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3.15是什么意思_消费者权益日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2-13 06:39:46
经典文章

篇一:3.15消费者权益日简介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1节日简介

节日定义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protecting consumers' rights) ,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节日宗旨

⑴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⑵处理消费者投诉,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

⑶搜集消费者的意见并向企业反馈

⑷大造舆论,宣传消费者的权利,形成舆论压力,以改善消费者的地位

⑸参与国家或政府有关消费者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并要求政府建立消费者行政体系,处理消费者问题

⑹成立消费者团体,确立消费者主权

⑺加强消费者国际团体及合作。

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

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简称iocu)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非政治性的组织。1960年,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和荷兰五个国家的消费者组织发起成立,在荷兰登记,总部设在荷兰海牙,亚太地区分部设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

组织宗旨

在世界范围内协助并积极推动各国消费者组织及政府努力做好保护消费者利益工作;促进对消费服务进行比较、试验的国际合作;促进消费信息、消费教育和保护消费者方面的其它各种国际合作;收集、交流各国保护消费者法规及惯例;为各国家集团讨论有关消费者利益问题解决办法提供讲坛;出版有关消费者信息的资料;与联合国的机构及其它国际团体保持有效的联系,以起到能在国际范围内代表消费者利益的作用;通过联合国的机构和其它可行的方式,对发展中国家关于消费者教育和保护的发展计划,给予一切实际 的援助和鼓励。

组织结构

全体大会,由各个成员组织所推选的代表组成。

理事会由会议推选35名成员组成,理事会指定执行委员会。工作人员为十名领薪者。经费来源于会费和出售出版物。在联合国有关机构中具有咨询地位。这些机构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消费者咨询理事会、欧洲保护消费者委员会。同时,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国内妇女委员会中派有代表。

联系单位:国际电器技术委员会。

组织活动

设有小组委员会或工作组负责检测商品,进行教育、发展、法制、医疗等活动;在亚太地区设立顾问小组委员会,提供信息资料的专门来源。中央秘书处设有图书馆,以收集和传播与消费者利益有关的立法、技术、教育的资料。制订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管区内区域发展计划,支持并进行有关不完备商品标签、向第三世界倾销危险药品、 农药以及婴儿食品的监察等问题的研究。

历史发展

1898年,全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在此基础上,1960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宣告成立。之后,消费者运动更加活跃,许多发展中,有些国家也建立了消费者组织,使消费者运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共300 多个消费者组织在开展活动。[2]

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寻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4项权利,即安全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基本事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呼吁的权利。随着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肯尼迪提出的4项权利和国际消费者协会确定的另外4项权利,即满足基本需求的权利、公正解决纠纷的权利、掌握消费基本知识的权利和在健康环境:

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后,每年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推动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进一步发展。 1985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促各国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1984年12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加入国际消费者协会。[3]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编导们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

XX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开办315晚会新浪官方微博。

2中国消费者协会

简介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成为我国第一个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协会。

宗旨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宗旨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会徽

1、会徽为金黄色,象征着中国保护消费者权益事业的辉煌

2、底色为绿色,象征着这一伟大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3、3·15字样 反映保护消费者权益事业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也显示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在这一事业中的历史作用。

4、睁大的眼睛 表明消费者协会时刻关注并提供消费信息,监督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5、一双环形的手 寓意消费者协会与社会各界共同承担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6、地球造型 亦为舒展的人形,寄予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国际性及与人权保护的重要关系

篇二:3.15消费者权益日最新消息

3月14日早间评论(左冬冬)又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日。作为国内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在以往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投诉名单中,电信业一直被定为高危区。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服务模式的不断变革,三大电信运营商为全国10多亿用户提供了数量繁多的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也有大量问题随之而来:电信诈骗、高流量资费、信号不好以及乱扣费等现象,使运营商被广大用户诟病。最近的4g流量一夜一套房及肯德基大战中移动,就招来了消费者对运营商的密集吐槽。

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为捍卫自己应有权利,投诉侵权的行为值得叫好。但在众多指责中,运营商也很憋屈一直被骂不能还口,还口骂的更凶。立足基础民生的通信服务,运营商扮演的角色是红还是黑?在对运营商的众多指责声中,用户是否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误解?仅仅从电信诈骗和流量资费来看,运营商有许多做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背了不少黑锅。 不绝的电信诈骗

XX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指出,仅XX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发案30万余起,用户损失100多亿元。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兴起带来的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电信诈骗也日趋猖狂。

