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欧洲文艺复兴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27 13:09:22
经典文章

篇一:欧洲文艺复兴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对音乐发展的影响-音乐论文

在16世纪的欧洲,盛行着一场巨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它为欧洲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可它不仅对当时的科学、教育等各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对于西欧音乐,文艺复兴也引领了一场翻云覆雨的大变革。

说到文艺复兴,它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此人的尊严和价值得到强调。文艺复兴时期西欧音乐风格的转变,也大抵是人文主义所带来的。人文主义是一场头脑风暴,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把人们从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它影响着创作者,让创作者创作出不同于以往风格的作品;同时它也影响着听众,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对音乐的需要逐步改变。然而,创作者和听众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听众的需要是创作者的创作源泉,而创作者的作品又是听众的精神依托,在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文艺复兴给西欧音乐的发展带去了弥足深远的影响。

对音乐家而言,他们不再把自己仅看作教会的仆人或艺术的工匠, 而是看作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被神接受, 又能得到人的理解和欣赏。 他们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的人性与情感,这些主要体现在创作理念、表现手法、表达内容等方面。这时的作曲家也开始有意识地追求用音乐更好地表现歌词的音韵、意义和情感。因此最终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很多具有强烈个性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音乐风格, 还形成了一种遍布

西欧的国际化的音乐元素和体裁。

而对听众而言,他们对音乐提出了新的审美要求。从前,他们仅仅希望音乐和谐、悦耳;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开始对民族语言的不同表现方式有所意识,希望音乐更能体现民族性和多样性和生活气息。

于是在文艺复兴的浪潮中,西欧音乐有了以下改变: (1)以人为本,扎林诺说:“对于音乐的一切作用,耳朵是评判员”,音乐必须以人的听觉感受为出发点,满足人听觉的需要,以人的听觉感受为依据; (2)确立主调音乐,不像以往形式局限于齐唱,单声音乐或复调作品。和声与节奏适应歌词题材,主调音乐逐步确立起来; (3)世俗音乐的建立,这是对抗于宗教音乐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体现人文思想,具体反映生活,描绘生活,例如集市、战争、大自然等。讲到这,不得不得提到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世俗歌曲——意大利的牧歌,它是16世纪在意大利北部产生的一种世俗歌曲体裁,词类型有当时流行的十四行诗、巴拉塔、坎佐纳及田园诗等,歌词内容大多与妇女、爱情有关,热情动人,是世俗乐的典范; (4)更具民族特点,如法国的歌谣里,开始涌现了一批描写浪漫的爱情、 饶舌的农妇等的歌曲,它们带有明显的法国民族特点。16世纪,法国作曲家发展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演唱方式。其代表人物为尚松,他一般按音节谱曲,强调规则的重音,他的作品都富于法国民族性格,活泼欢快; (5)器乐的新创,文艺复兴后期人们制造了更多的乐器,

如竖笛,弦乐维奥尔(小提琴前身)等,而种类繁多的木管乐器的出现和使用,使乐器的表现力不断增强;(6)音乐理论的发展,法国音乐家维特利就提出了“新艺术”的理论,他质疑旧理论,提出三度与六度是协和音程。另外威尼斯的音乐理论家查理诺还分析了各种对位手法,从理论上建立新的和声理论,从泛音音列中探求三和弦的音响学基础。这些都为以大小三和弦为核心,以大小调式为主导的调性音乐奠定了基础。

任何一种新的思想,都会从文艺作品中表现出来。而作为文艺种类之一的音乐,也理所当然地在新思想、新时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得以演变和发展。西欧音乐突然在十八世纪蓬勃发展,不能完全说是拜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所赐。但如果将文艺复兴前后的音乐风格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音乐之所以能够在此后几百年里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居功至伟。 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在创作中体现出艺术特有的包容性和多面性。通过作品,他们阐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音乐是人而不是上帝创造的,音乐应为人服务。于是, 音乐从教堂走近市民,从歌颂神改变为表达人思想感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从对神到对人,从对上天到对人间,从声乐到器乐,从罗马到各民族,从复调到主调,文艺复兴似乎仅仅只是改变了音乐的内容、 形式、体裁,但观念的改变却对整个音乐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和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西欧音乐就在文艺复兴的指引下,进入了它本身应有的轨道。

篇二: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对当时音乐风格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对当时音乐风格的影响

内容摘要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是在经历了几个世纪城市文化繁荣的基础上而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西欧音乐具有典雅清晰的泛欧洲性音乐语言风格,从内容和形式中体现了“人文思想”与“宗教思想”的抗衡,显示了人文主义思想不断抬头的趋势,宗教改革后新教的兴起促使产生了新形式的宗教音乐。

