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实用类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5-03 05:48:50
经典文章

篇一: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1.(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15分)

数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⑴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 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起到节能的作用。

C 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监测。

D 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环境。

E 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

⑵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4分)

答:

⑶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

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小题。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①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寿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林中,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对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子时机,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宜的气候过去。

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行为只有初级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中的杂草,种子先天为休眠型,未经冬天不会发芽。土壤中的种子在冬季感受到低温,打破休眠状态,预备好在春天来临、土壤回暖是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静待另一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况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

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不休眠的种子,产季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更多子代,后来所结的种子则安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因为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少,但是存活的几率大一些。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湿度都很恰当。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得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

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让它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

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光敏感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装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Pr型分子。Pr对Pfr的比率是由接受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种Pr对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②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植物透过Pr对Pfr的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光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

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种子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受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许多种子就从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会发芽。

(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14

年,有删改)

⑴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4分)

①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

②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

⑵作者认为有些种子发芽行为的精巧程度还不及格。请写出这些种子的发芽行为。(6分)

⑶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层的杂草,但是翻动过后的土壤有时反而长出更多的杂草。请用文中观点解释这种现象。(5分)

3.(新课标I)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朱东润自传

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没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

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转。别转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认识后人认为有别与正史,因此成为“别转”,有些简单一些,也可成为转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可以,由于作者处处显出“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实是有儒学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定开展传记文学研究。

B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 朱东润固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转》作为写作范本。

D 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 朱东润虽然认为“传记文学”的说法更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⑵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⑶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⑷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4.(新课标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任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

篇二:2017年语文全国卷剧变

2017年语文全国卷剧变,方向急需调整!

2017年1月16日,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公布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新公布的题型示例因发生了局部调整,原大纲和新大纲有较大变化。(见下表)

内容

实用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

成语 2016年10月内部会议公示题型 五选二 + 三个主观题 五选二 + 三个主观题 四选一、成语辨析、六选三 2017年1月《考试说明》新题型 四选一 + 五选二 + 一个主观题 四选一 + 两个主观题 五选二

题型变化,解题难度随之增加。因此,童鞋们要高度关注文章中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解读,着力强化新题型训练,确保一步到位形成解题能力。

我们再来看看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根据本次考试说明命制的新题型,2017年1月10日前的市面所有试卷将逐步作废。2017年1月16日最新《考试说明》公布,题型示例与2016年10月内部会议公示的题型又有了新变化。语文的改革要有长远规划,不可“朝令夕改”,打着“改革”之名,实际上给学生的高考复习,教师的教学造成了混乱困惑。

下面我们将结合2017年《考试说明》中最新题型的分析,对今年的高考复习提出一些对策。

2017年高考,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语言文字应用,5题20分;写作60分。全卷共22题,总分150分。

论述类文本没有变化,但是2017年《考试说明》中题型是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诗经》。该试题和近三年的略有不同,更强调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复习时要注意对出题策略“换”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是3道选择题和1道翻译题。有两种题型:

第一种:(1)实词解释(2)断句(3)分析原文(4)翻译。

第二种:(1)实词解释(2)文化常识(3)分析原文(4)翻译。

文化常识的复习要以必修五课本中《古代文化常识》和高中文言文为根据,切不可钻牛角尖,耗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得不偿失。

诗歌鉴赏有两种题型:

第一种:1道选择题(五选二)1道主观分析题。

第二种:2道主观分析题。

复习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难点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未修订前是选考题,但都是一道选择题(五选二),三道主观题。修订后两者都是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有三种题型:

第一种:一道选择题(四选一,选择正确项),两道主观题。

第二种:一道选择题(五选二,选择不正确项),三道主观题。

第三种:一道选择题(五选二,选择正确项),三道主观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有两种题型:

第一种:一道选择题(四选一),一道选择题(五选二),一道主观题。

第二种:一道选择题(五选二),三道主观题。

复习时,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圈点勾画,力争第一遍就过关,了解清楚文本的内容,把握主要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是关键,这是造成修订考纲后,在各种模拟测试中,学生普遍感觉考试时间紧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决定语文考试成败的重要环节。训练思维,强调答题的规范模式是提高解题速度的重要途径。

1

语言文字运用题,2016年考了三道选择题:成语,语病和衔接选词填空。一道补写题5分;一道图文转换题6分。

于是,2017年各种高考模拟题,大都是按照这个套路来出题。其实,仔细研究梳理一下近几年的高考题,大家便会发觉每一年的高考题,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上都会有一些小变革,所以,一味地照抄上一年的高考题目来训练,绝对不是上策。

2017年高考的语言运用题型包括:成语(四选一或五选二),病句(四选一),语句复位,语序排列(四选一),扩写,语句仿写,生活情境类主观题,虚词选择填写,修改语段中的病句。

值得注意的是恰恰没有了近几年常用的图文转换题。建议大家针对新题型,把每一种语言运用题都训练一遍,让学生了解每一种题目的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下笔快速。

作文还是60分。以往《考试说明》会有很多题型,2017年的作文题型只有一种:任务驱动型。所以,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尤其重要。思维能力的高低几乎决定了作文的高下。教师复习时,要指导学生掌握考场作文几种构思的基本框架,快速地确立作文的基本思路,才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尤其注意训练标题的拟定,开头和结尾的技巧。书写的工整,必须着重强调。

