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邓小平传读后感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1-03 15:04:37
经典文章

篇一:《邓小平传》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班级: 11161502

学号:1116150201

姓名: 胡睿璇

《邓小平传》读后感

序言:正如那首儿时记忆中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所唱的“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阅读了理查德.伊文思著的《邓小平传》,它以时间的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其中邓小平亲切而又威严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使我对遥远又熟悉的伟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位年轻的英国绅士理查德·伊文思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他到中国后最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把1956年的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传递回英国,那时的理查德·伊文思先生对并邓小平并不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也知道的甚少,但是他被邓小平的报告深深吸引,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直从事外交工作的伊文思先生在此之后还分别于60年代和80年代两度赴华任职,前后总共在中国生活了8年时间,与邓小平有过5次面对面接触。在此期间,无论在北京还是伦敦,不论在日内瓦还是在巴黎,伊文思先生都始终关注着中国,关注着中国的邓小平。在担任英国驻华之时,他愈发了解了中国,并为中英友好做出了很多贡献。经过多年努力,伊文思先生终于在1993年完成了《邓小平传》(英文原名为《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诞生》)一书,将他三十多年来对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对邓小平的了解展示给中外的广大读者。该书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绘了邓小平的一生,与中国人自己

写的伟人传记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本书,看待邓小平这位历史伟人。读完本书这,我对邓小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触,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这部书中,伊文思先生按时间顺序分十五章 ,叙述了1904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到光荣退休成为中国人民“可敬的老人”的革命历程,描绘了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

对于中国人来说,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且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曾对邓小平做过这样的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

邓小平能有如此成就与他的性格分不开的,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严格而又谦和,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的性格,邓小平读过几年私塾也喝过洋墨水,接受过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相对于别人知识结构更完善,思维方式更灵活,逻辑思维更严谨,这些都为他后来的成长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的第二章中“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 在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对邓小平的性格评价。正是因为邓小平的坚强和自信,让他在陌生世界里,依靠他自己的智慧度过了在国外艰难的求学生涯。在法国,他一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一边勤工俭学。从马赛到巴耶,邓小平一直在漂泊,在这段时间里,他干过包

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等各种各样的工作。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他的意志,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不论遇到怎样的困境,他从未放弃。后来他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开始接触并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1926年,他和同伴们一起去了莫斯科,获得了在政治上进行深造的机会。

后来,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邓小平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到内战纷纭的中国。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回国后的时间里,邓小平一直颠沛流离,在战火中辗转,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后,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在建国以后,邓小平由于受到四人帮各方面的陷害和诽谤,一次又一次地被党排挤出去,被下放到农村去改造,经历了人生的“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边工作边思考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命运而担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邓小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巅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他每一次的“起”,他都是在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不屈不挠、勤奋工作;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正是邓小平的这种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是我对他的形象有了更深刻、更亲切的认识。正如书中所写的,20世纪,是中国最高潮的时候,是改天换地的关键,在这最关键的时代,拯救民族于苦厄之境的人是邓小平。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邓小平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邓小平与英国撒切尔夫人谈香港回归问题时表现出的过人胆识,撒切尔夫人:“我伤心极了,但赞赏邓小平。”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他还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二十几年来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

篇二: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当代的中国正在圆梦,圆一个四十年前的梦。而提出这个梦的老人,是所有回顾中国现代化进程以及富国富民之路的人都避不开的。他,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他于1904年出生,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8年任八路军129师政委,1947年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1959年任中央军委常委,1975年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邓小平能有如此成就与他的性格分不开的,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第二章中“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在这段中,作者表达了他对邓小平的性格评价,也正是他的坚强和自信,让他在陌生世界里,靠他自己的智慧度过了一开始在国外艰难的求学生涯。在法国,他一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一边勤工俭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他的意志,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不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他从未放弃。更重要的是,他遇见了共产党,

他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信仰,并相信终有一天他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他迈上了荣誉的顶峰,更走过了腥风血雨,而对他人生经历最好的概括莫过于“三落三起”。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此为 “第一落”。 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此为“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此为邓小平的“第三落”。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此为“第三起”。

即使在政局复杂,环境险恶情况下。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边工作边思考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命运而担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邓小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巅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他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而每一次的“起”,他都会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患难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大智大勇。“三落”一次比一次沉重,“三起”又一次比一次辉煌。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就像孟子在三千多年前所说的那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所有的苦都是为了拨乱反正而吃的,也是为了中国的未来而受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他常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没错,他一心想着人民,想着中国的发展,想着尽快让中国富强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于是他呕心沥血,以前所未有的经济思想带领着整个百废待兴的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1980年,我国东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相继兴办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划定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特殊的政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

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二十几年来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国家总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扩大和提高。

1985年,《时代》周刊以邓小平的头像作为封面,告诉世界,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中国这一曾千疮百孔的国家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再次立足于世界,迈向了富强!

