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2-11 10:19:26

篇一:小学语文名师 课堂实录高效课堂
名师 课堂实录 以读促教,以读代讲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庞 欣 方坚荣
一、检查预习,抽读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1到12自然段,读中悟情,领会父爱的坚定、伟大。 引入: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找到儿子,也支撑着儿子坚持等到父亲来解救自己,请同学们找找到底是那句话?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们快速找出了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父亲一定要和儿子在一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个画面最打动你?
生1: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画面打动了我,因为父亲坚持挖掘儿子,不放弃儿子。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是──
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个神态描写打动你的地方是?
生2:父亲尽力挖掘,即便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也不放弃。
生3:父亲“双眼布满血丝”表明他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不放弃儿子,让我感动。
生4:父亲不顾一切地挖掘废墟,徒手挖掘,双手肯定都挖烂了,到处都是血迹,让我震撼。
师:是啊,地震来临,到处一片混乱,父亲又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可能仅仅是依靠简易的工具、甚至是徒手去挖掘,可他居然能坚持36小时不离开,这种坚定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
众生起来齐读,读得深有感情。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留心听了,你们在读“8小时,12小时,36小时”时语调是由轻到重的,语速也在加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5:这是因为父亲越来越劳累、疲惫。
生6:这是因为废墟底下的儿子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焦急,
生7: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却不放弃挖掘,我们要读出他坚定的信念。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把握住人物的心情去读,自然就读出了语言的温度。很想再听听你们那么到位的朗读,再读一次给老师听听好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到“没人再来阻挡他”的时候表露出了惋惜之情,我们很为这位父亲担忧,在这之前,有没有人前来“阻挡”他?都是些什么人?
生8:“有些人”。──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你的语速稍快了。就在父亲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了,他们很多都是痛苦大喊儿女的名字之后就绝望地离开了,他们都觉得儿女生存的希望微乎其微,于是他们拉住这位父亲,伤心而又绝望地劝阻父亲──
生9: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这回语速放慢了,这是因为──
生9:因为人们对父亲能在厚厚的废墟底下挖掘到儿子不抱任何希望,要读出人们的绝望心情。
师:失去孩子的父母一个又一个抱着希望来到废墟面前,又带着无尽的失望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他们绝望地对坚持挖掘的父亲说──
生齐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可是父亲是怎么回答的?(生齐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他回答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请用三角符号在描写父亲神态的标示出来。
生10:“双眼直直”是父亲回答的神态。
师: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神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谈谈你对父亲“双眼直直”的理解。
生11:他挖了那么久,很疲惫。
生12: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坚定,不放弃,别人说什么他都不理会。
生13:父亲不断地挖掘,已经进入了一种近似于“疯狂”的状态。
师:是啊,“双眼直直地”透露出父亲虽然很疲惫,但仍然坚守信念。谁来读读这位疲惫仍不失信念的父亲回答人们的话?
生14:谁愿意帮助我?(语速稍快)
师:语气中倦态不足。谁来,疲惫的父亲──
生15:谁愿意帮助我?(语速放慢,极力想表现父亲的疲惫,但稍感无精打采)
师:父亲虽然疲惫,但仍然坚守信念。读好这句话,语速要适中,要有疲惫之感,又要有加重语气的意味,表现出父亲的坚定。这句话不好读,谁愿来再来尝试一下?
生16:谁愿意帮助我?(读出了老师的要求,全班致以掌声)
师:多么让人敬重的父亲,多么感人的一幕,老师和你们合作读一读,用朗读来表示对这位父亲的敬重。
师: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生齐读:谁愿意帮助我?(全班齐读,感情进一步升华,进一步体会到父亲寻找儿子的那种坚持。)
师:接着又有哪些人来劝阻他?
生17(女):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温柔的女消防队长,当时情况紧急,说话的语速应该怎样?
生18:(语速稍快)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嗯,有点意味了。我们再来想想,大火当前,消防队长的任务就是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他的心情如何?
生齐说:焦急万分。
生19:(语速加快,深情焦急)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好一个尽职尽责的消防队长!可是父亲仍然双眼直直地回答──
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后来又有谁来劝阻父亲?
生20: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要读好这句,也要像读消防队长的话一样,先从他们的职业入手入分析,想想,警察的职责是什么?(有个别生马上说:“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安全。”)那我们就
要读出警察那种“保护”、“关切”之情。
生21(女):(神态大方镇定,语速适中,深有同情感地读出这句话)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嗯,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女警!
(众生掩嘴笑,举手者众。)
生22(男):(语气故作深沉,语速放慢)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嗯,这是一位工作多年的稳重男警!
(众生点头赞许。)
师:消防队长来劝阻父亲停止挖掘,警察也来劝阻了,可是父亲仍然眼睛直直地回答──
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好几个小时过去了,父亲仍在坚持挖掘儿子,不听任何人的劝阻,人们只好──
生齐读: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师:你们读“摇头叹息”的时候读出了人们的无可奈何,读出了语言的温度,真棒!人们对父亲的行为摇头叹息,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齐读:(坚定地)儿子在等着我!
