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4-18 06:53:53
经典文章

篇一: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

加强党性修养 弘扬优良作风

梁妍慧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的关系

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二者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我们简单对这两个词下一个定义。

党性就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规定性。任何政党都有特定的涵义,或者叫本质规定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集中表现为这样三句话: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思想基础,这叫理论指导或者叫行动指南。这是我们的理论基础。第二,以人民利益为纲领路线制定的基点,也就是路线、方针、政策。第三,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任何一个政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有理论、纲领、路线和组织原则。我们这三点就集中体现这些方面。

党性修养是什么?共产党员按照党的纲领、章程和各项原则,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党性修养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自我。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学习理论,不断实践磨炼,不断经过组织,接受严格的党内生活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它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它要随着环境和任务转变,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这是关于党性和党性修养的简单的概念。

我们再看看党风。党的作风,简称党风。它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者叫外在表现。它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精神风貌。那就是各个方面的外在表现。

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都有哪些呢?咱们大致地理一下。

首先,在执政前,也就是1945年的七大,毛泽东就概括出了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简称“三大作风”,那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后来加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当时他原文就是“自我批评的作风”。他说,这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随后,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出来“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咱们简称叫“两个务必”。

改革开放以来,在2009年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又提出来“四个大兴”,那就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按照大的思路大致是“三大作风”、“两个务必”、“四个大兴”。它们的核心是什么?咱们简单说都是为了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讲,执政党的党风,核心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就是取信于民,或者叫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支持。 这是咱们简单的给党性、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下了一个定义。

加强党性修养和弘扬优良作风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把它俩放在一起?它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党性修养和党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根据。因为我们强调党性是强调自我,也就是内在的东西。党风可以说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一个是内,一个是外。党性纯,则作风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所以,为什么要进行群众观的教育、进行权力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就是因为它的根基就是党性。党性如果不纯的话,那么作风就不正;党性纯的话就正。所以加强党性修养是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基础和根本。一个是基础根本,一个是外在表现。这是二者的密切

关系。

当前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重点抓什么?党性修养和弘扬作风的内容很多。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当前我们重点是什么?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要分析“四风”存在的表现,在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干部当中,找出“四风”产生的根源,制定防范“四风”重演的制度,制定一些约束和规范,就成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就“四风”产生的思想根源来讲,可以说有以下两点:一是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点丧失;二是迷恋权力、滥用权力。执政了,掌权以后,对权力应该怎么认识它,怎么来防止它的腐蚀。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说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或者叫片面性。

所以,当前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点是,从理论和思想上来重塑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权力观。针对我们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和产生的思想根源,要明确执政条件下群众观和权力观的内涵以及实现途径。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如前所述,执政前我们党有一个最大的政治优势,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但是执政后,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就变了,变成了最大危险。密切联系群众也变了,变成了脱离群众。而且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这个最大的危险还在不断地增长上升。为什么?我想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一下。

我们讲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我想主要是这样两个方面。第一,为谁掌权?执政是为少数人,为己,还是为大多数人?肯定任何一个执政党上台对外都宣称绝对是为大多数人的,不会为己、为少数人。对外宣称是一回事,但是客观上是否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不是靠宣称、靠口号,而是看你怎样掌好权,也就是是否能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机制来保障你的广大干部党员能始终做到为民服务。所以,核心是第一是为谁,第二是怎样(掌权)。

遵循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个变化对带来了什么新的党群矛盾?这个矛盾又对我们党提出了什么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应该探索一下新的解决思路是什么。如果对此链条我们缺乏认识的话,光喊口号,这个潜在的最大危险(十六大《党章》第一次出现的这句话)或纸上的东西将会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一、党群矛盾的新特点

沿着这个思路,首先咱们分析一下当前党群矛盾有什么新特点,和过去,甚至和改革开放的前期比,到底当前出现了什么新的特点值得我们党引起高度的警觉和提出新的解决思路。有以下四点值得我们来高度重视或者认真分析。

