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有序的社会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3 14:20:47

篇一:七年级政治导学案有序地社会第十一课
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了解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宪法意识和法
制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学习重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第一环节】 课前预习(预习案):
【知识梳理,突出重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列知识梳理部分)
1、依法治国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要求。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宪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宪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律效力。
4、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现代社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实施依法治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展示,师生互动】(学生10分钟个体展示,教师视机启发、引导,检查预习情况) 探究一 道德、纪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探究二 道德和法律分别靠什么维护社会秩序? 【第三环节】 课后巩固(训练案) 【课堂检测,落实新知】(学生独立闭卷完成,存在问题集中解答,作业纠错) 一、选择题
1.在马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畅通无阻。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
A.人们之间要讲道德 B.社会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C.事事处处要遵守交通规则 D.遇事要谦恭礼让
2.“无规矩不成方圆” 的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 ( )
A.无规矩也能成方圆 B.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C.有无规矩一个样D.有规矩容易束缚人们的手脚
3.社会生活准则的种类包括( )
①.法律 ②.道德 ③.习惯、信念 ④.纪律、规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
A.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B.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C.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5.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规则有 ( )
①各种教育法律法规 ②《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③学校制定的各种制度和纪律 ④学校对各种违纪学生的体罚决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②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 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我国法律的本质是( )
A、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B、体现少数领导人的愿望
C、体现人大代表的利益 D、体现成年人的利益
8、2004年2月,大学生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事后,他残忍的杀害了四名同学。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马加爵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 )
①青少年时期的行为需要法律的约束。
②青少年必须埋头读书,不要与任何人发生争执。 ③青少年必须增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培养健康人格。 ④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需要法律的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9、保证交通井然有序,道路畅通无阻最有力的规则是( ) A、各种交通法规B、公安交警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则 C、车辆各行其道D、行人及车辆靠右行驶 10、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B、建立健全各种法律 C、依宪治国 D、人人都遵守纪律 11、与依法治国有关的是( ) ①各级政府部门②司法机关 ③广大人民群众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2、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此我们要( )①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②积极参与制定法律法规 ③积极同违法现象作斗争 ④积极宣传宪法和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在教育工作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4、《中华人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①前者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后者只规定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②后者不得同前者相抵触③前者是母法,后者是子法 ④二者都是由国家制定的,修改的程序也是一样的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
篇二:陕教版七下政治第三单元 正确认识社会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情境探究型教案
《有序的社会》情境探究型教案
(建议配套“《有序的社会》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陕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正确认识社会”第3节内容,由三框组成: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以及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自觉地遵守法律。提高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难点:依法治国是根本。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1)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归纳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想所感进行讨论、归纳,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1)学生准备:搜集相关法律知识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素材。
五、教学过程:
篇三:七年级政治下册 七年级下思想品德复习 陕教版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识社会
九课 社会集体中的我p2
一目、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p2
二目、鸟恋蓝天鱼恋水p5
三目、众人划桨开大船p8
1、 指点迷津: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各种条件:个人的努力又会促进集
体的发展。个人和集体互相促进,才能和谐发展。
2、 指点迷津:(团队精神的作用)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如果大家都能团结起来,就能产生比单个人大得多的力
量,就能够克服就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创造个人无法创造的奇迹。个人利益和集体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维护集
体的荣誉和利益。
3、 点睛之笔
① 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获得生命的持久活力。
②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就是力量。
③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发展,集体的发展有赖于个人的努力,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十课 缤纷复杂的社会p15
一目、看看社会万花筒p15
二目、七嘴八舌说变化p20
