜门城楼背后;如果从B口出,则过马路,走到德胜门背后。在这里要补充一句:德胜门城楼附近的919公交车站有点多,哪 怕是德胜门城楼的正后方也有两个,一个去延庆的、另一个才是直达八达岭长城的。不要站错队了,时间宝贵啊!

第二部分:如何从北京市区直达十三陵。

这 一点知道的朋友就要少一些了。在德胜门西边,(也就是地铁积水潭站A出口东边两三百米处)有“919支3”,和“345快”公交车车站,他们就是去十三陵 的。(好像我们上次看到925路也停在919支3旁边,打听也能去,确实比较复杂。)不过这些车也不能直达十三陵,必须要到昌平东关或者政法大学下车,下 车后走到马路斜对面再乘坐314路才能到达十三陵,314路是昌平到十三陵的专线,神路(站名叫大红门)、定陵和长陵都有站,而且长陵是终点站。建议大家 最好坐919支3(或者那个925)因为他们大部分路程都是走高速的。而345快则是走国道,一点都不快。

第三步:如何从八达岭长城乘车前往十三陵。

很多朋友喜欢将长城或十三陵连在一块儿游览。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乘车。再加上一些人的误导(比如直达八达岭长城919快速公交上的讲解员、再比如停在长城脚下的一些黑车),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思路理清晰了其实也是不复杂滴!!!

首 先要搞明白的是长城两个主要的停车场,一个前山停车场,一个后山停车场。通常我们乘坐直达八达岭长城的919大巴都是停在前山停车场的,如果您不去十

三 陵,则可以在游览完长城后直接回到前山停车场再乘919快返回市区。如果您想去十三陵游览,则可以从长城游玩后走到后山停车场乘坐返回市区的“919大站 快”,然后在昌平“西关环岛”下车,至于下车后怎么走我会单独作介绍。 前山停车场和后山停车场是怎么分布的呢?给您作个形象的比喻。八达岭长城就 好比一个巨人,前后山两个停车场就好比巨人的两只手臂。八达岭关城就好比人的胸,连接两个停车场和长城城墙,处于中心的位置。游览完长城后,便可以回到关 城,然后走到后山停车场乘车。另外,从长城北八楼附近乘索道下山后也可到后山停车场。

第四步:下面来单独给大家介绍下如何从后山停车场乘919大站快到十三陵景区。 后山停车场的919公交车分为去延庆和回德胜门两个方向的班车。要去十三陵当然是乘回德胜门的班车,到达昌平西关环岛下车。

先 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果想象力不丰富,直接去看我后面贴出的参考图片。我现在给大家介绍昌平西关附近的地形:昌平西关是一个圆形的广场。广场的 中央是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骑马奔腾的铜像。(据说,当年李自成就是从这里一路狂奔到紫禁城,迫使崇祯皇帝绝望自尽的。)在这个圆形的广场上延伸 出四条道路,分别是八达岭高速、去昌平市区的两条道路和去十三陵的110国道。大家从西关环岛下车后,沿着广场走到“昌平西关”这个公交站时换乘314路 前往十三陵。不刷卡一块钱,刷卡四毛钱就可以到十三陵的神路、长陵以及定陵参观。

当然,如果您觉得这里地形复杂,也可以从西关环岛打车前往十三陵,到神路(站名叫“大宫门”)起步价就行,到定陵、长陵也最多不超过起步价的一倍。谁要是让您出五六十块去,那就只能用一个字形容他——黑!!

最后告诉大家,如论是从长城还是从十三陵都可以在919返回市区的过程中,从位于北三环附近的“马甸桥南”这个站下车,打车去鸟巢水立方,这里离鸟巢水立方不远。

如果对我上面的讲说还不是很清楚,那就去租一个“品游电子导游”吧。(.cn)

希望我的呕心沥血之作对大家有点用。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希望各位批评、指证!!!

十三陵图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47732.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