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31 11:48:16
经典文章

篇一:四川省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ca) 执拗(niù) 忧心忡忡(chōng) ....

B.剽悍(piāo) 黄晕(yūn) 鲜为人知(xiān) ...

C.挑衅(xìn)屏息(bǐng) 如坐针毡(zhān) ...

D.溅落(jiàn) 憔悴(cuì) 跋山涉水(bá) ...

【答案】B

【解析】黄晕(yùn) .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案】C

【解析】A.带着-戴着 怪涎-怪诞 B.焦燥-焦躁 大难凌头-大难临头 D.溶合-融合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

女。

【答案】B

【解析】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多用作虚心听人说的客气话,现也可用作讽刺或诙谐语。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答案】A

【解析】B项“素质??改善”搭配不当,C项“大约??左右”重复,D项“避免??不再发生”否定不当。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造:到 ..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

【答案】A

【解析】详:了解,知道。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

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 ..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

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答案】D

【解析】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由于”;B项“代词,他/语气助词,增强反问语气”;C项“表承接,然后,就/标转折,却”。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答案】B

【解析】理解句中重要词汇:“不求甚解”原文中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理解领会。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D

【解析】“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案】①温故而知新 ②只有香如故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答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

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

【答案】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

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解析】本题考察对阅读材料信息筛选能力,只要注意把握归纳信息中心句即可解答。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案】不恰当。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五、作文(60分)

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析】参看评分标准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

【答案】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

【答案】C

【解析】“簌簌衣中落枣花”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

“桃花流水窅然去”这句诗描绘了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诗人把它当作一种令人神往的美,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之美,表达的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簌簌衣中落枣花”句,枣花纷纷飘舞,飞落在词人的衣襟之上,词人甚至听到了它们飘落之时的簌簌声,细小轻微的枣花轻轻飘落的声音,词人都能听到,足见词人此时的安适与陶醉,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喜爱。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

②③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

④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

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

【答案】B

【解析】求:寻求,寻找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篇二: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恻隐(ca) 执拗(niù) 忧心忡忡(chōng)

B.剽悍(piāo) 黄晕(yūn) 鲜为人知(xiān)

C.挑衅(xìn)屏息(bǐng) 如坐针毡(zhān)

D.溅落(jiàn) 憔悴(cuì) 跋山涉水(bá)

【答案】B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B项,正确读音:黄晕(yùn),鲜(xiǎn)为人知。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案】C

【解析】A项,“带着”改为“戴着”;“怪涎”改为 “怪诞”;“谶语”改为“谰语”。B项,“焦燥不安”改为“焦躁不安”;“大难凌头”改为“大难临头”。D项,“溶合”改为“融合”。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答案】B

【解析】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多用作虚心听人说的客气话,现也可用作讽刺或诙谐语。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答案】A

【解析】B项,“素质??改善”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C项,“大约??左右”语意重复,把“大约”或“左右”去掉一个;D项,“避免??不再发生”滥用否定词,删去“不”。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A项的“详”是清楚、了解的意思。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为号焉 /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答案】D

【解析】A项,“以“分别是:介词,用;介词,因为,由于。B项,“其”分别是:代词,他;语气助词,增强反问语气。C项,“而”分别是:表承接,然后,就;表转折,却。D项“之”均为助词“的”。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

记了吃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本题注意“甚解”“会意”“欣然”等关键词的翻译。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答案】(1)①温故而知新 ②只有香如故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2)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第(1)小题难度不大,根据提示写出上句或下句即可。注意要求“任选两句”,那么久应该选自己最有把握的两句,第③句注意“汗青”的写法。第(2)小题属于整首诗歌默写,任选一个。《秋词》诗中注意:“寂寥”“碧霄”的写法;《泊秦淮》诗中注意“笼”“秦淮”的写法。名篇名句默写,要想不十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散步”:不漏子、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