邓小平是真正坚定的马克思义理论的实践者。纵观其一生,无论局势多么复杂险恶,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坚定地拥护真理,拥护党和人民利益。做实事,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不搞个人崇拜,不搞一言堂。他为中国后来数十年改革开放,放开手脚摸索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谋求和平发展的和民族强盛,创造了思想和制度上的环境。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开辟一条希望和成功之路,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信息33班张冉

学号:2130502071 2014年12月13日

篇三:邓小平传读后感

读《邓小平传》有感

姓 名:倪浩浩

学 号:

本书作者:理查德·伊文思

翻 译:武市红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1111250135 [英]1996年

读《邓小平传》有感

印象中对邓小平的记忆停留在几个长长的头衔上,党和国家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领导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基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等,一系列高高在上的头衔把他推到了至高的地位,灿烂的光环让常人难以望其项背,似乎他一直离我们很远,似乎他本身就是一个应该被人们敬仰的人。

但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的著作《邓小平传》,才揭开了蒙在我眼前的那层神秘的面纱,一个清晰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邓小平开始出现在我面前,让我近距离的了解了伟人的一生,纠正了我先前的误解。

理查德?伊文思以一个外国人的的视角,用不加修饰的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一个山沟沟里小县城农民的儿子,到共和国的奠基者、开拓者,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又遇到了什么样的磨难,作者一一向我们道来,还原我们一个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的现实中的邓小平。

1904年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原名邓希贤,早年接受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16岁时获得机会到法国留学,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在那里他最早接受到了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后来在那里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早期的共产主义活动,并结识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指引下,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先进的共产主义理念,参加组织了很多罢工活动,在这一阶段他逐渐成长起来,并引起法国当局的注意,不得不回到国内。正如第二章中作者说“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

后来回到国内,邓小平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此紧紧地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军旅生涯和政治生涯两个方面:

在军旅方面,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刘伯承领导组建了一支可以和朱毛红军一样名留青史的伟大军队——刘邓大军,他们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像一把尖刀直插敌军心脏,大量牵制了敌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巨大贡献。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在政治方面,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同时,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

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邓小平无论在军事还是在政治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正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每一项伟大成就的背后,都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我们看到了邓小平的成功,但我们又是否了解他背后的艰辛呢?他在“三起三落”中所经受的苦难,在巨大变故中所保持的淡然,每一个都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世界,需要多么强大的承载力,这都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

第一落,在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因执行毛泽东正确路线遭到掌握中央权力的“左”的势力的批判和斗争,被撤销所任职务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贬为区委巡视员。后又在6月份又被中央军委调到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第二落,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邓小平就被指责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声讨和批判。他当时担任的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未经任何正当程序便被撤销了。接着,随着林彪“一号令”的发布,已经65岁的邓小平又被发配至江西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当了一名普通钳工。到了1973年,才恢复总理职务,是为第二起。

第三落,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北京许多干部群众为悼念周恩来逝世,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自发地掀起了“天安门运动”。为此,邓小平又被指责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总后台”,并被撤销了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党内外一切职务,只“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到了1977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恢复了职务,并且由此确立了新一代中央领军人物的地位,这是第三起。

三起三落,每一次都是由巅峰跌落到谷底,面对连续严厉的政治打击,若是我们常人,我想一定会精神崩溃,从此不再涉及政治,淡出政治舞台,过上清淡的普通人生活,但是这是邓小平,这是经历过长征,这是伴随革命一起成长的革命家,他面对一次次的打击,坦然的接受这一切,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意志消沉,没有脱离政治舞台,因为他始终坚信,黑暗总会过去的,光明的太阳最终会突破层层乌云将光芒洒向中国大地,他在等待时机,在下放撤职期间,他没有徒劳的等待,而是在不断地思考改变中国的方法,他在为将来中国的发展谋道路,就像南宋陆游一样,即使赋闲在家,始终心忧祖国。这种种无不彰显了一代伟人无私无畏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意志,海纳百川的胸怀,忧国忧民的风范。

读完了邓小平传,心情始终难以平静,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给我带来深深地震撼,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在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身上肩负的是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面对这些,邓小平已经给我们树立了最佳的榜样,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磨练出坚强不屈的意志,敢于直面困难,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发展,更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邓小平传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7522.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