(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群众对党和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提出质疑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第一句话是现象。这点大家都承认了,也都看到了。关键在于后面第二句话,这个现象对于我们党提出什么挑战?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的。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提出质疑了。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利益差距持续明显扩大。下面我们从36年来的趋势来看。

以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之比来看。1984年,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之比是1.7:1。过了1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61:1,在1994年。2008年是36年来中最高的年份,达到了3.36:1,所以我单列出来了。2013年年底是3.03:1。尽管2008年以后我们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但是3:1左右这个高位一直没有下来。这是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基尼系数也是,2008年达到了0.491,这是最高的。去年是0.473。

这是持续明显扩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它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它必然会引起贫富悬殊。贫富悬殊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它必然会造成人们的心理失衡。人们对此又提出种种的困惑和疑问,那么这些困惑和疑问不是简单的发牢骚,实质上就反映了群众对党和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的不满,甚至提出质疑。

咱们下面举个例子。比如说,关于土地问题。农民说,现在我的农产品已经基本进入市场了,甭管丰年还是欠年,甭管天灾还是人祸,总之最后的结果是按照市场法则办,咱们叫市场化。但是为什么土地的征收,基本上是按照“计划”的方式征收呢?咱们把“计划”打上一个引号。所谓“计划”方式是指,第一步国家把属于农民的集体所有制土地低价征收为国家所有制;第二步,国家把它用于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经营性就要实行招拍挂,叫市场化。在这两步当中,农民只能作为土地第一步低价收益的主体来参与分享;第二步,当土地市场化收益以后,农民就不能作为主体来参与分享了,为什么?因为土地性质变了,已经由集体变为国家了,不再是集体所有制了,是国家所有制了。那么,这种政策制定,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前20多年,我们为了优先发展工业园、开发区和城镇,我们说它是正确的,也是适宜的,因为我们的城乡差距太大了,国家也太大了,不可能大家同时起步,那样就又走平均主义的老路。所以,第一步我们只能走以农养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战略,农民和农村做出牺牲。现在,当工业和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什么程度?国家的收入主要是由工业、三产来支撑,而农业收入已经占很小的比例了,我们的发展战略就要实施转变,那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第二个发展战略阶段。这个应该说从本世纪我们提出和谐社会以来就开始实施了、转变了。在这个新的战略发展阶段当中,农民是否也可以作为土地市场收益的主体来参与分享呢?如果对此政策不加以关注和调整的话,失地农民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下不如农民、上如城市居民的“流民”。

我们看一下,“流民”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和现在的利弊。首先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流民”曾经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多个封建王朝的覆灭,比如说唐末的黄巢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都与流民有关。我们再看看中国近代史上,毛泽东在《毛选》开篇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对失了土地的农民是这样定位的。他说,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他用了这样一个词——最不安定,什么意思?我查了原文,他没有展开讲。那么我就在想,毛泽东为什么称他们为“最不安定者”呢?大家知道,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土地就能够有口粮。反之,他就生存压力大,对社会的怨恨也极大,就极其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有人说,这是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中对失地农民的定位。今天,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社会制度不同,不可同日而语,或者是不能简单划等号,但是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今天,当越来越多农民失去土地变成流动人口,当越来越多流动人口集中在大城镇,成为“城中村”。面对这种急剧的大规模的人口变迁,20多年几千万人涌入大城市当中,如果他们长期,长到什么时候?现在是改革开放36年,到了改革开放60年的时候,如果他们还处于“下不如农民、上不如城市居民”的边缘化的状态,难以享受市民化的待遇,那么大家想一想,那个时候那就不是几千万了,可能就是上亿了。那么,这上亿人口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他们滞留在城市当中,他们会不会成为一股失控的盲目力量,采用违法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所谓违法,就是现社会制度所允许的。比如说一些个体农民工面对老板拖延工资,会铤而走险去杀人抢劫。集体行为,那就是群体性事件不断涌现。所以我们党和政府得他们的政策,由只注重管理,前面加上了服务。也就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提供服务中实施管理,使这些人能够逐步地融入城镇,人的城镇化或者享受市民待遇。

我们再看看世界上。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病”,就是大批流民和贫民窟的出现值得我们借鉴。

