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6-10-13 17:25:52

篇一:八苏物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卷
八苏物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动
2.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4.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振幅 D.响度
5.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 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听见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
6.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7.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8.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9.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制止了噪音产生的是( )
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
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
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
D.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
10.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是( )
A.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C.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闹钟的铃声变化情况
D.
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声音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受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12.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13.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从壶内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到我们的耳朵,天翔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用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 .
14.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发声体的声音在中传播,到人耳中引起 的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15.考试时为保障考生安心答题,要控制噪声保持教室安静,我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监考教师宣布“现在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传到考生耳朵中的.
16.王亮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王亮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先听到的是由 传来的响声,这说明声音在 中传播比在中要快.
17.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由于而产生的,在15℃的室内琴声的传播速度是 m/s.
18.河南人都喜欢听老艺术家马金凤演唱的豫剧《穆桂英挂帅》,二胡手在为她伴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大家能听出来是马金凤在演唱,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的.
三.简答题(共3小题)
19.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篇二:八人物上第二章测试卷
八人物上第二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2.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3.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4.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5.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6.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 )
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7m
7.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只能感觉到蝴蝶飞过 B.只能感觉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觉到 D.都不能感觉到
8.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细声细语”中的“细”指声音的音调“细”
C.“尖声细嗓”中的“尖”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10.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发声体的产生声音,声音在中传播,到人耳中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12.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的 .
13.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 (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14.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
传来
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15.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女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大小;女歌手“声音清脆”,男歌手“声音浑厚”,“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不同.
16.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小芳爸爸接她放学回家的时候,倒车入库时倒车雷达能准确的告诉他距离障碍物有多远,这是因为声音能 ,晚上小芳想在家里好好复习今天的内容,可是讨厌的蚊子的声音总是那么刺耳,这是因为蚊子的 高.
18.最近微信上流传的风哥说段子中“会说话的宠物猫”如图所示,很受网民的喜爱,它模仿人的腔调学舌,非常有趣.虽然和人说出的话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中的.
篇三:2016福建省南平市初中、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2016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物 理 试 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友情提示:1.本试卷计算时取g=10 N/kg。
2.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在答题卡的相...
应位置填涂)
1.所学的物理量中,其单位以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名字命名的是
A.电压 B.压强 C.电功 D.电流
2.下面获取电能的途径会加剧雾霾发生的是
A.水力发电B.火力发电C.风力发电D.太阳能发电
3.使用手机地图导航时,通讯网络传送的地图信息是利用
A.紫外线 B.微波 C.红外线 D.超声波
4.如图1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5.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材料导电性考虑的是
A.用铁制成煎锅
C.用钢丝制作弹簧 B.用铜丝做导线 D.用铝合金制作飞机的外壳
B.水蒸气发生液化图
1 6.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镜面“模糊”的原因是 A.水发生汽化
C.水发生凝固 D.水蒸气发生凝华
7.如图2所示的情景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阳光下小狗的身影
B.水面飞鸟的“倒影” C.岸上看水里的鱼 图2
物理试题 第1页(共8页) D.雨后绚丽的彩虹
8.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时,粉笔保持不变的是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重力
9.如图3所示,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重为G,受到的空气阻力小于G。篮球在竖直上升过程
受到的合力
A.等于G
C.小于GB.大于GD.等于0
B.重力
D.大气压力 10.塑料挂钩的吸盘能“吸”在平滑的墙面上,这是由于 A.分子间的引力 C.吸盘和墙面间的引力 图3
11.如图4所示,家庭常见的物品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D.剪刀 C.筷子 图
4
12.超市的服装贴有磁性标签,未消磁的标签通过超市安检门时,安检门上的线圈会产生 A.水龙头 B.门把手
电流,触发报警器达到防盗目的。则安检门的工作原理是
A.电磁感应
C.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13.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
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5中的
A B 图5
C D
14.如图6所示是一款带有开关和指示灯的移动接线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线板的插头是两脚插头
B.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是串联的
C.接线板上的开关和指示灯是并联的
D.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时,不要同时接在同一接线板
物理试题 第2页(共8页)
图
6
15.在下列四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B.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C.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D.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16.利用图7所示的滑轮,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B.拉力F1做的功是额外功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
D.该滑轮的机械效率可能等于100%
17.如图8所示,压在杯底的乒乓球,上浮时会弹离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
B.乒乓球弹离水面后上升,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始终不变
D.乒乓球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先不变,后减小 图8 图7
18.如图9所示是某种“测重仪”的原理图。A为托盘,P为金属滑片,且固定在轻质弹簧上,
并能随轻质弹簧一起上下滑动,R0为保护电阻。托盘中物体的质量大小,可由电表的示数来显示,当物体的质量越大,电表的示数就越大,符合这一要求的电路是
AB C D 图
9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1分,每图1分,共16分)
19.郭沫若曾写下《游武夷山泛舟九曲》的诗篇来赞美武夷山的秀美风景,其中的诗句 “幽
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最为脍炙人口。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香生径”说明了花的芳香分子在 运动,使整个山谷弥漫着花香;“绿满溪”是竹子在水中的倒影造成的,这是光的 现象。
物理试题 第3页(共8页)
20.如图10所示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电动平衡车。
(1)平衡车采用锂电池组提供电能,行驶时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平
衡车的 能,实现了碳的零排放;
(2)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是 的;
(3)平衡车限速18 km/h,“18 km/h”是指平衡车安全行驶过程中
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图10
(4)平衡车的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
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平衡车打滑。
21.火箭发射时,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燃气,通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
使发射台温度急剧升高,造成破坏。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 较大的特性和水(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来降低发射台的温度。
22.图11
“等于”或“小于”)一倍焦距;剪切刀口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 , 利于修剪指甲。
图11
甲 图12 乙
23.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6 V,通过它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12甲所示。
(1)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为 A。
(2)将若干个此规格的灯泡串联接入220 V电路中使用,则至少要串联个灯泡。
(3)将灯泡接入电路中,如图12乙所示。滑动变阻器标有“80 Ω 1 A”字样,当闭合
开关S,滑片P位于中点c时,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12 W,则电源电压为 V。
24.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13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的折射光线。
(2)通电螺线管旁小磁针静止时如图14所示,在括号内标出小磁针的N、S极。
图13
物理试题 第4页(共8页)
图14
三、简答题(共3分)
25.如图15所示,老王骑车上班途中,前方停在路边的轿车司机突然打开车门,老王刹车
不及撞上车门受伤。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每图1分,共26分)
26.利用如图16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
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
很快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 ;
(2)同学们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水的沸点大部分不是100 ℃,
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 图16 图15
27.如图17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
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
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
甲 乙 图17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17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
AO方向射向镜
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 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17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
物理试题 第5页(共8页)
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23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点击展开全文
不宜内容举报 | 文档纠错 | 投诉删除 ,请联系邮箱:be00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