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当良知沉睡》读后感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20-12-03 10:47:29
经典文章

《当良知沉睡》读后感

  多年来,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为什么我无法像邓某迪一样,利用帮助自己的美国夫妇拿到美国绿卡,又抓住各种机会嫁给顶级富豪默某克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当良知沉睡》读后感

  切!说得我好像有机会遇到默某克一样!

  好吧,假设一下,如果现在有个顶级富豪甩给我一大笔钱,让我离开老公和孩子……emmm……我很认真考虑了一下,臣妾办不到啊!

  是我傻吗?

  在读了这本《当良知沉睡》后,我模模糊糊的找到了答案:不,不是我傻,是因为我良知尚存。

  什么是良知?

  作者认为良知既非行为也非认知,而是一种基于情感依附、与爱密切相关的义务感,也叫第七感。

  良知是个全知的监工,它为我们的行为定下规则,当我们违反时,良知就会对我们施以情感上的惩罚。因为此,我才不会为了金钱抛弃亲人,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去伤害无辜的人,甚至踩死一只蚂蚁都会让我良心不安。(不相信的富豪朋友们,欢迎甩钱过来测试一下,我等着啪啪打脸……那啥,不是说只要诱惑足够大,神仙也把持不住!咳咳……)

  正如第六感一样,第七感并非人人都有,也并非人人一样。

  没有良知的人是什么样子?

  世界上缺乏良知的人大概占比4%,也就是每25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无良者。

  这些人不管干什么坏事都没有一丝负罪感或自责,对陌生人、朋友、甚至家人的福祉漠不关心;不管做了什么自私、怠惰、有害或缺德的事情,心里都从未有过一丝羞愧。

  精神卫生领域专业人士把这种缺乏良知或毫无良知的状况成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无法矫正的性格缺陷。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如果一个人至少拥有以下7个特征中的3个,那么这个人在临床上就足以被确诊为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1,无法遵守社会规范;

  2,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

  3,行事易冲动,无法提前做出计划;

  4,易怒,具有攻击性;

  5,毫无顾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危;

  6,一贯不负责任;

  7,在伤害、虐待他人或偷窃他人东西之后毫无悔意。

  反社会人格者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特征:

  1,能说会道,表面上很有魅力,给人们的最初印象是看上去比周围的那些正常人更迷人、更有趣、更随性、更热情。但这种魅力有时会伴随一种浮夸的自我价值感,起初可能很有说服力,但仔细观察之后会显得奇怪甚至可笑,比如“总有一天这世界会见识到我的不凡“或是”要知道,我会让你遇到的所有异性都黯然失色“。

  2,比正常人更加渴求刺激,不顾个人安全铤而走险,诱使别人和自己一起冒险。不管这类人受过多高的教育或者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在未成年时期都可能出现过行为问题,有时还可能包括药物滥用或青少年犯罪。

  3,情感淡漠,没有兴趣与任何人建立真正的情感纽带。

  你需要了解的反社会人格者的招数:

  第一招:魅力。反社会人格者身上有种很强的魅力,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领袖魅力;

  第二招:冒险,喜欢寻求刺激;

  第三招:色诱;

  第四招:天生的演技派。

  反社会人格者就像动物世界里的掠食者,他们会在人群中寻找猎物,很容易识别谁比较正派,谁比较软弱,谁比较容易相信他人,谁可以利用;他们也很容易让别人感到自己的人生乏味无聊、循规蹈矩、黯淡平庸,应该加入他们的冒险行列;他们利用性关系攫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利用自己的社会和专业角色谋取利益。

  善良的大多数认为良知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东西,所以一个有良知的人很难去揣测无良人的心理状况,这就是为什么我无法理解邓某迪靠破坏别人婚姻不择手段获得财富与地位的根本原因。

  这里插句题外话,我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一些人写过一些关于邓某迪的文章,赞美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如果不是邓某迪花钱请的水军,那么毫无疑问这些人也属于4%。

  作者写了三类反社会人格者。

  第一类 超级斯基普

  自幼天资聪颖、帅气逼人,但总是会感觉无聊。8岁时用各种残忍的方法虐杀青蛙,指使同龄小伙伴买鞭炮,点燃后塞进青蛙的嘴里,吓唬年幼的妹妹。

  读书时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派对明星和少女杀手;毕业后飞黄腾达、事业有成,用各种高超手段为公司谋取利益,成为公司第二大个人股东,仅次于公司创始人。

  表面看来斯基普聪明绝顶、手腕高超、极富魅力,但实际上心灵空虚,没办法与任何人建立情感联系,妻子和孩子只是用来展示给外界、替他撑场面的幌子。他说谎成性,利用性感魅力操纵别人;他恐吓别人,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商业目的。

