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征婚广告词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2-05 18:24:37
经典文章

篇一:征婚广告的历史变迁

征婚广告的历史变迁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利用媒介征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近年来,网络婚介占据了婚介市场的大半江山,类似“非诚勿扰”那样的“征婚秀”甚至成了最走红的电视节目。而回顾历史,媒体上那些最早征婚广告的出现,无不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117世纪末出现征婚广告

征婚广告,是指“征婚者将自己和对所征配偶的信息发布在诸如报刊、电台等公共媒介或公园、市场等公共场所上的广告方式”。征婚自古就有。而把征婚启事登载在杂志、报刊等公共出版物上,要首推17世纪末的英国。

1695年7月,伦敦财经双周刊《家政与经商》杂志上,在阿拉伯种马出售和鞋匠学徒招聘的广告中间,夹着一段四句话的广告:“某男,30岁,家产富足,希望寻找一位家产不低于3000英镑的年轻女士。”这则广告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则报刊征婚广告的诞生。顺便说一句,当时拥有3000英镑家产,绝对算是富裕家庭了。

历史上首例征婚启事,结局到底如何已无从考证。但出版商们却嗅出了其中的商机。那是一个商业和广告业蓬勃发展的年代。截至1710年,在英格兰注册的53家报纸中,每家都登了征婚广告。刊登一则广告的费用高达三先令,是一个女仆两个星期的工资。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刊登广告的人都是中产阶级。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征婚是近代末期自我商品化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征婚广告说白了就是在“婚配”的题目之下,一个男人就财产和一个女人讨价还价。

征婚广告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要付出更多的代价。1727年,一位名叫海伦·莫莉逊的英国妇女,在《曼彻斯特刊》上登了征婚广告,声称要找一个如意郎君,并提出三个条件:诚实勇敢;多才多艺;体贴女性。可是,这位勇敢的女性第二天就被警方拘留了,原来那时在报刊公开征婚触犯了英国当时的法律。舆论哗然之下,市长把她送进了疯人院。

西班牙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男性的人数急剧减少,到1921年,英国的女性比男性多出170万,传统随即打破:女性发布的广告第一次超过了男性。1915年一份征婚广告上写道:女士,未婚夫身亡,乐于嫁给完全失明或者在战争中致残的军官。

2第一则征婚广告争议多

中国媒体上的第一则征婚广告刊登在1902年6月26日的《大公报》上,内容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勿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请即邮寄亲笔复函,若在外埠能附寄大箸或玉照,更妙。信面写AAA,托天津《大公报》馆或青年会两处代收。”

第一则征婚广告登出后就引起两种相反的回应,一是在当年的7月27日《中外日报》转载了这则广告,并加了一个标题《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暗示出对此的赞成之意。二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林宗素女士见到这则广告后,给《中外日报》写信猛烈抨击此事,站在女性的立场上,重点指出这则广告中只提对女性要求的大男子主义思想。

至于“南清志士”后来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大公报》没有再做后续报道,我们已无从得知。

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也是征婚广告的积极实践者。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他的原配夫人王氏染病去世,当时他34岁。1903年,章太炎便在北京《顺天时报》上赫然刊登《征婚告白》寻觅续偶。章太炎在《征婚告白》中,明确提出了他续娶的五条标准:女方是鄂籍(湖北)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平等,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

章太炎的这一壮举,开创了中国近代文人公开征婚的先例,在当时无异于振聋发聩。在晚清的遗老遗少眼中,章太炎的《征婚告白》是“越轨”行为,从而引起了许多人讥笑。很多名门闺秀都望而却步没有应征的勇气,以致拖延了10年之久,直到1913年经友人介绍,太炎先生才结识了条件均合《征婚告白》的汤国梨女士,结为美满的伉俪。

3象征改革开放的征婚

1981年1月8日,《市场报》上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则征婚启事。“求婚人丁乃钧,男,未婚,四十岁,身高1米7。曾被错划为右派,已纠正。现在四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数学教师,月薪四十三元五角。请应求者来函联系和附一张近影。”这在今天看似一则很普通的征婚启事,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还真是一桩破天荒的大事。

