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围城》读书笔记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1-15 20:58:40
经典文章

篇一:《围城》读书笔记

读《围城》之感

“婚姻仿佛一个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了离,离了结,没有结局。”

“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是《围城》第三章里的两句话。主人公方鸿渐后来在去湖南的途中对赵辛楣说:“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围城,围的不是人,而是现实的琐碎和人的心,若人心无羁,婚姻也会无绊。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人们永远都逃不出其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每一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婚姻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但当他住进去后才发现与他的想像相差甚远。在三闾大学里也有一座事业的围城,里面只有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责任、事业衰败的社会大围城,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黑暗的大手掌控着。无才的方鸿渐也只有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的承受朋友的同情、亲戚的施舍。除了方鸿渐,追了苏文纨二十年的赵新楣总也踏不进她的那一座围城,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也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这座围城;两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或许城外的人读《围城》,不能体会城里的心酸无奈,因此想冲进去;而城里的人读《围城》,正因为看破城里的虚情假意,才想逃出来。

当代社会亦是如此,职场、情场上的勾心斗角比《围城》中更为激烈,钱钟书的《围城》也不过是现实社会的缩影。

钱钟书在《围城》中把幽默的讽刺发挥得淋漓尽致。“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嘘,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 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主人公方鸿渐在《围城》中是游手好闲却又好高骛远的失败形象。他不断的渴求摆脱“围城”,然而冲出这个“围城”之后又发现陷入了另一个“围城”,永远找不到理想的自由,永远在渴望与失望中重复。他与苏文纨、唐晓芙等人的感情纠葛,都是因自己的无能和懦弱而以失败结束,使他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阱之中,最后也自食婚姻苦果。无能所以懦弱,懦弱继而无能。大学时他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写信回家要求解除,被老父亲痛骂一顿之后就“吓矮了半截”,“忙写回信讨饶和解释”。与妻子孙柔嘉吵架吵来了姑母,他怕得要走,“柔嘉不愿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恨得不复伤心,嘶

声说:‘你是个Coward! Coward! Coward!我再也不要看见你这个Coward!’”连续四个Coward 正是方鸿渐的完美写照。

而孙柔嘉正好与方鸿渐相反,她虽然看起来小鸟依人,没有什么主见,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甚至可能比苏文纨更甚一筹。苏文纨对自己过于自信,她对方鸿渐的爱用的是“引诱”加“欲擒故纵”的策略,却未成功。而孙柔嘉就不同了,她会审时度势,会伪装自己,一开始她表现得很单纯,“方先生在哄我,赵先生,是不是?”“我一定要知道,方先生,你告诉我”,还“笑意全收,甜蜜的执拗” 。只有赵辛楣看出她的伪装:“一个大学毕业生会那样天真幼稚么?”“方才我这旁观者看得清清楚楚,孙小姐——唉!这女孩刁滑得很。”孙柔嘉对方鸿渐的策略是“设陷”加“逼迫”,她千方百计让方鸿渐求婚的那天,就有逼迫的成分在里面。可以这样说,孙柔嘉伪装得很好,心计也很成功。她最大的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不过,最大的失败也是嫁给了方鸿渐。

总之,在我看来,《围城》是一部以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篇二:《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读书笔记

书名:《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钱钟书

精彩摘录: 1.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的中国人的脸。

2. 那女人平日就有一种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神情--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或喜酒席上过时未嫁的少女所常有的神情--此刻更流露出嫌恶,黑眼镜也遮盖不了。

3.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4.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5. 那时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6.“你嘴凑上来,我对你说,这话就一直钻到你心里,省得走远路,拐了弯从耳朵里进去。”

7.鸿渐回信道,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望悔过自新,汇上十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钱。爱尔兰人气的咒骂不停,喝醉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8. 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

9. 鸿渐看她们有说有笑不允许自己插口,把话压扁了都挤不进去。

10. 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的好,此外全无用处。

11. 掌声住了,方鸿渐强作笑容说:“吕校长,诸位先生,诸位同学:诸位的鼓掌虽然出好意,其实是最不合理的。因为鼓掌表示演讲听得满意,现在鄙人还没开口,诸位已经满意得鼓掌,鄙人何必再讲什么呢?诸位应该先听演讲,然后随意鼓几下掌,让鄙人有面子下台。现在鼓掌在先,鄙人的演讲当不起那样热烈的掌声,反觉到一种收到款子交不出货色的惶恐。”听众大笑,那记录的女孩也含着笑,走笔如飞。