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改革的情况,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举出特定的例子,来展示宗教改革对音风格的影响,并向读者阐述了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发,具有实际意义。

本课题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对音乐风格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在文艺复兴时期,各种艺术形式大规模的爆发,对原有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巨大冲击,传统艺术形式几乎全被改革,但这些改革对现在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永久影响。

关键字: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艺术形式 音乐风格 启发

1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风格简介

1.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欧洲特定历史时期,是指十三世纪末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中世纪末期,随着奥斯曼对东罗马帝国的不断侵略,东罗马人民在逃难的同时,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和艺术珍品带到了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1.2文艺复兴时期音乐风格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风格以级进为主,是歌唱性的,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有关系,有时会采用"图解"方式对歌词中的某些词汇作形象模拟。有了可计量的节奏,但在宗教声乐作品中不强调律动感,只是在世俗音乐中拍点鲜明,律动感强。采用已经扩展为12个调式的中古调式。和声写作尚未建立功能体系,但已在终止式上表现出了和声进行中的和弦的功能性,并有意识地运用谐和与不谐和和弦来表现情绪、构成音响紧张度的变化。以4声部模仿式复调织体为标准,在16世纪5个或更多声部的复调也很常见。同时已经从现了局部的主调和声思维[1]。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

2.1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2宗教改革的兴起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2.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精神,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直接激发了普通大众的人文思想,意义更加深远。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2]。

3 宗教改革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思想相对于漫长的中世纪已经开始逐渐的变化,传统的天主教音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产生了模拟弥撒等新的音乐形式。此时,一些诸如游吟诗人等民间艺人对于宗教音乐对音乐的桎梏感到不满,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并使之在农村广泛流传。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开始后,新教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宗教音乐,在他们的推动下,产生了例如众赞歌的新的宗教音乐形式。

3.1 促进宗教音乐的改革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在德国掀起了宗教改革,其中对音乐也做了相应的改革,新教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音乐,其形式主要为众赞歌(chorale),也称作新教圣咏。采用本国语,起初只有一条齐唱的旋律,后来配上了和声和对位,形成四声部合唱。同时在欧洲其他国家的新教也发展出了相应的音乐形式,例如法国与瑞士的加尔文教会:格律诗篇(metrical psalter),起初近似中世纪初期的单声部圣咏,后来有了四部合唱形式;英国的礼拜乐(service)和赞美歌(anthem),有合唱和独唱形式,或者两者交替。

3.2 促进世俗音乐和民族风格的兴起

世俗音乐主要有弗洛托拉和牧歌两种体裁,这一时期主要的音乐家有马伦奇奥(Marenzio,1553-1599),杰苏阿尔多(Gesualdo,约1560-1613),蒙特威尔第

(Montevirdi)。世俗音乐大多由游吟诗人和流浪歌手创作,这些穷困的、社会地位极低的民间艺术家们对于宗教音乐对音乐艺术的桎梏十分不满,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在民间广泛传播世俗音乐[3]。

这种音乐(包括赞美诗、爱情歌曲、牧歌和讽刺歌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较接近民风世俗,充满着民间的感情。这种民间的世俗音乐在当时已开始酝酿成为一种潜在的音乐潮流,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音乐潮流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转变,逐步取代宗教音乐而成为音乐艺术的主流。

3.3 宗教改革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马丁路德组织将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德文,还收集,改编,创作了许多适合会众演唱的礼拜歌曲—众赞歌(是以复调音乐风格改为主调音乐风格突出主旋律,把拉丁文改为本国语言)。它是马丁路德教会歌曲改革的核心内容,采用了本国语言非拉丁语,由所有的会众共同演唱。马丁路德创作的众赞歌《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被誉为“16世纪的马赛曲”。拉开了欧洲音乐风格变化的新篇章。

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们在强调艺术表现人的情感的艺术观的指引下,艺术家进行了一些列的新的探索。使得这个时代硕果累累,大量的古代音乐被发掘出来,人的创造力有了很好的发展,对人的情感的重视在音乐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对当时的音乐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多重音乐风格的形成,强调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例如,他们让各个声部以相同的、较为单纯节奏在一系列的和弦基础上进行,突出最高声部的旋律,形成了“主调织体:的效果。这个重大的创新引起人们对多声音乐的纵向关系产生兴趣,促使复调的各种新形势产生;用不和谐和弦表现出各种痛苦、矛盾的声音;作曲家强调映月的模仿:例如模仿鸟叫、人的笑声、枪声等等;

(2)使当时多重的音乐风格形成一种潜在的音乐潮流,并对欧洲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人文主义的影响,音乐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逐渐摆脱宗教的舒服,世俗音乐的星期,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并存,器乐体裁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一些乐派争鸣,弗莱芒乐派,威尼斯乐派的出现等等,都在向人们展