像墨西哥和巴西的一些城市,尽管人均GDP在上世纪已经达到了5000美元,但是在墨

西哥城和圣保罗,可以说贫民窟几乎把整个城市都包围了。巴西开世界杯赛的时候,它的贫民窟也成为一个旅游经典了,外国旅行者要求参观巴西的贫民窟。

下面我想以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为例做一个分析。

孟买尽管不是印度的首都,但它早已闻名于世。有人说它有点相当于咱们的上海,就是它是印度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特别是2008年底和2009年初在孟买本身遭受了两件大事使它更加闻名于世。

一件是2008年11月26日到27日,孟买遭受了被世人称为印度“9.11”式的恐怖袭击,就是在著名的泰姬玛哈酒店、最大的火车站、市政府、医院、公共汽车等十处公共场所,恐怖分子实施了爆炸、扫射、绑架医生的联合行动,对象是白种人(西方人,特别是西方到那儿旅游的人)。此次事件可以说是大城市中当中罕见的。

第二件事情,每年2月要评奥斯卡。2009年2月就颁给了取材于印度、在孟买拍摄、主要是由印度演员参演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获得了8项大奖。印度和孟买人很得意,为什么?因为在奥斯卡史上,得奖项最多的电影是11项,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获得了8项。

美国《时代周刊》是这样评价孟买的。它说,如果你想认识印度一定要到孟买来,因为它是今日印度的缩影,它容纳了太多的不可思议的矛盾、冲突和对立。

它既有肮脏简陋的贫民窟,又有昂贵高级的摩天大楼二者相毗邻。一个记者说,如果你乘飞机降到孟买机场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舷窗外的高楼大厦,而是机场旁边黑压压的连绵数十公里的贫民窟区。印度人听了很不高兴,说如果说贫民窟的面积的话,我们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洲有个国家比我们的面积都要大。非洲那个国家听了也很不高兴,说面积你不是数一的,但就人口的密度、居住的密度、公共设施的使用程度,那你绝对是世界上数一的。

它既有现代金融和高科技产业,又有传统陈旧落后的工厂并存。同样,我们一个记者说,如果你在美国打电话给有线新闻网或宽带服务商,听到一个浓重的印度口音英语的话,千万别以为打错电话了,那很可能就是美国一些高科技企业设在印度的客服中心人员在为您服务。国外有人说印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叫做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因为按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走这条路),第一是农业;然后就是工业,也就是制造业;第三步到了服务业。而印度之所以跨过了制造业,直接进入到服务业的发展轨道,其实不是它特别先进,而是无奈之举。因为在上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时候,首先“亚洲四小龙”抢先承接了,于是就一跃而上,乘胜前进一步。随后,中国也开始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抢先承接了。印度错失了这次产业转移的到好时机。亚洲四小龙是从60年代开始起步的,我们是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又向外开拓信息技术市场,向外转移软件开发,印度政府就抓住了这个历史的战略机遇期,他们提出“要用计算机把印度引向21世纪”的口号,制定了重视高等教育、重视高新技术、重视国内消费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印度软件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所以,印度软件服务年出口额已经超过200亿美元,是我们中国的6倍,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软件开发中心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印度独具一格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也使它跻身新兴发展国家大国行列,也就是咱们说“金砖国家”。莫迪上台之后,他也开始注重制造业了,也就是出口、投资,特别是投资,他也开始注重了基础制造业。