1. 有人说:“路有千千万万条,业有三百六十行”,正是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推动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创造着
我们美好的生活。
2. 今天“上网”作为社会时尚,成了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上网会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① 帮助我们查找资料,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帮助我们通讯联络,帮助我们享受现代文明。
② 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等。
3. 对我们的启示:网络世界是复杂的,社会环境是复杂的,中学生应正确认识网络世界。
4.指点迷津:
我们生活的社会,既有真、善、美,又有假、丑、恶。我们应该赞颂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同时又要善
于识别和反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假、丑、恶的现象。
5.点睛之笔:
①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纷繁复杂。
②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p29
一目、社会有序靠规则p29
1. 人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维护社会的有序。
2. .指点迷津: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行为规则。如: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其中,法律是最强有力的。这些规则保证社会生活有序运行。
二目、法律维序强有力p32
1. 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 指点迷津:道德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强有力地维护社会的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
3.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我国法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它规
范人们的行为,打击违法犯罪,有了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着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法律的作用)
三目、依法治国是根本p36
1.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政府部门能否依法办事,司法部门能
否公证司法,老百姓能否自觉守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2. 指点迷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
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宪治 国,是社会进步的主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第四单元 知晓国情
十二课 我是中国小公民p44一目、国运兴衰动我心p44
1. 我国法律规定,饭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 国家的命运时刻牵动着个人的命运时刻拨动着个人的心弦。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3. 1949.10.1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站起来了”。1982.年这个世界都听到了邓小平的一句话:“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2003.10.16我国“神舟五号”胜利返回。
二目、国家呵护我成长p47
1..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为
1) 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受到侵害和伤害。
2) 未成年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阅历浅。
3)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等。
2.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家庭保护的要求:主要
是指父母依法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等各个方面承担义务和责任。
3.家庭保护的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被抚养权、被监护权、受教育权等。
4.家庭保护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
5.家庭保护为未成年人筑起第一道屏障。
6.学校保护为未成年人铺就成长的阶梯。
7.社会保护为未成年人编织起成长的安全网。
8.司法保护给予失足未成年人特有的温情。
9.我国法律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9.4颁布,1992.1.1实施。
11.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刑法》《义务教
育法》等。
十三课 持续和谐发展p60
一目、计划生育是国策p60
1. 指点迷津: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
口素质偏低。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
等。
2. 指点迷津: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目前条件下解
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国家提倡晚婚、晚
育、少生、优生。
二目、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p63
1. 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比较齐全,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少,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总
体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面对我国人口和自然资源的状况,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是: 1) 节约自然资源2) 保护自然资源3)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 我国采取的环保政策: 1) 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政策2) 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3) 水资源管理政策4) 治理大气污染政策
4. 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
5. 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目、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p70
1. 可持续发展 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 2003年7月,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秩序发展行动纲要》。
十四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p79
一目、好大一个家p79
1. 中华民族是我国56民族的总称。
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目、兄弟姐妹手牵手p82
1.指点迷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我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民族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三目、共同维护咱们的家p86
1.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① 我们应自觉学习和遵守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做到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十五课 我的中国心p93
一目、美德之花p93
1. 春节是体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
2. 务实是中华传统美德大花园里的一朵鲜花。
3. 爱国、明志、自强、诚信、改过、勤俭······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目、绿叶对根的情意p97
1.中国文化根深叶茂、丰富多彩。① 龙的精神 ② 服饰文化:旗袍、唐装。③ 书法艺术 ④ 绘画、建筑艺术 ⑤ 文学艺术等。
2.民族文化是维系和滋养我们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源泉,也是培育和弘扬我们民族精神的沃土。 三目、让民族精神之树常青p100
