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4-27 07:04:47
经典文章

篇一: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实际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实际现状及对策 作者:黄敏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6期

摘 要:本文从和谐社会的角度阐述了当今社会农民工群体的子女受教育情况,浅析目前存在的隐患及其对社会和谐稳步发展产生的影响,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类大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oday's society groups, education, risk analysis and its impact on social harmon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generation, called on the community to focus on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such a large group.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社会隐患;制度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猛增。然而城市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这样一类群体,人们称之为农民工。所谓农民工,就是我们所说农村户口出身的人员进城务工这样的角色。然而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的待遇是不容乐观的。其中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实际现状

1.不平等受教育机会

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一项重要指标即受教育机会。目前他们的就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普通公立中小学借读。第二,就读于当地所在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第三,就读于私立中小学。这类学校就学门槛较低,但学费水平高,农民工大部分不选择这类学校。第四,农民工子弟学校。这类学校是为农民工子女开办的学校,学费偏低,但是教学环境较差。第五,留在当地地就学。根据调查我国约有65%的适龄就学儿童在户口所在地接受教育,大多数孩子的父母进城务工,他们跟随爷爷奶奶或亲戚,处在教育的边缘。

2.不平等的教育过程

首先,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不在此地,选择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则需多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等,然而农民工收入整体偏低,生活质量较差,选择此类学校的人数甚少。大多数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是城市中学校教学水平较低的学校,不属于省市重点学校。第二类是城郊偏远的乡镇学校。

第二,民办农民工学校多数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降低成本,通常办学条件恶劣,教室环境差、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学工具简陋,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这对这些学生未来的

篇二:浅谈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办法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难的状况,浅析了该问题的 隐患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良影响,并简单介绍了解决对策,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和谐社会;制度壁垒

正文:

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 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所构建的和谐 社会主义社会是指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公平;人际关系环境和谐,社会稳定。但是 如果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和谐,甚至连子女受教育这样的基本人权都 不能保障,那么我们的和谐社会不可能实现。本文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探讨当前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具体反映在农 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他们的就学渠道主要有:第一,在公立中小学借读。 第二, 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第三, 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第 四,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第五,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抽样调查显示有65% 的适龄儿童 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处在教育的边缘地位。 第六,部分 农民工子女失学或辍学。

2、就学过程不平等

第一 ,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 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接受农民工子女的 城市公立学校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类是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二是城郊的乡镇学校。 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经常是“插班”或者是被‘单独编班”。由于户口不在当地, 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学生排斥;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 理;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 各种活动,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和一些体育竞赛;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往往歧视农民工 子女学生,甚至剥夺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 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以及存在安全方 面的 隐患等。所以农民工子女尽管有学可上,享受的依然是比公办学校低得多的待遇;而且 当地教 育主管部门还有比较严重的城市本位观念,不但不落实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学校进行财政补 贴,改善教学环境,反而以地区、部门利益为重,动辄以办学规模太小、条件太差等不合规 范为理

由将学校关闭,不给予其合法的办学地位,全然不顾流离失所的学生。

二、和谐氛围中潜伏着不和谐因素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格局隐患

长期的城乡隔阂,使处于同一个班的城乡两地孩子的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话语体系等方面 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农民工子女极易受到城市孩子的排斥,甚至是冷嘲热讽;由于父母的工 作流动性大,他们也经常跟着流动,导致他们经常缺课,成绩不理想。所以农民工子女普遍 自卑、自我评价偏低,产生自闭、强迫症、心理不平衡、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 ,甚至产生对社会的对立感、仇恨感。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不良的心理问题极易诱发心理危 机, 到了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反社会行为,破坏社会的稳定。那些经常随父母流动的农民工子女 ,多数最终还是会失学,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因为不能受到应有的教育,无法在走 上社会之前获得谋生的基本技能,这些人就很难有效地参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建设。对整个 社会来说,在市场经条件下,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收入的差距,教育不公平的发展会 使收入不公平形成恶性循环,恶化社会的利益格局,埋下城乡、地区、阶层之间人际关系 紧张的隐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背道而驰。

