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关于家中的事新闻形式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31 14:05:18
经典文章

篇一:新闻报道

家庭暴力的内容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闻报道的家庭暴力事件数量与现实当中真实发生的家庭暴力数量成正比。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家庭暴力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来讨论三个问题: 1、家庭暴力类型

2、家庭暴力新闻呈现的家庭暴力的特征 3、家庭暴力新闻中的家暴解决所介入的手段 (二)界定研究的主体

本研究要求整篇报道以家庭暴力为新闻价值的落点,若仅仅是报道中提及“家暴”字样,而并非以此议题为主则不在搜集之列。

而家庭暴力的定义为: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精神、性以及经济方面的伤害、折磨、摧残和压迫等强暴行为,其手段包括殴打、捆绑、残害、折磨、凌辱人格、精神摧残、遗弃或疏忽照顾、性虐待、金钱控制等。 (三)选择样本 (1)目标媒体的界定 1、考虑因素: 1.1为目标媒体

1.2报纸和全国性报纸兼顾 1.3参照系 1.4代表性 1.5媒体选定

媒体选择:《人民日报》(全国版),《南方周末》,《新华日报》和《扬子晚报》等其他地方性的媒体。 (2)样本时间的选择 1.时间范围

选取最近五个年份2011年—2016年100个关于家庭暴力的报道

原因:避免特殊事件和节日对样本的干扰。以获取媒体常态中的再现特征和机制。 (3)分析单位的选择

报纸在选定时间以家庭暴力为主要议题的报道,包括各类新闻文体。(以界定的研究主体为依据”若仅仅是报道中提及“家暴”字样,而并非以此议题为主则不在搜集之列“。 (4)要的内容类目 1、家庭暴力类型

2、家庭暴力新闻报道呈现的家庭暴力的特征 3、家庭暴力新闻中的家暴解决所介入的手段 构建内容类别1

1.要保证内容分析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除了取决于样本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外,在相当程度上还取决于研究的类目建构是否合理 2.被统计项目的类别划分必须遵循详尽无遗并且互相排斥的原则 构建内容类别2 家庭暴力的类型

1. 从表现形式来分(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 2. 从受害者角度分(婚姻暴力、虐待儿童、虐待老人) 3. 从施暴动机来分(理性暴力、非理性暴力)

构建内容类别3

家庭暴力新闻报道呈现的家庭暴力的特征 1. 家庭暴力波及的范围 2. 家庭暴力施暴的频率 3. 家庭暴力的暴力程度如何 4. 家庭暴力施暴的方式 5. 家庭暴力成员的文化程度 6. 家庭暴力发生地 7. 家庭暴力的行为结果

构建内容类别4

家庭暴力新闻中的家暴解决所介入的手段

1. 亲友介入 2. 单位介入 3. 社区介入 4. 司法介入 5. 无介入

6. 以及介入方式达到的结果

(五)编码分类

根据三大主要内容对其进行编码分类,编码分类的细节将在数据分析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六)分析数据 三大主要内容: 1、家庭暴力类型

2、家庭暴力新闻报道呈现的家庭暴力的特征 3、家庭暴力新闻中的家暴解决所介入的手段

分析一

家庭暴力的类型(表一

将表一当中从受害者角度分的表格可细化

1009080706050403020100

婚姻暴力

虐待儿童

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虐妻虐夫

虐待老人

从收集的新闻报道的分析的结果来看:

第一,在100个新闻报道的从家庭暴力的表现形来看,其中身体暴力有78例,

占据找整个新闻报道78%。而精神暴力与性暴力各占12%和10%。 第二,从受害者角度来看可分为婚姻暴力、虐待儿童、和虐待老人。其中婚姻暴

力有82例,占整个新闻报道的82%,而虐待老人和虐待儿童各占10例和8例。

第三, 从施暴的动机来看,理性暴力仅有18例,占据整个报道的18%,而非理性暴力有82例,占据整个报道的82%。前者是指施暴者以压制或者控制对方为目的暴力行为,后者则是施暴者纯粹以发泄敌对或不满情绪为目的,没有明确目标。总的来说,从报道收集的情况来说,我国的家庭暴力表现形式主要以身暴力为主,而精神暴力和性暴力相对较少;从家庭暴力受害者的角度来看,以婚姻暴力为主,指的是配偶一方遭受另一方的语言、身体或性暴力的伤害。在这种暴力的行为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女性,少数受害者为男性。从上面数据来看在100个新闻报道只有5个男性受到过暴力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家庭暴力形式多样,既有表现为纯暴力的殴打、伤害、体罚的形式,也有表现为威胁、遗弃、拒绝赡养等情形,有的是限制自由、侮辱人格等对受害人进行精神上的折磨,也有的是多种形式的共同出现。

分析二:家庭暴力新闻报道呈现的家庭暴力的特征 家庭暴力手段

从家庭的暴力手段来看,家庭暴力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其中身体上的手段共有78例,所占比例为78%;而精神和性暴力的手段各占12%和施暴者可从身体、精神、性等三个方面来虐待受害者。从收集的新闻报道的数量来看,家庭暴力的手段主要集中在身体暴力上,运用各种工具,形式伤害受害者,而纯粹的精神暴力和性暴力很少。

家庭暴力的程度

从家庭暴力的程度来看,家庭暴力的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中,对暴力侵害的客体言语上攻击和冷战报道有36例,占整个新闻报道的36%;推搡、拉扯的报道有42例,占整个新闻报道的42%;殴打的新闻报道有12例,占整个新闻报道的12%;残害的新闻报道有10例,占整个新闻报道10%。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是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具有为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和身体权。

篇二:新闻事件描述举例

二、范文举例:

三十六小时闪电战——圣达公司重奖马家军内幕

“公关经理”胡振斌

三、写作要点

1.新闻故事的含义和特点

2.新闻故事的分类

3.新闻故事的结构和表达

四、作文9:写一篇新闻故事

摘要:新闻故事化写作的问世得到了众多媒体的青睐,它对增强新闻报道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新闻的人本主义色彩,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报道思路,但其隐患也在滋生蔓长.本文对当前新闻"故事化"写作的热潮,对运用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利弊予辩证性的思考,初探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把握的"平衡度",使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写作 双刃剑 平衡度

Story Writing: The Double-edged Sword news

Gong Dongmin

abstract:New story of the advent of writing have been a number of popular media, it enhance the readability of news reporting , intimacy, confidenc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strengthening of the press Humanism, as press reports put forward a kind of new idea of report, but the risks are spread long breed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esent news "story" of writing fever of writing news stories on the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dialectical thinking, writing of the use of this method should take the "degree of balance", so that in a good development.

key word: Writing news stories Double-edged sword Degree of balance

当前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城市往往有几份甚至十几份同类型的报纸,它们大都是一切从商品意识出发,当记者采写新闻的真功夫不够,压力过大时势必在写作手法上找寻出路.也正是如此,媒体市场化的发展,催生了新闻故事化写作的问世,它在增强新闻文本的可读性,易读性方面展示出很大的优势,深受记者欢迎,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潮流席卷着媒体市场.凡事都有两面性,媒体在运用时没有妥善处理一些小问题,轻重不分,片面追求满足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使新闻故事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新闻故事化写作是一柄双刃剑,不能泛泛采用,应该认识到泛故事化写作背后存在的隐患,在利用的过程中权衡利弊,从而保证新闻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 新闻故事化写作的界定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着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写作方式借用了文学化的表

现手法,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实践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使得平面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而立体,极大地增添了新闻报道的魅力.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栏目,这个栏目的成功之道就是"用好的方法讲述好的故事".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个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①

媒体在报道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在遵循一般新闻写作的规律中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注重展现新闻事件的情节,以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情节还原事件,吸引读者;突出事物间的矛盾和冲突,强调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引导读者在矛盾冲突中思考事件的本质;细节化,情节化的描写和直接引语的运用,有意识的注重塑造人物个性,有助于传达微妙的情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新闻故事化写作能再现新闻现场和氛围,把新闻人物写活,现场感极强,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易读性,符合大众的阅读口味.