1.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 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你认为应该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刻苦学习与祖国四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第二,要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科学本领。第三,脚踏实地地投身爱国主义实践,兢兢业业,身体力行,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
第九课社会、集体中的我
★阅览人生:
阅读《蚂蚁的故事》一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面对艰难险阻,只要不屈不挠,依靠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要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使个人和集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方面,集体的发展会为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集体的发展也要求个性的发展服从集体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集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也会影响个性的发展。
★活动感受:
通过"我为班级把把脉"活动,让学生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通过"向左转,向右转"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知识采撷:"集体"和"社会"的含义。
★感悟名言:感悟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个人离不开集体,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力量。
★点睛之笔: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获得生命的持久活力;团结就是力量;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发展,集体的发展有赖于个人的努力,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第十课 缤纷复杂的社会
★阅览人生:
阅读《拥有一颗露珠的心》,感受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人生态度的复杂性),引导学生与人为善,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追求真、善、美,反对假、丑、恶。
欣赏《猫眼看变化》,感受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辩论时刻: 社会生活中虽然还有消极复杂的因素,但主要的是积极健康的因素。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积极接触社会,有利于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有利于我们感受社会的进步与美好。接触社会有是否利于我们的成长,关键不在于接触社会的多少,而取决于我们对待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
★活动感受:
活动一“我来当回观察家”:通过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社会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生活变化,体验生活的复杂和美好。
活动二“调查身边的文明状况”:通过活动,让关注、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用真、善、美的心灵去追寻、发现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认清社会中存在的假、恶、丑现象,自觉抵制不良影响。
★知识采撷 “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概念。
★感悟名言: 通过三句名言,进一步体验社会生活的复杂和美好。
★点睛之笔: 缤纷复杂的社会生活是变化发展的,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
★阅览人生:
通过阅读两篇文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对维护社会生活有序运行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
《守法斩子》一文以古代史例告诉我们:维护社会秩序,任何人都要守法、护法。
《哈佛的理念》一文启示我们:规则、法律是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有效的手段。
★辩论时刻:
通过“依法治国与学生是否有关”的辩论,要帮助学生澄清“我年龄还小,依法治国与我没有关系,治理国家是
大人们的事”等错误观点,明白依法治国与学生权利和利益息息相关,从而增强法制观念。
★活动感受:
通过“模拟法庭”的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律意识。
通过“依法治国讨论会”,明确依法治国必要性和重要性。
★知识采撷
补充介绍了法律的三个特征和阶级本质;我国的立法机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的提出和确立过程。 ★感悟名言:
选择的三段名言,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法律对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作用。 ★点睛之笔:
呈现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教学目标应掌握的最重要内容和观点,帮助师生把握本课的学习目标。
第十二课《我是中国小公民》
阅览人生
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国家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未成年人。
阅读《我是中国人》,懂得吉鸿昌以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荣,为国家、为民族尊严而抗争。从而受到启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是一个中国人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绝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阅读《特别的爱》,明白,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给予特别的关注和保护,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了特殊的司法保护,因此,作为未成年人应自律,珍惜这一份特别的爱。
辩论时刻
明白: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不成熟、不能独立等特性,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不等于不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活动感受
通过“我身边的特殊保护”这一活动,加深学校保护的认识。
知识采撷
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国籍”的概念,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法律。
感悟名言
从不同的角度,强调关爱未成年人的必要性。
点眼之笔
呈现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教学目标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和观点: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公民受国家保护,未成年公民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这种特殊保护包括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十三课 持 续 和 谐 发 展
★阅览人生:
《绿色礼物》通过几个普通人对绿化环境的执着追求和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环境的改善,尽自己的责任。
《女儿对“妈妈”的深情》通过对一位环保志愿者事迹的介绍,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辩论时刻:
通过辩论活动,认识到应把“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统一起来,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七年级政治下册,有序的社会》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20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鏂垮綖濞岊亪鏌¢崶鈺佷户缁炬儳顭烽弻娑滅疀鐎n亜顬夐梺鍝勵儜閹凤拷
濠电偞鍨堕幐鍝ョ矓閹绢喗鍋〒姘e亾鐎规洘锕㈠畷銊╊敇瑜嶉弲锝嗙箾閹寸偞灏甸柛瀣尰閹便劑鏁撻敓锟� | 闂備礁鎼崐绋棵洪敃鍌毼ラ柛灞剧矌濡垶鏌eΟ鑲╁笡闁哄拑鎷� | 闂備胶顢婇崺鏍哄┑瀣剨闁哄啫鐗嗙粈鍡涙煟濡偐甯涢柣婵撴嫹 闂備焦瀵х粙鎴︽儗娓氣偓椤㈡岸顢楅崟顒€娈忛梺鍝勫暙閸婂潡宕楅崶顒佲拺妞ゆ挆鍐╃亾濡炪倖鏌ㄩ悧鎾诲极瀹ュ拋娼版繛鎿勬嫹00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