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1-04 09:33:41
经典文章

篇一: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_笔记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整

第一章 绪论

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对象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

(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

(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

(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

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因此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作这样的表述: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领域:

(1)政治学基础理论。

(2) 中国政治。

(3) 比较政治。

(4) 公共政策。

(5) 行政管理。

(6) 国际政治。

哲学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两者的联系非常密切。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政治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决定政治学与经济学密切联系的另一个重要国素,就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的问题。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

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但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政治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的核心;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以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重点。法是进行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规范手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政治,政治必须采取合法性的形式而有规则、有秩序地运行,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政治学和法学也就具有联系的必然性。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儒学:为国以礼,为政以德。

韩非:法治和霸道。

老子、庄子:无为而治。

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教权。

马基雅维里:马克思称其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主张用社会政体代替国家。

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国家起源、性质、分类、政府的结构与类型、宪法条文及其类别等。 第二个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以政治权力为研究对象。

第三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逐渐转变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第一,提出了国家的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上述观点表明,它真正地实现了政治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3)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阐明两个观点:

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时间问题。

第二,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血缘家庭。其后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氏族就是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原始公社的社会经济单位,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集团,是社会的生产单位,基本单位。共同名称、宗教信仰和墓地。

氏族社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产生、发展、繁荣、解体四个阶段。

原始氏族制度的特点:

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管理组织。组织机构――议事会。

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和阶级,氏族组织也随之解体。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给社会带来三个结果和变化:

(1)畜牧业和农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部落有了剩余产品。

(2)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

(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家长,晚辈及奴隶。

家长制家庭特点:(1)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2)父权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给社会带来三个主要结果:

(1)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

(2)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3)部落联盟的出现。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从手工业分离出来。(有决定意义的生要分工)给社会带来的二个结果:

(1)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金属货币。

(2)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氏族与部落居民杂居起来

恩格斯对国家的产生论断说明三点:

(1)历史现象,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秩序的实质: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不允许被统治阶级破坏,也不许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或者集团破坏。

国家在氏族制度上产生的三种形式:

(1)雅典国家的形式。(2)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3)德意志国家

的形式。

国家产生的根源是一致的,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如下两点:

(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国家公共权力的设立。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

划分:指对一定地域上的居民以什么为基础进行管理。

公共权力: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只有公共权力的强制力机关才能维持社会的存在。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2.契约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3.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国家的本质问题,也成为政治学中的核心问题。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三层含义:(1)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阶级统治。(3)是个机器。

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有三方面:

第一,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第二,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

篇二:王惠岩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选择题

王惠岩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选择题

第一章

1.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 B)。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君主论》 D 《乌托邦》

2.在西方思想史上,真正实现政治与伦理彻底分离,从而奠定现代政治学的基础的思想家是:( D)。

A 亚里士多德 B 霍布斯

C 洛克 D 马基雅维里

3.将“政治”理解为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的学者是:(C )。

A 马基雅维里 B 孙中山

C 伊斯顿 D 凯尔森

4.政治学的核心问题是:(A )。

A 国家政权问题 B 政体问题

C 权力分配问题 D 阶级斗争问题

5.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C)。

A 政体的选择 B 君主权力的合法性

C 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D 道德教化的方法

6.中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 (A )。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7.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D)。

A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 《国家与革命》

C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D 《共产党宣言》

8.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 )

A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制度研究法 D 比较研究法

第二章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 A)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A 家庭 B 人际关系

C 人类进化 D 物质资料

2.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论述,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群婚的第一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 C)。

A 普那路亚家庭 B 对偶家庭

C 血缘家庭 D 家长制家庭

3.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论述,氏族就是由(A )家庭直接引起的。

A 普那路亚 B 一夫一妻制

C 血缘 D 家长制

4.(B )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

A 神权论 B 契约论

C 暴力论 D 冲突论

5.与其他权力相比,下列那项不是国家权力的特征:(D )。

A 强制力的垄断性 B 普遍的约束力

C 主权性 D 中立性

6.下列关于国家职能的表述中,可能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是:(C )。

A 内部职能 B 外部职能

C 社会管理职能 D 政治统治职能

第三章

1. 最早系统对国家进行分类的人是:(C )。

A 柏拉图 B 洛克

C 亚里士多德 D 孟德斯鸠

2. 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 B)。

A 本国政府对于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 B 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C 地理环境 D 掌权者人数的多少

