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培训中标公告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1-03 09:22:12

篇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方案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围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探索研训一体化有效途径,创新远程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培训的常态化、社区化、校本化、专业化。教育部计划在2013年“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中单列“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以下简称网络研修)子项目,针对中标省市的本项工作,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 研修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利用百年树人远程研修平台,在学科课程专家引领下,通过网上备课、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形式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诊断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以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问题和需求为中心,结合教师日常教学活动,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承担省市7000名左右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1年不少于12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开通学科、学校、团队、个人网络空间,分类按需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与专家指导,培育教师研修共同体,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一批掌握校本研修管理与指导的“种子”教师,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二、 研修目标
利用网络研修平台,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课标贯彻: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为主题,实施好基础教育培训课程,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对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线上线下培训(80学时线上学习+40学时线下学习),推动网上研修与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资源,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丰富校本研修主题,通过集体备课、观课磨课、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推动教师培训理论化、常态化、专业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最终,通过本项目实施和协同作业评优,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混合式课例研究,生成和积累一大批高质量的课例研究案例资源。
三、 研修内容
基于多项目整合下行设计,集中面对面骨干培训、全员分散的网络研修和混合式校本或校际研修的内容设计如下:
四、 研修对象及学科
承担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新疆自治区、青海省遴选出的义务教育阶段7000名左右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
培训学科包括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9个学科;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13个学科。
五、 研修时间
整体时间从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其中:
l 2013年8月19日至9月10日:骨干培训者培训;
l 2013年9月11月至2014年6月30日:全员远程培训;
l 2014年7月1日-7月30日:培训总结。
六、 研修方式
(一) 组班方式
原则上以本校教研组或者备课组为单位组成研修小组,教研组长或者备课组长任小组组长。区县指导教师负责本区县多个研修小组的指导。
对于参训教师人员不足组成校本研修小组,可以用结对帮扶的方式就近跨校研修小组,结成学习共同体。由县区负责人和参与学校共同决定小组组长。
(二) 培训平台
利用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搭建的2013年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系统作为本项目的培训平台()。根据教育部师范司的总体要求与各地实际需求,该培训平台集课程学习、在线研讨、在线问答、校本研修(在线磨课)、教师社区为一体。面向培训管理部门、学科专家、辅导教师、学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处理、教学组织及教务管理等专业化集成服务。
(三) 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依靠优质教育资源和成熟的网络教育学习手段,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课程专家引领为主导,以班级辅导教师为指导与管理,引领学员完成学习的整体进程。
学员的主要学习方式如下:
1. 课程学习:远程在线培训采取学员自主学习方式,内容包括专家授课和磨课案例学习。研修的方式包括:浏览视频、阅读文本资料、观看案例分析、提交作业、在线主题研讨、参与专题问答等活动。学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学习流程和评价标准认真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并取得合格。
2. 查看简报:培训过程中专家、指导教师、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分别在平台上发布课程简报、区县学习园地、工作简报,学员需要认真学习简报内容,关注培训动态。
3. 在线讨论与答疑:培训过程中学员需要积极参与课程中的专题讨论,按时参加由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在线集中答疑活动,积极与专家互动交流。
