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系列9篇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8-11-01 11:40:35
经典文章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系列9篇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作为出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90后,我是幸运的,我生而逢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眼光,健康、快乐的成长。虽未曾目睹中国最艰难困苦的日子,但我感到庆幸,我直接参与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目睹着改革开放的辉煌,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果实,一直在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从小时候家里买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和小伙伴们一起看“西游记”、“海尔兄弟”的童年,到我12岁那年的北京奥运会,再到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让国人备受鼓舞,让世界为之震撼。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让每个中国人都不禁感慨“厉害了,我的国”!

  处于这样一个物质生活丰富的时期,享受生活成了好多年轻人的追求,曾经的我也一直认为大好的青春,要穿好看的衣服,吃好吃的东西,去想去的地方,要去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才算不辜负青春年华。直到2018年3月12日,我带着希望,满怀憧憬,我走进了社会,进入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邮储大家庭的温暖,让刚刚走出校园、惴惴不安的我感到温暖万分,让我懂得我应该热爱这个温暖、进取、坦诚的大集体,应该在集体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信地迎接一切挑战,更应该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先进成果的同时,明白我们身上背负着艰巨的使命。作为刚入行的青年员工,我们年纪尚轻,我们前路可期,我们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因此,青年员工需要加倍努力、勤奋工作,不断进步,与邮储银行同步,与改革开放同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已是扛起改革开放下一个40年大旗的中坚力量,我们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才,我们是建设强富美中国的中流砥柱。我们接受了更高端的教育,我们享受着更舒适的环境,我们面对着更开放的人文,我们需要同心同德,学行践悟,奋斗拼搏,以全新的姿态踏上新时代的征程,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我们仨·铁路·40年

  1

  1977年,老爸18岁。

  他背上简单的行囊参军入伍,和同路的新兵们坐着“闷罐子”车从充满江湖气的武汉一路向西北,伴着火车在铁轨上慢慢爬行的咔嚓咔嚓声,历经七天,到达了广阔苍凉的新疆,在乌鲁木齐一待就是十五年。

  期间回家探亲,只有先到西安或者郑州,再转车到汉,途中单程需要花费三天三夜。

  2

  1983年,老妈24岁。

  身为小学教师的她利用暑假和朋友们穷游了小半个中国。从乌鲁木齐出发,游西安,赴京津,转青岛,终至上海。因为大家手中都不宽裕,全程大部分时候只有买硬座票,偶尔享受一下卧铺,身体实在受不住了,他们就在座位下铺上报纸,大家轮流躺着睡一会儿解一解乏。

  在上海,老妈为了买一张回疆的火车票,每天一大早就去车站售票窗口排队,整整排了一个星期,终于订到了一张硬座票。

  3

  1992年,爸妈考虑到未来的工作生活,决定利用老爸转业机会回汉发展。

  为了节省时间,老爸带着4岁的我先坐飞机到陕西咸阳,然后坐火车到武汉。年幼的我并不觉得旅途单调乏顿,只有满满的新奇:飞机上发的纪念品,百爬不厌的卧铺梯,金发碧眼的外国叔叔给我的一袋糖……

  4

  记忆中,是2000年后才坐上汉口直达乌鲁木齐的“T”字头特快列车。

  曾经有朋友向我感叹:“你居然能忍受在火车上呆四十几个小时!”我笑而不语,如果你经历过五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四十个小时又算什么呢?

  是的,这趟探亲特快,我们一家见证了它历时54→50→48→44→40小时的不断提速,到了2018年的今天,这段旅程只需要38小时了。

  5

  2010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我考入武汉铁路公安局武汉公安处。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名警察,特别还是第一批通过公考招录的铁路警察。

  在这里,随着车次的不断增多,我从早七点上岗晚八点休息,变成早六点上岗晚十点休息;

  在这里,我们公安办理临时身份证明窗口从一日最多为五六十个旅客办理证明到一天只用办理零星几张证明;

  在这里,从来没有去过广州的我无数次告知旅客“广州南站在番禺,广州北站在花都”;