新闻故事化写作是一柄"双刃剑"

(一)新闻故事化写作的优越性

希尔瓦茨说:"研究显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信息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的吸引读者.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②所呈现出的优势毋庸置疑,具体体现在:1, 故事化写作增强新闻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希望更快地获得更多,更广,形式上轻松,有趣的真实信息,而故事化新闻多选择讲述老百姓身边的凡人小事,他们的故事是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生活的缩影,讲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现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透露出他们身上的缺陷,是生活更深层次的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故事化写作在报道中再现关键的地点和场景,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极为详尽的描述,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捕捉生活中鲜为人知却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加之作者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或原生态的直接引语,会拉近读者与报道主题的距离,从而使报道收到栩栩如升,娓娓动听的效果,无形中使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增强了报道的易读性,贴近性.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就是采用故事化的手法进行报道的成功例子,它将深藏在社会底层却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新闻用故事的形式报道出来,用情节吸引读者,用细节感动受众,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情不自禁融入到故事中,与主人公感同身受.如 2009年11月4日《冰点》周刊——《血船》一文,有这样一段:

"想钱嘛,不去怎么办 "再睡一会儿,就赶不上船了."她一脸疲倦地嘟囔道.

"扎着怕痛,不扎又不得过日子."指着臂弯处大小不一的针眼,高从芬反问道,"你说日子要是过得好端端的,谁会去受这个罪 "

"生活怎么办 总得搞钱吧 "他把儿子给噎了回去.③

"怕痛,不得过日子,针眼,"这些字眼都是直接引用文中人物的语言,每句话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这些朴实的话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直接引语透露出这些卖血者生活的无奈与艰辛.记者王波,杨芳文以一个普通人的角色,关怀者的姿态,走进郧县孙家湾很多卖血

中国&文秘&资源网 - 您身边免费贴心的文秘专家 - 欢迎访问WwW.ZgdoC.CoM者家中,倾听他们的诉说,洞察她们的起居饮食,仔细观察并描述了他们献血时熟练的动作,恐惧的神情以及矛盾的心理变化,如"一脸疲倦"等这些细节储存在记者的记忆里,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记者将高从芬,龚传海等十人的辛酸卖血经历用大约9000字报道出来,朴实生动的语言拉近了文章主题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在阅读和思考的同步过程有意无意的将自身的命运与文中的人物命运作对比,从而产生同情或者同命相怜之感,在感情上就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对人物命运的关切之情如潮水般涌来,不愿放掉一个细节,读到每个情节都有欲罢不能之感.文章报道出来后在全国都引起了强大影响,很多网友看了文章后都流泪了,尤其是很多农村大学生在博客里写下了肺腑感言,因为这些卖血者的艰辛生活与家乡父母艰辛的生活太相似.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新闻中的直接引语就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越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引语越能提供给读者认识的材料,这种引语的信息量较为丰富,而且新闻源大多隐藏在引语中.新闻故事化写作往往将事件中的主人公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他们的自述来写作新闻,直接引用人物的语言,让人物讲话,可以传递出重要的信息,且它注重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的个性,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精湛细节描写,加上直接引语的大量使用,有助于展现百姓生活的原汁原味,增强新闻的贴近性;直接引语让读者直接听到人物的心声,使新闻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客观性,脑海会出现真切生动的人物形象,人与事相结合更逼近真实,增强新闻故事的可信性,使受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

例如《冰点特稿》第742期《9天生命留下的光明》这篇报道,通篇都是文中主人公父亲的讲述,没有一句"当记者问道…"之类的话,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倾听才有了这篇让受众泪如泉涌,产生可爱,可敬之感,却又真实可信,不落俗套的的特搞来,像这一段描写:

"至少,孩子在我肚子里特别调皮,总是像在翻跟头一样."这位年轻的母亲总会这样安慰丈夫,"这就说明他很健康吧."④

引语中读者可以真切体会到小振和妈妈的忧虑,"调皮,总是,翻跟头,健康"这四个词可以看出妻子是在安慰丈夫,读者也开始关注这个未出生的孩子的命运,通过直接引语拉近了读者与小振和父母的心理距离,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同情.

