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1-11 11:22:01
经典文章

点击查看更多: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

篇一:2016—2020年XX县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XX县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为推进我县;十三期间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发挥体育在富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 作用,为实现;xxxxx 的奋斗目标,立足我县实际,提出体育事业;十三五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体育发展的法律法规,本着;经营 体育理念和向市场推进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 干意见》,加快工作指导转变,以增强全县人民体质,提高群众健康素质为根本目标,加快设 施建设,强化活动开展,完善组织网络,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实现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使之形成体育参与形 式由政府动员和大众自助消费转变。营造出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 全民健身上升为我县发展战略。

二、基本原则 ;

科学发展原则。紧紧围绕建设xxx 这个中心,协调体育与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确立体育内部协调发展的关系,确保体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社会化发展原则。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体育社会化发展,鼓励和倡导民 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企业投入体育事业,增强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与活力。 ;依法治体原则。进一步健全体育法制体系,逐步形成以《体育法》为基础,以体育行政 立法、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体育法律制度体 系。

三、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全面提升xx 体育整体实力, 努力形成体制机制灵活、人才结构合理、场地设施优良、群众体育普及、体育产业繁荣、赛 事活动丰富、体育社团活跃的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群众体育

;充分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不断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培养 群众的健身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推进群众体育活动社会化、生活化、多样 化、科学化、制度化。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到2020 年, 全县要力争形成二个在全省范围有较大影响、深受群众欢

迎的大型群众性;品牌活动(赛事), 平均每年的活动和赛事要在15次以上,吸引参与的人数要达到5万人次,群众体质明显提高, 体育人口稳步增加,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体育人口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每天1 小时体 育活动时间,社会人员每周锻炼三次,每次20 分钟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 标准人数占总人口的80%左右。 ;健全体育组织网络。建立体育总会,使其与体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来协调各体育社会团 体的关系,增强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体育社团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 作用。到 2020 年,全县人均体育活动场地达到 2.5 平方米以上,社会指导站(点)发展到 400 个以上。全县县级体育社团总数达到 50 个以上,并辐射到镇和重点村(社区),形成网 络。 ;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到2020 年,十三五期间,县城内要完成一场三馆一中 心建设(一场三馆,即建设一处标准的体育场、一所标准的游泳馆、一所标准的体育馆和一 处标准的乒羽馆;一中心,即在县城内建设一座少儿、老年活动中心并与健身馆于一体的室 内综合健身馆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室外建成两个灯光篮球场和一个足球场的全民健身中心)。 各镇要建成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馆、一个灯光篮球场和4000 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 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 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

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盘活存量资源,改造 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 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镇社区建设15 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 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镇、行政村进一步完善不少于1200 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科学、长效的全民健身工程(点)使用与维护管 理体系,在资金、人员、制度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保障,缓解全民健身工程(点)维护管理 矛盾。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健身休闲项目,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 冰上和冰上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鼓励结合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 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大秧歌、健身舞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 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实行工间操、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日常健身活动,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推动各级各类公共 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鼓励营利性公园每天定时 免费对社会开放。 ;加强群众体育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到2020 年,全 县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力争达到30 人/万人,确保全县各镇每个社区范围内有5 名以上社会 体育

指导员,其中技术传授型指导员人数显著增加,传授能力明显增强。

(二)竞技体育

;坚持;改革创新、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发展战略,推动我县竞技体育可持 续发展。进一步巩固田径、举重、足球乒乓球、体操等优势项目,以县业余体育学校和体育 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的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推动县业余体育学校形成;学、管、训、食、住、 办一体化完备体教结合的办学体系,健全好业余训练的衔接,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体育运动 规律,有自我发展活力的竞技体育运行机制。 ;努力做好后备人才输送工作,建立好后备人才基地。加强体教结合,加大投入,巩固体 教联合办训成果。按照;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资 源,建立体育网点,形成自身优势项目,大力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校和体 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使校办运动队、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基地融为一体并真 正办出效益。 ;扩大办赛规模,改革办赛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各种改 革办赛模式、规模,各种形式、各类体育项目的体育比赛。

(三)体育产业

不断深化体育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创造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满活力的 体育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体

篇二:“十三五”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及前景分析

“十三五”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及前景分析

国家体育总局上月公布了指导“十三五”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两万字的《规划》,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时期的体育工作,提出要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促进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冬奥会筹办、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以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普及冰雪运动项目,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体育消费??”作为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目标。