它既有黑社会头目,也有宝莱坞明星同处。孟买北郊的宝莱坞是印度主要电影生产基地。印度每年生产电影多少部?1000部左右。请大家注意这个数字,是好莱坞的4倍。

它既有一掷千金的富人,也有居无定所的穷人共存。印度很多顶尖企业家族集团不少都是发迹于孟买的。前面咱们讲的泰姬玛哈酒店就是发迹于孟买的叫塔塔集团的创始人在

1903年所建的。

有人说,你说的这些对立矛盾冲突不足为怪,在任何发达国家和落后的城市,想找一个好典型和一个坏典型,还不容易吗?个案,比如说纽约,它是世界金融中心,但纽约地铁的某些段落也被涂得不堪入目。纽约的黑人住宅区的窗户、门玻璃也被打得稀里哗啦。我想个案是可以说明问题,但是还有一个度和量的问题,也就是宏观的衡量。2008年孟买有人口多少?1400万。这1400万在当时世界大城市当中排到第六位了。其中有多少是居住在棚子里的人呢?有两个人给我们提供了数字。一个就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到我们中国来公映的时候,他在电视上说,在孟买有60%到70%的人住在贫民窟。另外,学者张维为说,在1400多万人口中有60%左右的人至今还住在贫民窟中。这两个人说话的时间是2009年(数字未必是2009年的)。过了两年,我在电视上看到可能是中国到孟买拍的纪录片,说还有52%的人住在贫民窟当中。这些人大部分在农村没有土地了,只好到城市来漂流,他们成为孟买城市犯罪的根源和传染病滋生的地方。

我们回过头再看我们,我们要加快工业化,首先有一个数字,用咱们的话讲就是城镇化率,提高城镇人口比例,减少农村人口比例。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半,达到51.27%,农村人口就降为48.73%。去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53.73%,农村就降到46.27%了。但是请大家注意,统计的时候,我们把进城就业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也计入到城镇人口中,这部分人占多少?官方统计局没有公布过。国外有学者研究,如果是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除了经济指标以外,那么社会指标当中,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中产阶层要达到40%以上。如果按照城镇化率60%以上的话,按照严格的户籍人口,我们还差的很多。就是按常住人口,我们也还有距离。中产阶层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有人估计在25%左右,差的也很大。

尽管我国的经济总量、人均GDP、经济结构早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了,甚至有的说我们是工业化中期的后期了,但是我国的社会结构,特别是城乡结构,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那么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社会建设严重滞后。所以要想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我们要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也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或者是社会政策的调整要跟上。

(二)利益受损的主体主要是原有形态的工农群众,造成党的信任度下降、执政基础动摇

搞市场经济,肯定有盲目性,有代价。那么我们国家36年来谁成了盲目性和代价的牺牲品?主要是原有形态的工农群众,造成党的信度下降,执政基础动摇。同样第一个是现象,第二个是挑战。

有的社会学家按照人们获利大小把我国30多年来的人群分为以下四大群体,第一个是获利最大者群体;第二个是一般获利者群体;第三个是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第四个是利益绝对受损群体。他还解释了一下,首先,第一个大群体都有哪些人?他说主要包括大型的国企经理,特别是央企,还有民营企业家、各种老板经理和各种“星”(歌星、影星、球星??),还有外企的管理技术层人员等等。第二个群体,目前这个群体是人群当中比较多的,它包括各个阶层的大多数人。比如说公务员大多数人、知识分子大多数人、一般经营管理者,还有工人、农民等等。第三个利益相对受损的,当前主要是指失业和下岗职工群体。第四个绝对受损,当前主要是指经济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的。

我们看一下相对受损和绝对受损中哪些人稍微多一些?我们看一组数字。第一组数字,城市低保居民。我都进行了五年的对比。去年底是2000万,这是说的大数。五年前的2008年是3200万,没有增长还减少了。当然减少也不太多,也就是2000万。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在城市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尽管是低水平,但是广覆盖达到了。第二个情况,农村低保居民。去年底是5300多万。五年前的2008年是4200多万,增加了1000多万数字。这

篇二:加强党性修养 弘扬优良作风

加强党性修养 弘扬优良作风

主讲人:余爱民(高级讲师)

第一部分: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的关系

什么是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集中表现为这样三句话: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思想基础,这叫理论指导或者叫行动指南。这是我们的理论基础。第二,以人民利益为纲领路线制定的基点,也就是路线、方针、政策。第三,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任何一个政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有理论、纲领、路线和组织原则。

党性修养是什么?共产党员按照党的纲领、章程和各项原则,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党性修养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自我。

党的作风,简称党风。它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者叫外在表现。它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精神风貌。

首先,在执政前,也就是1945年的七大,毛泽东就概括出了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简称“三大作风”,那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随后,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出来“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咱们简称叫“两个务必”。