篇三:浅析基督教对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浅析基督教对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2011-1-20 14:35:45【大 中 小】 阅读次数:151

文\徐澜

一、中世纪的影响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形成的丰富的音乐体系,包括乐制、乐律、乐器和音乐理论方面,给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基督教(包括犹太教)更是对西方文化尤其是音乐方面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从教会音乐到世俗音乐,基督教的影响无处不在。可以说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在西方音乐艺术的今天。

从中世纪开始直到文艺复兴,宗教更是在音乐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在欧洲中世纪,教会与封建主政权相互依托,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精神统治了整个的的社会领域,支配着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在艺术领域,宗教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一切艺术活动都必须为宗教利益服务,符合教义的规范。在基督教早期没有标准的音乐仪式,而采用的是犹太教的仪式、规范,包括日常的祈祷和诗篇。随着教堂从小亚细亚扩展到欧洲,它又采用了一些其它音乐形式。随着罗马教会占据了统治的地位,罗马的主教变成了教皇,为了使教会崇拜活动变得有序,公元六世纪,教皇格利高里一世指导了教会崇拜和音乐的体系化。产生了格利高里圣咏,教会有了它仪式的实体——礼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常用的礼拜乐曲——弥撒(一种纪念和表演耶稣及其十二门徒共进最后晚餐的仪式)。 格利高里圣咏是基督教会举行弥撒和每天八次日常祷告时所唱的圣歌。它的拉丁文歌词全都出于圣经,采用散文的形式,歌调是单声部的曲调,节奏自由,不分小节,歌词的一个音节有唱一个音的也有唱许多音的。早期的圣咏大部分是单声部音乐。

9世纪,出现了最早的复调音乐,称为奥尔加农,是在格利高里圣咏的基础上方或下方加上平行五度或四度。此后,圣咏音乐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为圣咏添加声部,并用一定节奏模式来组织音乐进行,如奥尔加农,二是为花唱式圣咏的拖腔填上歌词,如继叙咏和经文歌。到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奥尔加农的上方声部由圣母院年乐派的莱奥南发展成为用蒂斯康特首发写作的克劳苏拉段落,这样一来,圣咏就失去了原来的主要地位,人们的注意力被圣咏上方的华丽的蒂斯康特声部所吸引,克老苏拉段落在13世纪中叶被配以歌词脱离奥尔加农而自成一体,经文歌因此诞生了。经文歌的形式通常是三个声部,第一声部tenor,第二声部motetus,第三声部triplum。从此,声乐复调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漫长的几百年里,新的音乐体裁形式不断出现,音乐风格也随之变化发展。随着音

乐实践内容的日益丰富,教会音乐理论也迅速发展。除了形成新的教会调式体系之外,奥多在953年提出一套完整的字母音名体系,圭多发明了沿用至今的唱名法,记谱法也从文字谱、纽姆谱到线谱。大约1260年,弗朗克确定了有量记谱法,解决了记录音符时值的问题。记谱法的日益完善,是中世纪基督教音乐对西方音乐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西方的中世纪乐器大都从东方传入,教会一般都禁用乐器,最先突破这一禁令的是管风琴,其它乐器一般都在民间使用,除大中小型的管风琴外,还有古代罗马乐器里拉、八仙乐器竖琴、从西班牙传入的琉特琴、以及流行的提琴类乐器维埃尔琴等弦乐器、笛类的竖笛和横笛,以及肖母管和短号等管乐器。随后的十四世纪的音乐被称为新艺术,预示了文艺复兴时代音乐的新方向,此时俗乐大大的发展,自由创作开始兴起,歌曲中的节奏节拍等都有变化,出现了兰蒂尼终止式。法国新艺术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马肖,意大利尤其是佛罗伦萨也大力倡导新艺术,这时除了少量的宗教作品外,几乎都是二、三声部世俗歌曲音乐作品。代表音乐嘉实盲人音乐家,兰蒂尼。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形成了欧洲自古希腊、古罗马之后的又一个文化高峰,它以面向古人及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为主要特征,是一场借复兴古代文化为名,创造新文化为实的运动。文艺复兴是一场精神领域的大变革,是中世纪通往近代的桥梁。手工业生产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商业贸易日趋发达,经院哲学受到藐视,更重视人性的潜能与人文关怀,这一时期的艺术以人本思想为基础,人本主义也叫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潮流。尼采认为,“文艺复兴就是对基督教各种价值的重新估价,是把希腊的高贵价值引向胜利,也就是对希腊个体经验的回归。”文艺复兴时期新旧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针锋相对的,中世纪教会强调的是经院哲学、禁欲主义神学,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思想,提倡的则是人类的智慧、对生活的热爱、相信人的力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以古希腊的自由艺术为楷模。