  现实生活里,这类人通常热衷于追求金钱和权利,为了出人头地不择手段,比如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欺压弱势群体攫取利益的无良奸商,还有一些为了满足自己变态欲望杀人放火十恶不赦的罪犯和嗜血成性的恐怖主义者。

  第二类 精神病院医生多琳

  本身只有心理学学士学位,没有心理医生的行医执照,也没有取得博士学位,但她用美色勾引两位有名望的人物为她写推荐信,把自己伪装成心理医生。

  在多琳工作的精神病院,为了报复一个杰出的同事,她故意刺激逐渐好转的被迫害妄想症患者来打击主治医师;一旦碰到有魅力或聪明的女病人,多琳就会杀杀病人的威风,拉起这些病人本来就有的自我仇恨;

  如果多琳认为自己眼中的某些下属对维持自己的羊皮伪装有用,她就会表现得格外迷人而且谦恭有礼。

  这些无良者因为欲望和能力的局限,无法取得呼风唤雨的权杖,他们会选择一个或一系列能管控一部分人的职务,满足一下自己对权利的渴望。这些人有可能是某公司主管、老师、律师、某专业领域的顾问、股票经纪人、公务员、医院领导等,你会发现这些人随意操控或欺负被自己捏在手心的人,让弱者产生畏惧,把他们使唤的团团转;或者用权势打压比他们更聪明、更有成就、魅力更大、更受欢迎、更仁义的人。

  第三类

  这是一些对权利没有兴趣、清心寡欲的无良者。这些人不愿意像其他人一样工作,生活状态可能是打打盹儿、搞搞自己的爱好、看看电视或是整天出去鬼混。苟且偷安,外加亲朋好友的接济就可以无限期的混日子。愧疚感引发的惶恐与不安从来不会对他们的内心造成压迫,他们不负责任,对他人漠不关心,也不觉得这样很丢人。听起来是不是和“三和大神”很接近?

  但三和大神至少还是自食其力,而这些无良者却只想勾搭上某人并建立关系,然后像寄居蟹一样等着被庇护。被赖上的人不一定特别有钱,只要能受到良知的约束就行了。有良知的人在训斥他们眼中“意志消沉“或”生活困难“的人时,会感到内疚,而且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照顾他们,丝毫不会怀疑无良者的真实面目。

  上海冰箱藏尸案和泰国推妻坠崖案的两位犯罪分子大概属于这类。

  还有时下很流行的pua,也是这类无良者的聚集地。

  普通人如何辨别第三类无良者?

  作者给出的特征是“装可怜”。

  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作恶,或者行为极度恶劣,但却总在你面前装出一副可怜相来博取同情,这就向你发出警示信号:他极有可能就是没有良知的人。你不应该跟他们交朋友,跟他们有生意上的往来,请他们帮你照看孩子或跟他们结婚。

  人们很难将“谋划一场种族灭绝战争”和“毫无负罪感的说谎”联系起来,但实际上两者都缺乏一种自我惩罚的内在机制。靠他人养活的反社会人格者与偶尔抢劫便利店的人或当代巧取豪夺的资本家之间,无非是他们的社会地位、欲望、智力或仅仅是机遇方面的不同而已。

  这些人会损害我们的人际关系、榨干我们的银行账户、妨碍我们的个人成就、伤害我们的自尊、毁掉我们的太平生活。

  怎样擦亮眼睛辨别身边的无良者,不被pua,远离人渣?

  首先至少要会辨别。

  其实并不容易。很多人对这种心理疾病一无所知,就算有所了解,人们也只会想到“暴力型精神病态”,例如杀人犯、连环杀手等,对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大量非暴力型反社会人格者,人们很难分辨。

  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治疗过数以百计的成年人,这些受过心理创伤的病人饱受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的痛苦,许多人自杀未遂。他们当中有些人的创伤是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造成的,但大多数人是因为遭到了恶人的控制或心理摧残,这些恶人通常是反社会人格者,有时是一些陌生人,但更典型的是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父母双亲、长辈或兄弟姐妹。

  学会辨认自己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从而彻底摧毁他们自私自利的企图,保护好自己和珍爱的人不受反社会人格者的无耻操纵。

  唯有认清黑暗,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光明。

  普通人如何对付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反社会人格者?