又如 姜桂云哭着说:"如果让孩子那么痛苦,也许他也会恨我们的.不如现在就放弃吧.""我儿,高雄飞的毛毛,因患有重疾无法治愈,我要求放弃对他的治疗,交由医院处理.""我害怕老人家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走得完完整整,不愿意缺些什么."高雄飞这样解释说. "儿子,爸爸给你穿衣服,乖乖的啊."

这位一路奔波的父亲从随身的行李里拿出粉色的羊毛衫,橙黄色的棉衣,棉裤,一件一件给孩子穿了上去."他和妻子没有打听周霞的电话,也没有试着联系她的家人,因为他担心,自己贸然联系,会让这一家人觉得有负担,"好像我们想要什么感谢似的"④

这几段来自小振和父母的引语那么朴实,每个字都在揭示"人间自有真情在,爱让生命再次延续"的主题,让人看了之后都为这个只存活9天的小生命的离去感到痛惜,更为这个痛失

爱子的母亲的身体,心理担忧,再加上运用了动词:哭,说,穿,拿出和对"从行李拿出粉色羊毛衫,橙色的棉衣"的再现现场描写,当时的悲痛场面历历在目,撼人心扉,使新闻报道做到了有形有神,使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增强报道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报道的节奏感,情之动人使消息的来源更准确,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2,新闻故事化写作增强新闻人本主义色彩,为新闻报道提供新思路

故事化新闻之所以能感动读者,原因就在于它的报道题材多关注普通人,引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对细节和人物内心情感进行描写,体现出关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反映普通人在当下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人的价值.将故事与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使人物显示出灵动之气,更加真实丰满,有助于把平凡的题材变成深刻的话题,拨动了大众内心深处的某根琴弦,点燃了寒冷小屋中一盏人性的灯,与受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沟通,一种世俗社会所压抑的悲悯被激发,一种普世的人文关怀得以张扬.⑤

如 《冰点》特稿——《9天生命留下的光明》讲述的就是两个普通人的不平凡的故事,小振和出身平凡家庭,却因为身体的原因在出生后的第9天离开了父母,而父母亲却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为了让孩子的眼睛继续看见光明,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出去.而受捐者周霞也是一个有着坎坷的经历,正沉浸在爱情中的21岁女孩,她之前换的羊角膜正在溃难,面临失明,这对夫妇痛苦的决定将幸运降临到这个不幸女孩身上.两个家庭坎坷的命运从此相连,文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让读者从人物身上得到了精神鼓舞和心灵的净化,激起读者关注主人公命运,唤起读者对自身命运的思索,将他人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这篇报道体现出媒体对于普通人命运的关怀和思索,彰显出新闻的人本主义色彩.

新闻故事,本意就是寓新闻于故事之中,通过故事的完整叙述来报道新闻信息,所以,新闻故事首先要讲究新."新",是指所选事实要具备新闻的时效性,除了"真"之外,事应属于鲜为人知的事实,使读者耳目一新思想内容应新颖独到,能从小中见大,撼人心扉;事实有典型意义,报之能举一反三.⑥与新闻的娱乐化不同,新闻写作故事化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更注重挖掘新闻背后人性化,有社会价值的问题,旨在提升了新闻的内涵,拓展了新闻的影响力,所以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要善于发掘出背景材料中的某些信息,在寻找线索时会更注重重要性,贴近性,趣味性等新闻要素,偏向于挖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和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故事,相应的会将新闻质量提高了,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报道方式.

