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模板)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20-02-01 21:59:35
经典文章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模板)

  20xx年至20xx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为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政治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xx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x大和十x届x中、x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xx、视察即墨和蓝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区抓推进、镇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深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增强贫困人口获得感、幸福感、尊严感,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始终走在前列,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区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方略,坚持标准质量,按照“人人有保障、户户有改善、村村有发展、镇镇有跨越”的要求,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步步深入、扎实推进、提质增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政策延续到20xx年。

  20xx年,巩固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成果,加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30个省定贫困村、35个xx市定经济薄弱村(以下简称贫弱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提升贫弱村整体发展水平。

  20xx年,聚焦重点区位、重点人群,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特殊群体困难,持续提升贫困对象脱贫质量,建立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20xx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xx市定扶贫标准;贫弱村发展环境明显改善,集体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

  20xx年年底,根据xx市要求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自查评估;20xx年上半年,根据自查评估情况进行整改提升,迎接市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考核验收;20xx年下半年,迎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验收。

  二、着力提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质量

  (一)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1.培育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立足镇村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商等产业,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鼓励以镇街为单位建设联村扶贫产业项目,提高产业扶贫的质量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产销对接,组织贫弱村、贫困户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业生产基地仓储、冷链、分级包装、智能配货等设施建设。鼓励利用扶贫资金因地制宜发展能够持续见效的产业项目。(区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旅游局、商务局、供销联社分别牵头,各镇、街道,各有关功能区,以下统称各镇)

  2.建立农业生产组织与贫困户联动发展机制。鼓励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吸纳就业等途径,把贫困人口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到户帮扶干部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区农业局、扶贫办,各镇。无特别说明,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3.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做好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债务违约、社会风险等风险评估和防范处置,支持开发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等特色农业险种,探索收入保险、产值保险、精准防贫保险等新型险种,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区扶贫办、农业局、金融办、财政局,各镇)

  (二)鼓励支持就业创业脱贫

  1.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实行免费培训项目清单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整合各类培训项目,对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使其至少掌握一项就业致富技能。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委托相应的培训机构、民间艺人或墨城工匠,采取“技能培训田间课堂”“培训大篷车下乡”等形式,开展“短平快”“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培训效果。深入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的,按现行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补贴。(区人社局、财政局,各镇)

  2.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开展“送岗进村”“送岗入户”等精准对接活动,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的贫困人口就业帮扶全覆盖。通过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就业大篷车、“9191招聘直通车”、短信微信平台等形式,组织开展多形式的送岗进村入户,为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强化贫弱村、劳务中介机构、用工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多方协作,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支持镇村、企业和创业带头人发展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创办厂房式“富民大院”,组织开展适合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生产经营或来料加工业务,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鼓励通过以工代赈、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贫困人口就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拓宽农村扶贫公益岗位开发渠道,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卫生保洁、道路养护、林木管护、治安巡逻、互助照料、养老助残等劳务服务,推广设立村级扶贫专岗。(区人社局、民政局、扶贫办,各镇)

  3.扶持自主创业。加大创业服务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从事早夜市经营、修鞋、理发、缝纫、家电维修等服务项目实现灵活就业,鼓励和号召村居群众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的服务。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对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按文件规定及时办理贷款。(区人社局、扶贫办,各镇)

  (三)提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构建多重医疗保障体系。夯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五重保障”,发挥各项医疗政策叠加效应,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继续实施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人口,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实施扶贫特惠保险,对享受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由政府购买扶贫特惠保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区人社局、民政局、卫计局、财政局、扶贫办,各镇)

  2.确保医疗健康服务全覆盖。全面落实患病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三免两减半”政策。为贫困人口优先提供健康管理、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健康服务,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荐定点医疗机构,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对重病患者进行健康会诊。加强慢性疾病、常见疾病防控,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为符合政策的贫困人口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加强报告登记、防治看护、诊断救治和康复服务。(区卫计局、残联,各镇)

  3.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镇级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合理规划、加快建设中心村卫生室,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全科医生相关政策,保障乡村医生待遇。加强基层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共享优质医疗资源。落实城区医生晋升前到基层服务的规定,选派城区优秀卫生人才到镇级卫生院任职。实施健康xx促进工程暨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加强疾病、残疾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宣传教育。(区卫计局、残联,各镇)