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

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

【答案】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筛选的能力,只要注意把握归纳信息中心句即可解答。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提干已经指出了画线文字使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即可。举例子:举出实际示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更具说服力。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案】不恰当。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围绕文章主题回答此问题即可。本文的主题是“猴文化”,而不是具体的介绍猴。

五、作文(6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散步”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生活中的散步,我们还可以从各种各样的体会中去“散步”。例如,我们我可以在各种名著书籍中“散步”,在自己的各种爱好中“散步”,等等。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路打开,不要局限于步行方式的散步。写记叙文较易操作,能写出体裁文辞优美的散文则属上品。若能把握散文这一体裁,并在“散步”中运用“发散思维”,选取精当的材料,与“散步”和自己的主旨密切相关,做到“形神兼备”则能写出优质的作文。

【例文】

散步

今天清晨起来,只见窗外阳光明媚,我不忍心浪费这美好时光。于是我立即起床出门了。当我走出大门,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自己仿佛进入了大自然中。没有任何建筑物的阻挡,没有任何人的阻碍。在这美丽而又清新的空气中享受。草地上,小草在伸懒腰,露珠在它的身上滚动,晶莹剔透。我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轻快而又轻盈的脚步踏在了大地上。我在散步,散出我豪放的一面;我在散步,散出我喜悦的心情;我在散步,散出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了很远了,一路上,我经过许多地方。而那些地方在我眼里是美丽的大树,高大挺拔。我仿佛乘着一辆公交车在行驶,快速又敏捷,所有景物在我的脑海里一扫而过。

散步,能填充你的性情;散步,能愉悦你的兴致;散步,能融化你柔弱的心,使你变得坚强。散步,是一种多轻松而又愉快的运动啊!你只要敞开心脾去做,就可以享受到无比的快乐的滋味。散步是多么的高风亮节、风月无边。人人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乐趣,只是他们都不会欣赏,不懂得欣赏,只要你肯去体验、发现,其实快乐就在你的身边。

散步又是一种高雅的情操。当你不开心时,散步使你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它使你的情绪稳定,使你变得自信。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散步,一切困难都抛之脑后。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散步,你又会感到一种快乐。春天散步,犹如心中的花朵绽放,打开了你的心窝,望眼欣赏缤纷的世界。夏天散步,烈日炎炎,驱走了你心灵上的冻结。秋天散步,秋高气爽,在农田里,欣赏优美的风景,落叶飘飘,你的苦恼也随之飘落各地。冬天散步,在白茫茫的世界里,留下了你的足迹,也留下了你的背影。

就让我们一起来散步吧,体验从中的乐趣!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①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

【答案】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解析】从“笑而不答心自闲”一句可以得出作者“何意栖碧山”的回答方式是“笑而不答”,“心自闲”三字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境是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

篇三:成都市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成都市二○一五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拂晓(fú) 禀告(bǐng) 气冲斗牛(dǒu) ...

B.涟漪(yī) 呐喊(nà) 随声附和(huó) ...

C.胆怯(qiè) 逞能(chěng) 恪尽职守(kè) ...

D.嶙峋(lín) 发窘(jiǒng) 吹毛求疵(cī) ...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敏感的人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刻制自己的敏感。

B.开始于盛气临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袅袅烟云在我身边漂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D.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幅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

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 隶:属于 .

B.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真无马邪 ..

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

C.贤于材人远矣 能谤讥于市朝 ..

D.卒之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之乎 ..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 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 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 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人的告诫与警醒。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分)

⑵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⑴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⑵请在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后的500多年,“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现在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0.对于位次如何讲究 ,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1.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讲究”?(3分)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望月有感》 答:

五、作文(60分)

13.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

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 ,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②①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⑴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译文:

⑵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是小说《童年》中外祖母的一番话。请回答这番话中的“谢谢你”是外祖母针对什么事情所讲的?请概括作答。 答: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诗与成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写得或联对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4318.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