1979年,刚刚揭掉“右派”帽子的丁乃钧已经快40岁了,最大心愿是找个终身伴侣,然后一起回江苏老家安家。丁乃钧提笔给《人民日报》的编辑写了封长信,希望能为他登一则征婚广告。这封信被送到了《人民日报》。当时的编辑赵立回忆说,丁乃钧给《人民日报》出了个难题。1949年以来,中国还没有报刊公开刊登征婚启事的先例。正好这时候,社会上曾风传浙江有一位老母亲给毛泽东写了封信,说她有一个儿子,年龄很大了,还没有找到对象,要毛主席帮她找个儿媳

妇。《人民日报》的编辑们经过讨论,认为丁乃钧的事和这位老母亲的事,绝不是个别现象,应该支持征婚这件“新生事物”,“为百姓做点实事”。不过,启事并没有刊发在《人民日报》上,而是登在人民日报社旗下刚创办不久的《市场报》上,而且放在一个不太醒目的位置上。就这样,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诞生了。

丁乃钧的征婚启事在当时的四川江津引起了轰动,丁乃钧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人。支持者说,丁乃钧胆子大,新潮;反对者说,丁乃钧给社会抹黑、污染社会主义风气。三个月后,广州一家文摘小报摘录了这则征婚启事后,全国媒体开始转载,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当时,丁乃钧收到460多封应征信件。后来,丁乃钧与一位29岁的吉林张姓姑娘互通了一段时间信件,并于当年年底结婚。

丁乃钧的征婚启事被看作改革开放的象征,新华社就此对外发了英文通稿;随后,路透社、朝日新闻、美联社、巴黎电台等外媒也陆续播发,报道把征婚启事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北京日报林山)

关键词

征婚

“比武招亲”:据传,隋代大贵族窦毅为女招亲,在屏风上画两只孔雀,以射中双目为择婚条件。李渊(即后来的唐高祖)飞箭两发,各中一目,得与窦女成婚。

“彩球择偶”:一些富贵人家,让未出嫁的女儿从楼上向楼下的应征者中抛去彩球,接到彩球者择为佳婿,尔后成婚。

“千里姻缘一线牵”:据说唐开元年间,边关战事吃紧,唐玄宗令宫女们为边防将士缝制军衣,有个戍边战士于短袍中得到以下诗句:“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更结身后缘。”皇帝知晓后从中撮合,让写诗的宫女嫁给了那个兵士。

“娶我吧”:美国加州的安妮小姐,曾在大气球上写上“娶我吧”及联系的电话号码,任其在空中飘飞,备受瞩目。

墓碑征婚:英国的一位女士竟在亡夫的墓碑上刻上一段征婚文字:“纪念约翰·弗得斯顿,死于1808年9月10日,也很为他的遗孀悲伤,极希望有情人去安慰她。她很年轻,芳龄36岁,并具备一切好妻子的美德,她的地址在本地教堂街4号。”

互联网婚礼: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两位年轻人施格·格鲁斯基和桑德拉·韦德通过互联网举办了一场相距25公里的婚礼。婚礼是通过三部联网终端机实现的:一部属新娘,一部属新郎,另一部属牧师。施格端坐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马利布的电脑前;在25公里外的帕利塞德施格一部电脑前,桑德拉身穿古老的平绒婚纱;首先由威廉·伍德牧师在电脑屏幕上打出:“我们相聚于此??”开始仪式。在一对新人打出:“我愿意”后,伍德牧师立即敲击电脑键盘:“现在我宣布你们为夫妇,你可亲吻新娘。”桑德拉即时打出“Smooch,Smooch(意为搂抱亲吻)”字样,而施格则打出:“Kiss,Kiss”。他们是历史上的头一份通过电脑举办婚礼的新人。

篇二: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

“求婚人丁乃钧,男,未婚,四十岁,身高1米7。曾被错划为右派,已纠正。现在四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任数学教师,月薪四十三元五角。请应求者来函联系和附一张近影。”这是1981年1月8日刊登在《市场报》上的一则征婚启事。征婚人丁乃钧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为新中国在媒体上公开征婚第一人。

1939年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丁乃钧,1956年中专毕业后,担任成都地质学院实验员。第二年的“反右”运动中,他被划为“右派”,从此命途多舛。整整20年,丁乃钧生活在四川西昌农村,婚姻大事了无着落。

1979年“落实政策”,丁乃钧摘掉了“右派”的帽子,被选到四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教。1980年年末的一天晚上,时年40岁的丁乃钧随手拿起从教研室带回的《人民日报》。看到报上的广告,他突发奇想:“既然产品能在报纸上做广告,那么,单身的我是否也可以在报上发表征婚广告呢?”丁乃钧于是连夜提笔给《人民日报》的编辑写了封长信。