三、品读13至23自然段,交流感悟,感受阿曼达的坚定、乐观。
师:父亲是如此地坚守承诺、拼死救子,儿子同样也坚信承诺,等待父亲的救援,请大家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
生23“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生24:儿子不单只信任自己的父亲,还很乐观,这种乐观感染了周围的同学。
生25:才七岁的儿子在废墟底下能够这么镇定,叫人佩服!
师:说得好,儿子坚信承诺,而且学到了父亲的坚定乐观,并能感染周围的同学,让他们保持求生的意志,真让人佩服!还有哪个画面感动你呢?
生26:“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儿子坚信父亲的承诺,感受到他们的父子情深。
生27: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儿子临危不乱,还能舍己为人。
生活28:别的小孩被关在黑房子里都很害怕了,但这个七岁的孩子在被埋了36个小时之后,在父亲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没有伸手让父亲抱起自己,反而让别的同学先出去,他的舍己为人精神值得我学习!
师引读: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父亲坚守承诺、拼死救子,儿子坚信承诺、乐观坚定、舍己为人,让我们用优美的朗读祝福他们,赞美他们吧。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静观当前小语课堂,新形势下又衍生出新“症状”——“虚,语文训练不落实;闹,学生思考没时间;杂,?编外?内容占空间;散,支离破碎乱肢解……”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在传统与现代,有效与无效间徘徊, “高耗低效”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传统与现代中优化融合、和谐共生,从无效走向有效?
(一)习惯、基础——在重锤敲打中训练养成。
识字、写字、组词、了解词意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石。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注意了有意识地进行识字、写字、组词、了解词意的训导,但缺少必要的练习,语文教学始终在有效与无效之间徘徊。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局面呢?下面正反两个案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1、只训不练,过眼烟云
案例一:《窗前的气球》(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实录
爬山虎的脚
甘肃兰州市兰飞小学张莉
课文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25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师:“虎”是我们的生字,我们来一起写一下。
师范写,生书空。
师:看了这样的题目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在我们的民主路校园里就生长着这样美丽的爬山虎,你注意过吗?叶圣陶老爷爷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划了生字词,咱们来请同学读一读。谁来读?你愿意读哪一段?
生:我想读第一段,
生:我想读第二段,
生:我想读第四段,
生:我想读第五段,
生:我想读第三段,
师:好,其他同学听听这几位同学读得是否正确。准备好了吗?
生读。
师:好的,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你来说说。
生:他们有的读得不准确。
师:哪个字不准确,能不能说一说。
生:爪子的“爪”。
师:还有吗?
生:最后一段少读了两个字,应该是一根茎。
师:这个字是不是读茎呢,请跟我读。
生跟读茎。
师:从读中看出大家预习读书的本领特别高,那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哪几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我认为是后四段。
生:我认为是三四段。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三四五段。
师:有三种看法,同学们认为哪种准确呢?
生:三四五段。
师:看样子同学们挺会抓重点的。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三四五段,现在请同学们默读三四五段,边读边想,请默读。 生默读。
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能抓住墙?
师:你读得很仔细,谁来接着提问。
生:“萎”可不可以换成“枯萎”?
师:你真会思考,一会儿我们一定好好研究这个问题。谁还有其他问题?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
师:谁还有问题?
生:为什么他的脚一拉直就粘在墙上?
生:为什么脚萎了之后就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生:是用牢牢的贴在墙上好还是紧紧的贴在墙上好。
师: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动脑筋了,非常好,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大致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问题:(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2)它是怎样爬的,是怎么变化的?我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出示投影
篇三: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识字2 课堂实录 戴年明 通师二附小
常熟市实验小学 二3班
师:小朋友,今天是9月24日,过几天,将迎来一个喜庆的日子。
生:国庆节。
师:今天的识字2就介绍了国庆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读一读。
生读。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开火车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
师:正音:城楼的城是后鼻章,神州的神是前鼻音,腾飞的腾是后鼻音。
师:
师:小朋友读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检阅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知道神州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知道礼炮是什么颜色的?
生:北京是不是有金水桥?
师:同学们,会边读边想,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知道的。
1999年,祖国50岁生日的时候,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国庆典礼。
看录像。
师:这是美丽的祖国北京,这是天安门城楼。
师:在天安门城楼前,还有五座桥,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生:是金水桥。
师:这个名字多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
师:注意,国庆大典就要开始了,你听到了什么?(炮响)
生:是放炮。
师:在大典前放炮,叫礼炮。
生读。
师:再看。这是谁?
生:江泽民爷爷。
师:他正在检阅。
师:现在是谁呀?
生:海军。
继续看录像。
生:空军,陆军。
师:刚才小朋友看得可入神了,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海陆空叔叔。
师:你知道什么是海陆空吗?
生:海军,陆军,空车。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有海军,陆军,空军。
师:他们合起来就叫海陆空军。
师:他们刚才走得怎么样?
生:很整齐。
师:他们雄纠纠,气昂昂,他们是在接受检阅。
齐读检阅。
师:大典指的是什么?
生:一个盛大的节日。
师:我们小朋友开学时,要举行开学典礼,我们说要举行开学大典,可以吗?