《规划》的颁布,预示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冰雪运动户外产业将迎产业春天,“旅游+体育”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运动休闲将成为体育和旅游的消费吸引核与收益点。

一、体育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利好政策频出,体育产业开启市场化进程。《规划》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取得的成绩,2014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万亿达到13574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健全,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北京取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出台了包括《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利好政策。足球等产业市场化进程已取得一定成效。

明确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体育产业年均增长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3%左右,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达到1%,我们预计后续对于体育产业将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出台,未来体育产业的投资将进一步增加,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赛事运营、赛事版权以及人才的引进等。

市场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服务业盈利空间将大幅提升。体育产业链以赛事IP为核心,包括体育服务业和体育衍生行业。围绕体育项目核心产业是体育服务产业,包括赛事运营、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体育版权、体育彩票、场馆运营、体育娱乐等;同时还有基于体育产业衍生出的体育用品、体育器械、体育地产、体育旅游等产业。国家对于体育服务产业的支持体现在,1)简化赛事审批制度,促进竞技体育赛事和业余赛事的开展;2)版权交易市场化;3)明确职能机构的权责等。未来市场化进程将加快,体育服务业的盈利模式和空间将进一步扩展。

提出体育市场主体培养计划,鼓励资金进入体育产业。《规划》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专项发展资金;政府引导,设立由社会资本筹资的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同时,提出“加快体育资源平台的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丰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构建便捷的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政府以及社会资本进入,从资金层面上保证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体育项目上,重点提出“三大球”的发展计划及逐步打造多元化的冰雪产业链。《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对于足球、篮球、排球在人才培养及竞技水平方面的要求,同时强调继续推进足球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另外,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此次规划提出大力普及冰雪运动,在有条件的省份建设冬季项目场地,将冰雪项目作为重要的群众体育项目。

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推进足球竞猜彩票的研究。《规划》提出“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是政府投资体育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完善体育彩票运营机制,加快创新,尤其是在足球等重点竞技项目上的创新,将增加体育彩票的参与人次,扩大市场规模。

二、体育运动冰雪户外产业迎春风

1、我国体育运动和冰雪户外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新时期。

《报告》指出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完全有条件和潜力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不断增强。

建设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将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进一步营造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推动体育融入生活,培育健康绿色生活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效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

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交织并进,为体育各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新引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体育发展激发新活力,体育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将产生更加积极全面的互动。

新型外交战略将为展现体育文化软实力提供广阔舞台,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国际大赛将不断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冰雪体育运动和冰雪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新时期。

2、 2020年,经常锻炼人数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有效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3、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

《规划》提出要重点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积极培育冰雪、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运动

项目。

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建立有效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4、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

《规划》提出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校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

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公益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大力推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运动器械、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

5、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冬季运动和冰雪运动发展

《规划》提出,以北京冬奥会全面参赛为目标,扩大冬季运动开展规模,提高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研制并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大力发展大众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扶持滑冰、冰球和雪上等有潜力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快速发展,提出以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加强冬季项目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冰雪运动专业指导和培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成立冰雪运动俱乐部、培训学校。

积极打造“全国大众冰雪季”和“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等群众性品牌冰雪活动,举办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和单板滑雪等赛事,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

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产业,以带动冰雪设备和冰雪运动装备生产、大众冰雪健身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逐步打造多元冰雪产业链,有效扩大冰雪体育产业市场供给。推动有气候条件优势、有产业基础的东北地区加快发展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南方和西部省市积极开展冰雪运动。

6.大力发展“体育+”,积极拓展体育新业态,推进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体育发展模式,打造优势企业和品牌。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提升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

大力发展“体育+”,积极拓展体育新业态。

引导和支持“互联网+体育”发展,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体育生活云平台及体育电商交易平台。

与旅游部门共同研制《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开展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介,打造一批体育旅游重大项目。

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重点支持可穿戴运动设备和智能运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

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

三、体育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体育旅游是指以观看、欣赏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游览和体验活动,是体育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一种健身运动方式,有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等特点。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运动资源和一定体育运动设施为条件,通过体育运动休闲体验、体育建筑场馆观光及赛事观赏、体育旅游商品等形式,为体育旅游消费者在旅行游览和运动健身过程中提供的相关服务。

