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人社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3-01 05:50:24
经典文章

篇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调研报告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州、县委适应推动科学发展,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机关干部作风、锻炼培养干部的一次重大探索;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牧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一次重大实践;是着眼于新形势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自开展“双联”行动以来,我镇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基本情况

玛艾行政村地处碌曲县城关处,全村辖四个村民小组,共有232户,总人口1178人。全村面积27.5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5.7万亩,平均海拔3300米,各类家畜24729只(头、匹),耕地面积956亩。

近几年,玛艾村通过实施游牧民定居、草场围栏化等重大项目工程,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虽然较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牧业基础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性地改善,牧区交通道路不便、人畜饮水困难等仍然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瓶颈,牧民生产生活仍然依靠传统畜牧业。按照国家新标准,玛艾村现有124户500

余人还未脱贫,贫困人口占全村的45%以上,贫困面大,脱贫难度大,为此,急需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拓宽致富渠道,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加牧民的收入,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贫困原因

第一、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保收能力不足。我镇的牧业生产依然靠天养畜靠天种植的传统生产方式,目前没有基本的饲草料种植保障基地和牲畜过冬设施,一旦遭遇雪灾、虫灾,农牧业生产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抗灾保收能力极为不足。

第二、经济基础薄弱,群众居住分散,信息闭塞,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抵御灾害能力差,牧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原因,基本上还处于单一的畜牧业生产状况,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市场发育程度低;农牧村基础条件差,“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农牧业生产现状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变。

第三、村道牧道建设滞后,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没能得到根本解决,群众在牧场上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全靠畜力驼运,费工费时,极其不便,严重制约着玛艾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四、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人畜饮水难,草场农田灌溉难的问题依然未能得以解决。

第五、草场退化,土壤沙化加剧,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畜牧业是玛艾村支柱产业,因草场面积小,草场实际载畜量是5

个羊单位\亩,草场理论载畜量4个羊单位/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场的休息生息,导致了过度放牧,促使了草场退化,土壤沙化,进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加剧。

第六、加强农牧业使用科技培训,为农牧村培养一专多能的科技致富人才,显得迫切必要。

三、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标,以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旅游产业为主线,按照“转作风,练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全力实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基础扶贫、智力扶贫”四项重点工作,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干群关系更密切,牧村社会更和谐、扶贫开发见实效,经济发展快又好。

(二)发展重点

1、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大干旱草场和鼠虫害草场的治理力度;争取防洪堤坝修建项目的立项和建设;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转变群众的观念,使全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2、改革开放目标。按“先发展、后规范”原则继续采用“放

水养鱼”措施,鼓励支持群众大办非公经济实体,通过引导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投资增长,使投资主体渐趋多元化。

3、群众生活。通过多措并举,使牧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7%左右。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新农牧村建设。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强化畜牧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农牧互补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和镇域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加强牧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三农(牧)”问题,推进全镇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三)发展方向

1、改善牧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村道牧道及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牧民群众“行路难、过河难、上学难、就医难”的实际问题。加大农牧村公共事业资金投入,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

2、实施农牧互补战略:以牧为主,大力发展“六化”家庭牧场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至2020年,建成“六化”家庭牧场85处,依托“一特四化”工作,大力实施牦牛畜种改良。

3、加大牧民培训力度:筹措资金,争取机会,加大牧村过剩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力争培训达1万人次,

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

1、综合文化服务室和“村村通”工程:新建文化站、接通互联网光缆,购臵图书和器材,硬化篮球场。

2、暖棚养畜:依托“一特四化”建设,建成暖棚养殖小区,并配套动物防疫、饲养管理、中介服务等设施。

3、畜种改良项目:大力开展牦牛繁育带建设,以本品种提纯复壮和半野血种公牦牛杂交、人工授配为技术支撑,逐步增加牦牛个体生产能力。

4、继续做大做强玛艾村蔬菜基地,利用高科技种植栽培技术,以各类蔬菜栽培及各种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结合发展花卉、蔬菜育苗及茄类瓜果的种植,并尽快完成天祝良种提葡萄的试种植。同时,以蔬菜大棚为基地,对全镇剩余劳动力开展以暖棚蔬菜种植、暖棚建设主的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镇域内劳务输出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使其彻底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新农村的建设者。

