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_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2-13 06:40:09

篇一:【课堂实录】《一夜的工作》] _语文_小学
《13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最喜欢积累词语,今天老师准备了一组四字词语,我们从这边开始,一个同学读一个,如果读正确,下一个同学就读下一个,如果错误了,下一个同学改正!明白了吗?现在开始(课件出示词语)
师:读完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描写人物高贵品质的。
师:今天我们就跟着作家何其芳走进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看看在周总理的身上闪耀着那些高贵品质?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假如让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会用什么?(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学生交流、
生1:辛苦
生2:繁忙
生3:俭朴
生4:劳苦,我觉得??
生5:短暂而漫长
师:总理短短的一夜却让我们读出了那么多的内容、让我们有了那么多的感受。课文中有一处高度概括了总理一夜的工作,谁找到了?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这个句子叫做文章的中心句。
教师板书简朴、劳苦
三、精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表现出了总理的简朴、与劳苦,请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感受。
生: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这间大的宫殿式的房子是清朝末年的摄政王载亨的住所。摄政王是辅佐年幼的皇帝主持国家大事的。你猜想在载亨的宫殿里会有那些陈设?
生1:古董
师:怎样的古董?
生1:无价之宝
生2:西洋沙发
生3:黄金美玉珍宝
生4:奇花异草,山水盆景
师:然而当这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成为总理居住的房子时却只有------------
生有感情读这一句。
生:我还从“极其简单”“如此而已”这两个词中体会到
生:除了从总理的这些陈设看出简朴外,还从那里也看出了总理的简朴?
出示句子: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师:花生米有没有因为多一个人增加分量哪?
请同学们看下面俩个句子: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生:去掉“好像”是肯定分量没有增加,而加上“好像”,是实际上分量增加了,而看上去像没有增加似的。
师过渡:总理的简朴生活让我们感动,但总理的殚精竭虑、辛勤劳苦更是让我们无限感慨!那些句子让我们无限感慨哪?
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什么是审阅。
生1:一句一句地审,一句一句地阅
生2:一句一句地阅读
生3:一边咨询,一边审阅
生4:十分严格地看着
师:刚才有同学说一句一句地阅读,但怎样的阅读才称得上审阅?
生1:认真仔细??
生2:一个字也不放过
生3:非常严格
生4:不放过任何字和词语
师:从句子中的那些词读懂了审阅
生:从“看、画、问、想”这些动词中读懂了审阅。
总结;作者用了几个简单动词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总理工作的金益求精。同时课文用了总理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就现出了总理的高尚品质,这就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师:总理只是认真的批阅作者的这一份文件吗? 这一尺来高的文件总理批阅的多长时间啊?
师:现在我们陪同总理进入这漫长的夜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总理坐在不大的写字台前,打开今晚要审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
夜很深了,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想,总理依然坐在写字台前审阅文件,只见他------------
夜更深了,只听见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总理揉了揉疲惫的眼睛,继续坐在写字台前,只见他-------------
东方发白、晨鸡报晓,总理坐在办工桌前审阅今晚的最后一件文件,只见他----------- 师:这就是总理一夜的工作,整整一夜总理连个盹儿也没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总理,有多少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他去思考、去解决啊?同学们你想想总理会思考那些问题?
(出示一段话,师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生写话)
师:这一夜,我们的总理到底想了哪些问题,请你们??
生1:他想着哪些地方没有粮食
生2:他想着怎样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3: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生4:他想怎样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离穷苦的面貌
生5:他想着灾区人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生6:他想着如何使人民生活有保障,致富,国家更加富强
生7:他想着老百姓吃得饱吗?有衣服穿吗?
生8:他想着山区的孩子能读上书吗?有多少失学儿童?
师:咱们的总理想的太多,工业、农业、政治、军事,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黎民小事,都需要他去思考啊。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的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当这种思绪如潮水般在我内心涌动时,我告诉全世界: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当你高声告诉世界时,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1:激动
师:为什么激动?
生2:兴奋
师:为什么兴奋?
生3:骄傲
师:为什么骄傲?
师:怀着这种心情,一齐对全世界说——
(生齐读最后一句作者的话)
师:请我们全班同学骄傲的、自豪的高声告诉世界: ----------
评价:老师相信全世界都听到了你们真诚而又响亮的喊声,你们不是用嘴巴喊,而是用心灵在呐喊。
三、感情升华
师;总理常年累月的简朴生活、常年累月的劳苦工作。总理病倒了,1971年总理被确诊为癌症,74情开始恶化,但是他仍然拖着只有三十公斤的重病之躯继续顽强工作,住院期间他除了审阅文件外,接见中央领导人220次、在院开会20次,出院开会20次,会见外宾30次,外出探望或找人17次。12月20日生病垂危的总理还询问罗长青台湾的情况,可是谈话不到15分钟,总理就昏迷过去,1月7日总理从昏迷中醒来,他用微
弱的声音对医护人员说:我这里没什么事了,你去照顾其他病人同志吧!这是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1975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师:此时你想对我们敬爱的总理说点什么?
