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八年级物理课本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3 16:56:33

篇一: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鲁科版八年级下五四制)
单元评价检测(四)
第 九 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2012·烟台中考)在你学过的简单机械里既可以省力又可费力的机械是()
A.杠杆B.定滑轮
C.动滑轮D.滑轮组
2.如图所示,下列简单机械中,省距离的是
()
3.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
B.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
C.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D.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4.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的重量,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5.下列过程,哪种情况小明对桶做了功()
A.小明提着桶站立不动
B.小明提着桶水平移动
C.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D.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
6.(2012·宜昌中考)小明用相同的水平推力,分别使较重的A物体沿较光滑的平面移动,较轻的B物体沿较粗糙的平面移动,若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对A物体做的功多
B.小明对B物体做的功多
C.小明推A物体时的功率小
D.小明推A、B两物体时的功率相同
7.如图是由相同的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在相等时间内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拉力是乙的拉力的3倍
B.乙拉绳子的速度大小是甲拉绳子速度大小的2倍
C.甲拉力的功率大于乙拉力的功率
D.如果考虑滑轮质量,左图装置的机械效率比右图的小
8.(2012·广州中考)如图所示的剪刀剪纸机械效率为80%,
这表示()
A.若作用在剪刀上的动力是1 N,则阻力是0.8 N
B.若作用在剪刀上的阻力是1 N,则动力是0.8 N
C.若作用在剪刀上的动力做功1 J,则有0.2 J的功用于剪
纸
D.若作用在剪刀上的动力做功1 J,则有0.8 J的功用于剪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9.如图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皮划艇静水比赛的体育图标,
当运动员用船桨划水时,运动员手中使用的船桨属于______
(选填“费力”“省力”或“等臂”)杠杆,使用它的好处是
______。
10.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前进,图中的滑轮是______滑轮,若拉力F=200 N,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
11.很多名山风景区为了方便游客到达,都把上山的公路修成
盘山公路,如图所示,之所以要把上山的公路修成这样,是
因为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____,使用它可以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质量为50 kg的物体A置于粗糙的水
平地面上,用两个滑轮按图连接,当水平拉力F为
120 N时,物体A恰能匀速前进,若物体A前进
0.5 m所用的时间为10 s(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都不计)。则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W。(g取10 N/kg)
13.(2012·泸州中考)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 s时间内,将重为G=400 N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了1 m,已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在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W,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N。
14.(2012·淮安中考)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_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 m,物块重G为1.5 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5.(2011·阜新中考)(4分)如图是用螺丝刀撬起图钉的示意图,O为支点,A为动力作用点,F2为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阻力F2的力臂l2及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
F1的示意图。
16.(2012·自贡中考)(6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17.(2012·莱芜中考)(14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篇二: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综合测试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物理综合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人抓住牵牛绳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 你上体育课时,遇到一些场景,并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A.“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道理B.“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道理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D.“单杠表演”时手上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给车轴加润滑油
B、自行车脚蹬上有花纹 C、
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4、如图所示,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壁上保持静止,当在钩上挂一物体 ( )
A、它受到外界的大气压力减小 C、它对墙壁的压力增加 5 ) A
BCD
6F随时间t( )
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同,分别静止在水面下1米和2米深处,由此可以判定 (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D、无法判定甲、乙两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8、园艺师傅使用如下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并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 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D、减小阻力臂,省力
9、中国跳水队被人们称为“梦之队’,如图是跳水运动员跳水时的情景,运动员
在离开跳板到落入水的过程中 ( ) A、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增大,机械能不变B、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机械能减小 C、运动员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D、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增大 10、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用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B.额外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C.总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A、B拉一轻质木板C,如右图所示,这是为了探究当物体(选填“A”、“B”或“C”)只受两个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的关系(选填“作用点”或“作用线”). 12、星期天,小新跟妈妈去欧尚超市购物.他随妈妈站上倾斜的电梯,
如图所示.
小新想:我们静止在电梯上,我现在受到 新推一辆购物车,小新一看,车下有四个轮子,这是利用减少摩擦力.小新用水平力F着空车加速过去,这时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的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13、如右图所示,A、B、C三点所受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PC, 则有P
14的底面积之比为3︰1,液体密度之比为1︰2,液体高________。
157000米,在潜水器在水下下潜过程中,受到、“变小”或“不变”).前段时间在复旦大学和的浮力吗?你的观点是 (选填“能”或“不鸡蛋最终所受浮力 (选填“变16 ___________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利用了 17A、B两端,若甲物体重10 N,则乙物体重_____N时杠杆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18、 如图所示,物体A重G=940N、动滑轮重G1=160N,用力F将物体A以1m/s的速度匀速竖直提升,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的大小是_______N、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绳子自由端的速度是______m/s拉力F在10s内所做的功是_________J。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9、(1)如下左图所示,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匀速向右运动,请画出物体A所受的力.