4. 线下集中学习与研讨:学员通过研修小组组长将教师集中到一起,在小组长的引领下进行线下的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活动,形成研修成果提交至平台。
5. “三备两打磨”在线磨课:研修组在讨论制订计划,确定主题和研究问题后,上课老师要经历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课后实践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群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和分工观课评课等研讨活动。
七、 辅导方式
三级远程助学体系
构建由课程专家团队、区域教研员团队(助学导师)、校本学科教研组长团队(研修组长)组成的三级远程培训助学体系。
1.国家级专家团队
组建助学团队辅导班级,由课程专家任该班级的指导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远程学习、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课程专家团队与地方助学团队的交流机制,对地方助学团队的工作进行有效性、专业化、常态化、富有实践性的工作指导。 同时,为充分发挥课程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针对培训学员,成立课程专家团队工作室,组织专家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和进行在线交流与答疑,解除学员困惑,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引领学员学习进程。
2.区域指导教师(骨干教师)团队
区域学科教研员担任本区域研修小组的研修指导工作。为发挥本地区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研员根据学科专家的课程安排,结合本地区教研优势及特色,在平台上建立地区教研协作组(名师工作室),开展常态化、协作式远程研修活动,对远程培训中的学员学习、校本研修(课例打磨)等活动进行辅导。一方面远程培训和集中研修要延伸和落实到校本研修中,另一方面校本研修(课例打磨)则要充分利用助学培训和集中研修提供的专业支持,结合本学期教学,做到即学即用、学以致用,实现双向对接。
3.校本研修教研(备课)组长团队
学科教研组长担任本校本学科研修小组的组长工作,负责小组的教学教研辅导工作,协助专家和教研员组织学员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学习课程、开展小组交流研讨、参加集中辅导答疑、开展协同磨课等。
八、 工作流程
(一) 培训准备阶段
1. 培训课程和资源准备
时间: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15日
进行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制作网络课程、发布网络课程并准备培训相关手册,包括:学员学习指导手册、研修组长工作手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管理员工作手册、评价手册、简报模版、必备软件等。
2. 平台准备
时间: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15日
进一步优化培训系统,完善平台功能。根据培训的规模,由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制订培训部署方案,部署培训平台并进行功能性测试和压力测试,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3. 培训账号发放及注册
时间:2012年9月1日—2012年9月10日
根据各地报送的名单,由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生成账号和密码等相关信息,通过各省级管理员、指导教师、校长发放学员账号,同时,百年树人通过短信定制群发、管理员(校长)QQ群、辅导教师QQ群、研修小组QQ群、手机、E-mail、首站首页、微博、微信公众群等各种方式将账号最终发放到每个学员手中。并通知参与人员及时登录培训平台进行登陆和个人信息的完善,完成个人注册。
(二) 集中培训
2013年8月19日至9月10日,其中:
l8月19日至8月23日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l8月26日至9月10日骨干教师线下培训;
(三) 全员培训
2013年9月11日至2014年6月30日,其中:
篇二:网络研修总结作业
训后研修提醒:“培训有终点,学习无止境”,本期项目虽已接近尾声,但我们的服务还将延续。项目结束后我们会在平台中进行训后
研修活动,课程可重复学习,论坛依旧开放,专家会继续在线解答您的问题,平台会长期为您开放。期待您继续热情参与!希望这里一直是您成长的网络社区!希望这个研修的家园给您带去更多的教学智慧和自我突破的勇气!
感谢有您:培训一路走来,感谢有您的积极参与、您的支持和理解。在此时我们更希望听到您的需求,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重
要,请您写下来告知我们:感谢网络研修,使我得到了前进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了理论的支持让我的教学更加的灵活多样也更加的富有实效性。
篇三: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方案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方案 (2013-09-09 09:22:25)转载▼
分类:教育与科研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围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探索研训一体化有效途径,创新远程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培训的常态化、社区化、校本化、专业化。教育部计划在2013年“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中单列“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以下简称网络研修)子项目,针对中标省市的本项工作,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 研修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利用百年树人远程研修平台,在学科课程专家引领下,通过网上备课、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形式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诊断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以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问题和需求为中心,结合教师日常教学活动,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承担省市7000名左右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1年不少于12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开通学科、学校、团队、个人网络空间,分类按需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与专家指导,培育教师研修共同体,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一批掌握校本研修管理与指导的“种子”教师,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二、 研修目标