体育和旅游都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和服务业,近两年国家发布了相关政策,加快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体育和旅游消费(详见本文底部相关推荐内容)。绿维创景认为,体育与旅游、文化、会展、养生、养老、互联网、影视、金融、制造等产业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和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体育与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不仅为体育的发展激发了新的活动,也会旅游产业的创新转型提供了新方向。

1、体育休闲化将深度改变生活方式,“互联网+体育旅游”打造时尚健康生活。

自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加入了“悦跑圈”、“骑行队”、“马拉松比赛”、“英超现场助威团”等网络社交团体,并晒出自己的战果,尤其是近期火爆的“微信运动”,掀起了不少年轻人的走路“攀比风”,开启了互联网、体育、旅游三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也反映了体育休闲娱乐化的趋势和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2、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体育旅游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旅游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观光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游并重转变。旅游者不只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更愿意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如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高尔夫运动、观看大型比赛等。目前,全国县级以上有景区2万多个,但休闲度假景区不足5%。而全年的法定节假日115天,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

增长,这些景区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运动需求。以运动休闲和娱乐为特征的体育旅游产品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蓝海。

3、“旅游+体育”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体育+旅游”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和旅游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体育旅游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冬季冰雪旅游、休闲运动、户外营地、徒步健身绿道、体育健身养生、赛事旅游、体育运动公园、体育场馆观光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旅游休闲体验以及相关的装备及设施建设,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闪亮点。

以“旅”兴“体”,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高能级,精品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支撑,如游客集散中心、公厕、标示标牌、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与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息息相关。

依“体”促“旅”,推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当下,国内的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尚处于前期阶段,产品集中于以山体、水系等自然景观观赏类旅游为主,而凸显地域性及文化性的民俗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成熟,受青年人喜爱的较刺激的旅游产品如蹦极、攀岩、滑行等项目更是不足。应以现有的多类型体育项目为基础,拓展体育旅游产品项目,打造体验型体育旅游项目。

“体、旅”融合,打造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在体育+旅游的基础上,加强与文化、水利、林业等行业的合作,培育复合型体育旅游产品。通过体育旅游延伸产业链创造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消费项目。四、运动休闲,体育和旅游的消费吸引核与收益点

运动休闲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是以体育运动资源为基础,以休闲环境氛围塑造为依托,通过各种体育运动来规划、设计、组合成相关产品,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运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休闲旅游形式。

中国旅游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运动休闲作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旅游方式,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潮流,运动休闲的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目前,我国户外运动休闲逐步形成了东北、华北冰雪运动,西北高原、沙漠、自驾、骑行、徒步;华东山水运动;中部武术、山水;华南水上运动、高尔夫球;西南登山、攀岩为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圈。

绿维创景认为群众体育、传统民俗体育、古代体育、正式体育项目等,经过休闲化转化,都可以成为旅游休闲的新内容,形成休闲旅游的新吸引力和收益点。休闲运动作为体育旅游的重要内容和产品类型,其快速发展将力推体育旅游迎来井喷之日。

体育旅游的主体场地不同,适合开发的运动休闲项目也有所区别,绿维创景按照草原、森林、沙漠戈壁、海滩等各种场地进行研究分析,梳理了一些适合不同区域开发的运动休闲项目,为旅游景区开发与运动休闲的结合、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参考。

篇三: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距离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着力破解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各种障碍。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为完成《意见》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施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体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空域水域开放。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建立全国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库,加强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加快全国性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完善政府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为各类体育活动举办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政务发布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二)培育多元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深化体育类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体育产业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或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扶持中小微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提升产业能级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圈建设。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研制出台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方式,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水平,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四)扩大社会供给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统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以足球、路跑、骑行、棋牌等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以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体育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五)引导体育消费

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编排职业联赛的赛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以及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

内涵。

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活动责任保险制度。

四、重点行业

(一)竞赛表演业

加强体育赛事评估,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

(二)健身休闲业

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有关规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

(三)场馆服务业

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做好体育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体育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体育中介业

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开展赛事推广、体育咨询、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体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建立公司制、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培育以专业体育中介公司和兼业体育中介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

(五)体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各类运动项目的培训市场,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学校。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健身活动。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六)体育传媒业

点击查看更多: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3》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225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