生1:关心国家大事
生2:叫医生照顾别人
生3:关心别人
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是什么?
生4:总理从身患癌症到死亡,这4年的时间里还在为国操劳
师:总理的一生都是在为人民劳苦工作着,在他心里人民群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是他的生命,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现在你相信了吗?生活这样的简朴的生活你信了吗?这样呕心沥血的工作你信了吗?因为我们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他就是这样的人?
师:1998年,3月5日,在周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词作家宋晓明、曲作家三宝共同为总理谱写了极为感人的旋律《你是这样的人》,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无限的崇敬欣赏这一感人旋律。
篇二:人教版六年级《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一年有许多个日子值得咱们去纪念。有那么一个日子,应该让我们终身牢记!1998年3月5日,这一天,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就在那一年,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生热烈鼓掌)
师:请读一读宋小明为总理写下的这一首诗,读一读,诗的什么地方感动了你?(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师:来,举手告诉大家,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1:诗里写了这么多“你就是这样的人”,说明诗人非常爱戴周总理。
师:是呀,你注意到这首诗当中“你就是这样的人”出现了几次呀?
生1:4次。
师:几次?大声地说。
生1:4次。(大声地)
(班级学生自动纠正5次)
生1:5次。
师:对5次。来,继续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师:(点头肯定)为什么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究竟是总理的什么感动了这位诗人?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请大家拿起课本,大声朗读《一夜的工作》。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一边读一边琢磨一个问题:读完总理的一夜后,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明白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走动,时而听听学生读到哪儿了,并帮助一个同学纠正了坐姿。)
师:(拍掌示意停止)来,说出你对总理这一夜最大的感觉,一个词儿。请你说,在你的心目当中,这是怎样的一夜?
生1:我觉得总理这一夜是劳苦的。
师:(板书)我知道这个词儿书上有,(师面向全体)你们有没有找到?
生:(齐说)找到了!
师:(面对生1)但王老师要夸你,这篇课文751个字,她什么都没找,就找到两个字“劳苦”,厉害!目光非常犀利。(师面向王利聪)继续说。
聪:勤奋。
师:(板书该词后轻轻走到王利聪跟前,俯身轻问)王利聪啊,我想问你一下,你是怎么想的?聪:一般的总理晚上不会工作,白天工作。周总理是一夜的工作,而且人也没有睡过觉。
师:以你对总理工作的理解,一般的总理晚上不可能工作整整一个晚上,但是我们的周总理却熬了一个通宵。多么勤奋!真好!(师指一生)来,说出你对这一夜的感受。
生2:俭朴。
师:(板书)真好!除了两个字的词儿,我觉得用四个字的词儿更能表达我们的感受,谁有四个字儿的词?(师扫视全班,目光中充满期待)
生3:我觉得周总理的一夜是劳苦功高的。
师:够厉害的,功高两个字加得好。(板书)这样的劳苦是多么值得呀,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复兴,多大的功劳,这个词加得真好。来,四个字儿的谁还有?请你。
生4:漫漫长夜。
师:(板书)漫漫长夜,奇怪啊,怎么会想到这个词?
生4:因为文章中说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而这一夜都是在看稿子,处理国家大事。
师:是啊,在你看来这个长夜怎么样?
生4:非常长。
师:太漫长了,是吧?而漫长的背后,分明让你感受到了总理工作的——
生4:我觉得应该是非常……艰苦。
师:是啊,“漫漫长夜”给你加个括号,你在漫漫长夜背后读出的是总理工作的艰苦啊。(指一生)请你说。
生5:通宵达旦。
师:(板书),这个词,一般的同学不一定想得到啊,你说说通宵达旦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在晚上的时候也要做,在白天的时候也要做。
师:通宵,宵是什么意思?
生5:夜晚。
师:旦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5:白天。
师:准确地说,是指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通宵达旦是干了整整一个晚上而没有休息,真好!(师举手)还有谁?