(2)如下右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点. 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四、实验题(第20小题8分,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12分,共28分
)
20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
(1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车的运动与所受 的关系。
(2)甲实验是通过观察 ,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21
(1)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 (2)(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__________。
A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_______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第20题图 22、 在“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测得了三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将上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第三次实验中,有用功是__J,总功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
(3)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三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是否有关。
五、计算与推导题(第23小题6分,第24小题7分,第25小题9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
23、如图,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
2
1m的水平桌面中央。(g取10N/kg) 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24、随着前苏联 5
全长304米、舰宽70.5米,满载时排水量达675001.5x10kw,最大航速约为54km/h。请你根据这些信息计算:
(1).(g取10牛/千克,海水密度约为
33
1.0x10kg/m.)
5
(2).若保持1.5x10kw的推动功率时,刚好能够达到最大航速并且匀速航行,试计算此时受到海水的阻力是多少?
25800N的货物提至高处,人对绳的拉力为500N,货物在 1min (1 (2 (3)拉力的功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23题图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物理综合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BDB6-10 ABDCD 二、填空题
11、 C 作用线 12、2 滚动摩擦13、小于 小于 14、1:115、变大 不变 能 不变 16、压强 大气压强17、2018、550 85.5% 2 11000三、作图题
略 四、实验题
20、(1)质量 阻力(2)木块移动距离的多少(意思对即可) 21、(1)右零 (2)D (3)2
22、(1)5 30 (2)30 3683.3% (3)钩码上升高度h 五、计算题
23、(1)4.8 N (2)2.5×10Pa
24、(1)6.75×10 N6.75×10m (2)10N 25、(1)略(2)5000J(3)8
4 3
7
3
篇三:五四制八年级物理练习题
透镜练习题
1.物体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的时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____(填“虚”或“实”)像;像比物____(填“大”或“小”).利用这种性质制成______机
2、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主光轴.
3、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________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4、试在图中长方形框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5、若平行光线被某种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象是从镜后某一点发出的,则这种镜是(C)
A、平面镜 B、凹镜 C、凸镜 D、潜望镜
6、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A.一定是平面镜;B.一定是凸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均可
.
7、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8.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
正确的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10.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1.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B. 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
C. 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D.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1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
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3.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
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14.小刚同学要挑选一块焦距小于6cm的凸透镜。他用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测量,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不变,实验结果记录于表格中。则可判断,_______凸透镜是小刚所需要的。(选填“甲”、“乙”或“丙”)
15.我们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__
处,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处。
16.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
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17.小敏同学在课外完成了以下实验。请你替她把实验结果填写完整。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应当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1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把_____的位置固定,蜡烛与光屏放在凸透镜的_____,调整_____、_____、_____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
19.凸透镜成虚像时一定是( )
A.倒立的像B.正立的像C.缩小的像 D.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两侧
20.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凸透镜的镜面上,在镜后6cm远处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1.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是物体在_____处;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在_____处。
22.一个物体放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前,移动物体与光屏,在屏上得到同样大小的清晰实像时,光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为( )
A.8 cm B.16cmC.24cm D.32cm
23.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24.电影放映机的光学原理与投影仪的光学原理相同。在农村的一次放映中,当银幕上出现清晰图像时,发现银幕太小,有一部分图像在银幕以外,则放映员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放映机远离银幕,同时使胶片移近镜头
B.将放映机远离银幕,同时使胶片远离镜头
C.将放映机靠近银幕,同时使胶片移近镜头
D.将放映机靠近银幕,同时使胶片远离镜头
25.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则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不能成像
2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对光屏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也只剩下一半 B.根本得不到清晰的像
C.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27.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离透镜24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如果蜡烛在距凸透镜1Scm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②可能成等大的像 ③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④上述说法都正确
A.①② B.①③ C.④ D.②③
28.凸镜、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中,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镜。
29.有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若把烛焰放在离凸透镜2f以外,则在凸透镜的______侧成______实像,光学装置______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30.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成的像,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成的像。
31.利用凸透镜不仅可以______光线,而且能成像,这种由______光
_____光线会聚而成,能显示在屏上的像叫实像。
32、是非题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1.实验用的凸透镜其焦距必须是已知的。( )
2.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烛焰、凸透镜和光屏。( )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 )
4.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
5.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
6.虚像不可能成在光屏上。( )
7.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
8.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
33 .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一定成实像 B.凸透镜一定成虚像C.凸透镜一定能成像 D.凸透镜能成虚像
34.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则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五四制八年级物理课本》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20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鐐瑰嚮灞曞紑鍏ㄦ枃
涓嶅疁鍐呭涓炬姤 | 鏂囨。绾犻敊 | 鎶曡瘔鍒犻櫎 锛岃鑱旂郴閭锛歜e00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