陈伟才将矛头直指银行与运营商,指出通信业四宗罪:一是手机卡实名制未落实。警方每打掉一个电信诈骗团伙,都能缴获成百上千张无记名手机卡。二是捆绑电话业务如一号通、400、商务总机等管理混乱。三是网络改号电话泛滥成灾。近年来,使用网络改号电话作案,占全国电信诈骗案件90%以上。四是一些电信员工非法出租网络电话线路参与犯罪。必须追究电信运营商的责任。

鉴于电信诈骗具有犯罪活动的蔓延性比较大、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反侦查能力非常强、跨国跨境犯罪比较突出以及法律支持力度不足等诸多特点,给侦查与治理带来了相当难度。相关人士指出,电信诈骗多来自境外,电信运营商对境外网络改号电话的识别、拦截,诈骗短信、垃圾短信的封堵、过滤,技术上可行。至于拦截到底有没有可能性?还没有明确的官方答复。假如存有可能性,或许在现有设备上有一定困难,甚至还需增加额外资金,运营商有自己难处,但作为国企,运营商本身具有公益性特点,必须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义务。 电信运营商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基础通信网络,也应审核网络上面的内容,电信诈骗的根本治理,需要运营商的积极参与。同时,电信诈骗、垃圾短信与银行等多个行业有关联,也不单单是运营商一家的责任。以伪基站发垃圾短信扰民为例,并非是运营商主动当帮凶,而是网络信号遭不法分子破坏。因为涉及工商、公安、通信管理等多个部门,更是面临监管难的问题,对伪基站彻底整治,不仅需要运营商积极主动,更需要多个部门的科学联动机制。 关得住的流量资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ott业务盛行,消费者的通信习惯发生很大改变,从单一的语音和短信等传统业务消费正逐步过渡到流量消费,流量消费也日益为用户所重视。

中国移动在去年12月正式推出了4g商用服务,移动终端上网速度大大加快,这对用户而言是一大利好,毕竟可以更加轻松的畅享移动生活,但一条关于4g流量一夜一套房的消息,让移动4g遭到了用户的疯狂吐槽。

春节前,当当网ceo李国庆算了一笔账:中国移动推出4g套餐,40元包300兆流量。按照每秒百兆的速率,这个套餐3秒就用完了,3秒40元,一个小时就是48000元。如果晚上忘了关闭4g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都快成移动公司的了,应了那句名言:移动改变生活!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使得这个算法在互联网上迅速而广泛的传播,虽然中国移动官方小心翼翼的解释真实的资费,但这起事件已经演变成一场互联网的狂欢,真相反而不受重视了。 那么,4g速度太快,流量资费开始管不住?4g确实会大幅提升上网速度,但不意味着速度越快就会必然带来流量的增加网速快可以节约用户下载和浏览时所需要的等待时间,流量资费是由上网使用总流量决定。实际上,运营商对于4g套餐中的流量有双封顶的限制当客户流量

费用达到500元后,暂停收取流量费用;当流量达到15g后,暂停数据流量功能,下月自动恢复。因此,一夜丢房的情景根本不会出现。而对于高资费问题也有高层表示,随着4g大规模商用,资费降低是未来趋势。

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也是经常遭到用户吐槽的话题。春节前,长沙两名律师因长沙移动将套餐流量月底清零而发起诉讼,再度引发了用户对流量月底清零是否合理的质疑。广东移动董事长钟天华以肯德基的套餐打比方,说明流量月底清零的合理性,遭到肯德基调侃鸡腿可以打包,其实中移动跟肯德基的类比,本身就忽略了一个事实:服务是有时间属性的。流量实质是用户对网络设备有限期的使用权,相当于肯德基鸡腿的保质期,在使用权期限与保质期内用户可以对自由享受所买服务,越过了时间,服务也就到期。然而,很多时候,对于流量清零的质疑,运营商都搬出国际惯例回应。在商业角度,为自己利益表达观点无可厚非,但是更应该作出大众信服的解释。

法律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维权推动产业合理发展。面对消费者越来越强的维权意识,运营商应该找好自己定位,既要提供良好服务,也应积极回应用户反馈的各类问题,要唱红而不是作挨打的黑。

篇三: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典型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食品篇) 现在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了,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遇到食品安全或是食品质量等方面都会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维权的路途中,同时也反映出由于经营行为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等原因而引发的消费纠纷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一些新型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中,消费者正在遭遇维权的尴尬。

在2011年这一年里,有很多食品方面的维权案例,今天我们来看看这方面的十大典型案例,来提高我们的维权意识,更加的监督食品市场。

案例一 关键词:毒豇豆

在年初的时候,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贴出《紧急通知》,告知市场检测中心将加大力度对市场内所销售的豇豆进行检测,并送了21个样品到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检测。5份样品2种农药超标,不合格率相当高。而且记者调查,多家肉菜市场的豆角进货单证上,只有批发市场的名称,却未能看到产地,而档主也只知道豆角是海南的,但至于产自海南哪个具体的地方,他们也表示不清楚。最后面对这些的毒豇豆进行了销毁,以免对人们的健康不利。