  在这里,我和爸妈送外婆坐高铁去长沙走亲戚,外婆到长沙了,我们还没有回到汉口的家里……

  6

  转眼到了2018年,我们一家总是热烈讨论计划周末乘坐高铁或动车去周边哪个城市游玩,一向节俭的老妈很愿意体验享受一把短途商务座待遇。上个月,我还为一位高中就移民美国,近期回国洽谈业务的朋友解释G、D 、C字头列车的区别。

  7

  我们这些“80后”“90后”,对改革开放的转折变化不是很敏感,因为我们一出生就生活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我和同事笑谈:“改革开放那一年,我们负十岁!”但实际上,我们一直与改革开放同行,回首童年,生活已大不同。

  8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开放确是一条正确之路。然而,成就令人瞩目,任务依然艰巨。今天,作为铁路人民警察,作为时代浪潮中的弄潮儿,我们更需要发挥钉钉子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以全面深化改革破利益固化之藩篱,以持续扩大开放战封闭孤行之逆流,再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记忆中的街道味道

  有许多话要说,但不知从何说起,让记忆溯流直上16年前吧!

  回味这段漫长的日子,如打开了记忆的长河,内心久久不能平息。记得刚来街道工作的时候自己不到30岁,正是意气风发时,岁月的流淌,不觉间自己已经成为街道工作时间最长的老人之一了。岁月催人老,壮志自难消。

  一切都如昨日,梦里依稀如旧,泪水蒙住了眼帘。记忆中的街道十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大变化,如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巨人,如展露出的一组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如淼淼汇流成河的小溪巨变为大河,不在其中的人又怎能时时感受那与众不同的变化和更新;记忆中那些离开街道兢兢业业工作的许许多多同事们,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永不磨灭的足迹,他们在街道留下的难道仅仅是回忆和忘记吗?他们中有的在街道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有的呆了很短的日子,但他们的足迹可以让日月忘记,又怎能让我忘记!又怎能让我不思量!

  刚来街道时,街道上班人中的没几个人有高学历的,但今天大学毕业来街道工作已经成为资历要求,素质的提高,改变了固有的工作方式。今天的汇报不再是口头,而是图茂俱全的汇报,直观性强。今天的服务不再是大妈式的唠家常,而是各种各样多种服务方式并存的工作方法。今天的视野不再是局限于一池一地,而是放眼于全国。

  刚来街道时,办工条件差,街道人员拥挤于居民楼下的一层两个单元楼里,6个居委会没有办公场地。电脑是稀奇物品,记得2003年街道上级部门给配备了两台电脑,街道当做宝贝的对待。当年街道开党代会要出文件,街道经费有限,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到机车厂党委部门一个一个的拜访,每个部门帮忙打印一份,最后办完了,机车厂部门工作人员还说,你们打印的文件最终汇集到厂办打印室打印的,当年就连机车厂上万职工的企业也无多少打印机。今天呢?街道现有7个社区居委会早已发生巨大改变,大一点的社区有500多平米的办公场所,小一点的社区也是100多平米。工作人员每人人手一台电脑,每个办公室一台打印机。街道的日子那是日新月异!

  刚来街道时候,普普通通的道路,平平常常的居民区,老旧的房屋充斥于老旧的道路上,天空也是灰蒙蒙的,平平常常的穿着打扮,似乎一切凝固了几十年无任何变化。今天崭新的马路,直耸云端的高楼,千姿百态的服装,开开心心的人群。街道的睿和社区服务对象完全由高楼建筑居民群体构成,变化是直观的,是明显的。生活啊!是如此多彩多姿!

  刚来街道的时候骑行自行车是上班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是摩托车、电动车普及。昨天的居民区打满自行车,今天小区内打满的是私家车。今天的人们烦恼的不是羡慕其他人有车而是烦恼在哪里能够找到停车位,街道工作人员开车出来上班已经不稀奇了,拥有汽车已经不是梦想。梦一样的生活啊!

