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2017年下半年深圳教师考试真题(原题)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5-05 06:57:53
经典文章

篇一: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15年龙岗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的记忆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形象记忆 D.动作记忆

2.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学校教育制度 B.社区教育制度 C.终身教育制度D.职业教育制度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的体现。

A.道德感 B.美感C.理智感 D.热爱感

4.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5.下列说法中,体现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的是( )

A.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 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C.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 D.人的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6.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1

A.以学生发展为本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A.功能固着B.迁移 C.定势D.原型启发

8.根据经典性条件作用论,铃声也能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

A.中性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操作行为

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德育 B.教学C.考试 D.学生管理

10.高中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 )的具体表现。

A.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11.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2.对类似但不相同的条件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是()的过程。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获得 D.消退

13.德育的实质是( )

2

A.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1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反而使听觉比正常人更敏锐,这是(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联觉 D.感觉补偿

15.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_领导, ___________ 统筹规划实施, ___________ 为主的管理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启发式策略

2.心理发展

3.依法执教

3

4.陶冶教育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的类型。

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2.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讲《两条小溪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温柔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脑袋。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出色。

请从所学教育理论角度,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4

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2.A【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3.A【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属于道德感范畴。

4.C【解析】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形成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

5.C【解析】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

6.A【解析】我国此次实施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7.D【解析】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8.B【解析】铃声单独呈现时,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之后,铃声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此时铃声为条件刺激。

9.B【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0.C【解析】意志是指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并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5

篇二: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A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C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答案]:C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教科书 [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

A。直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答案]:C

11、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A。 实际锻炼法

B。 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D

12、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整体性 [答案]:A

13、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答案]:B

14、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15、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那种性格结构特征( )

A。态度特征

B。 情感特征

C。 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答案]:A

16、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

A。 相对功利取向

B。 避罚服从取向

C。 寻求认真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答案]:B

17、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现象属于( )

A。 退行

B。 投射

C。 升华

D。 文饰 [答案]:B

18、教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

A。 教学监控能力

B。 教学操作能力

C。 教学认知能力

D。教学反思能力[答案]:A

19、初二五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

A。 人际纪律阶段

B。 自我服务阶段

C。 自我约束阶段

D。相互协调阶段[答案]:A

20、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

A。 建构取向

B。 行为取向

C。 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答案]:D

21、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后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答案]: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错误。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

23。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2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错。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2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错。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2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4。先进性原则

二、总体要求

1。注重有效备课

2。强化适时备课

3。提倡集体备课

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

三、备课构成

1。学期备课

2。单元(章节)备课

3。课时备课

四、教案备写要求

1。教学内容要精细

2。学情分析要全面

3。设计理念要先进

4。课时安排要合理

5。教学目标要明确

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

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

8。教学过程要有效

28。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压力源:

(1)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

(2)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

(3)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

二、生理压力源

(1)生理性:睡眠缺乏、疲劳等。

(2)环境: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等。

三、社会压力源

(1)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了个性的发展;

(2)家庭压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等;

(3)工作压力:职业发展、人际沟通、人际相处等。

29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在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 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 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 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大 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 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 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他根本不听我说, 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 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 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 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 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

篇三:2017教育学历年真题整理,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含答案

2017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一(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

9.“教书”与“育人”是( )的关系。

A.并列的B.递进的 C.互补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

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D.因材施教

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

A.多样性B.复杂性C.示范性D.长期性

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演法B.探究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

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A.第斯多惠B.瓦根舍因C.赫尔巴特D.韦特海默

16.“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

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

17.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这

种教学方法是(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D.练习法

18.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

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

A.集权型 B.民主型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19.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20.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 )法。

A.榜样示范B.品德评价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21.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_____。

22.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____。

23.主题班会应以____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2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 。

25.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__、辩证法、算术、几

何、天文、音乐。

26.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_的发展。

27.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统计,

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

2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的关系。

29.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条件、修

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_____。

30.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_____ 。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3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 )

3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 )

33.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

34.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

35.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 )

36.教师无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要掌握专业内的知识就可以。 ( )

37.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

38.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重点关注的对象应是先进生和后进生。 ( )

39.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40.国外有人统计调查了某家族的八代l36名成员发现其中50名都是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 )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 义务教育

的国家。

2.B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D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 强制性。

4.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 段中的发

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B 【解析】陶行知的话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7.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使其长

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

8.A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9.D 【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 响教书,

教书与育人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

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11.B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

生自身的能力。“鱼”指直接给他现成的鱼,而“渔”则指捕鱼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效果会更好。

12.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

解和看法,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

13.A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4.C 【解析】小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储备和经验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老师应该侧重运用

直观的方法。

15.B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为代表提出了 “范例教学法”。

16.D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

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

17.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

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演示法不仅能使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8.A 【解析】在这种类型中,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但教育方法简单,不讲求教学方式,不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对教师只能是听取和服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

19.C 【解析】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一级课程和二级

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20.B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

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填空题

21.课程设计 22.四书五经 23.学生 24.培养创新能力

25.修辞 26.心理 27.班主任工作总结28.促进 29.学校教育制度 30.卢梭

三、判断题

31.× 【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

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32.× 【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

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33.√ 【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

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4.× 【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

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35.√ 【解析】(1)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

潜移默化的作用。(2)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36.× 【解析】现代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

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增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7.√ 【解析】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2)

学生具有主动作用。(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

38.× 【解析】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互相争斗的焦点。因此,对中等

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班主任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抓两头,又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

39.×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

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40.×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可能性,但决定不了人的

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017年教师考试(教育学)模拟测验二(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

A.封闭性B.垄断性C.等级性D.阶级性

2.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 )。

A.、书、礼、乐、易、春秋 B.诗、书、礼、仁、义、智

C.德、智、礼、义、诗、春秋D.德、书、礼、乐、义、仁

3.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

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

A.《太阳城》B.《理想国》C.《政治学》D.《乌托邦》

5.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6.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把教育分为(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A.教育规律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问题

10.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

A.10、11-11、12岁 B.11、12-14、15岁

C.13、14-15、16岁 D.7、8-9、l0岁

11.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

A.杜威 B.加德纳C.布卢姆 D.布鲁纳

12.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 C.个人魅力D.举止端庄

13.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 )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

认识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C.共性与个性D.方向性与现实性

14.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A.孔子B.柏拉图 C.杜威D.卢梭

1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

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

C.学生的实践活动 D.交往

16.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学说,开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之先河的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赫拉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

17.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

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

18.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19.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20.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B.基础 C.方法 D .中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再生产。

2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

_____。

2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____和_____的主体。

24.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____性和_____性。

25.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_____、_____和_____。

26.教学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

27.德育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_____转化为受教育者的 .

2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_____同受教育者已有的_____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下半年深圳教师考试真题(原题)》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44371.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