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有言者不必有德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5 14:11:44
经典文章

篇一:有德者必有言教师版

高二语文

《有德者必有言》导学案

制作:解尚萍审定:赵百顺 2013-4-2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文言虚词、名句,翻译文言语句;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研习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孔子和孟子有关“立言”的基本观点。

【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积累名句。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孔子对“德”与“言”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语言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外在之“文”,是心灵的外现。孔子认为人的语言应该是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的反映。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语言艺术二者应是统一的。这一节课我们将全面地了解孔子的语言观。

二.初读文本,读准字音。

讷于言( nè ) 裨谌( bì )( chén )行人( xíng ) ....

鲜矣仁( xiǎn ) 恶紫之夺朱也( wù )孺悲(rú) ...

三.结合注释,再读文本,完成以下各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要,应该;语言迟钝 ) ..

②为命,裨谌草创之( 制定外交辞令) ..

③巧言乱德(形容词用做动词; 败坏 ) ..

④小不忍则乱大谋( 在小事上;计谋,计策 ) ..

⑤巧言令色,鲜矣仁(美,善;脸色; 少 ) ...

⑥恶利口之覆邦家(憎恶; 能言善辩之口,强嘴利舌; 国家 ) .....

⑦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假如; 传述,记述 ) ..

⑧孔子辞以疾(推辞,推托).

⑨将命者出户(传,传达;房门 ) ..

2.特殊句式

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状语后置。 “于言讷”“于行敏” ) ②刚、毅、木、讷近仁 ( 省略句。“近于仁” )

③辞达而已矣 ( 省略句。 “辞达于意”) ④则小子何述焉 ( 宾语前置。“述何” ) ⑤孔子辞以疾 ( 状语后置。“以疾辞” )

四.结合注释和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1)1、2章:

【明确】:孔子教育弟子要严肃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语言。

(2)3、6章:

【明确】:孔子对“文辞”的看法。

(3)4、5、7、8章:

孔子对语言与它所传达情感的辩证认识。

(4)9章:

【明确】:对于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真正有德的人不仅通过言谈更重

要的是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其高尚的德行。

(5)10章:

【明确】:孔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语言观。

五.拓展探究。

说说孔子为什么特别厌恶“巧言”,他的主张是什么?

【明确】:文中他三次(5、7、8章)提到“巧言”,都是孔子讲其坏处。

他反对花言巧语,认为那往往是不仁之心的外露。他反对巧言,

主张发自内心的真诚朴质之语,即使“讷”,也“近仁”。

六.课堂巩固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明确】:君子语言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2)刚、毅、木、讷近仁。

【明确】:刚强、果断、朴质,而言语不轻易出口,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近

乎于仁德。

(3)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明确】: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语,有好的言语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明确】: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便会败坏大事情。

(5)巧言令色,鲜矣仁。

【明确】: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七.背诵下列名句。

第1、2、4、5、6章。

【课外阅读】:

有德者必有言

饶毅(中国青年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可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有德有言的,恐怕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而且,最近又少了一个:邹承鲁。

多做少说是比较容易得到认同的概念。但是,有时会误导成该说的时候不说。其实,在必要的情况下,说就是做。

在对公众利益有影响的事物上,依德建言,就是行。碰到欺骗公众的人、事,如果知情人、懂行的,没有人出来批评,这时不说话,是不敢行动。这时如果躲在“少说多做”的漂亮招牌下,其实是不敢为。这种不敢为,不是有德的证据。

只追求个人成功,不关心社会公德,不仅为一些父母、老师言传身教,现在也成为不少人生活的原则和时尚。即便在传统上自身要求较高的知识界,现在不少人对此也变得习以为常。在此情形下,依德建言反而会被“聪明人”嗤笑。

在现代社会要做到有德有言,须能以事实为基础作出判断,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对事务作出分析和判断,即使明知发表言论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在适当场合(必要时在直面社会的公开场合)表达意见,才是坚持原则,敢说敢做。

孔夫子还有一句话:“有言者未必有德”。两千多年来,许多人的言论和行为注解了孔老先生的话。

无可靠事实根据,或者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大发议论,甚至把自己的无知变成他人的罪过。那是无知无畏,不是有德有言。