  (四)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1.健全教育帮扶保障体系。坚持精准帮扶原则,实现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鼓励为贫困家庭中小学生提供“一对一”课业辅导、心理关爱和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为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统筹招生制度和助学金制度,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实施雨露计划,支持引导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将贫困家庭未就读普通高中的适龄初中毕业生免费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落实高职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鼓励贫困家庭适龄高中毕业生报考公费师范生、医学生、农科生。(区教体局,各镇)

  2.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合理设置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加大网络教学、师资培训等支持力度,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能力。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加快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提高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完善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学校发展机制,继续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依托即墨区网络教研平台,汇聚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优质微课、优课等数字教育资源,继续拓展即墨区教学资源库,建设即墨区“云+端”智慧课堂网络平台和智慧教室,让经济薄弱镇、贫弱村小学师生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区教体局,各镇)

  (五)织牢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网

  1.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落实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确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要求,切实解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对新出现的危房,及时纳入年度危房改造计划,严格按规定实施改造。建立完善危房改造信息公示制度。对不具备危房改造条件,但房屋墙皮脱落严重、门窗破旧、地面状况较差的贫困户,帮助修缮、粉刷、更换门窗等,使贫困户的居住环境有明显改观。对基本生活用品不全或破旧的贫困户,为其配备或更新基本生活用品。持续开展庭院洁净行动,改善院落卫生状况,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区城建局,各镇)

  2.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和措施。健全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特困人员、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高龄老年人等各类福利补贴政策。加大城乡低保统筹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后,给予一定时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健全完善“三留守”人员(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区民政局、人社局、残联、妇联、团区委,各镇)

  3.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由政府按有关政策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坚持居家养老和集中供养相结合,鼓励采取购买服务、设立村级扶贫专岗、邻里互助扶贫等方式,为失能半失能贫困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日常护理照料。推广医养结合农村养老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采取上门服务等形式,提供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居家服务,让贫困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采取道德约束、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形式,教育引导子女自觉履行赡养义务。(区人社局、民政局、卫计局、残联、妇联、团区委、司法局,各镇)

  4.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行动。深入实施“福康工程”,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逐步推行家庭无障碍改造。鼓励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公益岗位、集中托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料服务,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实行救助供养。(区残联、民政局、卫计局,各镇)

  (六)扎实开展扶贫扶志行动

  1.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实干脱贫、勤劳致富的内在动力。建立健全脱贫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文化、法律、感恩等扶贫扶志教育活动,培养贫困人口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精神。推进农村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激发贫困人口劳动脱贫、自我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进精准帮扶方式,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贫困人口参与扶贫项目实施,形成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激励导向。(区委宣传部,区扶贫办、人社局,各镇)

  2.深入推动移风易俗。组织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和“好儿女”“好媳妇”等选树活动,倡导孝亲敬老等优良家风。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乡村文明新风。深入推进文化扶贫、体育扶贫,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完善扶贫领域信用监管体系和个人诚信记录机制,依法依规将不履行赡养义务、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妇联、文广新局、教体局、司法局,各镇)

  (七)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1.提高扶贫脱贫信息精准度。实施动态管理,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底数,进一步完善扶贫档案和数据管理,做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脱贫成效“五个清楚”。严格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每年开展一次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对符合条件的新致贫和返贫人口按照规定程序及时纳入。持续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核准清洗和比对分析,对明显不符合扶贫标准的按规定剔除;对脱贫不再享受政策的,严格复核脱贫成效和退出程序;对脱贫不脱政策的,逐户逐人研究落实帮扶措施。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本清”要求,对20xx-20xx年精准帮扶工作全程纪实。(区扶贫办,各镇)

  2.实施跟踪管理和动态监控。聚焦重点群体攻坚克难,把贫困人口中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人作为巩固提升的重点人群,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采取特殊措施帮助解决特殊困难。扶贫资产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村内公益事业,分配重点向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贫困户倾斜。探索建立贫困人口即时帮扶机制,对因病因灾等临时性、突发性、支出型贫困人口即时出现、即时标注、即时帮扶。研究探索20xx年后的扶贫开发路子。(区扶贫办,区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