改革开放以来,在2009年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又提出来“四个大兴”,那就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按照大的思路大致是“三大作风”、“两个务必”、“四个大兴”。它们的核心是什么?咱们简单说都是为了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核心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就是取信于民,或者叫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支持。

加强党性修养和弘扬优良作风是什么关系?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根据。因为我们强调党性是强调自我,也就是内在的东西。党风可以说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一个是内,一个是外。党性纯,则作风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所以,为什么要进行群众观的教育、进行权

力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就是因为它的根基就是党性。党性如果不纯的话,那么作风就不正;党性纯的话就正。所以加强党性修养是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基础和根本。一个是基础根本,一个是外在表现。这是二者的密切关系。

当前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重点抓什么?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要分析“四风”存在的表现,在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干部当中,找出“四风”产生的根源,制定防范“四风”重演的制度,制定一些约束和规范,就成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就“四风”产生的思想根源来讲,可以说有以下两点:一是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点丧失;二是迷恋权力、滥用权力。

所以,当前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点是,从理论和思想上来重塑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权力观。针对我们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和产生的思想根源,要明确执政条件下群众观和权力观的内涵以及实现途径。

第二部分: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执政前我们党有一个最大的政治优势,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但是执政后,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就变了,变成了最大危险。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主要包括:第一,为谁掌权?任何一个执政党上台对外都宣称绝对是为大多数人的,不会为己、为少数人。对外宣称是一回事,但是客观上是否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不是靠宣称、靠口号,而是看你怎样掌好权,也就是是否能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机制来保障你的广大干部党员能始终做到为民服务。所以,核心是第一是为谁,第二是怎样(掌权)。

一、党群矛盾的新特点

1、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群众对党和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提出质疑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第一句话是现象。这点大家都承认了,也都看到了。关键在于后面第二句话,这个现象对于我们党提出什么挑战?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的。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提出质疑了。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利益差距持续明显扩大。下面我们从36年来的趋势来看。

以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之比来看。1984年,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之比是1.7:1。过了1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61:1,在1994年。2008年是36年来中最高的年份,达到了3.36:1,所以我单列出来了。2013年年底是3.03:1。尽管2008年以后我们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但是3:1左右这个高位一直没有下来。这是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基尼系数也是,2008年达到了0.491,这是最高的。去年是0.473。

这是持续明显扩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它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它必然会引起贫富悬殊。贫富悬殊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它必然会造成人们的心理失衡。人们对此又提出种种的困惑和疑问,那么这些困惑和疑问不是简单的发牢骚,实质上就反映了群众对党和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的不满,甚至提出质疑。

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病”,就是大批流民和贫民窟的出现值得我们借鉴。

像墨西哥和巴西的一些城市,尽管人均GDP在上世纪已经达到了5000美元,但是在墨西哥城和圣保罗,可以说贫民窟几乎把整个城市都包围了。巴西开世界杯赛的时候,它的贫民窟也成为一个旅游经典了,外国旅行者要求参观巴西的贫民窟。

我们要加快工业化,首先有一个数字,用咱们的话讲就是城镇化率,提高城镇人口比例,减少农村人口比例。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半,达到51.27%,农村人口就降为48.73%。去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53.73%,农村就降到46.27%了。但是请大家注意,统计的时候,我们把进城就业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也计入到城镇人口中,这部分人占多少?官方统计局没有公布过。国外有学者研究,如果是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除了经济指标以外,那么社会指标当中,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中产阶层要达到40%以上。如果按照城镇化率60%以上的话,按照严格的户籍人口,我们还差的很多。就是按常住人口,我们也还有距离。中产阶层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有人估计在25%左右,差的也很大。

尽管我国的经济总量、人均GDP、经济结构早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了,甚至有的说我们是工业化中期的后期了,但是我国的社会结构,特别是城乡结构,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那么原因何

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社会建设严重滞后。所以要想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我们要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也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或者是社会政策的调整要跟上。