五、发展目标

在西藏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上,根据甘肃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水平,中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根据中央“三步走”战略内容,玛艾村发展目标和任务为:

第一步,用3至5年时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优

篇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联系户:XX镇XX村XX

XX县水务局 XX

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热潮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组织各单位、各乡镇开展单位联系村、干部联户贫困户工作,帮助特困群体加快脱贫步伐。经过前段时间的政策宣传、入户摸底、调查走访、贫困户的筛选确定、民情民意的了解等方面,基本掌握了情况,梳理了存在问题。我联系的是XX镇XX村XX社XX一户,现就帮扶对象的调查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距XX镇区6.5公里,总人口1913人,其中少数民族288人,人均收入2108元。XX一家总共3口人,收入主要靠粮食种植以及粮食购销。XX现年52岁,初中文化水平,妻子XX,现年50岁,初中文化水平,女儿XX,现年14岁,在独店中学念书。XX家现有耕地13亩,其中塬地4亩,山地6.4亩退耕还林2.6亩,粮食作物10.4亩;家有住房6间,其中砖砼结构4间,土木结构2间;养有9只鸡,人均收入2000元。

二、贫困原因

1.因学致贫。XX及妻子XX年纪已过半百,劳动力比以前

有所降低,女儿将要升高中,每年的学费及生活费是笔很大的开销。

2.因缺技术致贫。XX家里地虽然有13亩,但多为山地,夫妻俩年纪也较大,劳动力不足加上种植方式不科学使得真正粮食种植面积不大,出产率不高,家里仅靠粮食购销的利润维持。

3.因缺资金致贫。XX家主要收入靠粮食购销,但购销渠道过小,盈利不多,长期外出造成家中耕地荒废。

三、原因分析

通过了解得知,XX一家主要因为粮食种植方式不科学,粮食购销渠道过窄、利润过少引起。加之夫妻两年级过大,女儿还在读书,造成劳动力的缺失。

1.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种植技术。XX夫妻俩都是初中毕业,并且长期处于消息流通较慢的村子大环境内,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对于新兴的种植技术接受能力弱,粮食种植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年结余少。

2.粮食购销费时利薄。近年粮食价格涨幅大,购销生意利润小,除过运输费用以及一些劳务费所剩无几。加上粮食购销需要长期出外,种植作物无人看管,导致作物产量低下。

3.愈见增多的教育费用。XX女儿将要升学,全县的高中都离家远,学费以及住校的生活费都是一笔很大开支。

四、脱贫措施

XX家人均年收入2000元,低于秋射村人均收入2108元的水平,根据其具体情况,结合我县发展牛果产业的规划,通过发展牛果、蔬菜产业,加大粮食购销渠道,实现家庭收入多元化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具体脱贫措施如下:

1.加大对农户的政策宣传。通过多次走访,大力宣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使本人能认识到目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带来的发展良机,应该牢牢抓住这次机遇,学习新型种植方式。

2.争取资金扶持,加大购销渠道。为了让有创业思路面又缺乏资金农户脱贫致富,妇联联系银行提供3至5万小额妇女无息贷。我们可以提出申请,争取抓住这次机会,从而加大运输量,增加购销渠道,并且可以参考当下粮食价格行情,确定粮食购销种类,增加盈利。

3.联系乡镇信用社惠农政策的贷款,帮助其加大土地化肥的投入量,增加土壤肥力。在不出外的时候可以选择生长周期短、适应力强的蔬菜种植,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又不至于把耕地荒废。

4.联系其他干部及其帮扶对象,进行归类分组,组织到成功脱贫家庭中学习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村子贫困户情况大都相同,进行归类分组后,可以更好的组织到其他脱贫成功家庭

中学习经验,可以更好的对其帮扶。

XX年XX月XX日

篇三: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按照局党委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两次前往联系点——宏伟乡贾家屲村,带着“村里贫困的问题是什么、根源在哪里、脱贫致富怎么办”这一课题,通过召开有关层面座谈会、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调研,从而对村情民情有了总体上的了解和把握,也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的联村富民之策。