案例二 关键词:麦当劳食品添加剂

一位美国艺术家、摄影师萨利·戴维斯日前公布了她从半年前开始拍摄的一组"开心乐园餐"的照片。照片显示,在室内放置了180天的一份“开心乐园餐”没有任何腐烂变质的迹象。这方面麦当劳的相关负责人回应,产品不含任何的添加剂。也有一些认识说这些食物必定添加了一些物质才可能让汉堡这么的好吃。

在这之后,又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了,美国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玩具泥胶的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同时还有化学成分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每个鸡块tBHQ含量为0.02%,而这一物质是从石油中提炼,用作植物油与动物脂肪的防腐剂。人体摄取1克会出现反胃、耳鸣、作呕等副作用,甚至会感到窒息和虚脱。麦当劳的相关负责人回应,这些添加剂都是符合标准的,不存在问题。

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不能够让人们完全的信服,添加剂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毕竟这和我们日常的饮食是息息相关的,可是很多的商家在只做食品时,会加入一些添加剂来使食物不论从卖相还是味道来说,都会非常的可口美味,让人们食欲大增,可是这其中的问题也会随之显现,食品添加剂有些标准还不成熟,也有些物质不在食品检测的范围

之内,因此,这就会给了一些商家的钻空之机。很多消费者都希望在一些规范准则当中,可以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一些相关规范出台。

案例三 关键词:早熟门——激素和抗生素

在8月份闹得沸沸扬扬的圣元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中,圣元公司应该算是比较冤枉的。因为国家相关部门检测后称,奶粉是安全的。而在其后蒙牛和伊利的公开“对掐”事件中,人们发现圣元不过是蒙牛和伊利利用公关公司进行有计划的相互攻击时被殃及的“池鱼”。

不过,牛奶是否安全,仍然成为一个被广为关注的话题。不论牛奶还是奶粉都在出现不同的问题,在出现“三氯氰胺”的问题之后,奶粉又出现了早熟的问题。这些和激素或是抗生素有关,在一些饲养的奶牛过程中,据专业人士透露,肯定会加入一些激素来使奶牛达到每天产奶的目的,那么,这就不可避免的我们人体会吸收到这些激素类的物质,从而导致了不同的问题出现。

这类问题的出现就会提出一个问题,要如何控制激素类的使用,还有一些规范。只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限制出台,才能够让我们的食品安全有保障。很多的百姓都希望可以对这方面的监控,对使用激素类或是抗生素类的物质能够严加整治。

案例四 关键词:“致癌茶油”

2010年8月,一则关于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苯并芘”超标6倍的传言正在互联网上蔓延。金浩先“辟谣”后承认部分批次纯茶油存在苯并芘超标问题,并召回。山茶油是从我国特有的木本植物油茶中提取的食用油,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在国家食用油缺口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中央鼓励发展不与粮争田的油茶,近年来油茶产业亦处于跳跃式大发展的上升期。但是这一事件引发行业对于茶油这一小品种油的信任危机,也给行业带来更多反思。粗放地大跃进式扩张必然为产业发展埋下定时炸弹,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都应认真对待质量问题,否则伤害整个产业的未来。

对于我们日常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不过更让专家担心的是,金浩茶油作为国内最大的山茶油加工企业,加工工艺在国内同行中可以说是一流水平,“连它都出现问题,现实中还有多少致癌山茶油在潜伏呢?”在食用油短缺的状态下,茶油的扩张不断,可是面对这样检查结果,让百姓更加不放心食用油的安全问题。

案例五 关键词:“化学火锅”

化学锅主要由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添加剂勾兑而成火锅底料。2010年底,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而且八成的火锅都存在添加剂的问题,让人们食欲大增的火锅,没想到是化学锅,吃的过多还会造成一些危害。

再出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后,中烹协进行辟谣称“化学火锅”纯属谣传,调查显示占全国市场7成份额的100家知名火锅企业底料检查100%合格。也有网友质疑这方面的辟谣的说法。不论化学锅是不真的添加剂过多,百姓都希望对于这方面的食品安全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针对可以使用的添加剂,以及添加量的问题可以有个明确的规范,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百姓对食品安全方面放心

案例六 关键词:漂白蘑菇

11月30日,媒体报道称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鲜食用菌不同程度地使用过荧光增白剂浸泡。该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又有报道,南宁市工商、质监、卫生、农业部门联合执法过程中,在西乡塘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发现疑似用漂白剂漂白的蘑菇,高达150多公斤。 对于这批漂白蘑菇进行了处理。

