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继续教育研修日志201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3-23 05:48:40
经典文章

点击查看更多:教师个人研修日志

篇一:继续教育研修日志7篇

继续教育的对我的帮助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观念: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

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

教师培训研修日志

我有幸参加了远程教师培训,在培训中,认真聆听了来自远程的专家,学者的讲座,使我更新了观念,改变了认识,不仅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总结多位专家教授的讲授内容,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态度决定一切。多位老师都提到过。原来总以为上完课就万事大吉,对课堂对自己都要求不高。这样是对学生的不负责。随着年龄的增长,做教师的这种使命感责任心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端正态度,积极主动,象李老师说的愿干想干才是作好老师的前提。提升修养,淡薄名利,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

2、加强各种学习。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再加上我个人能力不高,从教本学科时间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要善于学习,学习身边的教师的长处,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加强书籍上的理论研究,,网络上学科资料等等,总之要善于学习有益与教学的方方面面,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构建高效愉悦和谐课堂,让我们师生都有幸福感。

3、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的不很充分。要注重图文转化,构建脑图,注重版图、读图、析图各个方面。利用好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当然,科技的发展,如多媒体课件给了我们极大的方便。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如经纬网地球的运动等,用课件能帮学生去理解,直观形象,有效突破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把多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最大可能的提高课堂效率。

在培训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来自施晶晖老师讲的教师幸福感的讲座。她给我们讲了现代教师的九项修炼,即做读书人,反思一生,具有教改精神,拥有大爱之心,能写作,具有演讲口才,关注细节,高度重视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乃至良好的心态,积极地心态,快乐的心态。施老师从这九个方面给我们讲解了怎样做一个幸福的,快乐的读书人,怎样才能做一个中国最好的教师。他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反思自己的从教历程,距离这九项修炼成功的教师真是相差太远,也使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读书,多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努力体现教师的价值,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感触颇多,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发展型教师。

研修日志

在10月份我开始了远程网上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提升自己的机会,第一次在网上学习使我学的有些吃力,但是对于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在培训中我听取了专家的专题讲座,学习了案例分析,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理想的教育活动,应该既是学生感兴趣的.又是有意义.有价值.对学生一生的生存.学习.发展起到直接的.积极作用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做到最基本的理念有:师德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最后,我忠心的感谢各位工作在一线的专家老师们,你们不辞辛苦地为我们讲课,将最宝贵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跟我们一同分享,给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会在工作中努力,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应该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通过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我不断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向有经念的教师请教。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通这次国培学习,对我感触很深。真真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多少没学到”,简而言之,就是人的一生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作为跨时代的教师,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用几十年前你老师教你的知识和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吗?我想一个当今的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教育,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增长知识,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运用到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段时间的远程研修学习,我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的变革。

1、数学课程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体目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强调培养对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的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数学课程的目标不止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发展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

2、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会素质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中。

新教材在编写上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以前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调动教材的使用性。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习题等形式出现,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从而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例如“实践活动、数学小调查、做一做等教学内容”。加强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3、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课程的及时推出,社会对教师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还应当扮演的角色有: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学生探究的合作者 c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d 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等。素质教育强调,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业成绩;在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常常是以智者长者的身份、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在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指导、提供帮助、提供服务,扮演着指导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时能够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而不是形式上的。

4、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景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我想:我能通过这次学习,进行实践反思,学以致用,是我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

研修日志

一次次聆听了优秀教师们精辟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在

篇二:继续教育研修日志

教学随笔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中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中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继续教育的认识

发布者:胡宇峰 发布时间: 2013-10-27 18:58:49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形式,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已经取得大学学历后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继续教育具有省时、省钱且见效快的特点,因而近三十年来在发达国家很受欢迎。在我国,对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施起步较晚,承担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主要是当地的教育学院和普通师范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基础教育对学历合格教师的迫切需求问题,各地教育学院和师范院校主要从事学历教育。进入9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迫切需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举步维艰,这固然与现行考试制度和某些社会因素有关,但教师是其中的关健。因为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挑战,所以它的实施需要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同时在基础教育领域又能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这批人不能单靠学历教育,应主要靠在职的继续教育来培养。如近年来一些地方举办的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就是—个很好的做法,但由于涉及面小,不能长期坚持,因而对基础教育影响不大。特别是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一直未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应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师范院校所重视。本文从教师继续教育的社会背景出发,对有关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引起大家讨论。

一、关于教师的观念误区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使一代代教师感到欣慰和自豪。教师又是一个艰苦行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使人们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人们(包括教师自己)对教师的看法也出现许多误区。