(二)新闻故事化写作存在的隐患

新闻故事化的发展在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同时,也有很多的隐患在滋生蔓长,具体表现在:1, 新闻故事化"易走向"文学故事化",使报道重心偏移

故事化新闻除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外,更多的是靠它带给受众的审美享受,在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受众的阅读需求,记者往往采用文学手段加以自身的合理想象,无意中加入很多主观情绪,强调报道的细节化合情节化,为追求情节的生动性,以玩噱头来吸引受众.特别是都市报类的媒体对目前社会类新闻的选择与刊载的标准的把握上还存在着误区,社会类的新闻呈现出走向"黄色新闻"的趋势.一般来说按时间顺序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是没

有情节的,只有等记者理清事情各方面的联系,并将它们进行加工,润色,情节才显现出来,故事化新闻较注重展现事件的过程,所以会以时间为线索来串联事件的始末,通过细节和对话来揭示事件的内在联系和人物关系.新闻故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必须提供许多细节引导受众去还原事件,让他们能依据细节去重构故事,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事件,记者会提供读者大量背景资料,占用文章大量篇幅,而刚发生的新闻在这些背景资料的映照下显得不突出,这种重故事轻新闻的作法淡化新闻性,报道重心也会有所偏移.

例如 2009年《半岛都市报》—《五情妇pk上岗》这篇报道,在第二段就用了一个设有悬念的标题:"轿车坠崖牵出隐情",这一标题就已经设下悬念吸引读者,记者先用这个"小说"似的标题牵住读者,然后在接下来的报道中描述了很多显为人知而又曲折离奇,波澜起伏的情节来迎合读者.像这段:

就在本案处理接近尾声时,死者于某的父母……要求警方严肃处理范某.这是怎么一回事 死者于某的父母带来的一封

中国&文秘&资源网 - 您身边免费贴心的文秘专家 - 欢迎访问WwW.ZgdoC.CoM"遗书",牵出了该事故背后一段错综复杂的隐情.根据范某的讲述,这五个人当中,萧某和李某都是他公司的女职工,有学历有文凭,且能力出众……经过PK被淘汰的于某觉得心里很不平衡,经过PK被淘汰的于"我在青岛连个住的都没有,他也太狠心了!"⑦

从读者角度看这段描述,看得出文章较富有戏剧色彩,它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细节等方面的描述跟小说,故事会风格一样,通俗易懂,在叙事过程中记者有意识地突出描述的文学美感和写作风格,过分强调以满足读者要求为出发点迎合受众的口味,通观全文知晓文章种种情节中反映的是一个年轻女子被濒临破产,负心的老板欺骗感情,不甘心就设法与他和他的四个情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虽然这篇文章曲折离奇,但太落俗套只是茶余饭后聊天的内容,具有西方黄色新闻煽情性的特点, 原本是一场车祸的新闻,记者太过于强调引出来的故事情节,一味运用带有悬念和揭秘色彩的标题,描述离奇,怪异的内容,耸人听闻,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特色",受众在接受频繁的感官刺激后必然产生麻木甚至厌倦的情绪,思维定势总难以把"故事"和"文学分开,这也必将违背媒体自身推出新闻故事化的初衷.

而且在这篇报道第一段写到:2008年12月6日,山东青岛崂山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酿成了一死五伤的惨剧.这起原本看似意外发生的交通事故,最终却因死者于某留下的一封"遗书",让一段错综复杂的隐情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⑦

第一句话读者都认为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报道一起交通事故,通过这场车祸报道教育受众要引以为鉴,不要超载酿成大祸,让交管部门也要严加管理,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看似意外"这四个字却挑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于是记者从这里开始去抓住那封遗书后的故事,有声有色的进行描写,将其创作成一个离奇煽情的长篇文学故事把相关部门的处理完全忽视,将这个以事件为主,反映社会问题的,原本急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解决的问题的社会新闻,运用文学手段使之蒙上戏剧化色彩,使得报道重心偏离,报道效果大打折扣.

