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语文词语运用高中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3 11:31:10
经典文章

篇一:高中语文成语使用方法

【摘要】高中语文成语使用方法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成语,这或许会使我们对正确使用成语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

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题)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2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2001年)。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

例4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

例5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例5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等。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如:

例6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2000年全国高考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1999年),汗牛充栋左右逢源(2000年),车水马龙(2001年),等等。

七、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例7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八、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

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例8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九、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例9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

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2001年)。

十、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例10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高考题)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等等。

十一、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运用时,我们要注意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如: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1996年),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1998年),等等。

十二、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

例12 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这个句子划线部分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但目无全牛能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呢?如果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 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小的部分组成的。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看来,目无全牛在这里是用错了的。 类似的成语高考高过的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

篇二: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

语文专题复习之词语运用

一、明确题型。

1、理解下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在下面与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5、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题型归纳

类型一:词义理解型

类型二:词义辨析型

类型三:成语辨析型

类型四:关联词语型

类型五:综合运用型

三、考点分析

近几年考试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考试试题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也有对关联词语的考查。对

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四、题型解析与训练

类型一:词义理解型

1、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色——变本加厉

解释:“本”有“原来”的意思。

判断:“本色”指原来的面貌;“变本加厉”之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B.兴致——专心致志

解释:“致”有“实现”的意思。

判断:“兴致”指兴趣实现了;“专心致志”指专心地去实现志向。

C

解释:“测”有“推测”的意思。

判断:“预测”指预先推测;“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推测。

D

解释:“畅”有“尽情”的意思。

判断:“畅游”指尽情地游览;“畅所欲言”指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 义: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

引申义:指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通过推演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注 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

★本义与引申义

“深”: 本义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如: 这里的河水很深。

这个宅院很深。

引申义如: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2)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深远。

(3)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4)他对你深信不疑。“深”:很,十分。

★本义与比喻义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例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曙光”的本义为:清晨的日光。

比喻义为:比喻已经在望的幸福。

例如: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老百姓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练习:(2011·绍兴) “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完成下面这张“新词卡片”。

例:昨晚的比赛,西班牙队太给力了!

例:政府抑制菜价上涨的举措很给力。

例:比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要给力啊!

类型二:词义辨析型

1、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________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它的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________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_______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素的人生哲理。

A.凝望B.眺望C.仰望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 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 反映 过度 B.逐渐 反应 过渡

C.逐步 反应 过渡 D.逐渐 反映 过度

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同音词

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同音词,要在求同辨异方面下功夫,除了注意同义词在某些方面的共同意义之外,还要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它们的细微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

练习(2011?浙江省杭州市)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台湾女艺术家的演奏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②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 一千年以前。

③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

A.优雅 追溯 一气呵成 B.优雅 追述 一鼓作气

C.幽雅 追述 一气呵成 D.幽雅 追溯 一鼓作气

类型三 成语辨析型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

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贡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和人民所推崇。

B不少学者认为,

C

D我国多位外交官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利比亚,成功解救了我国在利公民。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

(1)望文生义。

例如: (2010·江苏省盐城市)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注:“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如“贻笑大方”。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类似的还有:文不加点、曾几何时、首当其冲、天伦之乐等。

(2)形近易混。

例如:(2011?浙江省余姚市)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了。(设身处地)

类似的还有: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漠不关心—漫不经心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滔滔不绝—络绎不绝 置之度外—置之不理

各执己见—各抒己见 津津有味—津津乐道

(3)语义重复。

(2011?浙江省余姚市)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类似的还有: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目前的当务之急、妄自菲薄自己、好象如坐针毡、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生活安居乐业等。

(4)色彩不当。

例如: (2011?浙江省金华市)这部电视剧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势如破竹,解放军乘胜追击,最终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夸夸其谈、处心积虑、自命不凡,叹为观止、雨后春笋、势如破竹、一鼓作气等。

练习(2010?云南省曲靖市)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

(2011?湖南省株洲市)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结果只可能是 。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2011?江西省南昌市)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类型四、关联词语型

1、在下面与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这幅描绘富

春江两岸秀丽景色的画作, 年代久远,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 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因为 所以 但是B.不仅 而且 但是

C.尽管 但是 所以D.由于 而且 所以

试卷上常见的关联词语有:

“如果??就??” “即使??也??”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类型五、综合运用型

1、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百年清华___ 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____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____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____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见证 铸就 只有 才 B.印证 造就 只要 就

C.印证 铸就 只有 才 D.见证 造就 只要 就

2、(2011?山东省潍坊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引发悲剧事件的暴力拆迁,是对公民尊严的毁灭性打击,那些被强拆的主人缺失了财产权利, 丢掉了尊严。

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 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两弹元勋”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③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已危害到当地海洋生物的生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受到危害的是人类。因为整个食物链 ,而人类则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端。

A.①不是??而是 ②反应 ③环环相扣

B.①与其说??不如说 ②反应 ③盘根错节

C.①与其说??不如说 ②反映 ③环环相扣

D.①不是??而是 ②反映 ③盘根错节

七、总 结 归 纳

词语(包括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是中考考查的基本题型。主要考点有:词义的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不同含义的理解,关联词的使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等。要想做好此类题型,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词语运用理解是前提。

首先要从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

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

3.对于关联词,首先要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注重固定搭配,掌握常见关联词语。

篇三:高中常用语文词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语文词语运用高中》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8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