一、在深入调研中掌握村情实际 这次调研,我走访了10余户群众,分别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从庄前屋后到田间地头,从产业发展到“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从群众家里到村部、学校、饮水工程,都实地进行了考察。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的拉家常、谋脱贫、议发展,通过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了解了村情最真实的一面。这个279户、1068口人的小山村坐落在宏伟乡镇府西南部,发展不足、条件落后、村困民穷是基本村情。

从产业发展看,全村有耕地7325亩,人均6.6亩,其中梯田6327亩,退耕还林1602亩,基本上是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多年来,种植业以种粮为主,种粮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得益于耕地面积大,群众吃饭不用发愁,但手头余钱不多。村里劳动力弱,大多数人断断续续在外打工,多是从事建筑、餐饮等体力活,农忙时节还要回家帮种帮收,

收入水平也不高。由此可见,资料显示全村人均纯收入2030元是真实可信的。纵观村里经济发展,谈不上有一项支撑兴村富民的主导产业。

从基础条件看,供电、通讯和“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实现了全覆盖,但其他基础设施差距很大。村内主干道至今没有铺油,年久失修,坑槽遍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连接外界的主要通道为砂石路,由于线形设计的原因,坡陡弯急,每逢雨雪天气,下边的车上不去,上边的车下不来,晴通雨阻的问题十分突出。全村庄头零吊,群众居住条件很差,除书房院社和董家沟社新建了为数不多的新宅外,70%的群众住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土木结构大屋顶房,还有15户住的是地坑庄子。人畜饮水靠扶贫项目配套的提灌工程解决,自来水入户率只有60%。可以说,基础条件差是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

调研两天里,身在农村、干在农田、吃在农家,既听到了群众发自肺腑的心声,看清了村里的真貌,真切感受到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不易,更进一步体会到做好“三农”工作的艰巨性、繁重性和紧迫性。不仅贫困面广,而且贫困程度深,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难度可想而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我们不能是图形式、走过场,必须将其作为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自觉深入农村,扎根

群众中间,用心感知群众生活,用心谋划脱贫之策,在真帮实扶、真抓实干中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二、在吃透村情中深挖穷的根源 贫穷是有原因的。只有吃透基本村情、深挖穷的根源,方可“对症下药”。通过深入调研以及层层剥茧、条分缕析的研究思考,制约贾家洼村发展的根源逐渐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第一,主导产业短腿是制约村里发展的最大难题。通过调研,我的看法是,无论从规模讲,还是从农民收入构成讲,粮食种植和养牛是种植和外出务工的主导产业

第二,基础条件落后是制约村里发展的最大困境。调研中,除道路、饮水、住房条件差。

第三,小农意识作祟是制约村里发展的最大根源。除过客观原因,调研中,我突出感受到主观因素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甚至是村困民穷的根源所在。无论是村干部还是群众,信息都较为闭塞,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眼界不开阔,思想不开放,对新事物不敏感,宁肯慢半拍,也不敢往前闯一步;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三、在分析比较中思虑脱贫之策 思路决定出路。加快贾家洼脱贫致富步伐,最根本的是在吃透村情实际、分析优劣之势的基础上,帮助村里找准一条科学管用的发展路子。纵观村里实际,虽然主导产业发展缓慢,但土地资源富集;虽然各方面条件比较落后,但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不断加

大,道路、饮水等问题短期内可望解决;虽然群众思想观念保守,但村风纯朴、民风善良,村“两委”班子处事公道、威望高。这些都是村里发展的优势、潜力和希望所在。综合以上因素,加快贾家洼脱贫致富应走好路子,我概括为: ——夯基础,改善条件。从发展最紧迫、群众最急切的难点问题入手,着力改善道路、耕作、水利、居住条件,夯实村里发展基础。综合问题的紧迫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觉得,首先要改善耕作条件。这个问题解决后,从根本上改善耕作条件。鉴于今年县里梯田任务已经下达,这件事可由乡村先垫资整修,在来年的梯田建设计划中调剂解决。

其次要解决路的问题。公路进行铺油或硬化,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和耕作条件。这两件事可在近一两年农村公路通畅项目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中优先安排。

人社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97729.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