2、留守女童问题

第一 ,情感依存缺失与道德滑坡。

长期见不着父母,或“寄人篱下”,造成留守女童情感依存缺位,性格柔弱内向、自卑 ,逆反心理强,甚至怨恨父母;对社会失望、恐惧,变得孤僻,甚至情感转移,从而出 现情感错位导致行为出轨。道德监管的家庭缺位使有的女童在生活中我行我素,对不良习气 接受力强。留守女童多数成绩不理想;有很多早早结束学业。这些提早结束学业的女童,她 们有的在家帮做农活;有的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从事一些服务行业的工作;有的甚至成为 色情业从业者,当三陪女和卖淫女,成为法制社会的一个赘瘤。这些未来的母亲由于不能受 到应有的素质教育,造成社会人才培养中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

第二,易成性侵犯对象。

性监护缺位以及性安全防范教育的滞后导致女童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思想、文化、法制 教育落后等因素造成农村的治安局势尚不稳定,具有安全隐患;再加上农村地域宽阔、人烟 稀少的地理环境和偏僻的居住环境,犯罪分子会轻易利用这些因素,使得农村留守女童极易 受到性侵害。

三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曾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 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 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 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 。《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全日制公办中小 学,可依国家有关规定按学期收取借读费”,显示国家政策赋予流入地学校收取农民工子女 的借读费和赞助费的权利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因此在流入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必 须比城市孩子多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现 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果。

2、义务教育制度的过度分权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过度分权。《义务教育法 》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 保证。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 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因此,义务教育 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

3、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 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 会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 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 其 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费 ,他们只能“望学兴叹”,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

4、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

农民工居住空间狭窄,条件较差,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 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却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这与乡村社会中频繁的互动行为形成鲜 明对比;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使适龄儿童的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 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其他儿童的教育差距,进一 步加剧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弱势地位

四、解决对策

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 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

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 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 户口, 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 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 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多的向“上”流动的 机会。同时配套改革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淡化包括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 、 社会保障等政策规定中对户口的特殊要求, 逐步剥离在“城市户口”这一身份标签上附着 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福利, 实现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主体平等。

2、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合理配置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完善社会捐赠机制,多渠道 筹措教育经费。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由“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调整 到“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 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的体制上来,全方位 地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解决的渠道应该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教育为 辅,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的分布,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立健全捐赠机制,完善 捐赠立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让有爱心的先富者,将一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投 入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农民工使企业获得利润,政府增加了税收,因此,还可以通 过适当的方式,让用工企业分担农民工子女的部分教育费用,并安排一部分

城市教育附加费 用于农民工子女教育。

3、消除法律上的歧视。

按照联合国《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的规定,教育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 、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经济条件或出生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 惠受教育者的行为。上面提到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从法理上讲,明显存在对 流动少年儿童的歧视性条款,造成了流动儿童在选择受教育权、缴费、享受教学资源等方面 与流入地儿童的不平等。现行的一些教育法律规范中也出现了诸如“农民工子弟学校”、“ 附属教学班(组)”、“借读费”、“临时学籍”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 隔离开来进行教育。这些做法在形式上违反了《世界人权公约》、《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等 许多国际人权法文件所确立的禁止歧视原则。所以应消除这些歧视性的条款和语言。同时政 府还应禁止城镇针对农民工制定各种不平等的政策或设定不平等的用工条件,尽可能为农民 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工种和工资待遇。

4、协调疏导农民工的流动

农民工的流动总的来说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个体来说更多的是盲目性。任何城市的资 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政府还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适当措施适度控制流动人口 的规模,如通过实施积极的区域政策,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欠发 达地区转移,以实现发达地区的企业、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民工家庭三方共赢,这也是解决农 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此外,还可以与欠发达地区联合建立用工信息 发布机制,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减少农民工的流动成本。

参考文献:

[1] 胡建勇.陈海燕.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

[2] 金磊.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解决途径探析[J].天津教育,2005,

[3] 刘淑萍.赖以柱.蒋常香.农民工子女的心里健康问题探析[J].农业考古,2007, [4] 王智超.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制度性障碍与议[J].东北师大学报, 2007, [5] 徐学俊.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2007,