生:可以。
师:有没有小朋友觉得不可以的。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典礼,有许多人,规模大,我们的开学典礼呢?
生:我们只是一个个小朋友,没有那么多人。
师:我们就不能说它是大典了,只有刚才看到的才能说大典。在1949年,我们祖国成立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叫大典。现在谁能读好这两组词。
生读。
师:声音很响亮,老师听出来,你很喜欢朗读。
生读。
师:女小朋友读一读第一组词,读出对天安门的喜欢。男小朋友读第二组,读出解放军叔叔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
师:在这两组词里,有两个生字,老师不打算教,同桌讨论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桥、检。
师:怎么记?
生:我是先记住木字旁,右边上面一半是个天,下面是一撇一竖。
生:上面不是天,是夭。
你知道有哪些桥吗?
师:我们南通和常熟之间将架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斜拉桥,谁知道它的名字?
师:老师告诉大家,是苏通大桥。以后请大家去看看,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看看怎么写,木字旁,右边上面是短撇。要写好桥,关键是右边三个撇。
一起看。第一个撇是?
生:短撇。
师:第二个是?
生:长撇。
师:第三个是?
生:竖撇。
师:在田字格里写写。
书空。
师:还有个检,谁来介绍。
生:我先记住木字旁,右边上面是人字头。
师:右边要请小朋友注意什么?
生:第一个点要在竖中线的左边。
生:人的下面一横不是横在横中线上的。
师:小朋友们要检查一下,人字下面的一横不能丢。
师:跟老师读。请小朋友们自己写一写。
生边说笔画边写。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在国庆的喜庆日子里,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典,在夜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就更热闹了,想看看吗?
看录像。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焰火。
生: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焰火。
生:我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焰火。
师:天安门广场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看录像。
生:他们在跳舞。
生:他们在狂欢。
生:他们在唱歌。
生:他们在舞长龙。
师:小朋友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夜晚,天安门广场上( )五颜六色,有的在( ),有的在( ),有的在( ),热闹极了。
生:夜晚,天安门广场上焰火五颜六色,有的在敲鼓,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热闹极了。 师:谁来读一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师:男小朋友来读一读。女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
师:在这两组词里,也有两个生字。谁来记。
生:我记炮,是火加一个包。
师:好的,我们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师:不过这个焰,可有一定难度。我们看,左边也是?
生:火字旁。
师:右边下面怎么写,一起看。
放动画,边放边说笔画。
师:我们一起来写焰。
生书空。
师范写。
师:我们的祖国强大了,祖国是一条腾飞的巨龙,请小朋友来读一读。
神州,腾飞,中国龙。
师:刚才有小朋友不知道意思,现在谁知道?
生:中国龙是指中国北京有一条龙。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有没有小朋友理解得不一样。
生:是中国传说中的一条龙。
师: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现在谁知道中国龙的意思?
生:知道了。
师:那神州呢?
生:是飞船。
师:你知道去年我们发出的神州飞船。
生:是中国。
齐读。
师:那腾飞是什么呢?
生:就是飞得很高。
师:就是腾空飞翔。
生:中国龙腾飞了。
师:我们中国发展得多快啊。我们到处都能感觉到。
看录像。
师:你看到什么?
生:刘翔在奥运会上得了冠军,被称为飞人,去年,中国的载人飞船上天了!
师:是啊,刘飞翔
师:看了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中国人跑得很快。
生:我很喜欢我们的祖国。
生:我们中国越来越强大了。
师:是啊,谁能把这样的骄傲读出来。
生齐读。
女生读,男生读。
师:我们感受到,中国这条巨龙在腾飞,我们祖国越来越好,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四个小组练习。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生分小组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再一起来读读。
再次分组读。
师:这节课,我们还一起学了四个生字,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拿出本子,自己在本子上练一练。
生练。
师:有的小朋友写字姿势可好了,坐得端端正正的。一个字写一遍。
配乐。生练。
第二节课 识字4 课堂实录 贾红 淮阴师范附小
常熟市实验小学 二6班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第一次见面,是吗?
生:是。
师: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贾。大家怎么欢迎我。
生鼓掌。
师:今天这节课,我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识字4。
板书。
师:今天,还有几个小客人也来到了我们课堂。看看是谁?
动画演示:我是小花猫,我来和小朋友一起上课。
师:猜一个字。田字头上一根草。
生:苗。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花猫:猫字的边上加反犬旁,就是“猫”字。
生读。
师:其实苗是个神奇的字,它能和其他偏旁组合起来组成新字,一起看看,认识吗? 生:提手旁,口字旁,反犬旁,目字旁。
师:现在这些偏旁就要和苗做朋友了,小朋友们看,这是苗加上什么?
生:提手旁。
师:这个字念什么呢?
生:描。
师:这是苗加上什么?
生:目字旁。
师:这个字读什么?
《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43691.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鐐瑰嚮灞曞紑鍏ㄦ枃
涓嶅疁鍐呭涓炬姤 | 鏂囨。绾犻敊 | 鎶曡瘔鍒犻櫎 锛岃鑱旂郴閭锛歜e00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