  三、推动贫弱村和经济薄弱镇持续发展

  1.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综合考虑城镇承载能力、就业支撑能力、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规划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统筹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把具备条件的贫弱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使用政策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调剂管理政策,收益主要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建立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各级涉及“三农”的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支持政策要适当向贫弱镇村倾斜。(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发改局、城建局、国土分局、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和工信局,各镇)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落实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探索实施联合抱团发展优势产业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富民大院等特色产业项目,力争每个贫弱村都有特色产业项目,多渠道推动村集体增收。全面做好清产核资,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和收益分配权。支持贫弱村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开展租赁业务等,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贫弱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保障贫困人口的收益分配权。鼓励有条件的镇街探索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者跨村、跨镇的农村土地收储整理机构,将离农进城、自愿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统一收购、整理,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加强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保障。(区农业局、扶贫办、国土分局、财政局,各镇)

  3.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路、水、电、房、厕、暖改造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贫弱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升级,率先实现贫弱村穿村公路、村内主次街道硬化全覆盖;支持村庄平整铺装支街小巷。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工程,贫弱村集中供水、自来水普及实现全覆盖,切实保障饮用水水质和供水保证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工程,保障贫弱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供应。推进城镇供热等设施和服务向具备条件的贫弱村延伸,逐步实现冬季清洁供暖。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推进贫弱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因地制宜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加强贫弱村污水治理。推广村庄保洁制度。(区城建局,区委农工办,区交通局、水利局、卫计局、环保分局、供电公司,各镇)

  4.促进生态改善与脱贫双赢。牢固树立、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鼓励贫弱村探索利用生态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产业优势的新途径。完善对区域水源地、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推进贫弱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贫弱村塘坝、机井、拦河闸坝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恢复改善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支持贫弱村加大植树造林、湿地保护与恢复、破损山体修复等投入力度。(区环保分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国土分局、财政局,各镇)

  5.提升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健全社区服务动态管理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网式、一线式”服务。实施社会服务兜底工程,重点加强养老、社会福利、残疾人康复和托养等薄弱环节设施建设。整合农村敬老院、幸福院等服务设施,建设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到20xx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整合利用镇村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建设综合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推进光纤进村、宽带惠农和网络扶贫工程,实现镇、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打造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加强贫弱村阵地建设,统筹建设村级组织综合性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区民政局、城建局、文广新局、教体局、科技和工信局,各镇)

  6.促进经济薄弱镇持续发展。结合特色小镇建设,统筹区级扶贫补助资金和强镇帮扶资金,继续巩固完善经济薄弱镇镇驻地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文化广场、综合服务中心、镇容镇貌“六项工程”。以城镇特色产业为重点,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增强镇域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优先支持扶贫领域基本生产生活、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用地。(区农业局、发改局、城建局、国土分局,各镇)

  四、巩固深化多方联动的大扶贫格局

  1.继续实施结对帮扶制度。落实区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镇、贫弱村和帮包贫困户制度,每名区级领导每年至少2次到联系点现场调研。落实通济街道、鳌山卫街道、温泉街道、环秀街道、潮海街道5个经济强镇与移风店镇、灵山镇、段泊岚镇3个经济薄弱镇结对帮扶,每年帮扶资金不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鼓励强镇与结对镇通过“双招双引”实施项目合作。完善贫困人口结对帮扶机制,重点强化区直部门、镇街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帮包责任,对帮扶责任人帮扶过程全程纪实。(区扶贫办、区委办、区政府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各镇)

  2.抓好行业扶贫职能落实。围绕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针对贫困群体的构成特点和致贫原因,着力抓好行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区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全面梳理本系统扶贫政策,完善配套政策举措,在本意见施行2个月内制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把任务分解到年、责任落实到人,并抓好组织实施。结合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鼓励行业部门加大扶贫领域资金投入力度。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后,责任随着职能走。(区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千企扶千户”活动,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支持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牵头设立扶贫基金或搭建爱心众筹平台开展公益扶贫。脱贫攻坚期内,“慈善一日捐”筹集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动员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探索建立扶贫济困服务驿站。创新“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实施一批社会扶贫示范项目。策划组织好“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建立“过暖冬、解难题”长效机制。(区扶贫办,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民政局、红十字会、团区委、妇联,各镇)