1.学历与能力等同,学历越高,能力越强。

改革开放初期,初等教育面临严重的教师学历合格问题,中学毕业教中学在乡一级学校并不少见,因而学历问题在教师队伍中便成了饭碗问题。进入90年代,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人们对学历的渴望和重视不减当年。这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人们对学历存在严重偏见,似乎有了学历便有了一切,学历越高,能力越强。于是,学历教育几乎成了教师培养这一系统工程的全部内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便为学历教育所替代。

2.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同步增长,经验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

就经验而言,人们习惯把教师与医生等同看待,认为经验与技术水平同步增长,经验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于是,许多教师在获得合格学历之后,便心安理得,以为学历可以保住饭碗,经验可以提高自己,解决一切。然而,社会在变,人心在变,今天所教的学生与五年前所教的学生,其心态也许已不大一样,使用老办法就可能产生负效应。知识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不断受到挑战,教育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因此,教师只有树立继续教育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教学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要求。

3.教师是艰苦的行业,对教师不能要求过高。

如中小学教师可以不用掌握外语,不搞学术交流,不搞学术研究,在教学任务和进修提高之间往往选择前者。直到目前,我国一些地区仍然把下岗分流的干部安排到教师岗位,以为教师这一职业,只要不怕苦,肯卖力,便可以干好。这些观点和做法导致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对教师业务的考核,普通老百姓也自动降低对教师的期望。

4.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因而教师都有敬业精神,都会对每个孩子负责。 长期以来,在人们眼里,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就是在今天的商品经济时代,尽管教师经济地位较低,但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在许多老百姓看来并没有改变,似乎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楷模。事实上,教师行业并非净土,和其它行业一样,教育界也深受商品经济观念的影响。虽然进入90年代以来,跳糟下海的教师已逐年减少,教师行业相对稳定,但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正在面临巨大挑战,“敬业精神”在教师中正在被扭曲,“对每个孩子负责”的天职只能是某些模范教师的专利。且听某县中学的老师如是说:“我们的教学只针对高考有望的少数学生,其他学生我们就管不了了。” 教师职业道德的危机,无疑给继续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信息社会使教育面临的桃战与教师的困惑“社会变了,教育必须跟着变”,这是一个普通的真理。当前世界已进入信息社会,那么,信息社会究竟有哪些特征?教育将面临怎样的挑战?面对信息社会,教师有何反应?这是研究继续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信息社会的特征。

1.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信息,而不是资本。

在工业社会时期,战略资源是资本,而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却是信息。在信息社会里,大多数人从事信息的生产与管理工作,主要是脑力劳动。目前发达国家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已超过劳动力总数的60%,这些国家已经开始了信息社会。我国目前虽然尚未达到这个水平,但信息在经济建设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靠知识和智力,而不是体力劳动。

信息社会里,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靠知识和智力,靠科学技术信息,而不是靠体力劳动。因为工业生产将从大批量、少品种的刚性系统过渡到中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系统,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将从十年、五年缩短为两年、一年甚至更短,所以知识、信息的更新将起关键作用,脑力劳动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将占核心地位。

3.新知识、新思想不断涌现,加速了知识的老化与更替,因而终身学习对每个社会成员将是必不可少的。

据调查,目前新知识、新思想正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预计不久的将来会迅速上升到40%;与此同时,人们原有的知识正以每年5%甚至10%的速度在不断“报废”,也就是说,随着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如果人们不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十年甚至五年后,他的知识将有50%变得陈旧或老化。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对每个社会成员将是必不可少的。

(二)信息社会使教育面临的挑战。

1.教育必须是高水平、高效率的,能尽可能缩短时间,加速人才培养。

在信息社会里,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即脑力劳动,而且又要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不断改革的需要,因而教育必须是高水平、高效率的,能尽可能缩短时间,加速人才培养。

2.教育必须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知识广博、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发展的多面手人才。

信息社会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性质和任务是多样化的,特别是需要知识广博、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发展的多面手人才,因而教育必须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教学形式,即举办多层次、多学制、多学科的综合教育。

3.面对“知识爆炸”与新旧知识更替迅速的社会,必须实施终身化和个别化教育,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层次的社会成员学习与进修的需要。

信息社会大量生产知识,呈现“知识爆炸”,又不断更新知识,即知识老化迅速,职业寿命短,工作学习要交替进行;同时要求教育考虑不同年龄的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并照顾社会成员随时随地可因工作需要而不断学习,因而必须实行终身化和个别化教育。

(三)教师的困惑与矛盾。

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不敢面对改革的浪潮,固守传统,顺其自然是多数教师的选择。于是,伴随改革而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与传统观念的冲突导致当前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矛盾心理:1.既渴望了解世界,探索创新,又固守传统,安于现状;2.既关心教育改革,又祈求不牵连自己。教师的矛盾心理说明实施继续教育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对语文的忧虑

