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南越王墓博物馆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30 20:57:39
经典文章

篇一:南越王墓博物馆英语稿

你们好,我是博物馆的解说员,看你们对这个物品这么感兴趣,就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Hello,I am the narrator of the museum. I find that you are so interested in it. So let me introduce it to you.

这个“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

The Golden Administrative Seal Of “Emperor Wen” is the biggest archaeologically discovered Western Han Dynasty’s golden seal in our country up to now.

秦汉时期的帝玺都以白玉为材料,以螭虎为印钮,印面尺寸为“方寸二”,相当于2.7到2.8厘米,而这枚“文帝行玺”金印印面的长和宽都是3.1厘米,不同于秦汉帝玺的规制.

During Qin and Han dynasty, white jade often be used to make seals with print button which like a tiger. And the print dimensions are about 2.7×2.8cm. But this seal which made of gold is 3.1×

3.1cm. It’s different with the former.

问题:为什么这个玺这么小的?

Why does the seal so small?

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纸,人们都使用竹简的。那么用小的玺会更加的方便。

Em,Because there was no paper at that time when people used bamboo slip,smaller seal would be more convenient.

你们是怎么发现这个是文帝的行玺的呢?

How did you find this was the administrative seal of “Emperor Wen”?

当我们发现这个金印的时候,它是放在墓主人的胸前的。由此我们很容易知道它是属于文帝的。

When we found this golden seal, it was lying on the owner’s chest. So we thought it must belong to “Emperor Wen”.

Soga.

看看它,这个金印的印钮是一条龙,一条栩栩如生的龙~~

Look at it. The golden seal’s Print button is a dragon. We can see the dragon is visual.

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金印到处都是碰撞的疤痕与损伤,如龙的身体,玺的四壁和玺的印面。所以它一定是经常被使用的。

And let’s have a close-up view of it. The golden seal has impact scar and damage everywhere, like the dragon’s body, both side of the seal and the golden seal surface. So it must be used frequently.

这真是太漂亮了!如果我有一块这么大的金那实在是太好了。

This is so beautiful! If I had such a big gold, I would be pretty good.

谢谢你们。如果你们还有别的问题的话随时可以来问我们的。这里还有其他漂亮的的东西像银器,玉器和丝缕玉衣等等。希望你们有愉快的一天。

Thank for listening. If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you can ask for me. And here also have other beautiful things like silver, some kinds of jade, The Jade Shroud and so on. Wish you a wonderful day.

篇二:定:南越王墓博物馆导游词

南越王墓博物馆导游词

(南越王历史概况及墓原址介绍)

大家好,我们马上要参观的景点是南越王博物馆,博物馆里面珍藏了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物一千多件套,共万余件,集中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南越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南越王墓是广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参观博物馆之前,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南越国的历史。

各位朋友,在广州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朝代,就是南越古国。南越国开国之君是赵佗,即南越武帝。赵佗是战国时的真定人,真定即今河北省的正定县。他青年时代随秦军出征岭南,英勇善战。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岭南设臵桂林,南海,象郡三郡,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中的龙川县令。秦始皇死后,农民起义席卷中原,天下大乱。当时任南海郡最高长官的任嚣病危,便把赵佗召到身边共商大计,并任命赵佗为南海郡郡尉。任嚣死后,正值秦末楚汉相争,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趁中原大乱无暇顾及岭南之际,发兵吞并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建立越国,定都番禺。赵佗自称南越武王。赵佗在位期间,积极传播中原文化,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岭南地区社会历史的全面发展,是岭南开发史上的重要时期。

公元前137年,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去世,由于他去世时已达101岁高龄,其儿子和长孙都先于他去世,所以他的王位交由次孙赵眜,是为南越国的第二代王,南越文王。赵眜在位16年,这位祖籍河北,在广东土生土长的年轻国王,体弱多病,性格内向,贪图享乐,碌碌无为,喜爱服食丹丸以追求长生不老,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他大约在公元前122年就病逝了,经测定年龄仅40多岁。临死前召回儿子婴齐(在汉都长安当人质)继位,为南越明王。

第三代王赵婴齐、第四代王赵兴及第五代王赵建德都比较平庸,没什么作为,对汉朝的依附也越来越深。特别到了第四、第五代王,南越国内部分裂,樛太后和吕嘉之间的矛盾非常深,并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互相残杀,最终被汉武帝大军所败,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亡。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臵了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这样,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经过93年、五代南越王之后,终于被汉朝消灭了。