12.那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最后的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

13. 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14.“女人有女人的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

15. 写好信发出,他总担心这信像支火箭,到落地时,火已熄了,对方收到的只是一段枯炭。

16.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第三次读围城这本书了,第一次是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只觉得文字功力好像有点深,觉得不能领悟其中深意。再读围城是大一的暑假,相比第一次多了些收获,更感作者妙语连珠,文中诸多比喻,幽默而又刻薄。最近,又重温了钱先生的这部经典之作,又有了新的收获。

《围城》一书是作者“锱铢积累”写成的,作者在序中也这样说过。虽然书中的情节并无离奇曲折之处,看起来平淡琐碎,但是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钱钟书的比喻用的极好,让人读起来感觉新奇,玄妙。开篇第一段中“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就运用了比喻又运用了拟人手法,整体流畅自然,感觉恰到好处。又如文中写方鸿渐一行人赶往三闾大学任教的途中的一段描写“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把雨比做人,用“老成”一词来形容雨,大概也只有钱钟书了吧。“河面出痘”,“水面长毛”更是比喻形象,却形容贴切。

钱钟书在书中除了以上这些对真实物景的比喻描写,也不乏一些用具体事物来比喻抽象思维感受的描写。在我看来后者更突显笔者的文字功力。

例如“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又如“方鸿渐走出了苏家,自觉成了春天的一部分,沆瀣一气,不是两个小时前的春天门外汉了。”再如“苏小姐因为鸿渐今天没跟自己亲近,特送他到走廊里,心理好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像火炉前烤烤手。”还有些方鸿渐因烦恼跟苏文纨与唐晓芙的关系而失眠的一句描写“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诸如此类比喻文中数不胜数,值得读者仔细品读,就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文中还有些讽刺意味的比喻也是用的极好的。比如在县省立中学作失稿演讲时,鸿渐说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使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的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失去贞操”。耳朵进了污言秽语就好比失去贞操一样,这样的手法新奇,衬托出作者对方鸿渐的讽刺,也不乏对的当时社会现状的讥讽。在形容沈氏夫妇的时候语言更是幽默刻薄,“她眼睛下两个眼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存着多情的热泪”,“沈先生下唇肥厚倒垂,一望而知是个说话快而多像嘴里在泻肚子下痢的人”对沈氏夫妇的描写犀利尖锐,让人读起来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围城》语言犀利,讽刺尖露,诙谐幽默,妙语连篇,里面有很多段落章节里的几乎每句话都可玩味,慢慢品尝。

《围城》中描绘了出场人物众多,有矜持自负、自作多情、因而落得空对镜花水月的尴尬相的官宦小姐苏文纨,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华相的方鸿渐,有外表小女生,内里却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孙柔嘉。围绕着他们,还有十里洋场社交生活的各种人物,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jimmy的张吉民,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明,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做情敌、枉费了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得漂亮、头脑乖巧的唐晓芙还有寥寥几笔却描绘深刻的李梅亭,高松年韩学愈等等诸多人物,他们都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

就如书名一样,小说中描绘了诸多被困于各色有形或无形的“围城”当中的人。文中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而文中方鸿渐也说过:“我

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有这个感想。譬如我当初很希望到三闾大学去,所以接了聘书,近来愈想愈乏味,这时候自恨没有勇气原船退回上海。我经过这一次,不知道何年何月会结婚,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从婚姻“围城”到人生“围城”的感慨,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

其实,除了方鸿渐,久追苏文纨不得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的赵辛楣;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围城的方老先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的两人老丈人等等,文中所有人物好像都有自己逃不脱的围城,而这些人却大多仅仅是为了一点私利、一个面子。何其荒唐可笑。有人评论说这是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或许真是这样吧,我尚未参透其中深意。