2、利益受损的主体主要是原有形态的工农群众,造成党的信任度下降、执政基础动摇

搞市场经济,肯定有盲目性,有代价。那么我们国家36年来谁成了盲目性和代价的牺牲品?主要是原有形态的工农群众,造成党的信度下降,执政基础动摇。同样第一个是现象,第二个是挑战。

有的社会学家按照人们获利大小把我国30多年来的人群分为以下四大群体,第一个是获利最大者群体;第二个是一般获利者群体;第三个是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第四个是利益绝对受损群体。

我们看一组数字。第一组数字,城市低保居民。去年底是

2000万,这是说的大数。五年前的2008年是3200万,没有增长还减少了。说明我们在城市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尽管是低水平,但是广覆盖达到了。第二个情况,农村低保居民。去年底是5300多万。五年前的2008年是4200多万,增加了1000多万数字。这说明什么?我想有两点:第一点,我们扩大了农村低保的覆盖面。过去是试点,现在开始覆盖了。第二,最大的低保群体还在农村。从现在的量上来看,它是5000万。第三个数字,农村贫困人口怎么这么多? 2010年的标准是农民年人均收入1274元人民币以下为贫困人口。1978年农村的2.5亿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2000万了。2011年我们就把这个标准提高为2300元。这就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你是靠工农起家的。在计划体制下,前30年虽然有差别,但是没有这么尖锐对立。在市场体制下,又30多年了,尽管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的人提高快一点,有的人提高慢一点,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原有工农群众中部分人沦为困难弱势群体,提高慢了,甚至有的做出牺牲了。

小平同志说过,让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我们的目标是这个。但是问题是谁来缩短这个过程?谁来弥补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和代价?党和政府理应要担当起公共服务的职责。就是要尽快转变职责,不能够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和市场一样去以投资最大化为目标去干涉微观经济。所以,要求我们要转变职责,从微观管理转到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上,为的是弥补市场的代价和负效应。这样,我们社会才能够平稳、和谐。否则的话,市场追求效益,政府

也追求效益,那这个社会就动荡了,就该乱套了。这已经被国外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市场经济所证明了。

市场要效益,那么政府就应该是宏观和追求公平,所以从十八大以来,用李克强的话讲,第一改革当头炮,就是政府简政放权,从中央政府开刀。就是为了要尽快转变职能,不要老管微观。第二步,是列出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创新就紧跟上来了。我想十八大以来所有的深化改革,都是要让我们政府从微观转向宏观和公共服务上来。

3、群体性事件频发,暴露出不少干部淡薄群众利益、忽视群众诉求等严重问题

从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可以说呈现出多发、突发、频发的状况。原因很多,有历史的原因,有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原因,但从主观原因上来讲,那就是相当部分是由于干部队伍中出现了问题。

以贵州瓮安的“6.28事件”为例,咱们展开一下分析。此次事件是由一名初二女生非正常死亡引发的,无论从参与和围观的人生数看,最多的时候达到两万;从持续的时间看,七天才彻底平息;从打砸抢烧的时间看,7个小时,可以说都是近些年来最为严重的非常典型的突发群体性事件之一。造成这样一个严重的典型性突发群体性事件直接原因是多重的,但是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当地干部队伍在作风方面存在着某些严重问题,导致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常年得不到解决,或者是没有回应,使得群众对当地的党政组织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度。

瓮安县相对来讲在当地经济发展稍微快一点,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矿物质,政府就出台了优惠政策,吸引当地资金和外省资金来投资开矿。开矿当中就出现了最为普遍的矿群纠纷,就是水污染了、土壤污染了、山挖空了、地挖陷了,房屋震裂了,等等。群众就这些问题常年向政府反映,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第一,政府在这个事情上不作为。第二,甚至个别干部违反规定投资入股开矿,官商勾结,与民争利,存在不正之风。第三,社会治安长期较差,黑暗帮派势力活动猖獗,政法机关又不作为。这三个矛盾问题日积月累,常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于是,在群众中出现了以下三种心理。第一,仇富的心理。第二,仇官的心理。第三,仇警的心理。这三种心理同样日积月累,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火星就会借机发泄。所以,此次事件又叫社会泄愤事件。不管是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的人,