关于南越国五代王的陵墓,第一代越王赵佗、第二代越王赵眜及第三代越王赵婴齐生前都筑有陵墓,而第四代王赵兴和第五代王赵建德已近亡国,所以没有建成陵墓。据说南越国前三位君王的墓室里有珍宝无数,三国时孙权派人到岭南到处挖掘,赵婴齐的明王墓就在那时被孙权盗掘,发了一笔大财。而赵佗之墓至今不知所在,已经成了考古史上的一大悬案。

我们今天参观的是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关于这位南越王陵墓的发现,完全是一种机缘巧合。

象岗山原是越秀山西边的一座小山包,明代建城筑路时,使它与越秀山分隔成为一座孤峰。1983年6月,原准备在这里建成一座五星级酒店,但在基建施工中被削去了17米多的时候,挖土机突然挖不动了。原来遇到了一块大石板,动用起重机吊起石板后露出了一条

神秘的地下通道。经过考察和发掘,证明这就是在地底埋藏了2100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之墓。

这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代彩绘壁画石室墓,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曾被列为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而我们即将参观的南越王博物馆就是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和“二十世纪经典建筑”之一,2004年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2008年跻身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行列。

我们的参观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观墓原址,第二部分是参观墓中出土的文物陈列。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墓室前,整个墓室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建墓所用的750块红砂岩石料来自距广州20海里的莲花山,足见造墓工程之浩大。制作大墓的形制是竖穴与掏洞相结合,整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向里首先是放臵随葬品的外藏室,之后用两道石门将墓室分成两部分,前面三室为前室、东耳室和西耳室,后面是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总共有七室。墓室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0米,东西宽约12米,墓中有15个殉人,看得出当时南越还有人殉的野蛮风气。殉葬的15人应该是墓主生前的姬妾、侍御和杂役奴隶。(附墓室平面图)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顺着墓道走进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墓室参观吧!

墓道位于墓室的南边,现存长10.46米。发掘的时候上面都是分层填塞的泥土和大石,

用以防盗。在墓道斜坡尽头发现有陶鼎、陶罐、铜镜、铜带钩和牌饰等器物。近墓门处西侧

原有一个木构的长方形大“箱”,称“外藏椁”(现已朽),椁内的随葬品分两层摆放,上层有一个木箱,里面装有一组仪仗饰;下层有17个盛粮食、果品的大陶瓮和一架木车模型。“外藏椁”东侧有一个殉葬人,墓道斜坡处还有一个殉葬人,两个殉葬人应该是当时墓主人的“卫士”。

前室是墓主居处的厅堂,与外藏室有一石门相隔,门后设有顶门器。顶门器构思精巧,他的主要作用是防盗,即在墓门内的墓室地面上设臵一斜靠石门背侧的长石条,石条头轻脚重,当修墓工匠离开墓室时,从外侧将墓门关闭,就在墓门关闭的一瞬间,顶门器自动启动,从里边顶住墓门,形成一个坚固的门闩,使盗墓者不能从外侧将墓门推开。由于年代久远,而经受长年累月土石的压力,石门已被挤开,门轴断裂。

大家随我跨过这第一道石门槛,这里是前室。前室顶部用一块大石覆盖,重量达到4吨,发现时已经断裂成多块,经加固修复现移放回这里。前室的四壁及顶部绘有红、黑两色相间的云纹图案作装饰,华丽堂皇,象征主人生前的宴乐厅堂。室内有一殉人棺木,陪葬有组玉佩及铜镜、玉璧等物,从出土的“景巷令印”铜印来看,殉葬人身份应该是南越国处理王室家事的宦官。室内西边出土了车马饰,而引人注目的是,前室还出土两套石砚,砚上留有墨迹,经鉴定,其墨色与前室壁画相同,很可能是描绘壁画后留下的。

在前室的两边,分别是东耳室和西耳室。我们首先看一下,在大家右手边的是东耳室,这里是礼乐宴饮用器的藏所。室中排列三套青铜编钟,两套石编磬及琴、瑟和六博棋等,还有大型的壶、钫、提桶等青铜酒器,反映了墓主人生前过着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在编磬旁有一殉人,应为乐师。由于年代久远,东耳室顶部的一块盖石断落,砸坏了部分随葬品,现在顶部的穿洞,是发掘时为起吊断落的盖石而开凿的。