  作者给出了13条法则:

  1,最高法则——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某些人就是没有良知。

  2,做判断时从自己的直觉出发,不要受到别人身份(教师、医生、领袖、喜爱动物的人、人道主义者、家长等)的蛊惑。

  3,当考虑跟一个人建立一种新关系的时候,拿“事不过三”原则检验这个人的主张、承诺和他的责任。把“事不过三”当作自己的原则。

  4,质疑权威。

  5,提防马屁。

  6,如果有必要,请重新定义你对尊敬一词的认识。

  7,不要加入他们的游戏。

  8,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开反社会人格者,拒绝与他们接触和沟通。

  9,质疑自己的妇人之仁。

  10,不要尝试弥补已经无法弥补的事情。

  11,千万不要出于同情或其他原因,而同意帮反社会人格者隐瞒其真实性格。

  12,捍卫自己的心智。

  13,好好生活就是对反社会人格者最好的报复。

  人群中有4%的无良者,那作为另外96%的大多数,他们的良知曾经发生过变化吗?良知会动摇、削弱甚至泯灭吗?

  正常人的良知也会变化,受几个因素的影响:

  1,身体虚弱、精疲力尽、生病、受伤或处于巨大的恐惧当中时,良知可能会被削弱;

  2,道德排他。当某个人或群体被贬低为畜生,这些人或群体被排除在我们的道德之外,良知可能会沉睡。因为良知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而不是人与畜生的关系之上。比如希特勒贬低犹太人为低等人种,日本人骂称呼中国人为“支那猪”……只有这样,军队里96%的大多数在杀人放火时不会受到良知的谴责;

  3,服从权威。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性研究证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大概为60%)会按照别人的要求行事,只要他们认为这个命令来自一个合法的权威,就不会去管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而且他们也不会受到良知的约束。

  当今世界,利用别人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通过没有良知的商业手段似乎可以获得无限的财富。而在个人层面上,大多数人也都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例子,不择手段的人往往可以成功,而正直的人却常常显得像个傻瓜。

  因为相比那些受良知约束的人们,无良者拥有一种荒诞的优势,因为为所欲为不会引起良心 的不安,内心完全不受束缚。

  如果拥有良知,或许你永远都不能为所欲为,永远都不能为了成功的捷径和优越的物质生活而不择手段,永远都无法权倾天下或富甲一方,永远无法让大家尊敬你或畏惧你。相反,你可能会因为良知而痛苦,因为良知迫使你无法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可能一辈子都得辛苦工作。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做个有良知的人?

  因为良知,我们在看着自己的孩子进入梦乡时,内心会涌出敬畏和感激之情;所爱的人过世之后,仍旧会在我们心中永生;我们会交到知心朋友,生活充实;一生都能充分感受到他人存在于生命之中。

  而无良之人通常没有好下场:

  人类历史上的反社会人格暴君通常都是被忍无可忍、怒不可遏的部下干掉;

  超级斯基普被证券委员会指控犯欺诈罪要接受调查,等待他的或许是牢狱之灾;多琳被识破伪装赶出医院无处可去,50岁时仍然疲于奔命一贫如洗;而那些最普通的清心寡欲的反社会人格者也会被家人识破并抛弃……

  他们无一例外会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我自小到大就是渣男渣女绝缘体,没遇到过朋友背后插刀、闺蜜抢男友、渣男劈腿等各种狗血剧情,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社恐症,接触人不多;另一方面,我有种变态的直觉,一旦从蛛丝马迹中感觉到某个人不靠谱,就断然会马上离得远远的,不接触不深交就没有给他们伤害自己的机会。

  我有时候也思考这种直觉来源于何处,难道是天赋异禀?哈哈哈,想多了。

  以前很流行的一个小故事:说有个小孩子被歹徒劫持,歹徒在孩子的感召下放弃继续作恶。

  我不知道写作者的本意,但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会误导所有不明真相的人,会让人以为善良是拯救所有堕落者最后的武器。但实际情况是试图用你的善良去感召真正穷凶极恶的人是徒劳的,能被感召的人说明ta还良知尚存。

  在孩子未来漫长的求学生涯和职场生涯中,你还会教孩子广交朋友与人为善吗?

  我不会。我会告诉孩子,擦亮眼睛,认清身边的人,谨慎选择朋友。

  我还会告诉他们如何不让自己的良知被蒙蔽:

  1,尊重内心,正视自己的愤怒;

  2,拒绝或反抗反社会人格者的操纵;

  3,质疑权威,避免被反社会人格者宰割。

  我希望我的孩子未来能明白:

  对反社会人格者,我知道你与我不同,我无法理解你的所作所为,我不会与你同流合污;当你试图拉我一起堕入深渊,我会拒绝并远离,不给你伤害我和别人的机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当良知沉睡》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2129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创业找项目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