利用网络研修平台,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课标贯彻: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为主题,实施好基础教育培训课程,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对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线上线下培训(80学时线上学习+40学时线下学习),推动网上研修与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资源,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丰富校本研修主题,通过集体备课、观课磨课、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推动教师培训理论化、常态化、专业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最终,通过本项目实施和协同作业评优,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混合式课例研究,生成和积累一大批高质量的课例研究案例资源。
三、 研修内容
基于多项目整合下行设计,集中面对面骨干培训、全员分散的网络研修和混合式校本或校际研修的内容设计如下:
专题
模块
骨干培训
(30学时)
项目区域网络研修
(42学时)
校本或校际研修(48学
时,个人选学30学时)
专家
课程
12~18
学时
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设计与实现(蒋敦杰)
2、学习活动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曾琦)。
3、XX学科课标贯彻的行动策略与问题解决(学科专家)
1、学习活动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曾琦)
2、混合式课例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蒋敦杰)
3、X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与生成(学科专家)
1、分研修组学习研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撰写和征集师德和教师专业发展案例。
2、学校讨论制订纳入国培项目的校本研修试点计划。
3、学校或校际研修组设计并开展3课时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
4、课例研究自评、互评和学校与区域评优。
5、试点县校总结经验,制订今后三年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常态化开展校本或校际课例研究计划。
案例
课程
12
学时
3、指导老师课例研究案例学习与平台操作(学科专家)
4、管理者2013国培项目学习(蒋敦杰)
4、课例研究案例学习与平台操作(1)。
5、课例研究案例学习与平台操作(2)。
创建
学习
6~18
学时
5、县区校际研修的计划研制
6、研修组课例研究计划研制
5、学习教师司(2013)39号文件附件: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指南。
6、研制新学期课例研究计划。
说明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课时总数控制在120学时内。120学时包括网上和线下、组织研修与自主修习的学时。
?为了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要指导项目区域和试点校研制三个计划:本项目区域实施计划、培训机构与试点区域合作计划、县区学校及校际结对帮扶计划,促使国培项目资源、模式和成果向项目区域和试点学校拓展延伸和持续发挥作用。
四、 研修对象及学科
承担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新疆自治区、青海省遴选出的义务教育阶段7000名左右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
培训学科包括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9个学科;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13个学科。
五、 研修时间
整体时间从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其中:
l 2013年8月19日至9月10日:骨干培训者培训;
l 2013年9月11月至2014年6月30日:全员远程培训;
l 2014年7月1日-7月30日:培训总结。
六、 研修方式
(一) 组班方式
原则上以本校教研组或者备课组为单位组成研修小组,教研组长或者备课组长任小组组长。区县指导教师负责本区县多个研修小组的指导。
对于参训教师人员不足组成校本研修小组,可以用结对帮扶的方式就近跨校研修小组,结成学习共同体。由县区负责人和参与学校共同决定小组组长。
(二) 培训平台
利用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搭建的2013年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系统作为本项目的培训平台()。根据教育部师范司的总体要求与各地实际需求,该培训平台集课程学习、在线研讨、在线问答、校本研修(在线磨课)、教师社区为一体。面向培训管理部门、学科专家、辅导教师、学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处理、教学组织及教务管理等专业化集成服务。
(三) 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依靠优质教育资源和成熟的网络教育学习手段,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课程专家引领为主导,以班级辅导教师为指导与管理,引领学员完成学习的整体进程。
学员的主要学习方式如下:
1. 课程学习:远程在线培训采取学员自主学习方式,内容包括专家授课和磨课案例学习。研修的方式包括:浏览视频、阅读文本资料、观看案例分析、提交作业、在线主题研讨、参与专题问答等活动。学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学习流程和评价标准认真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并取得合格。