篇三: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根据区委建党88周年活动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作党课辅导,我想这次党课内容主要与正在进行的“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主要想就干部、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谈几点认识,与同志们共同交流,由于自己理论水平有限,讲的不深不透的问题请大家谅解。

一、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意识

党性修养内容很多,核心是政治修养,最根本的是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要高举旗帜。这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任务。高举旗帜,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街道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些年,我们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狠抓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但是,仍有一些同志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把创新理论当口号喊、当标签贴。长此以往,政治信念淡化,党性原则丧失,高举旗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党员领导干部要做高举旗帜的模范,就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当前,要切实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上取得更大成效。

要服从领导。下级服从上级是天经地义。我们强调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最根本的就是听党话、跟党走,坚决听从党中央和胡锦涛主席的指挥,这是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现在,有些党员干部灵活性有余,原则性不足,甚至打擦边球、闯红灯,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对上级的抉择指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特别是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随意变通不行,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擅作主张,各行其道。对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各项决定,街道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拥护,坚决贯彻,决不允许打折扣、讨价还价。

要把握大局。识大体,顾大局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把握好大局,首先要了解大局。市委、市政府目前形势的基本走向,社情民情的基本动向,区委、区政府决策的基本方向,街道一个时期的基本倾向和重点工作,都要了然于胸,工作才会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街道经常处理一些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政策性、敏感性极强,处理不好不行。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有政策理论、有智慧、有胆略,敢于决断,勇于负责,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圆满完成任务。

二、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善于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融入人生和事业之中,做到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

要博学。时时处处学习,对于增强党性修养,推动事业发展十分重要。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应付现在的工作,用不着学习,有的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学也学不会,干脆“躺倒不干”;有的只重视“拿文凭”,“戴高帽”用学习来装点门面,而不是用学习来推动工作,这是十分危险的。一些党员干部犯错误,甚至腐败变质,根本的原因就是放松了理论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作风漂浮落实不力。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和警惕的。作为党员干部,首先是要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学好科学发展观。同时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卓越的领导工作才能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要具备这三条,关键在于不断学习,刻苦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

要善思。思考能力是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判断力等组成的综合能力。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学历差不多,经历也差不多,但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相差甚大,有的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多年,而对工作却没有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分析原因,还是缺乏思考、缺乏总结。学习和思考,这是人们获取知识不可缺的两个环节,既要善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

要实践。党性修养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实践性。实践是学习的重要课堂,也是党性修养的重要源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探索、总结,才能加强修养、储备知识、增长才干。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把实践作为学习和修养的主要课堂,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统一起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

三、正确对待名利,提升人格魅力

如何对待名利地位,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重大课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能不能过好名利关,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

要正确对待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作为党员干部,既要了解他人,更要清醒的认识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而,实际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自视甚高,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不提升、不重用是组织上用人失误;有的不懂得自我反思,不了解群众评价,一味沾沾自喜、自我陶醉。有的党员干部干工作、做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或者平庸无为,布置的工作,交办的事情总是让人不放心、不省心,推一推,动一动,有的说了也不动。党员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自省精神,经常想一想参加党组织为什么?现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正确评价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逐渐完善自己。

要正确对待进步。渴望进步是有上进心的表现,关键是如何看待进步、怎样追求进步。胡主席告诫我们,要克服官本位意识,不求官为高,但求贡献大,靠真才实学和真实业绩成长进步。这句话很有现实针对性。职务晋升是一个人进步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学习上的进步、思想上的进步、道德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进步。

要正确对待组织。党员干部无论职位多高,成绩多大,都是党组织中的普通一员,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更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按“一言堂”、“家长制”;有的居功自傲,把成绩当作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这些都是党性不纯、组织观念淡化的表现。作为共产党员,不能光要求组织给予我们什么,更要想想组织已经给予了我们什么,我们为党和人民贡献了什么。董必武同志有句名言:“我就是一块补丁,党把我补在那里,我就在那里起一点作用。”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学习这种“补丁”精神,强化组织意识,多想想组织对自己(这种“补丁”精神)的培养,多为组织分忧,多为组织贡献力量。