3.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是:( D)。

A 自然演进 B 政治改良

C 宫廷政变 D 政治革命

4.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是:(A )。

A 奴隶制国家 B 封建制国家

C 资本主义国家 D 社会主义国家

5. 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C )。

A 地主占有制 B 领主占有制

C 国家占有制 D 自耕农占有制

6.从国家权力结构来看,西方封建制国家实行的是:(B )

A 官僚制 B 分封割据制

C 中央集权制 D 等级制

第四章

1.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C )。

A 劳动价值 B 劳动力价值

C 剩余价值 D 平均利润

2.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一般是通过(A )实现的。

A 政治革命 B 经济革命

C 政治妥协 D 剥夺剥夺者

3.(A )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或者上升阶段。

A 自由资本主义 B 垄断资本主义

C 人民资本主义 D 帝国主义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以(D )的广泛运用为基本特征。

A 机器 B 电子计算机

C 信息 D 电力

5. (C )是垄断资本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

A 消极国家 B 最低限度国家

C 法西斯国家 D 福利国家

6. 1929-1933 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罗斯福政府采用(B )的“国家经济干预学说”,实行“新政”。

A 亚当·斯密 B 凯恩斯

C 布坎南 D 弗里德曼

第五章

1.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C )。

A 生产过剩 B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 资本主义私有制 D 有效需求不足

2. 当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时,不得不把(C )作为首选方式。

A 和平过渡 B 政治妥协

C 暴力革命 D 议会斗争

3. 社会主义国家以(B )原则组建国家机构,保证人民的最高权力地位。

A 三权分立 B 民主集中制

C 选举制 D 人民代表大会制

4. 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基础是:(D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共产党

C 工人阶级 D 工农联盟

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C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6.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属于党的(B )。

A 政治领导 B 思想领导

C 组织领导 D 作风领导

7.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D )。

A 按资分配 B 按劳分配

C 平均分配 D 按需分配

第六章

1.古希腊的思想家十分关注政体问题,尤其是(C )用了很大的精力对古希腊诸城邦的政体进行了考察和研究,自那时以来,政体问题就一直成为政治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希罗多德

2. 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是(C )的典型代表。

A 贵族君主制 B 专制君主制

C 二元君主制 D 议会君主制

3. 半总统制国家的典型为(C )。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B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C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D 1848年之后的瑞士

4. 在(D )国家,总统是“虚位”国家元首。

A 半总统制 B 总统共和制

C 二元共和制 D 议会共和制

5.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B )。

A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所建立的督政府 B 巴黎公社

C 苏维埃制俄国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6. 1781至1789年期间的美国是(B )的典型 。

A 单一制 B 邦联制

C 联邦制 D 带有某些复合制特征的单一制

7. 英国属于(B ) 。

A 中央集权型单一制 B 地方分权型单一制

C 邦联制 D 联邦制

8. 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有两大类,它们是:(A ) 。

A 君主制和共和制 B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C 议会君主制和议会共和制 D 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第七章

1. (B )提出了分权学说,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汉密尔顿 D 杰斐逊

2. 各国的国情不同,分权制衡的原则在各国采用的具体形式不同,英国采用的是(C ) 。

A 严格的三权分立 B 混合权力体制

C 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 D 两权分立

3. 毛泽东说:“没有适当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这主要是强调(B ) 。

A 国体决定政体 B 政体对国体的重要性

C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政体对国体有决定作用

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B ) 。

A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D 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

5. “五权分立”学说是(C )提出来的。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6. (B )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但有权主持内阁会议决定政府的内外总政策,通过他任命的总理领导政府活动,是“实职”元首。

A 英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第八章

1.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D )。

A 爱国主义 B 民族主义

C 国际主义 D 民族平等

2. 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前提是:(A )。

A 民族差异 B 民族压迫

C 阶级压迫 D 剥削制度

3. 民族联合的实质是:(D )。

A 民族团结 B 民族同化

C 民族兼并 D 民族融合

4. 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继续存在的主要原因不包括:(B )。

A 长期形成的民族特征的差别

B 阶级压迫问题仍然存在

C 历史上遗留下来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D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由反动统治\阶级造成的民族隔阂