  五、切实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

  (一)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1.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坚持区抓推进、镇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重在抓推进,做好上下衔接、分类指导、督促落实,每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扶贫脱贫进展情况。镇村重在抓落实,做好动态调整、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保证质量等工作,对脱真贫、真脱贫负责。镇街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1次。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研判、抓部署、抓督导、抓落实。实施领导干部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区委书记遍访辖区内贫困村,镇街党(工)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域内贫困户。(区扶贫办、区委办、区政府办,各镇)

  2.强化脱贫攻坚投入。20xx年、20xx年,区镇财政每年安排用于脱贫攻坚资金不少于上一年度,向重点区位、重点人群倾斜,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支持以镇(街道)为单位统筹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围绕“两增收两提升”(村集体增收、贫困户增收,提升贫弱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根据扶贫实际需要用于域内贫弱村、贫困户脱贫成效巩固提升。进一步拓宽扶贫融资渠道,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完善扶贫信贷融资担保机制。(区财政局、扶贫办、金融办,各镇)

  3.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脱贫攻坚期内,各级扶贫机构不撤,扶贫力量不减,保持队伍稳定。对区直部门单位、镇街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使用,注重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安排岗位。各镇(街道)要明确1名领导班子成员专门负责扶贫工作,并选择熟悉农村工作、敢担当勇作为的优秀干部充实扶贫力量,原则上每100个贫困户配备1名扶贫干部,每个镇(街道)不少于3名专职扶贫干部。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等主题,分级分类开展扶贫干部教育培训,提升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实战能力,20xx年底前实现教育培训全员覆盖。(区委组织部、区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

  4.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贫弱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实施村后备干部递进培养计划,逐步把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每年对贫弱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一次,着重提高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团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继续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完善贫弱村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坚持党建带群建,发挥农村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情况作为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点内容。(区委组织部、统战部,区民政局、妇联、团区委、残联,各镇)

  (二)健全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管理机制

  1.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强化对镇街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及区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改进和完善对镇街扶贫工作的考核评估,增加暗访比重,重点考核工作落实情况和脱贫实效。加强对相关区直部门单位的考核,对照承担的行业扶贫任务,重点考核行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区委组织部、区扶贫办,区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

  2.完善项目建设及收益监管机制。对脱贫攻坚以来的扶贫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成效好的继续巩固提升,效益差的研究改进措施。进一步强化扶贫项目全程运行监管,注重前期论证评审、中期检查监督和后期评估问效,规范管理项目储备、选项立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建后管护、收益分配等重点环节。全面实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镇、村两级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村级扶贫资金投入项目后形成的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及时办理扶贫资产移交手续。推进扶贫资金资产保值增值、规范管理、长效运行,确保贫弱村、贫困户获得持续稳定收益。(区扶贫办、财政局、农业局,各镇)

  3.健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机制。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完善扶贫领域监督联动机制,强化纪检监察、审计、扶贫问题线索沟通共享,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监督作用。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察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巡视巡察和督查考核发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每年组织开展“问题整改落实季”行动,对发现的问题逐级逐部门建立台账、逐项整改销号。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大摸排、大改进、大提升”,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注重发现并解决问题。开展常态化约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约谈,对不能胜任的干部及时调整。(区扶贫办、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委巡察办、区委组织部,各有关单位,各镇)

  (三)注重正向激励和宣传引导

  1.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容错纠错、尽职免责制度。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落实好津贴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贫弱村干部报酬待遇。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注重提拔使用;对如期完成任务且表现突出的脱贫任务较重的镇街党政正职适时予以重用。落实国家扶贫荣誉制度,择优推荐全国、全省、全市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我区在脱贫攻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激励。(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扶贫办,各镇)

  2.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组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推出一批脱贫攻坚重点新闻报道。积极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推广。讲好脱贫攻坚即墨故事,推出一批反映扶贫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注重总结提炼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征集“我眼中的脱贫攻坚”影像档案。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加强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及时引导社会舆论。(区委宣传部、区扶贫办,各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模板)》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2005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创业找项目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