不在公开、正当、合适的场合表达意见,专门在背后议论、造谣生事,那是阴阳怪气,不是有德有言。

只批评在时间或空间上远离自己的、不影响切身利益的事物,难以避免被

怀疑是做姿态,赚取廉价荣誉,不是有德有言。

性格孤僻不能和人相处,逢事只知道批评,不知商量、献策、建言,那是发脾气,不是有德有言。

抨击成功的人、攻击自己妒嫉的人,那是泛酸气,不是有德有言。容不得他人、看不得进步,那是小气,不是有德有言。

专为狭隘自身利益说话,那是闹骄气,不是有德有言。

随风摇摆,无原则地紧跟时代,作践了德,不算有德有言。

不以严格事实讲道理,以俏皮话来哗众取宠、用激烈言论打广告帮助推销可以赚钱的文字,糟蹋了知识,也不是有德有言。

邹承鲁是有德有言的现代知识分子。他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出色的成就。对自己能作出判断的事物,他也多次公开表达意见。对于不懂的东西,他坚持不发表议论,比如他不参加年度十大科技新闻的评比,其中原因之一是认为自己不能对生物以外的科学领域作出客观评价。

虽然他的言论(包括有些公开场合的言论)不一定全对,但是,在那些对科学界有较普遍意义、对社会有较广泛影响的事件上,邹承鲁是对的。能多年持之以恒公开发言抨击社会不良现象,能在受到多方不公平对待后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在现代华人知识分子中,邹承鲁是很突出的一位。他的意见,虽然立即能起作用的时候不多,但是,长期的坚持,对有些事情,确实起到了作用。他的作用,为公平的科学界和公众所尊重,使社会受益。

所以,有德有言,在现代社会,也不完全是浪费时间。也许有一天,更多的人普遍认为应该在现代中国社会提倡和实践“有德有言”。

篇二:2015国学达人挑战赛题库论语

2015国学达人挑战赛题库(带答案)【论语篇】

一、填空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恭、宽、信、敏、惠 )

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 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 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D)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蜚。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 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36.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B)

A、宋 B、元 C、明 D、清

37.“质胜文则野”下一句是什么?(文胜质则史)

38.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错,应是14年)

39.“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部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0.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B,出自《孟子》)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五句: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学而时习之。

(7)温故而知新。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这则殆。

42.“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错。应是孝悌)

43.“悌”是什么意思?(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4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45.孔子死后,鲁哀公亲制诔(lěi)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什么?(尼父)

46.历代帝王除亲自前往曲阜致祭外,还派官员致祭孔子,前后共有多少次?(196次、128次、156次)

47.孔庙的主体建筑命名为什么?(大成殿)

48.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孔子后代自称以什么传家?(诗礼)

49.孔子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哪两种卑微的工作?(委吏:管理仓库;秉田:管理畜牧)

50.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1.孔府即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紧邻孔庙,是孔子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52.孔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3.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

54.在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孔子思想首先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

55.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们聚会巴黎,他们得出的结论之一便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5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 恭、宽、信、敏、惠 )

57.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58.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59.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60、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二、名句填空

1.“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

(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4.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5.同门为 ,同志为 。 (朋,友)

6.“君子”古时指 。 (道德修养高、有学问、有地位的人。)

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的道是指 (事物的基本道理) 。

8.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1. ,夕可死矣。 (朝闻道) 12.士志于道, , 。 (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子曰:“父母在, , 。” (不远游,游必有方) 14.子曰:“始吾于人也, ;今吾于人也, 。于是改是。” (听其言而信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 15.夫仁者, , 。能取近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6.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于我如浮云。”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18.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 ,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9.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 。” (敏以求之者也) 20.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21.子钓而不纲 , 。 (弋不射宿) 22.子曰:“仁远乎哉? , 。” (吾欲仁,斯仁至矣) 23.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24. ,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 25.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26.子曰:“学如不及, 。” (犹恐失之 ) 27.“君子多乎哉? 。” (不多也) 28.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29.君子居之, ? (何陋之有) 30.子在川上曰:“ ,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1.子曰:“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后生可畏 ) 32.子曰:“岁寒,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3.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34.生羞恶之心而知义,生辞让之心而知礼,生是非之心而知耻 。 3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6.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 37.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会成全别人的 ,不促成别人的 。 (好事,坏事) 38.为官一任, 。 (造福一方) 39.为政之道,在于 ,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 40.士而怀居,不足以为 矣。(士) 4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 42.爱之,能勿劳乎?忠焉, ?(能勿诲乎)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不以人废言) 44.子曰:“巧言乱德, 。” (小不忍则乱大谋) 4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 ,可谓好学也已矣。” (月无望其所能) 4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7.“见得思义”中的“义”的意思是 。(道义) 48.“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中的“降”的意思是 。 (降低,改变) 49.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颜回) A、他是鲁国人 B、他是七十二贤之一 C、他死后,孔子连呼“天丧予!天丧予!” D、他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 50.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贡或端木赐)