我们走到对面看一下,这里是西耳室。这里是储存墓主生前各种用器和珍玩的库房,随葬品多层叠放,原来可能设有木架,但已朽坏,架上的器物也随之倾倒,所以出土时这里的器物散乱在地上相互错叠杂乱无章。出土器物包括青铜礼器、金银饰件、玉石珍玩、车马饰件、铜铁工具等等,它们大多用麻布、草袋、丝绢等包裹好再堆放起来的。

由此可见,南越王墓墓室结构是南越王依据他生前“前朝后寝”的格局修建的一个小型“地下宫殿”,前室象征着华丽的朝堂,朝堂两侧的东西耳室是宴饮礼器和日常用品,那么墓室的后半部分又是做什么的呢?想一窥究竟吧?那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跨过这第二个门槛,到达主棺室参观。

主棺室是安放墓主棺椁的寝宫。东侧竖臵一座折迭式的漆木大屏风,西侧陈放着成捆成束的铜铁兵器,中间放臵的正是墓主人的漆木大棺椁,发现时,一棺一椁已朽掉,墓主头北脚南,身穿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玉衣的上下和里面共铺垫29块玉璧,头枕丝囊珍珠枕,面部覆盖缀有杏形金片的丝绢面罩,胸腹间佩戴精美华贵的组玉佩饰,墓主腰间两侧各放五把长铁剑,其中一把长1.46米,是目前已知最长的汉代铁剑。棺椁内外放臵了墓主人的大量心爱之物,在墓主的身上共发现有“文帝行玺”金印、“赵眜”玉印,“泰子”金印、“帝印”玉印等九枚印章,而考古学家门正是通过这些印玺而确认埋葬在象岗山山腹深处的这座大墓的主人就是史书记载的南越国第二代王、自称“文帝”的赵眜之墓。

主棺室两边是东侧室和西侧室。东侧室是南越王4位姬妾的葬所,她们都有印玺随葬,身份清楚,这些印章分别是“右夫人玺”、“泰夫人印”、“左夫人印”和“部夫人印”等印章,

四位夫人的随葬品有组玉佩、铜镜、铜熏炉等,此外还有一批陶器、漆木器,其中以右夫人的随葬物既多且精,可见右夫人生平是最受宠爱的。4位夫人的木棺已全部朽烂,只有左夫人尚存部分残骨,其余骨殖无存。

西侧室是仆役之所,有7个人殉葬,没有发现棺木,其中北部有2个殉人的骨殖与猪、牛、羊的骨殖混在一起,室内出土有铜、铁、陶、金、银、玉等随葬品125件,其中既有戳印的“厨臣之印”封泥,也有神秘的“六山纹”铜镜和玉卮等,这一切使西侧室殉葬人的身份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最后一个室,后藏室。后藏室是储放炊具、容器的库房,室内共重叠堆放有铜器、陶器130多件,许多器物内盛放有禽畜残骨和海产品等,还发现有多枚“泰官”印文的封泥,说明后藏室的器物是由泰官缄封后下葬的。这批珍贵的饮食器具充分反映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除此以外,这里还出土了两件越式大铜鼎和一件越式大铁鼎(重26.2公斤)。

原来,墓室的后半部分象征着皇帝生活的寝宫,寝殿两侧的东西侧室是后宫姬妾和奴仆的居所,后面是御膳厨房,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整个墓中百位杂陈,吃有山珍海味,穿有绫罗彩锦,闻有钟磬歌舞,唤有妃妾奴仆,行有马车,战有刀兵……俨然一副前世王宫的鲜活再现。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当年被发掘的时候,随着新华社消息的播发及《人民日报》等媒体文章的发表,全世界都在强烈地感到中国岭南地区古老文化的震撼!

好了,现在请各位移步随我到《南越藏珍——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去仔细地欣赏这些稀世奇珍吧!