四、开阔胸襟,增强干事氛围

心胸开阔、气度恢宏是有修养的表现,是为人处事的睿智,是事业成功的秘诀。要铭记邓小平同志关于“胸襟非常开阔,眼界非常开阔”的教诲,并把它作为立身处世的准则,加强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要遵循以宽阔的胸怀凝聚人心士气,团结和带动街道完成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要善于团结共事。团结是一种本领、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一种品德。能不能与人团结共事,是衡量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搞好团结贵在真诚相处、坦诚相见,还要学会包容。要善于尊重和欣赏别人多姿多彩的个性,谅解和包容别人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善于化解误会和矛盾。我们所强调的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绝非是非不分,一团和气。我们所讲的宽容、包容,是对非原则问题,在重大是非面前,一定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得罪人。

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街道工作千头万绪,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制约基层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抓住工作重点,既是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又是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提高领导效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统筹兼顾观念,坚持抓重点带一段。干部要善于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党员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让领导腾出时间来思考重点,抓好重点。

要善于调控情绪。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党员干部的重要品质,也是衡量党员干部涵养气度的重要尺度。党员干部如果动辄就发脾气,有点事就惊慌失措,工作出点问题就悲观失望,必然会影响民心士气,党员干部必须注意“制怒”但“制怒”绝不是当“老好人”,那样绝对带不好单位和人员。

五、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突出表现,体现着对政治信念的坚定、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争先进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增添发展的新举措,创造发展的新亮点,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观的新局面。

要解决好“懒”的问题。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是好的,能够起表率作用,团结带领工作人员完成任务。但也有些同志精神不振、思想陈旧、不动脑筋、因循守旧,很少进行独立思考,更不会创新思维,缺乏干工作的劲头;有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读书,思路不清,对本职工作如何开展胸中无数,工作特点不明显,胡子眉毛一把抓,遇到问题回避矛盾,有的放松要求,整天无所事事、出工不出力、混日子、守摊子,得过且过。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把单位建设搞上去?把蓝图变为现实,把计划付诸实施,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还得埋头苦干。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要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加快发展上,把精力用在为街道建设上。

要解决好“虚”的问题。党员干部弄虚作假,不仅是道德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是对党不忠诚的表现。求实既是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也是党员干部职能的基本要求;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能力。街道任务重,工作多,尤其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党

员干部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扎实,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街道工作和生活环境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确保各项建设和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要解决好“软”的问题。对街道存在的问题敢不敢较真碰硬,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党员干部没有原则性,遇到矛盾绕着走,有了问题能推就推,不解决,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在重大问题上模棱两可,这种作风实在要不得,害人害己害单位。党员干部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和单位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依法从严治街,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敢于豁得出去。

六、正确行使权利,树立良好形象

现实生活中,往往那里有权力,那里就有笑脸、奉承和糖衣炮弹。一些党员干部犯错误,往往是在用权上出了问题。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公与私的关系。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但有的人认为“有实权就有实惠”,该我用的权力,我就得用够用足;有的人认为,以权谋私,可以“瞒天过海”;有的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样的思想和行为与党得性质、宗旨背道而驰,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得与失的关系。一些同志有了权力之后,私欲膨胀,总想利用职权捞点好处,这种人迟早要栽跟头。正确处理得与失的关系,是一个人的终身课题。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个考验更为严峻。如果目无法纪,利欲熏心,心存侥幸,一旦东窗事发,身败名裂,倾家荡产,追悔莫及。这就是得与失的辩证法。

权与责的关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把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为党尽责。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正确行使权力,不弄权、不揽权、不越权。不弄权就是清清白白、坦坦荡荡的行使权力;不揽权就是按照职级分工,是谁的职责就由谁行使相应的权力,不能大权独揽,搞少数人说了算;不越权就是坚持层级领导,一级对一级负责,是那一级的权力就有那一级行使。

同志们,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传统,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要认真巩固此次集中教育的成果,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自觉解决和纠正学习、工作上的问题,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以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高标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谢谢大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310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创业找项目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