5.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从本质上说是:(C )。

A 阶级问题 B 意识形态问题

C 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D 宗教问题

6.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点包括:(ABCD )。

A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 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 有利于发展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获得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解决历史上遗留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7.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的基本特征是:(BCDE ) 。

A 共同血流 B 共同地域

C 共同经济生活 D 共同语言

E 共同心理素质

第九章

1. 如下判断,错误的是:(D )。

A 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 人类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是宗教产生的一个根源

C 阶级社会中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宗教产生的又一原因

D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的客观而真实的反映

2. 宗教的政治功能也是多重的,主要表现在:(ABCD )。

A 有利于阶级社会的政治统治

B 能够有效地实现政治整合,维护政治秩序

C 对政治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D具有维系民族特征,形成民族性格,强化民族凝聚力、影响民族思维方式的重要机能

3. 历史地看,下列属于政教关系模式的有:(ABCD )。

A 政教合一模式 B 二元竞争模式

C 政教分离模式 D 宗教政党模式

4.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特征不包括:(D )。

A 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 B 多元竞争与教派林立

C 世俗化与理性化 D 宗教与政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彻底分离

5.对于近现代政教关系的历史沿革,如下表述错误的有:(D )。

A 经过宗教改革运动的洗礼,国家摆脱了外部的宗教控制,宗教问题转变为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

B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取消国教的主张,要求所有的宗教在法律上相互平等,教会与国家政权相分离,宗教不得干预国家的政治生活。

C 近代以来,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政教分离的原则 。

D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政教关系完全得到解决。

6.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基本态度,不包括:( D)。

A 应当宣布宗教是私人的事情

B 不能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取消宗教

C 在国家中彻底实现宗教信仰自由

D 既然信仰必须是自由的,那就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无神论宣传

第十章

1.下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确认识是:(B )。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②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人民代表大会中有其代表参加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巩固发展多党合作的指导思想

⑤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互相独立的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篇三:《政治学原理(第二版)》王惠岩问答题全集4

政治学原理问答题全集

1、 对政治的解释

2、 政治学的y研究领域

3、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4、 西方政治学发展的阶段

5、 《共产党宣言》在政治学中的作用

6、 原始氏族制度的特点

7、 家长制家庭特点

8、 秩序的实质

9、 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2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 国家职能 国家消亡的前提、条件途径 国家的历史类型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特点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异同 资本主义本质特征及其表现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维护和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工具,表现在 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国家政治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尖锐的表现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特点反映在政权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就是 垄断资本主义家如何利用国家来为其经济利益服务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方面 帝国主义阶级,垄断资本具体表现为三大矛盾 无产阶级与以前的一切剥削阶级革命有重要区别 实现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会有的情况

31、 民主概念的含义

32、 社会主义国家为何实行新型民主?

33、 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阶级关系的特点

34、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35、 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特征

36、 为什么需要无产阶级专政?

37、 如何消灭阶级差别

38、 福利国家实质

39、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40、 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1、 划分政体的目的及标准

42、 论述典型意义的巴黎公社的政权形式、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43、 44、 论述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

45、 国家机构的含义、特点、组建46、

47、

48、 论述民主集中制49、 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50、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51、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52、 民族问题随着阶级问题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53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5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就是资产阶级利已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

55、 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56、 国家与宗教关系的模式

57、 宗教的政治作用

58、 欧洲早期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59、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60、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宗教的特征

61、 宗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将长期存在

62、 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的特征

63、 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作用的二重性

64、 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政策

65、 政党定义、特征、分类、功能

66、 资产阶级政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67、 资产阶级政党具体的地位和作用还体现为

68、 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分类、其共同点

69、 当代两党制的新变化

70、 多党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71、 压力集团

72、 压力集团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

73、 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74、 75、 76、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特征77、 78、 政治团体的定义

79、 政治团体的特征80、

81、

82、 压力集团的院外活动

83、

84

85

86、

87、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88、 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

89、 坚持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遵循和贯彻以下原则

90、 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

9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92、 政治革命

93、 政治改革

94、 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95、 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

96、 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97、 政治消亡是政治发展的最终归宿

98、 传统政治文明的现代转型

9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萌蘖及其当代发展

100、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

10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形态

10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103、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形式

104、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内核105、 国际政治的含义

106、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107、 主权国家

108、 国际组织

109、 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110、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

111、 国际法

112、 国际政治格局

113、 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114、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15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76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