表现人的意志、情感、文学、绘画、雕塑和建筑领域的文艺复兴,发端于13、14世纪之交的意大利,音乐上的文艺复兴时期大致是在1450——1600年,发源地是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在音乐上,当时的人们读了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的论述后,看待音乐与社会观点开始改变了,音乐不再是经院的理论,更是人们的娱乐和消遣,作曲家不仅是为了取悦上帝的乐匠,更成了受人尊敬的音乐家,艺术批评和鉴赏开始进入西方的思想。人文主义音乐家抛弃了中世纪神秘注意的风格色彩,而追求一种清晰、朴素的世俗性美。

15世纪的勃艮第乐派到十七世纪之前的尼德兰乐派,将声乐复调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勃艮第乐派又称前尼德兰乐派,代表人物是笛费和班舒瓦,他们既创作弥撒曲也有叙事曲和回旋曲等世俗歌曲。其后的尼德兰乐派以奥克冈为首,他在模仿复调技术上由较高的成就,创作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多声部歌曲。

奥克冈的学生若斯坎作有100多首经文歌,18首弥撒曲,70多首尚松,以创作“模仿弥撒曲”著称。而尼德兰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拉絮斯作品繁多,从宗教作品和世俗作品如牧歌、经文歌、弥撒曲、诗篇、歌曲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最著名的作品《忏悔诗篇》是由七个诗篇组成的声乐套曲,前后花了七年时间创作而成。

16世纪(1517年),德国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为了对抗罗马教会,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他的《坚固堡垒》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创造出以德文演唱的众赞歌。众赞歌为单声部,在宗教仪式上广大信徒齐唱,节奏平均,旋律朴素,多采用德国民间流传的歌曲的旋律。16世纪最后30年,众赞歌演变成四部和声的主调和声织体。16世纪的第二个25年中罗马天主教开展了法宗教改革运动。帕莱斯特利那创作了《玛尔切里教皇弥撒曲》他的作品织体以四声部居多,旋律平静庄重,旋律线拱形的起伏舒缓均衡;他精心回避伴音化的风格,各声部疏密控制适度。弥撒曲是他最重要的体裁。在帕莱斯特利那及其音乐风格的影响下,16世纪末17世纪初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乐派。16世纪,威尼斯的音乐文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音乐文化中心是圣马可大教堂,这里举行的既有教会的重要仪式,又有国家的庆典活动。扎利诺是16世纪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有《和声基本原理》。圣马可大教堂以其特有的结构,使威尼斯的音乐家们在不断地培育一种“分开的合唱队”,即复合唱风格。(唱诗班和乐队被分成几组,安排在教堂里相对两侧的长廊,两侧各有一个管风琴)维拉尔特也以复合唱风格为诗篇谱曲。安德列亚.加布里埃利和乔瓦尼.加布里埃利使这种风格得到充分发展。在乔瓦尼.加布里埃利作品中,复合唱的规模、音响对比和音色组合的丰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宏大与辉煌的程度。 意大利的歌剧也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是歌剧的摇篮,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的一批贵族青年们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单声部歌曲、合唱曲和宣叙调,成为了新型歌剧的表现形式。1600年的《欧律狄克》是至今还保存完整的第一部歌剧。其后威尼斯乐派的蒙特威尔弟既是文艺复兴晚期伟大的牧歌作曲家,也是巴洛克早期意大利歌剧多奠基者之一,对早期的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除键盘乐器和琉特琴外,弓弦乐器,如维奥尔琴开始在乐队中使用,管乐器,如小号、短号,还有一些木管乐器,如竖笛、肖母双簧管横笛在16世纪出现。器乐音乐仍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

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变的越来越独立于文字之外,乐器广泛地使用,世俗音乐日渐成型,民族音乐风格也逐渐诞生,在这段时期,音乐和教会不再彼此依附,不过音乐的系统已奠基在教会之中,同时间的许多作品,也都是以基督教为其主题。宗教改革使更多的音乐进入教会,马丁路德把音乐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宗教改革的时期流传下来的音乐数量可观,为以后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利用了当时的骑士文化和法国游吟诗人的歌谣作品,以及德国恋诗歌手的抒情诗,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

结 语

从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各种题材和类型的音乐都有长足的发展,其间西方宗教对这两个时期音乐发展的影响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无论是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声乐还是乐器,音乐理论、乐制、乐律的发展都受到了宗教和宗教意识的深刻影响,从古罗马到古希腊的神话,从犹太教至基督教。西方宗教是西方音乐产生和发展的根基和精神内核,它塑造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发展的外部形态。形成了西方音乐从理论到实践的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使西方音乐不断发展与完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欧洲文艺复兴对音乐发展的影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24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