2, 故事化写作因追求情节而损害新闻真实性,消弱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

篇三:新闻句型简要

新闻结构:金字塔、倒金字塔、金字塔与倒金字塔并用、新华体、螺丝体。(新华体实际上与螺丝体相近) 写导语要注意的问题

1、五要:

一、要事实新

二、要事实最重要

三、要有新闻根据

四、要简短扼要

五、要文字生动

2、四防:

一、防公式化、概念化

二、防一开头就用很多的名字、机构和简称

三、防不分主次、轻重,把太多的事实塞进导语里

四、防一开始就写旧闻,孤立地写历史背景。 一、导语的主要形式

1.叙述式

2.描写式

3.对比式

4.评论式

5.结论式

6.设问式

7.悬念式

8.引语式

9.背景式

10.数字式 二、新华体消息的主体结构 消息主体结构方式

1、按时间顺序写

2、按空间的变换安排层次

3、“纵”与“横”交错

4、按逻辑联系写

5、归纳式

6、解“悬念”式

7、点面结合式

8、背景式

“新华体”导语

“新华体”新闻写作方式是中国记者总结出来的写作方法,体现了消息写作的规律,集中了中国记者的智慧,因循环于国文写作技巧中的某些精华,并在消息报道中为受众所接受,在百余年中国记者的新闻实践被广泛采用,并得以存续。 什么是消息主体?

消息主体,也称正文或躯干,它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是对新闻事实做充分而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三、消息结尾的形式

1.评论式

2.总结式

3.篇末点提式

4.对比式

5.引语式

6.决心式

7.建议式

8.启发式

9.交代式

10.反问式

11.感叹式

12.证实式

13.背景式

14.意外式

1、 【例一】1979年全国好新闻《四川100个试点企业扩大了那些权?》结尾写道:

在这里的许多人的心目中,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一些不适应四化建设的上层建筑,像是古庙顶端涂着封建迷信色彩的朽木断瓦,一块块地塌下来了。立志改革的人们都为之叫好祝贺。 【例二】1979年全国好新闻《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结尾: 20多年的是非终于澄清。冤案终于平反。实践宣布了公允的裁判:真理在他一边。 【例三】1984年7月8日《广州日报》刊登一条《她给红娘的印象》的消息。内容是“红娘”对一位未婚青年的认识,“她身材匀称,眉目清秀,性格爽朗,谈吐带文采。交谈中,得知这位幼儿园教师不但能唱、善舞,还画得一手好画。她业余时间除了学习业务外,还到夜校‘啃’外语。她的针线活也不错。”这么一个女青年为什么还没有找到对象?她给“红娘”的印象怎样?消息结尾是这样

写的:

她年少丧母,父亲有病缠身。她忙于照料父亲而错过了恋爱机会。谈着谈着,她动感情了,两眼泪水盈盈,流露出对父母思念之情。交谈的时间很短,但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位贤惠孝顺的女子.。 注意问题

1. 消息要求客观报道,因此,记者不宜对新闻事实做出评论;

2. 结论式的结尾,评论也应是客观的,即评论是客观存在的,如《南方日报》对“广东女子足球队4:3胜日本女子足球队”的结尾,“足球界人士认为”;

3. 对一些显而易见的,存逻辑结论的结论,不一定要说明出处;

4. 第一人称的结尾如是评论式的,可以以“我”的名义谈结论,但第一人称在消息中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 改写启示

记者在消息中不能做出评论。如需评论,要依据他人作评论的客观事实做评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

2.总结式 【例一】1981年全国好新闻《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结尾:

在抗日战争期间,交通那样不便,关系那么复杂、紧张,在我们党和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的努力下,人民之间都可以通邮;现在交通方便了,我们政府三番五次向台湾当局提出,要让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通邮、通航、通商,可是台湾当局却想方设法阻碍“三通”,致使骨肉同胞至今不得沟通思想。“三通”是民心所系,阻碍“三通”不得人心! 【例二】1984年7月8日《广州日报》刊登一条《她给红娘的印象》的消息。内容是“红娘”对一位未婚青年的认识,“她身材匀称,眉目清秀,性格爽朗,谈吐带文采。交谈中,得知这位幼儿园教师不但能唱、善舞,还画得一手好画。她业余时间除了学习业务外,还到夜校‘啃’外语。她的针线活也不错。”这么一个女青年为什么还没有找到对象?她给“红娘”的印象怎样?消息结尾是这样写的:

她年少丧母,父亲有病缠身。她忙于照料父亲而错过了恋爱机会。谈着谈着,她动感情了,两眼泪水盈盈,流露出对父母思念之情。交谈的时间很短,但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位贤惠孝顺的女子.。 注意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评论式的结尾和总结式的结尾可能会出现重叠的现象,关键看是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内容。