生6:我认为应该可以用鞠躬尽瘁。
(师欲板书而又转身对学生)
生6:因为总理他为全国人民的事情,付出自己非常的努力,一定要把它在晚上完成。
师:(感动地)说得真好,你知道校长刚才听到你说出“鞠躬尽瘁”这个词儿,第一反应是什么吗?生6:开心。
师:请坐,所以我忘记了怎么把鞠躬尽瘁写上去,我被你那个词儿感动啊。(板书)还有吗?(学生举手)真的还有?(面对举手的同学,开心的)真的还有?
生7:丰功伟绩。
师:(板书)说吧,怎么会想到这个词儿。
生7:因为书上写道,写字台前厚厚的一叠文件,这些文件可能都是涉及全国各地的大事、要事。而总理把这些文件用一夜全部批阅完了,解决了很多问题。
师:(赞赏地)太厉害了,厚厚的一叠,这小小的五个字他竟然看出背后有那么重大的事情,想到了丰功伟绩这个词儿,语文就应该这样学。我知道可能还会有一些感受,你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词儿,没关系,慢慢地看多了书,想多了问题,自然就会跳出来。(学生纷纷点头会意)
师:你们提出来的这些词当中,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可能有人对劳苦感受特别深,可能有人对鞠躬尽
瘁感受特别深,也可能有人对简朴感受特别深,好,就把这个词儿抓住,带着这个词儿,再去读书,看看书的什么字里行间,书的哪些句子,让你对这一点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请把它用波浪线划下来,明白吗?(学生自由读书,有的轻读,有的默读,边读边划有关的句子。教师来回巡视,不时俯身,或细细观察、或低声交谈。)
师:(击掌示意),现在了解一下,哪些同学对这一夜的简朴感受特别深,而且已经找到了相应的句子,哪些同学?好,这位男同学,请你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读文中句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师:说得非常好!非常流利。来,咱们一起读一读刚才他发现的这几句话。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几句话中突然有个词儿跳出来,跳到你的眼前。来,再读一读,看看哪个词儿在你的眼前突然跳了出来。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告诉大家,哪个词儿在你的眼前突然跳了出来。
(学生纷纷举手)
生9:在我眼前突然跳出来的是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哪个词儿?
生:简单!
师:怎么样的简单?
生9:极其简单。
师:极其简单,两个词儿同时跳出来了,是吗?(板书“简单”,意味深长地在“简单”下面划了两条线)没有想到,在“简单”前面还加了一个“极其”。(师在“极其”上圈了一下)换个词儿?
生10:非常。
师:非常?还不够。
生11:很简单。
师:很,也不够。
生12:十分。
师:不够。
生13:尤其。
师:还是不够!只有这个词(教师手指黑板上的“极其”两字)才够,一起读——
生:(齐读)极其简单。
师:一起读这几句话,体会体会,为什么作者在“简单”前面还要加“极其”,而且加的不是“十分”,不是“非常”,不是“很”,而是“极其”,再读。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说说,你肯定有话想说,为什么在“简单”前面要加“极其”。
生14:因为它实在太简单,只有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其它什么都没有。(生一边说,一边还一五一十地扳着手指。)
师:(感动地)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在发言的时候,加了手势,一起看看,我觉得他的那个手势,不仅从语言上理解了,而从身体上也理解了“极其简单”的“极其”,来,你再说一遍。
生14:因为它实在太简单,只有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其他什么都没有了,(生边作手势。)
师:看到了吗?看到了他的手势了吗?我们一起来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总理极其简单的办公室,简
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办公室。
生:(齐读)“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板书“宫殿”)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词,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要注意到这个词?
生15:这座房子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室内就只有这几样东西,非常不像宫殿。
师:女孩子读书啊,心就是细。注意“宫殿”这个词儿,想开去啊!你们会想到这个房子过去的主人可能会是谁?(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若有所思地)找一找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宫殿,回忆一下你曾经在小说里读到过的宫殿,所有你听到过的、到过的、读到过的宫殿,都与什么联系在一起,它的主人可能会是谁?
生16:它以前的主人可能会是皇帝。
生17:达官贵人或富人。
师:一般富人绝对住不了宫殿式的房子,可能会是谁?
生18:可能会是富豪。
师:富豪,(手指生16)他刚才说,可能会是皇帝,你们信吗?
生:信!
师:我告诉你们,这座房子过去的主人比皇帝还大,(学生小声议论)不敢猜,是吗?你想想看,比皇帝还大,会是谁呢?
生19:我想到了上帝。(哄堂大笑)
师:没有上帝。
生20:教皇,因为——
师:中国没有教皇,不猜了,我告诉你们,这座房子的主人就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的摄政王载丰,什么叫摄政王?管皇帝的那个亲王,比皇帝还要厉害的那一个亲王。你们不妨想一想,比皇帝还大的亲王,他的房子里曾经会有些什么东西?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可能会有些什么东西?生21:古董。
师:什么古董?