篇三:南越王墓博物馆

南越王墓博物馆

编辑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74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将综合陈列大楼、古墓保护区、主体陈列大楼几个不同序列的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遗址博物馆的群体气派,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博物馆还设有杨永德伉俪捐赠的陶瓷枕专题陈列和不定期的临时展览。博物馆现藏陶瓷枕多达400余件,制作年代由唐迄民国,以宋、金为主,数量之多、品质之精、窑口之广在国内同类收藏品中均属罕见。 地 点

广州市解放北路867号

馆藏精品

“文帝行玺”金印,龙凤纹重环玉佩,玉角杯,虎节

门票价格

12.00元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全年皆可游览

本展览分为五个单元:文帝金印、主室瑰宝、墓中殉人、御库藏珍、钟鸣鼎食

帝印的玉印

印台长:2.3厘米 宽:2.3厘米 通钮高:1.6厘米。

这枚玉印是在墓主腰腹位置出土的九枚印章中的一枚。这九枚印玺原来是三个一组用小漆木盒盛放着,后来盒子朽烂掉了。

玉印的印文是阴刻篆书的“帝印”两个字,因墓室进水及年代久远,玉印被浸蚀成黄白色。印钮雕成螭虎形状,装饰有云纹。根据《史记》、《汉书》记载,南越国第一代王、第二代王都曾僭越称帝,在国内使用皇帝的礼仪。“帝印”玉印及封泥的出土是对这一史实有力的证据。

玉盒

玉盒由青玉雕成,盖子与盆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盖面的纹饰分为三区,上面桥形的小钮里所套的玉环可以活动。盒身象个圆碗,也装饰有三圈纹饰。玉盒的玉质温润,内外打磨光洁,雕镂精细。

屏风

屏风是室内陈设的用具。这件屏风出土于主棺室东侧,是我国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实用漆木屏风。

由于出土时屏风部分已朽烂,仅存一些铜构件和漆片散落在地,专家们根据构件的出土位置、构件造型科学复原。

这件屏风不仅规模大,而且结构奇巧。它中间的屏门可以向外开启,两侧的翼障以折叠构件连接,可以展开。它的上部装饰有插着羽毛的朱雀和双面兽首造型的顶饰,中间是红黑两色的卷云纹图案,下部是人操蛇造型的托座。

珠襦组带上的金花泡饰

金花泡的设计和加工十分精细,球面形泡体上的金丝和金珠都是焊接固定的。在20倍的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到金花泡的焊接点。它的工艺技术,可能来自古代的西亚地区,是中西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证之一。

青白釉划花莲叶形枕

元 江西景德镇

长:21.6厘米 宽:12.8厘米 高:13.9厘米

枕面为荷叶形,划出叶脉,枕身中央以堆塑的方式制作出仰覆莲瓣,两边为茎形柱。造型独特。

玺印

“文帝行玺”金印

文帝行玺”金印出土于墓主人的胸部位置。印面边长3.1厘米,宽3厘米

“文帝行玺”金印

,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是98%。印面阴刻“文帝行玺”四个字,应是南越文王的发布命令的官印。

金印的印钮是一条游龙,盘曲成“S”形,龙头伸向一角,龙身上的鳞片和爪是铸成后凿刻的,龙腰隆起可以用来穿印绶。出土时,金印印面沟槽及印台四壁都有使用和碰撞的痕迹,显然,是墓主生前的实用物。“文帝行玺”金印主要特点以龙为钮,黄金铸成,僭称帝玺,打破了秦汉时期天子用玺以白玉为材料,以螭虎为印钮的规制。“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也是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3]

“右夫人玺”金印

边长:2.15厘米 宽:2.15厘米 通钮高:1.5厘米 重: 65克 “右夫人玺”金印是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出土的3枚金印中尺寸最小的一枚,但为四个夫人中唯一黄金印玺。金印以龟为钮。按照汉代礼制,夫人是皇帝和诸侯王妃妾的称号,可以推断,右夫人等四位夫人的身份是南越国后宫的妃妾。右夫人的随葬品数量多、品质精。汉代以右为尊,说明她应是诸妃之首。[3]

交通

5、7、夜12、42、180、夜8、夜55到解放北路站下车

乘坐地铁二号线 ,越秀公园站E出口

门票

十人以上团体票10元,散客12元。持广州市全免老人证或身份证70岁以上可免票,持有效残疾证、军人证、残疾军人证、广州市中小学学生证或学校证明可免票,广州市60岁以上、外地65岁以上、大学生、外地中小学生持学生证或学校证明半票。开放时间:9:00-17:30,16:45分停止售票进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南越王墓博物馆》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37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