自从出了这类蘑菇的事件,一段时间人们都不敢轻易购买蘑菇,现在人们都讲究健康,食物是我们每天必吃的,但是,很多的不健康因素就是从我们平时食用的食物当中牵连出来。对于这方面的时间,百姓们还是希望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多加强管理以及监督的力度,让一些不法的商贩可以受到惩罚。

案例七 关键词:地沟油

2010年3月,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约2200万吨,其中15%约330万吨成为废弃油脂。医学研究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消费者应该有维权的意识,对于这种地沟油应该进行曝光、维权,这样才能够对于不法的商贩没有可乘之机,而且也希望工商部门多加强这方面的抽查等措施,确保百姓们的食品安全。杜绝这类的事件发生。

案例八 关键词:红蜡橙

消费者杜小姐遭遇的怪事:表皮鲜亮的橙子,放了几天后,竟然冒出了红色油漆状的蜡油。更让人惊讶的是,超市还表示用红蜡浸泡过橙子是正常程序。

事件发生后,杜女士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宁波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决心一定要就“红蜡橙”事件讨个说法,并表示不会接受调解。江东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杜女士的立案申请。

消费者与商家“信任危机”待解决,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从“苏丹红”一直到三聚氰胺奶粉、转基因大米,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是举国关注。据中国人安全感大调查,其中包括社会治安、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11项安全问题,老百姓最担心什么?调查结果是,食品安全以72%的比例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这说明,我国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已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而这个信任危机是将继续白热化,这方面应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商家的注意,采取更好的措施去解决。

案例九 关键词:康师傅“再来一瓶”

从今年7月份开始,就有消费者反映康师傅“再来一瓶”难再来,造成对康师傅饮品的极大不满,甚至欲用法律手段为自己维权。消费者纷纷反映,康师傅“再来一瓶”的承诺不能兑现,深受其害的是其经销商。11月曾有康师傅经销商向维权网反映,其手里积攒了数百万个“再来一瓶”瓶盖,而无法向康师傅厂家兑换。

据康师傅内部人士透漏,康师傅曾遭遇过用假瓶盖兑奖的现象,所以经销商手里数百万的瓶盖需要经过厂家合核实,而对于社会上普遍反映的康师傅“再来一瓶”难再来的问题,康师傅始终未做正面回应。

对于商家利用促销手段来促销商品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对于奖品如果不能够实现,那么这就会造成商家的信任危机,给消费者带来伤害,而且造成欺骗消费者的权利。这方面还是希望康师傅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

案例十 关键词:假蜂胶

2010年11月21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蜂胶造假黑幕:河南省长葛市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用杨树胶冒充蜂胶,销售给浙江省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于生产保健食品全金牌蜂胶软胶囊。148元一盒的80克“天然蜂胶胶囊”,90%含量是每公斤仅200元的“树胶”。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真正的天然蜂胶被称作“紫色黄金”,年产量稀少,一个五六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

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而我国蜂胶每年实际销量却高达1000吨,是产量的3倍多。多出来的蜂胶从何而来?

这就归功于树胶。它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经过挤压、去皮、熬干、粉碎等工序,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

国产蜂胶九成是树胶冒充,本来蜂胶是保健的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加健康的,可是面对这样的假蜂胶,让百姓们对于这类的保健品产生怀疑,不敢轻易购买。

海南豆角节瓜染毒 蔬果集体受牵连遭遇信任危

海南豆角、节瓜在多个地方被检出“染毒”之后,其他的海南蔬果也受到牵连。

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昨日到市场买香蕉,档主很卖力地推销他的香蕉:“很甜很香。”正当旁边几个顾客想掏钱购买的时候,突然有一顾客问道:这香蕉是哪里来的?而当档主回答是来自海南后,几个顾客都扭头走人了。

市民王瑾也告诉记者,最近买菜多了一份“心机”,都会看产地是哪里的。昨日购买节瓜时,专门看了产地,看到是湛江的才决定购买。她说:“目前蔬菜都很少见有合格证的,问档主要,他们都说蔬菜是没有的,只有猪肉才有。希望肉菜市场能够规范蔬菜的合格证。”

东川新街市一档主告诉记者,这几天都进湛江的节瓜,“怕海南的蔬菜有问题,为保险起见,还是不选海南的好。”

海南“毒豆角”问题引起政协委员的极大关注,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出食品安全体系三大漏洞。

漏洞一:食品安全问题难溯源

3.15是什么意思_消费者权益日》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45375.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