2. 查看简报:培训过程中专家、指导教师、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分别在平台上发布课程简报、区县学习园地、工作简报,学员需要认真学习简报内容,关注培训动态。
3. 在线讨论与答疑:培训过程中学员需要积极参与课程中的专题讨论,按时参加由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在线集中答疑活动,积极与专家互动交流。
4. 线下集中学习与研讨:学员通过研修小组组长将教师集中到一起,在小组长的引领下进行线下的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活动,形成研修成果提交至平台。
5. “三备两打磨”在线磨课:研修组在讨论制订计划,确定主题和研究问题后,上课老师要经历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课后实践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群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和分工观课评课等研讨活动。
七、 辅导方式
三级远程助学体系
构建由课程专家团队、区域教研员团队(助学导师)、校本学科教研组长团队(研修组长)组成的三级远程培训助学体系。
1.国家级专家团队
组建助学团队辅导班级,由课程专家任该班级的指导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远程学习、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课程专家团队与地方助学团队的交流机制,对地方助学团队的工作进行有效性、专业化、常态化、富有实践性的工作指导。
同时,为充分发挥课程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针对培训学员,成立课程专家团队工作室,组
织专家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和进行在线交流与答疑,解除学员困惑,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引领学员学习进程。
2.区域指导教师(骨干教师)团队
区域学科教研员担任本区域研修小组的研修指导工作。为发挥本地区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研员根据学科专家的课程安排,结合本地区教研优势及特色,在平台上建立地区教研协作组(名师工作室),开展常态化、协作式远程研修活动,对远程培训中的学员学习、校本研修(课例打磨)等活动进行辅导。一方面远程培训和集中研修要延伸和落实到校本研修中,另一方面校本研修(课例打磨)则要充分利用助学培训和集中研修提供的专业支持,结合本学期教学,做到即学即用、学以致用,实现双向对接。
3.校本研修教研(备课)组长团队
学科教研组长担任本校本学科研修小组的组长工作,负责小组的教学教研辅导工作,协助专家和教研员组织学员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学习课程、开展小组交流研讨、参加集中辅导答疑、开展协同磨课等。
八、 工作流程
(一) 培训准备阶段
1. 培训课程和资源准备
时间: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15日
进行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制作网络课程、发布网络课程并准备培训相关手册,包括:学员学习指导手册、研修组长工作手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管理员工作手册、评价手册、简报模版、必备软件等。
2. 平台准备
时间: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15日
进一步优化培训系统,完善平台功能。根据培训的规模,由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制订培训部署方案,部署培训平台并进行功能性测试和压力测试,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3. 培训账号发放及注册
时间:2012年9月1日—2012年9月10日
根据各地报送的名单,由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生成账号和密码等相关信息,通过各省级管理员、指导教师、校长发放学员账号,同时,百年树人通过短信定制群发、管理员(校长)QQ群、辅导教师QQ群、研修小组QQ群、手机、E-mail、首站首页、微博、微信公众群等各种方式将账号最终发放到每个学员手中。并通知参与人员及时登录培训平台进行登陆和个人信息的完善,完成个人注册。
(二) 集中培训
2013年8月19日至9月10日,其中:
l8月19日至8月23日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l8月26日至9月10日骨干教师线下培训;
(三) 全员培训
2013年9月11日至2014年6月30日,其中:
第一学期: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
2 9月11日至10月10日网络研修(课程及案例的学习)
2 10月12日至12月30日 校本研修(三备两打磨)
日期
时间
学习模块
活动
网络研修(9月11日-10月30日):专题课程学习
9月11日—9月18日
1周
模块一:认识项目特点做好国培示范
(蒋敦杰)
课程学习
课程研讨
互动交流
完成作业
9月22日—9月29日
1周
模块二:学习活动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曾琦)
10月8日—10月13日
1周
模块三: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与生成(学科专家) 10月14日—10月20日
1周
模块四:课例研究案例学习与平台操作(1)
10月21日—10月29日
1周
模块五:课例研究案例学习与平台操作(2)
10月15日—11月1日
2周
研修小组组长制定本组的本学期校本教研
活动磨课计划
第一次专家集中全员答疑
校本研修(11月1日-12月31日):三备两打磨
11月1日—11月7日
1周
组织全组教师开会讨论磨课计划
并在平台发布
小组讨论
组内互评
总结反思
11月8日—11月14日
1周
备课1:根据大家的讨论和专家指导意见修改完善磨课计划 11月15日—11月21日
1周
备课2:指导上课教师根据同伴讨论和专家指导完成第二次备课并上传 11月22日—12月5日
2周
观课-课后评议组织教师:参加观课准备会;分工观课、发布观课报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网络研修培训中标公告》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69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点击展开全文
不宜内容举报 | 文档纠错 | 投诉删除 ,请联系邮箱:be00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