发布者:胡宇峰 发布时间: 2013-10-27 18:44:23

听了不少语文课,很为现今的课堂教学忧虑,有太多的教师淹没在没有生趣,没有意趣,没有情趣的课堂里浑然不觉。学生茫茫然地听着,没有喜悦,少有神会,这种学习方式与效果不能不让人心痛,时间长了,不要说学生,就连教师也如北宋黄山谷所谓“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一、语文课只传授知识,没有思想

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语修逻文、字词句段篇,好好的一篇文章像一头原本富有生气的牛一样被“庖丁”肢解得四分五裂,唯独找不到牛原本的样子,文章的学习也就失去了

活力与生趣。有的老师讲《邓稼先》,一节课学生就是在研究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到具体的句子及事件来加以佐证,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有的老师讲说明文《假如人类也有尾巴》,一节课就是研究尾巴的作用,假如人类有尾巴会怎样,有了尾巴又会带来哪些弊端,把语文课上成了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科学课。唯独对于文章中那些简洁朴实的语言缺乏学习,缺乏感悟,失去了语文应有的本色。

如果只是传授知识,那语文课与历史课、政治课或是其它理科的课还有什么区别?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仍然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因循守旧,不懂得语文教学的规律——重在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且多次使用“语言文字运用”一语,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我们仍然找不到久违的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感悟。

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早在20年前(1993年)就批评这种现象:我们过多地以对语言的分析、研究代替了组织学生对语言感悟、理解、积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才是语文学习的正途啊!我们为什么不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仔细地品味揣摩一番,咂摸咂摸,删一删,改一改,换一换,调一调呢?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有感情地多读一读,背一背呢? 有的老师看似在语文课上积极倡导所谓的“个性化阅读”、“赏析性阅读”,可是看看课上是怎样做的。以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为例,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很精彩的描写——夏夜行船。教师不是让学生反复品读,设身处地想象景物之美,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诗意,而是在学生读过一遍后教师就问学生:本段是运用了几种感官(或是感觉)来写的?请你说说具体的句子;然后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静有动,化静为动,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记在课本上。完全是为了应试而上课,语文教学就完全没有了魅力可言。学生根本没有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文字里,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人感到颇为惋惜。

二、语文课没有生趣,缺乏情感,

不要说教师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吧,我们很少听到教师适时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基本上是教学用书上教材编者的观点的搬运——说着别人的话,用着别人的观点,多么可悲啊!

无法将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没有情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学生学习就没有内驱力;在这样的语文课上,我们很少听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声音,即使读也全然没有生趣,没有意味,更不用说醉心阅读,投入地全情地朗读了。一切作品,作为教师,只有先悦己才能悦人,试想:倘若教师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能要求去感动别人呢?这样的课又怎能上到学生的心里去呢?

条分缕析,肢解课文,大卸八块,完全没有上到学生心里去,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水过地皮湿,给人的感觉往往如此。

听于漪老师的课,我们总会感到有潺潺的活水在课堂上流淌,这活水的“源头”是于漪老师深厚广博的学养;我们总会受到心灵的震颤,情感的感染,身心的陶冶,这种唤醒来自于教师内在的激情,来自于教师本真的情感体验。特级教师程翔如此,韩军如此,李卫东皆如此。

如果没有唤醒、鼓舞、激励,语文课的育人价值就淡了,人文性就淡了,语文就不能成其为语文了。

三、语文课没有广度,墨守成规

课堂的拓展延伸本来要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文本学习与生活之间,认知世界与情感世界的联系,要让学生带着更高涨的情绪智慧在离开课堂的时候激发起更强烈的读书、学习、生活的愿望,可有的老师的课堂拓展基本就是摆设——为拓展而拓展,唯独不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拓展。

课堂的拓展并不是只在学完课文以后,而是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当拓展时就要适时拓展。唐诗宋词元曲佳作名篇多矣,为什么在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上却听不到一句?那些与教材内容、主题、写法相似的鲜活的事理多矣,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老师一点也拿不出来?那些极能深入人心震撼人心的名言警句多矣,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上极少听到?

原因很简单:语文教师平时不读书、不写作、不研究、不积累。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只有好学的先生才能教出好学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自然也不读书、不写作、不研究、不积累。

这固然与社会处于转型期有关,可是静下心来思考,读点书,做点读书笔记真的就那么难么?我们经常自我解嘲地说:现在是娱乐至死的时代,许多人读的都是“文化快餐”,可是我们的案头都有的一本诸如《读者》、《意林》的小书,我们认真地读过吗?或是自己订阅的某种教学刊物,诸如《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山东教育》,我们静下心来读过吗?