3.篇末点题式

1979年全国好新闻《宁铂在健康成长》的结尾是这样的:

“岂有天生削铁刀,重锤锻打炉中烧,三年须尽痛啼血,一旦松弛百事抛。”这是宁铂最近写的《读书有感》。有人问:“三年须尽痛啼血”是什么意思?宁铂解释说:“三”是“多”的意思,刻苦学习当然不止三年,而是一辈子的事,杜鹃啼血到死,是我用来比喻学习的。他表示要以这种精神献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

4.对比式

1981年全国好新闻《黄河水奔流千里到达天津》的结尾是这样的:

山东一线预计12月1日放水河南此次向天津输水约3.6亿立方米,由于路远,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水到天津后每立方米花1元多,市民用水每立方米才收8分8厘。节水乃是天津当务之急。

【例一】1984年7月11日新华社报道《奥林匹克艺术节上中国艺术陶醉观众》的结尾是这样的:

中国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使许多美国观众惊叹不已。一位美国朋友说:“你们的音乐把我带入梦境,真是妙极了。”有一位刚从台湾来到美国的女青年观看演出后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好的演出。我高兴得几乎流眼泪,真的,实在是太好了,你们应该多拍一些艺术团到美国来演出。” 【例二】1979年全国好新闻《邓副委员长一行在京都等地游览》的结局是这样的:

垂樱迎着春风,落英缤纷。等副委员长称赞说:“抬头看樱花,低头看落花,樱花花开时是美的,花落时更美。”高桥所长说:“一般人只知道樱花开花时的美,而知道落花之美,才是真正了解日本的人。”

6.决心式 【例一】1981年全国好新闻《明知故犯吃特殊饭》的结尾写道:

当记者请陈爱武谈谈感想时,他说:“我很拥护陈云同志说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对于不正之风必须进行批评。我还是那句话:我要继续为党当好哨兵。” 【例二】1984年7月8日《参考消息》刊登日本《朝日新闻》一篇题为《南京大屠杀目击者中山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结尾是这样的:

自中山进行反战讲演以来,据说每天打到他家的威胁电话20次之多,也曾有人闯进家中声称要杀死他。但尽管如此,他并不屈服,而且继续揭露战争。

1984年7月13日《羊城晚报》刊登一条题为《广州人今年吃多少西瓜?》的消息,结尾写道:

市场西瓜多,价格下降,直接影响瓜农的利益。果品部门采取什么措施?记

者与行家讨论了这个问题。行家说瓜多必然降价,为了避免瓜贱伤农,看来,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8.启发式

抓住具有强烈对立、激烈冲突的新闻事实加以对照,揭示某种震撼人心的社会现象,引发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启发式消息结尾例一听了这些故事,现场的人不禁感叹,这些数遍的将士们,把少数民族的大伯们、大妈当成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的体弱多病的亲生父母却无人照料,这难道不值得民政部门的同志深思吗?

这种结尾的显著特点、现象、问题与解决方法

1. 显著特点

这种结尾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主观愿望。

2. 常见现象

“笔者不禁感叹”、“笔者认为”??

3. 存在问题

(1)悄然以第一人称在报道;

(2)与消息的客观性相悖

4.解决方法

(1)一定要从强烈对比的新闻事实中的得到启发,不要强扭;

(2)借人之口,但要确有人说,这种方法较妙;

(3)一些客观事实顺乎逻辑就能得出启发,其实,它又是一种因果关系所不同的是,它是带着强烈“启发性”的因果关系,自然写出即可。

启发式消息结尾例二

1948年11月5日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新闻《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结尾报道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独据点,王陵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启发式消息结尾与建议式消息结尾的区别

1.

2. 启发式的消息结尾一定是经过反差很大的新闻事实的强烈对比后给人的启示,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效果。

3. 启发式消息结尾又源于对相关额问题的“塞而不通”,因此,这种结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建议式消息结尾往往是提出问题,但不一定采用强烈的事实进行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家中的事新闻形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48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