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2016会计基础知识点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7 13:51:40
经典文章

篇一:2016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总 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

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1)供应过程。 (2)生产过程。 (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一章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本节主要内容 一、会计的职能

二、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会计监督: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

事中会计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和取得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分析,并据以纠错纠偏,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的和要求进行;

事后会计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的考核和评价。

(三)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如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例题·单选题】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

A.核算与监督

B.参与经济决策

C.预测经济前景

D.评价经营业绩

『正确答案』A

(二)拓展职能

会计的拓展职能主要有:(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二)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

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

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第一章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企业会计只核算本企业发生经济业务。

明确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股东朋友向股东借钱,跟公司无关,公司会计不用做账。

公司股东、职工向公司借钱,会计要做股东、职工借款。

A公司销售给B公司234万的商品。A公司是一笔销售,B公司是一笔采购。 甲公司设立乙公司(子公司)

√甲公司采购、销售不是乙公司采购、销售

√乙公司向甲公司分配利润,甲公司做收到股利的凭证

【例题·判断题】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 )

【答案】×

【解析】公司会计只核算本公司的业务。

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在同一个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多个法律主体,也可以组成一个会计主体。

属于会计主体的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子公司、公司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容易出多选)

属于法律主体的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

【例题·判断题】企业集团有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 ( )

【答案】√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要破产清算,他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注意:

1.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例题·单选题】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以( )反应。

A.所在国货币

B.人民币

C.所在国货币或人民币二者选一

D.所在国货币和人民币二者同时

【答案】B

【解析】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以人民币反应。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

凡是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入的归属期:按照取得收款的权力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收到。

费用的归属期:按照产生付款的责任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支付。

例如:2月的销售 2月收到 1月收到预收款或3月收到应收款

例如:4月的房租 4月支付 3月支付或5月支付

结论:

本期支付不一定是本期的费用;

属于本期的费用,可能已付,也可能未付。

【例题·多选题】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是( )。

A.本期支付下期的房租金

B.本期预收的货款

C.本期预付的租金

D.本期售出商品但尚未收到货款

【答案】ABC

【解析】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选项ABC都不是本期的收入或费用。

【例题·判断题】权责发生制基础下,企业本期付出的现金或银行存款一定与本期费用相关。( )

【答案】×

【解析】本期支付的费用可能是上期或下期的费用。

【例题·判断题】权责发生制基本要求,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或费用已经发生时就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

【答案】√

三、收付实现制

指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收付实现制就看钱是否收到,收到了钱就是收入,付出了钱就是费用。)

例如:2月的销售款 2月收到 1月收到或3月收到

例如:4月的房租 4月支付 3月支付或5月支付

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或银行存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例题·多选题】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银行,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收付实现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B.权责发生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C.收付实现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D.权责发生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答案】AB

【解析】收付实现制下,不管是否为本月销售,本月收到的货款就确认为本月收入;权责发生制下,只有是本月的业务才能确认为本月的收入或费用。

四、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总结:

1.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2.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揭示收入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第一章 第四节 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

篇二:2016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 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

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1)供应过程。 (2)生产过程。 (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本节主要内容 一、会计的职能

二、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会计监督: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

事中会计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和取得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分析,并据以纠错纠偏,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的和要求进行;

事后会计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的考核和评价。

(三)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如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例题·单选题】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

A.核算与监督

B.参与经济决策

C.预测经济前景

D.评价经营业绩

『正确答案』A

(二)拓展职能

会计的拓展职能主要有:(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二)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

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

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企业会计只核算本企业发生经济业务。

明确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股东朋友向股东借钱,跟公司无关,公司会计不用做账。

公司股东、职工向公司借钱,会计要做股东、职工借款。

A公司销售给B公司234万的商品。A公司是一笔销售,B公司是一笔采购。 甲公司设立乙公司(子公司)

√甲公司采购、销售不是乙公司采购、销售

√乙公司向甲公司分配利润,甲公司做收到股利的凭证

【例题·判断题】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 )

【答案】×

【解析】公司会计只核算本公司的业务。

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在同一个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多个法律主体,也可以组成一个会计主体。

属于会计主体的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子公司、公司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容易出多选)

属于法律主体的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

【例题·判断题】企业集团有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 ( )

【答案】√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要破产清算,他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注意:

1.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例题·单选题】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以( )反应。

A.所在国货币

B.人民币

C.所在国货币或人民币二者选一

D.所在国货币和人民币二者同时

【答案】B

【解析】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以人民币反应。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

凡是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入的归属期:按照取得收款的权力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收到。

费用的归属期:按照产生付款的责任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支付。

例如:2月的销售 2月收到 1月收到预收款或3月收到应收款

例如:4月的房租 4月支付 3月支付或5月支付

结论:

本期支付不一定是本期的费用;

属于本期的费用,可能已付,也可能未付。

【例题·多选题】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是( )。

A.本期支付下期的房租金

B.本期预收的货款

C.本期预付的租金

D.本期售出商品但尚未收到货款

【答案】ABC

【解析】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选项ABC都不是本期的收入或费用。

【例题·判断题】权责发生制基础下,企业本期付出的现金或银行存款一定与本期费用相关。( )

【答案】×

【解析】本期支付的费用可能是上期或下期的费用。

【例题·判断题】权责发生制基本要求,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或费用已经发生时就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

【答案】√

三、收付实现制

指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收付实现制就看钱是否收到,收到了钱就是收入,付出了钱就是费用。)

例如:2月的销售款 2月收到 1月收到或3月收到

例如:4月的房租 4月支付 3月支付或5月支付

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或银行存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例题·多选题】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银行,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收付实现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B.权责发生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C.收付实现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D.权责发生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答案】AB

【解析】收付实现制下,不管是否为本月销售,本月收到的货款就确认为本月收入;权责发生制下,只有是本月的业务才能确认为本月的收入或费用。

四、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总结:

1.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2.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揭示收入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第四节 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篇三:2016年注册会计师之会计基础知识

注会-会计

二、巧用课件及复习备考资料

1.预习阶段(11月-12月)--上年课程 2.基础阶段(03月-06月)--今年课程 3.提高阶段(07月-09月)--习题 4.冲刺阶段(考前)--模拟考试 三、英文学习的加强

综合阶段考试中英文所占的分值比较高。

专题二 会计基础知识(一)

一、会计总论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二)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三)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企业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强调是否能够独立核算; 法律主体:强调法人企业。

(1)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属于会计主体的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子公司、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

(3)属于法律主体的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的消减业务。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1)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企业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2)持续经营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1)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 【提示】资产负债表日或期末的日期是哪一天,取决于提供哪段期间的财务报告。 比如:

(1)提供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则3月31日就是期末或资产负债表日; (2)提供半年度财务报告,则6月30日就是期末或资产负债表日; (3)提供年度财务报告,则12月31日就是期末或资产负债表日。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法规定: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采用某种外币作为其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一)会计要素的定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资产负债表的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三大核算要素。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特征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其中控制的资产是指企业分期付款购买的资产形成的,分期付款购买形成的资产作为企业自有固定资产进行处理。 【特征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①流动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提示】存货包括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②非流动资产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特征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特征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关键点)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①流动负债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 ②非流动负债

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①实收资本(股本)

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也就是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出资。

②资本公积

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也就是“资本(股本)溢价”部分;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也就是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

③盈余公积

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等。

④未分配利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6会计基础知识点》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46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