篇三: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而那些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以及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由于受到家庭、社会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入学很困难,所受教育水平很低。本文就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展开了调研,正确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他们不仅是缺少父母看管的孩子,也是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又由于老人的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使孩子们缺少正确的引导。还有那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可能由于受到不一样的待遇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等等。这些都真正的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一、调研方法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带来的影响,我在村里展开了全面的调查。调研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电话调查,对于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采取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调研方法,而对那些随父母迁到城里的子女采取了电话跟踪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孩子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教育孩子的观念以及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谈话里,我了解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分析了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到了留守儿童的身上,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而直线下降。再加上临时监护人对孩子们的学习督促不够,甚至方法不当,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另

外,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致使很多留守儿童都没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导致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2、存在这种教育状况的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涌进,然而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是他们受到的待遇却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同,城里的高消费让他们无法支付自己孩子在城里读书的费用,以至于要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给老人或亲友看管。此外,乡村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观念传统,常忽视引导孩子主动认知外部世界,而课本里的知识永远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致使他们没有兴趣主动学习新知识和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产生以上的教育状况。

3、解决的措施

(1) 家庭方面: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进城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然而赚钱养家固然重要,但父母也应主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多关注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父母不应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素质的培养。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孤儿,可以开办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 学校方面:学校应当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呵护,可以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用来增强老师与留守儿童的交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关爱,便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留守儿童提供可以与父母定时交流的方便。此外,还要开展各种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他们从内心里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唤起他们的信心,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3) 政府方面:政府应制定并及时实行一些政策,如禁止未成年人到网吧、游戏厅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地方,因为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而且那些地方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此外,政府应尽可能的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尽量减少因为父母进城务工而导

致对孩子的长远影响。

三、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于那些随父母进城读书的孩子,我从村委那里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家庭状况,他们一般都是相对于其它的家庭富有一些的人家,能够支付得起孩子在城里读书的费用,或者就是找不到人托付而必须把孩子带在身边的人。我通过用电话联系了一些监护人,了解到了他们在城里的生活状况以及其随迁子女的读书状况。

1、教育状况

农村与城市的教学差距,让这些从农村来的孩子无法适应城市的教学,以至于使他们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感觉自己被城里的孩子看不起,他们的内心是无比脆弱和敏感的,而这种无法适从使他们无法安心去学习,尽管他们知道父母拼了命也要给他们最好的教育,但这种双重压力只会使他们更加喘不过气,学到的东西还不如在农村学到的多。

2、存在这种教育状况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没有固定的场所居住,这就造成了孩子上学的不方便,加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远远不如本地或城里孩子那么优越,孩子就容易产生被歧视的心理。再加上进城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关注很少,使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而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期,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解决的措施

(1) 定时举行家长座谈会,提高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监护人的素质。学校必须要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向家长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强调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所需要配合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引导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还要帮助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订阅一些

健康有益的报刊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借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2) 教师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都应该是一视同仁,而不是厚此薄彼。所以学校应当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定时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专题交流会,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如有关教育、心理方面的专题交流会,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是那些内心封闭的学生,应及时引导他们走向正途,以免误入歧途。如果学校能给予这些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更多关注,为他们洒下更多的爱,相信能让那些随迁子女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有很大的鼓励。学校有义务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和帮助他们重拾自信、自强、自立,让他们能和城里的那些孩子一样安心的学习。

四、结束语

经过此次调查,我发现有很多家长尽管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生活的所迫让他们没有那份心思去正确的指引孩子培养那种努力上进的心。而那些孩子本该是处在被父母疼爱关怀的童年时代,他们却不得不独自留在家中,成了留守儿童,独自忍受着孤独寂寞与苦难生活,还有那些随父母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却不得不忍受同龄人的歧视。因此,我们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必须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政府在引导广大农民工增加收入的同时,必须要出台一些政策来培养他们的教育意识,必须要让他们清楚的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接受的教育好坏关乎着社会的进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391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创业找项目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