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哲学名言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4-24 05:48:15
经典文章

篇一:生活与哲学名言归纳

《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名言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恩格斯名言: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对应知识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实践活动。

2、马克思名言: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应知识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恩格斯名言: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就已经辩正地思考问题了。

对应知识点: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4、马克思名言: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应知识点:科学的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指导作用。

5、恩格斯名言: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应知识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6、《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

对应知识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具体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源。

7、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我思故我在”——主观唯心主义

“理生万物”“未有此气亦有此理”——客观唯心主义

8、恩格斯名言: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字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对应知识点: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9、马克思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对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

10、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对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1、恩格斯名言: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对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随着实践而发展。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恩格斯名言: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对应知识点: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2、列宁名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对应知识点: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恩格斯名言: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对应知识点: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4、恩格斯名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对应知识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5、《易传》,“日往则月来,月往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对应知识点:物质是运动的。辩证法的思维

6、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升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黑格尔说,“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对应知识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错误。

7、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对应知识点: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僧肇说:“江河竞注而不流。”芝诺:“飞矢不动”。

对应知识点: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9、荀子名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对应知识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10、荀子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对应知识点:第一句说明规律是客观的;第二句说明认识和利用规律。

11、鲁迅名言:“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划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对应知识点: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12、列宁明言: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对应知识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3、毛泽东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对应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4、恩格斯名言: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该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到此时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

对应知识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毛泽东名言:“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应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6、毛泽东名言:“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赖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对应知识点:真理具有客观性。

17、毛泽东名言:“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对应知识点: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

18、毛泽东名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对应知识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恩格斯名言: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对应知识点:联系是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亚里士多德名言: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恩格斯名言: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的机体的一个肢体。

对应知识点: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不能离开整体。

3、韩愈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对应知识点:把握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4、列宁名言: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对应知识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对应知识点:量变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6、赫拉克利特名言: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对应知识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7、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对应知识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8、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对应知识点: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9、毛泽东名言: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对应知识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10、福楼拜: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 对应知识点:不同的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区别事物的特殊本质。

11、毛泽东名言: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矛盾。

对应知识点: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抓住重点。

12、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应知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别林斯基: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对应知识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14、江泽民名言: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对应知识点:辩证法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15、江泽民名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对应知识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 恩格斯名言: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对应知识点:宗教观念也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反映。

2、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对应知识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 马克思名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对应知识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邓小平名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对应知识点: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对应知识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6、 邓小平名言: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对应知识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7、 爱因斯坦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对应知识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8、 孟子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韩愈: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对应知识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9、马克思名言: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对应知识点: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10、马克思名言: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

对应知识点:劳动是人存在的方式,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1、马克思名言: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对应知识点: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12、马克思名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

对应知识点:个人与社会相统一。个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篇二: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部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主观主义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给我们的启示是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在它具有不可违抗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8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19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20“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1“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2“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23、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24、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

2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26、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7、“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首体现了生物的运动变化是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生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2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几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30、“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不是风动,不是嶓动,仁者心动”这两句话都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的,却否认了是物质在运动,是一种典型的离开客观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3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体现了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2、“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归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主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3、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的哲学思考是: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34、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35、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36、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37、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情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3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认识对象的理解和反映会有差别。

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部分

1、《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段话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的哲理是: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7、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9、“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这句话肯定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没有看到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10、“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12、“世异同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3、“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4、 “古歌旧曲请君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在《杨柳枝词》写道:“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

15、“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给我们的启示是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在它具有不可违抗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7、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9、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0、黑格尔说:“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体现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

21、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22、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3、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24、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25、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的;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27、“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8、“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2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这主要说明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0、“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名言揭示的共同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31、“兵来将挡,火来水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包含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辨。”这表明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33、“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不分皂白”的错误在于抹杀了事物的特点,没有看到事物包含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34、“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护盾米挝并、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的错误在于幻想没有予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5、“讳疾忌医”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告诫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36、“最大的问题,是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告诉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要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

37、毛泽东说过:“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

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告诉我们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39、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

40、列宁说:“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4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42、“吹毛求疵”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看问题抓不住主流。

43、《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45、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6、“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共同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7、“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人先擒王”,杜甫这首诗所包含的哲学原理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48、“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用在刀刃上”、“打蛇要打七寸”、“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49、“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体现的哲理是:虽然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会产生影响作用,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5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5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句话说明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

52、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

53、“欲速则不达”,“少时偷针,长大偷金。” 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

54、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哲理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5、“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理解是: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它不懂得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56、“从来凯歌出艰难”体现的哲理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8、古人云:“奢糜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59、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说明做事情要注意火候。要坚持适度原则。

60、“过犹不及”说明做事情要注意火候,要坚持适度原则。

6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6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6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64、.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65、.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6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67、.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68、.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69、.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70.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1、.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72、.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7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74、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5.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76、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7、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8、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79、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81、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82、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83、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8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85.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居安思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6、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8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

篇三: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部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8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9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20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21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2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3“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体现了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2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6“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27“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观点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部分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段话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的哲理是: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体现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守株待兔”错误在于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这句话肯定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没有看到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哲学名言》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36804.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