附: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改内容

坚持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

在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文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立德树人”,即高考考试大纲的育人导向与功能。这也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

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尤其是在第四圈层“核心价值”的部分中,强调高考应该考查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更重要的是,这种立德树人的导向也渗透与体现在相关学科的考试要求中。

这种“立德树人”的高考导向是非常重要和广泛的。它涉及到全国1000万左右的高三备考考生,全国3000万以上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影响整个教育。因此,在考试大纲中强调这种“立德树人”的功能,是十分合理与必要的,希望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高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高校人才选拔

配合高考改革,考试内容的改革是其中关键一环,此次新的考纲,应该说是一次系统的思考与回应,从考核目标到考试内容,以及规范格式体例,甚至阅卷都做了清晰的描述。

此次考纲修订,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强调了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高考将更好地为高校人才选拔服务,同时发挥对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作用。第二,新的考纲配合高考改革,对我国高考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顶层设计,这就是新考纲中首次提到的“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值得相关方面研究思考。这个高考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未来高考命题的基本遵循,当然,最后还是需要通过每一次高考命题来逐步实现。

此次修订较大,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就是语文和物理两个科目,增加了必考内容,也引来对增加负担的担忧。原则上我还是比较赞同这种修订的,比如语文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列入必考。从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出发,实用类文本应该受到重视。美国的SAT,以及托福,雅思等语言测试,就是以实用文体为主的。

至于大家担忧因此造成负担加重,我觉得过虑了。每年考纲都会有一些调整,有增,有减,每次也都是微调,并不是大幅度的改变或者调整,不会影响考试本身的平稳与连续性。另外,原则上讲,考试的难度也和负担没有直接关系,只和个人期望值相关。期望值高,负担就必然重。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一味以降低高考

2

难度来降低负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实现的。像高考这种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如果试题容易了,分数“毛”了,不仅不利于选拔人才,也会在客观上鼓励更多的人“刷题”,过度分分计较,应该引以为戒。

发挥高考对中学教学正面“指挥棒”作用

2017年的语文考纲做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是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将有利于提升高考语文试卷命制的质量,更好地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同时也有积极的导向性,将发挥高考“指挥棒”正面的“指挥”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比如,以往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有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模块,要求考生二选一。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因此,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学习。而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所以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形式,改为都是必考,意义重大。这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

再如,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也是必要的。这将促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如何结合作品的阅读去命题,而不是简单的考名词概念的记忆,也是一个难点。

另外,语文加大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也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为何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拘泥于精讲、讲读和反复训练。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对训练和考试更加熟悉,却未必培养起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读书太少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

回应语文教改呼声肯定一线实践成果

此次考纲修订,着力于澄清“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探索能力目标设计的学科化,在命题上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对语文教学有着特别的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意义。修订所涉内容,都是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持续的聚焦与探索。比如,改善学生的阅读素养,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注重高阶思维的培养,突出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修订,既是对我们一线教学教研的回应、总结与肯定,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入和具体的需要。

从具体内容看,将“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由以前的选考其一改为二者必考,看起来是个较大的变化。两种文体在内容、形式及阅读的功能、方法和规律上都存在差别,但实际上也有彼此交会融通及相互促进的一面。多元化的阅读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事实上,无论是国家的课程方案与标准,还是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在这个问题上都有清醒的认识和精心的安排。针对这个修订,一线的高考备考工作确实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但总体上它依然在教学的范围之内。

这次修订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强化传统文化的检测。传统文化的教学,重在认知、理解和传承,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修订明确地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神韵和价值理念,不大会加重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上,这次修订尤其值得期待。语文学科有着显而易见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厘清学科的能力目标,对于一线教学和备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们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高考不仅是“指挥棒”,还要成为教学的“撬棒”。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期待这个考纲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支点,“撬”起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与智慧。

3

篇三: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答案及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答案及解析)

全国卷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D.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E.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

【答案】D3分,B2分,A1分

【解析】C选项小说的主题并非环保,E选项“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与文意不符。

(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从题目来看,该题一语双关,“锄”既是指六安爷的生产工具,又是六安爷的精神支柱。

②从结构上看,锄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从主题上看,锄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象征,是被工业挤压的毫无生存空间的农村的象征。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置题目,应包含“锄”的含义和作用。作用要从小说三要素着手,综合考虑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的关系。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内容上写出了百亩园在农村人心中的地位和作用。百亩园虽不大,却是村里人生存和生息的依靠。结构上后文写六安爷的行为做铺垫。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艺术的魅力。数量词的使用能让表达更有力度,更震撼。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能够更好地突出百亩园对百姓的贡献,突出六安爷对土地的不舍,也与现代工业进驻农村,田地荒芜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键语句对小说的人物及主题的理解。作答时应抓住“不是锄地”“是过瘾”等词语,体会六

安爷的内心世界,他是在抓住最后的机会与土地告别,读来令人唏嘘,也表现了他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守护。从中不难看出小说的主题,即现代科技对农村产生的冲击,引发作者的思考。

(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答案】

①它体现了六安爷心里的无奈和悲哀。六安爷面对百亩园被毁的现状却无可奈何。 ②它体现了农业、农村面对机器大工业生产的疯狂挤压的现状,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③它体现了作者对农村、农业、农民生存现状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批判。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臵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炮先生。蓝炮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炮,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再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臵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臶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实用类》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42704.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