有人评论说《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他的语言体现了钱钟书作为学者的一面,虽然有的地方似乎是在故意卖弄才情,但总体而言,并不使人感到沉闷,因为许多话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含量,时常散发出机智的锋芒,不断有新奇的比喻和警句,这一切都可以给我们的写作以有益的借鉴。总之,读罢此书,感觉书中韵味无穷,以上仅是我现在的所感所悟。

篇三:《围城》读书笔记

品《围城》读书报告

一、 图书信息:

《围城》是一本253000字,32开,印刷数超过392万册,在2003年12月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学者型小说。

二、 作者简介:

钱钟书出生于1910年11月21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作为一名中国近代著名作家与文学研究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通晓多种外文的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牛津大学,他从1925年开始系统阅读,从此一生治学,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有巨大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作为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一个杰出象征,他带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正在生机勃勃地走向新世纪。他对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努力打通古今中外,使之熔于一炉,并铸广博的知识与精审卓识于一体,使丰富的原创性发现和坚实的学理性论证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三、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于1920-1940年代,主人公方鸿渐是一名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定亲。在出国上大学期间,周氏因病亡故,其先后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感情纠葛,最后因婚后与孙柔嘉生活不和以及自己辞职逐渐失去了人生的希望。《围城》讲述了生活中人们的一种心态,即“渴望得到某种东西,但得到后却又感到失望”。

四、 作品特点:

《围城》采取大跨度的横向移动式的结构间架,以人物行踪的三点双线来布设格局。同时,它运用了与众不同的讽刺艺术——反仿、反讽、反论来构成机敏的讽刺。在表现手法上,它巧妙通过心灵内在来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书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现实、典型,心理描写逼真、传神使读者们心灵感应,它幽默地批判人性与文化,精神内涵深刻,也更多地突出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尴尬与窘境,体现了作者对整个现代文明、现代人生的深入思考,凝结着作者对整个人类存在的基本状况和人类的基本根性的历史反思。

五、 读后感:

从文化批判角度来看,1920年-1940年中国正处于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时期,在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思想文化上,民主与科学大为倡导。

《围城》讲述的正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故事,主人公方鸿渐在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可怜人,一方面,受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影响,他在面对爱情时总表现出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被动地承受着突发的情况和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在他的眼中,面包、牛奶、咖啡、牛排便是西方代表,而文言文便是东方代表,因此表现在爱情上,他对待不同的女子有不同的表现。对待开放的鲍小姐,他与之厮混,而在面对唐晓芙时,他又表现出自己作为一名绅士的风范。其实对于东西方不同文明,应该了解其中精髓,但偏偏主人公只学到了其中皮毛,便自以为了得。种种方面使他在面对爱情时,失去了自我的判断力,对爱情不负责任,只是从一个“围城”跳出,走入另一个。

另一方面,在学业与事业方面,他更表现得令人发笑。虽然他出国留学,却为面子,挂名“博士”,没有真才学识的他,在碰到其他追求苏小姐、唐小姐的男子时,与人计较彼此之间的才学,他总是自作聪明,与人高谈阔论一番。然而在某些方面,他也能为了个人面子显示出自己傲然的气节。他将每一次自己的离职都表现得仿佛维护尊严,其实都是不得不走,再坚持下去也是徒然。他对中国文化也是一知半解,西方文化更是似懂非懂,因此从哲学系转成文学系,其实没有真才实学。接受着西方教育的方鸿渐,在西方文明强烈冲击着东方文明时,并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而只学了些皮毛,便自诩不错。这样的他在面对同样的韩学愈时,意外地表现出自己的不屑,韩学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外国注册了一个虚假的“克莱等大学博士”称号,凭此洋洋自得,受众人的崇拜,还因此当上了系主任,他没有身为学者的气节与操守,于他而言,知识不过是为了挣钱而拥有的一样工具罢了,他用自己编造的谎言侃侃而谈,伪装自己慈善的面孔和空虚的大脑。在当时,中国许多知识分子依附于西方文化,不去思考东方文化与自身存在的价值,韩学愈就是依靠自己有一个白俄老婆,装作自己是半个外国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在这种不思进取的境遇下,必将愈走愈下,最终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

钱钟书正是借《围城》一书中众多的小人物来批判这种错误的文化借鉴方式,要我们坦然面对人生中突发事件及困难处境,这种精神将支撑我们不断走下去。

《围城》读书笔记》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23358.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