细细思考,课堂的干瘪无味不正是学生不喜欢我们的语文课,不买账,不领情的关键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改变现今语文课题的守旧积习,语文教师从当下就要快意读书、学习。

仰视:一种教学误区

发布者:胡宇峰 发布时间: 2013-10-27 18:12:27

被学生鄙视的滋味很难受,那是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而被学生仰视的滋味可能会很惬意,内心涌动着深深的满足感。其实,最好的老师不是学生的仰视对象,而应该是学生平等交流的对象。本文试从仰视与权力、对话、课堂等关系的角度揭示仰视的误区所在,并且用教育家多尔的“平等中的首席”来定位师生关系。从课程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师的魅力来源于他拥有的渊博的知识和横溢的才华。教师上课旁征博引,上天入地无所不知,五行八卦无所不晓,教师的个人才能展露的充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甚至崇拜也会与日俱增。于是,学生的一种姿态出现了,那就是:仰视。很多教师喜欢这种被仰视的感觉。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教师走上讲台,如入无人之境,学生反应漠然,师生关系僵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枯燥乏味,沉闷至极的,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十分低下的。反之,学生期待着教师的到来,依依不舍地目送教师离开,课堂上气氛活跃,这样的繁荣是不是我们需要的?从课堂教学这个角度讲,仰视一再干扰我们的视线,一再误导我们的思维。对于这个概念和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应该加以学理辨析。魅力包含着权力,权力会造成知识独断,这是经常被教师忽视的思想逻辑。教师的人格魅力固然重要,但是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课堂上,占有知识意味着占有思想,这是一种不正常的逻辑。思想独断只能有一个后果: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习惯于“受业”的学生也会渐渐地失去独立思考甚至反思问题的能力,这才是需要注意的。作为一名学生,接受知识和规律固然重要,但是只会接受或者习惯于接受都不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知识的传递并非一种能量守恒的单向传递,而应该是一种“渐行渐增”的双向产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合格的思考者。

篇三: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修日志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修日志

陈华美

我怀着非常激动地心情参加作为一名有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曾经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与学习。今天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网络,按照有关要求登上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再一次详细的了解了这次培训的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我是一个热爱网络的人,我对这种先进的远程培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学习每一个案例,都觉得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是啊,我仿佛是一个饥渴的孩子,贪婪的吮吸着来自教育专家、精彩同行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营养。如此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对于 当我学习“忙要忙到点子上”这一主题的时候,很有感触,觉得自己很多时候,就跟案例中的张老师一样,陷于忙乱而琐屑的事务性工作中,忙忙碌碌不说,效果还不理想。也曾经多次像老师一样发出过“真累啊,真是不想干了”这样的感慨。经过同行的分析、专家的点评、自己的思考,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讲究策略和方法,把握工作的主旋律,有条不紊的做好以每一件事情,真正做到杂而不乱。一个积极上进,渴求知识的老师来说,是多么难得和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像专题二“日计划”案例总结中所述:在学校里,“样样工作通向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繁忙人所共知。做班主任,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善于按班主任工作规律办事,工作效益不良的困境是难以摆脱的。我将抓住这次难得学习机会,进一步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不断总结,努力将学到的先进理论和经验运用到日常工作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使我更熟练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方法、新思路,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及课改给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通过研修,引发了自己多层面的思考及深刻的感悟。我积极参加网络研修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细心琢磨每一节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几大版块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如:单词教学中轻写的问题。对做怎样一个教师更有深刻的感悟:如何做有魅力的教师?如何做反思性的教师?如何做研究性教师?所以这次学习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旅程,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通过研修,激发了动力,加快了继续努力、力求完美的步伐,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研修的动力将驱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惰性、无计划性,要通过各种学习,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切实为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而不懈努力。继

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向名师迈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争取有更多的、更新的教研成果。

通过研修,教师们收获了很多鼓励和感动。学员在的作业的留言里的那些鼓励的话语,让教师更加的明白:其实,友谊是需要鼓励的,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学更是需要赏识的。我们总是被这些鼓励的发自内心真实的声音所感动着.

总之,教师们在这次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我们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会了我们怎样去面对困难,需要经常性的进行研修,并且要肯下苦工夫,勤于砖研,才能有所收获。这次远程研修,教会大家敢于面对困难并和困难进行斗争的不屈精神。让大家认识到,其实教学过程也是一样,要想在教育领域里有所砖研有所贡献,你一定要敢于面对困难并进行不屈的努力,这样才会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点击查看更多:教师个人研修日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继续教育研修日志2017》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144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创业找项目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