这封信还真给《人民日报》出了个难题。1949以来,中国还没有报刊公开刊登征婚启事的先例。何况,丁乃钧刚摘掉“右派”帽子,经过讨论,报社决定支持征婚这件“新生事物”,“为百姓做点实事”,如果出了问题,由报社担责。

1981年1月8日,“第一则征婚启事”就这样见报。不过,考虑到“政治风险”,启事并没有刊发在《人民日报》上,而是登在人民日报社旗下刚创办不久的《市场报》上。编辑们低调地将这则征婚启事,放在报纸上一个不醒目的位置。

报纸上的丁乃钧戴着“墨镜”。回忆往事,他笑着说:“那可不是我耍酷。当时我的眼睛有点儿不好,经常戴变色镜。因为照相时光线太强,结果片子出来变色镜就像墨镜似的。” 在江津校园,因为征婚启事,丁乃钧成了人们眼中的“流氓”、“恶棍”。许多人在背后骂他,说他给社会抹黑、污染社会主义风气。

广告发表后,丁乃钧收到400多封应征信。与他当初的预料不同,应征信件多来自西南、东北等边疆地区,家乡江苏周边的应征者寥寥无几。最终,丁乃钧选择了一位吉林的张姓姑娘。

新华社就《市场报》刊登征婚启事对外发了英文通稿后,路透社立即向全世界播发。接着,朝日新闻、美联社、巴黎电台、星岛日报、华侨日报等,陆续跟进发表了相关报道。看到《市场报》第一次“吃螃蟹”,不但未引发政治地震,还获得诸多好评,国内众多报刊纷纷复制,“征婚启事”从此开始流行开来。

篇三:我的征婚广告

我的征婚广告

作者:萨赫诺维奇

来源:《视野》2007年第19期

青年

我认真地寻找与我性格相吻合的女士和我相识:我性格风趣,体形挺拔,长着黑眼睛、黑头发。我喜欢运动,夏天骑自行车,冬天滑雪。我们将结伴长时间散步。

我完完全全是个现代派的人,我推崇流行音乐,我们将一起去夜总会跳舞。

我不喝酒也不抽烟。我是个最高纲领主义者(注:指不顾现实,盲目冒进者),我宁可喜欢天上的鹰也不喜欢煮在汤里的母鸡。我的座右铭是:要么拥有一切,要么索性一无所有。 如果您20~25岁,请给我回音。等待我们的将是欣欣向荣的春天,它将充满了种种意外的惊喜和双方相互的发现。

作为一个禀性非常有创造力的人,我站在取得各项伟大成就的门槛边。

中年

我认真地寻找与我性格相吻合的女士和我相识:我殷实可靠,精细周到,爱好舒适的家庭生活。我喜欢积极的休息,夏天钓鱼,冬天做时间不长的散步。

我崇尚古老的情歌,我们将一起去听室内音乐会。

我适量地喝酒也抽烟。我不是个最高纲领主义者。我的座右铭是:相互妥协才是维系感情的保证。

宁可要鸡汤也不要当一只热情的鸟。

如果您40~50岁,请给我回音。等待我们的将是金色的秋天。秋天发生的事儿将不会始料未及,而只会顺理成章,不过这同样令人欢愉。

作为一个禀性善于思考的人,我站在英明的深思熟虑的门槛边。

老年

我认真地寻找与我性格相吻合的女士和我相识:我已上了年纪,听觉已经退化,我血压升高,而体液酸度下降。

我评价最高的是宁静。夏天我们要坐在能看见树林和小溪的凉台上,冬天——我们俩则坐在电视机旁。

我宁可看反映19世纪生活的电视、电影。

我不喝酒也不抽烟,我还严格节制饮食。

我是个喜欢自我剖析的人。我随时牢记:爱发脾气的细胞不可能恢复原状。我的座右铭是:宁要放在被窝里的取暖器也不要热带的太阳。

如果您60~65岁,请给我回音。两人共度漫长的银色的冬天总比一个人冷冰冰默不作声地待着强。

我要邀请您共同享受回忆遥远过去的乐趣。

作为一个禀性能冷静考虑问题的人,我站在时间的门槛边。

(焦弘东摘自中国三峡出版社《流行哲理小品(外国卷)》)

征婚广告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79574.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