生21:瓷器古董。
师:那可不是一般的古董,加一个词儿,这是怎么样的古董?
生21:价值连城的古董。
师:说得好,价值连城的古董。
生22:还有金银珠宝。
生23:我觉得有精美的雕像。
生24:绫罗绸缎。
师:绫罗绸缎更不要说了,还会有什么?
生25:所有的东西都是用金子做的,连椅子都是。
师:有可能的,完全有可能啊,因为他是个摄政王嘛,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古玩器皿,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价值连城,但是……但是,你们看,当这座房子成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办公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什么?来,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有黄金铺地吗?
生:没有。
师:有金银珠宝吗?
生:没有。
师:有古玩器皿吗?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只有什么,再读。
生:(齐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简单吗?(面向黑板,指着“简单”二字)
生:简单!
师:这才是极其简单呀!(在“极其”上又画了两个重点符号)同学们不要忘记,现在房子的主人是谁呀?生:周总理。
师:周总理是谁呀!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师:周总理是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想一想,他的手中握有怎样大的权力?再想一想,他的肩上挑着多么沉重的担子?你说这样的一位总理,他的办公室里边,他的房子里边应该摆上些什么?你来替我们的总理放一放,在他的办公室里,你觉得应该放些什么?
生26:放些豪华的书架。
师:书架上再放些什么?
生:书架上放些古董,和国家的一些资料。
师:过分吗?
生:不过分。
师:为啥?
生:因为他是总理啊。
师:对,因为他是总理啊,要放,应该放。
生27:应该把以前摄政王的东西,全部放进去。
师:全部放进去?你的心愿是好的,但你想一想,总理会答应吗?
生27:肯定不会答应。
生28:还应该有仆人。
师:不叫仆人,叫什么?仆人,那是旧社会的称呼,叫什么?
生28:佣人。
师:不叫佣人,叫什么?
生:服务人员。
师:对呀,叫服务员,叫工作人员。而且,服务员和工作人员,绝对不是解放前的仆人和佣人,他们是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哎,王利聪,(师充满爱意地)你想说什么?生:应该有助理。
师:是该有助理。但是,我们再看一看,当这个办公室成了我们总理办公的地方,你们看到了豪华的书橱吗?
生:没有。
师:你看到了书橱上的古玩器皿吗?
生:没有。
师:你看到了所有曾经在摄政王官邸里出现的陈设吗?
生:没有。
师:我们只看到——
生:(激动地齐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是啊,这才是我们的总理啊,陈设极其简单。但是,同学们,在“极其简单”的后面,我们分明感觉到有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那是——
生29:周总理的那份心。
生30:我觉得也是一份心。
生31:我觉得极其不简单的是他简朴的精神。
篇三:《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客人,请大家看这幅图,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出示插图)
生:夜深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阅文件。
师: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一夜的工作》,就是何其芳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何其芳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小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总理的这一夜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
生读:“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师:板书:劳苦 简朴
师:对于总理的这一夜,我们每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但光有这点感受是不够的,让我们再走进总理的一夜,看看你是从文中那些语句体会到总理生活的简朴和工作的劳苦,边默读课文边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一画,同时可以记下自己的体会
师:好,周总理的这一夜,你细细地读了,默默地看了,静静地想了,老师想问一下,哪些同学对总理这一夜的简朴感触特别深?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
生: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出示(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总理生活简朴的呢?
生:极其简单
师:“极其”可以删去吗?
生:不行,因为总理办公室的这些陈设是办公的必需品,实在不能缺少了,而除了这些别无其他。
师:哪个词语告诉你别无其他了。
生:如此而已。
师:还从哪里看出了简朴?读(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哦,你是从这些数量词中体会到的。
师:还有呢?这里的如此而已指哪些呢?(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子,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别无其他。
师:你们知道吗?这座高大的宫殿式房子曾经作为摄政王府,里面是红木床椅,紫檀书柜,水晶灯饰,大红地毯等等。放些什么才能匹配?
生:真皮沙发,个人真迹,名家的书画墨宝。
师:我们总理办公的地方之后——
生: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如此而已。 师:除了陈设简单,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周总理这一夜的简朴?
生: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和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师:出示句子: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和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想象出一国之总理应该吃些什么吗?是啊,以你的生活体验,周总理应该吃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他吃的竟然是花生米,而且还数的清颗数,来,你们自己带着体会读读这句话──
谁想读出你的理解──我们的总理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多准备一些夜餐,依然是那一小碟数的清颗数的花生米呀,谁还想读。
师:他是一国总理,生活居然如此简朴,令人感动,而工作的劳苦、繁忙更叫人无限感慨,你又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总理工作的劳苦呢?