51.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路或季路或仲由) A、他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B、他死于卫国的内乱中 C、孔子见南子时,他很不满 D、他耿直好勇 52.根据提示,说出这是春秋时哪个国家?(齐国) A、鲁昭公兵败曾逃亡至此 B、它在现在的山东境内 C、孔子曾在此听过韶乐 D、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 53.根据提示,说出这是哪座城市?(洛阳) A、它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 B、孔子曾问礼于此 C、历史上曾被称为东都 D、以盛产牡丹出名 三、判断题 1.《论语》是孔子的个人著作。 ( ) (错) 2.孔子是师襄的老师。 ( ) (错) 3.闵子骞是一个胸怀宽广、孝敬父母的人。 ( ) (对) 4.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叫做“因材施教”。( ) (对) 5.道德和言行,道德是第一位的、根本性的。 ( ) (对)

6.孔子主张的仁政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 (对)

7.“四海之内,皆兄弟”实际是说四海之内皆朋友。 ( ) (对)

8.孟子本着仁爱之心制止了白圭的治水方法,做了一件成人之美的好事。( )(错)

9.有勇无谋是血气之勇,不能成大事。 ( ) (错)

10.有勇无仁,是匹夫之勇,不能持久。 ( ) (错)

11.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 ( ) (对)

12.勇敢的人必定仁德。 ( ) (错)

13.爱自己的子女,应当从目前的安危着眼。 ( ) (错)

14.爱自己的子女,应当从长远处着眼。 ( ) (对)

15.真心诚意对待子女,就要抓紧对他进行教育。 ( ) (对)

16.“君子有九思”意思是君子有九种法。 ( ) ( 错)

17.“小不忍则乱大谋”指“小的地方不能忍让,便会败坏大计划。” ( ) ( 对)

18.“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结交正直的朋友,宽宏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这是有益的。”

( ) ( 错)

19.“学无常师”指“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 ( ) ( 对)

20.管宁割席是为了与华歆绝交以表明两人志趣不投。( ) ( 对 )

21.子夏所说:“仕而忧则学,学而优则仕”中的“优”是“优秀”的意思。 ( ) ( 对 )

22.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陷于虚妄而危害身心;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迷茫而不明事理。(错)

23.《论语》是“四书”之一?(对)

24.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错,应是14年)

25.“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错。应是孝悌)

26.“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对)

27.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明人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的教育家是孔子。(错 )

四、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照一定时间、及时)(复习)

2.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 )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同道合的人)( 愉快、高兴 )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了解)(恼怒、生气)( 道德高尚的人)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新体会、新发现)(凭借)

6.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反思)

7.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 尽心竭力)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真诚)

9.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10.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1.诲女知之乎!(教给)(通“汝”你 )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智慧)

13.见贤思齐焉(贤人)(考虑)(看齐)

14.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学习 )

15.士不可不弘毅(士人)(刚强、勇毅)

1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

17.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奉行)

18.其恕乎(儒家所倡导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9.己所不欲(喜欢)勿施于人(施加、强加)

五、解释下列语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1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12.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14.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六、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篇三:2013高考语文四月冲刺精练:2先秦诸子百家 Word版含答案]

2013高考语文四月冲刺精练:2先秦诸子百家

1、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24.孟子这段话的话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由也,⑴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①,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③;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④;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⑵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注]①居:坐。②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③贼:害。④绞:说话尖刻。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

(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从第(1)段文字看,“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1)( 2)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将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认为周礼集夏商两代之大成,从上述选段中,你能看出他为推行恢复周礼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4题。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篇下》)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荀子?臣道》) 孟子和荀子的话均阐述了君臣关系,请写出《论语》中讲述君臣关系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论语》相关语句及上面两段文字,概述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古罗马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说:行善积德过了头,常人就应称为疯子,君子就应称为小人。

以上观点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哲学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具体阐释这种哲学思想的涵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答: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

答:

8、阅读下列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①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论语·公冶长》

②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③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论语·宪问》

④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三》

(1)从①②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言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 言,而不该 言。(在空格内以一字填充)

(2)孟子长于论辩,气势充足。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与孔子所述是否矛盾?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燕人畔①。齐宣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是何言也?②”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③”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④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⑤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⑥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注释】①畔:通“叛”。② 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③有诸:有这事吗?④宜:应该,整句的意思是,不也是很正常吗?⑤顺:掩饰,将错就错。⑥更:改正。

(1)按文意理解,文中的哪些人是“古之君子”,哪些人是“今之君子”?

“古之君子”: “今之君子”:

(2)结合文段概括“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3)指出文段运用的一种主要论证方法,并做简要阐述。

10、阅读下列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①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论语·公冶长》

②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③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④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三》

(1)从①②所引内容可以看出在“言语”方面孔子认为一个仁者应 言,而不该 言。(在空格内以一字填充)

(2)孟子长于论辩,气势充足。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与孔子所述是否矛盾?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1.1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13.5)

【注】①专对:独立应对。 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有言者不必有德》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37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