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怎样的阅读才可以用“审阅”这个词?
生:他一句一句地看,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
师:你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师:总理这样仔细、这样认真审阅的仅仅只有这份文件吗?
师:看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周总理坐在写字台前,打开了今晚要批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夜越来越深,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周总理却依然坐在写字台前,聚精会神地批着,只见??
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总理的劳苦?
生: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到时候叫你。“你到隔壁值班室······”工作劳苦却不忘记关心他人
生: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师:总理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长?让我们来看看总理的一天(出示文中课后的资料袋)
师:总理这样呕心沥血的工作,仅仅是这一天,这一夜吗?不,同学们,总理的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总理每一天都是这样的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这一切是作者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师: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心系国家,心系人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生病的那最后一段日子吧。
出示课件。
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患了癌症。
1975年,周总理的病情开始恶化,但他仍然拖着只剩下30公斤的重病之躯继续顽强地工作。
6月10日,他会见了菲律宾总统马克斯。
8月26日,他在医院会见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
9月7日,他不顾病情的严重恶化与医务人员的一再劝阻,坚持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
9月20日,他做第四次大手术,在进入手术室前一刻,他握住小平同志的手,鼓励他把工作做好。
10月24日,他做了第五次大手术,这次手术后,他一再叮嘱邓颖超死后不要保留骨灰。
12月20日,生命已经处于垂危状态的周总理,向前来探望他的罗长青询问台湾的近况,说话不到十五分钟,他就昏迷了过去。
1976年1月7日,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苏醒,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医生说:“我这里没什么,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活着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的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师:这样一位爱民如子、为国鞠躬尽瘁的总理难道不值得我们为此自豪骄傲······
生再读:“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师:1976.1.8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你们的泪光中老师知道同学们有话想说,来,拿起你的笔请写在草稿纸上。(配乐写作)
生: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骄傲和自豪,虽然您不在了,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生:一月哀思举国悲,人民爱戴对手敬。历史长街人为证,心中永远一丰碑,今生今世谁能比,何年少年撰写灿烂的诗篇。
师:总理高尚的品格不仅赢得了国人的爱戴,更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传开后,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这是联合国成立三十年以来,从未有过。正像臧克家的诗一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老师相信,周总理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而我们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
《 《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_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45385.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闂傚倷鑳剁划顖炲礉濡ゅ懎绠犻柟鎹愵嚙閸氳銇勯弬鍨稏婵炲矈浜弻锟犲炊閳轰椒鎴风紒鐐劤椤兘寮诲☉婊呯杸閻庯綆浜滈‖澶愭⒑閸濆嫷鍎滈柟鍑ゆ嫹
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伴柛婵勫劤閻捇鏌熺紒銏犳灍闁稿浜滈妴鎺戭潩閿濆懍澹曢柣搴ゎ潐濞叉﹢鏁冮姀鐘垫殾闁靛ň鏅╅弫鍥╂喐瀹ュ鐤鹃柨婵嗘缁犻箖鏌熺€电ǹ浠﹂悘蹇曟暬閺屾稓鈧綆鍋呯亸浼存煙娓氬灝濮傞柡浣规崌閺佹捇鏁撻敓锟� |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纾圭紒瀣紩濞差亝鏅濋柛灞绢嚤閵夆晜鐓曢悘鐐插⒔閻本淇婇顐㈢仸闁哄矉绲借灒闁兼祴鏅涚粭锟犳⒑閸濆嫭瀚呴柟鍑ゆ嫹 | 闂傚倸鍊烽懗鍫曘€佹繝鍥ф槬闁哄稁鐏愰崫鍕ㄦ斀閻庯綆鍋勯崜銊╂⒑閸濆嫬鏆欓柣妤€妫涚划鍫ュ幢濞戞瑧鍘藉┑鈽嗗灥閸嬫劗鏁☉銏$厽婵犲灚鎸荤€氾拷 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懐鐭欓柟杈鹃檮閸庢銆掑锝呬壕濡炪們鍨哄畝鎼併€佸Δ鍛妞ゆ巻鍋撴繛鍫濈箻濮婃椽宕崟顐f闂佺ǹ锕ゅḿ鈥崇暦濡ゅ懎鐐婃い鎺嶈閹峰搫顪冮妶鍡樺瘷闁告劏鏅濇禍鐐繆閻愵亜鈧牠寮婚妸鈺傚亱闁规崘顕ч弸浣衡偓骞垮劚閹峰岣块悧鍫㈢闁瑰灝瀚€氾拷00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