  刚来街道的时候,和居民打交道通知个人,得一家一家的跑,今天一个电话搞定。单位职开会,得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开会,今天呢?人手一个手机,找人方便,微信通知既及时又准确,不误事。信息时代的来临,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美好的生活啊!

  刚来街道的时候……

  一路走来,街道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十年回忆不是苦涩的而是甘甜可口的记忆,是我们这代人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无悔人生的经历!今天在变化,是党领导下国家国富民强的体现,明天的变化也不是今天的人能够想到的,明天会在党的领导下生活会变得更美好。人啊!未来充满希望,为了让我们拥有发展的明天,做平凡人,做平凡事,无悔此生吧!


改革开放40年 大同大不同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迅速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大同迅速蓬勃发展的4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同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福康里,记忆中的老大同,没有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最多的只是自行车,现在的大同,各种交通工具在大街上穿梭,每天人来人往,街道两侧种植了各种树木和花草,夏日里争奇斗艳,夜晚古城墙上的霓虹灯交相辉映,那是多么美妙的风景!而我的家,早已住上了高档的住宅小区,虽然不在市中心了,但是小区的环境优美,居住条件可谓大幅度改善!

  记得小时候,有好多年,我家的电视机一直都是一台黑白的小电视,那时候彩色电视机还比较少,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台彩色电视机,那时候看见妈妈洗衣服特别费力,心想有个洗衣机真是省力,想让自己妈妈也能拥有一台。如今,液晶电视机、双开门冰箱等家用电器早可谓琳琅满目、功能强大。很多家庭拆除了座机电话,智能平板手机迅速取代了按键手机,功能繁多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微信让人们之间的沟通更直观便捷,连最传统的人民币直接支付方式也被手机程序里的“扫一扫”取代了,手机取代了钱包,手机的防盗解锁功能也增强了。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产品早已进驻普通人的家庭,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更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崇尚洋货到认可国货、为国货自豪,国货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也越来越高,很多外国友人把中国元素当做时尚和炫耀的资本。

  记得小时候,想看话剧,舞台剧等都要去北京等大城市,而如今,大同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了,舞台剧、话剧、文化展,球幕影院等都大大丰富了大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特别是最近《跑男》来大同录制,第四届成龙国际电影节来大同举办,群星毕至,这都证明大同这座古老的城市已经取得了大大的发展,这也大大提高了大同的知名度。

  记得小时候,大同尘土飞扬,煤灰漫天,大同的古建筑文物无人保护,旅游景点破破烂烂,市民们如果想出门转转,公园成了人们唯一的去处,大同完全没有文化名城的样子。然而近几年大同市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走转型发展之路,大同的名城保护和复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同的马路变宽了,天变蓝了,街道变整洁了,人们的精神风貌也变了。大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大同人民带来了希望,使大同人重新找到了自信。这几年,咱们老百姓确确实实看到了城市的巨大变化,城墙在原来遗迹的基础上基本恢复了,城内的各经典修复工程的完成,让古城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经过几年的时间,大同的环境质量从全国113个重点城市中由倒数第3名上升到正数前列,2011年,还被山西省环保厅批准命名为6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之一。特别是2014年,大同二级以上好天数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一,大同摘全省空气质量双桂冠。御东新区的建设也初具规模,医院、学校、机关应有尽有。令人瞩目的城市新经典建筑大同博物馆已投入使用,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大同将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大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大同在转型跨越的路上仍然布满荆棘与挫折。不过我坚信,有勤劳朴实善良的大同人民的不懈奋斗,大同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每个大同人和大同的每个建设者为大同的美丽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开拓新时代 书写平城奇迹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城。”

  平城,亦是这样一座城,令人魂牵梦绕的城。时间流转,平城的雨飘落千年。改革开放进入第40个年头,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推动“中国号”航船驶入更加开阔水域。开启新征程,如何在激流暗礁中行深致远、破浪扬帆?靠的依然是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40年岁月峥嵘,紧紧把握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大同开拓了新的时代。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即是郭城的北墙遗迹。遗址还出土八曲银流、刻花银碗和鎏金高足钢杯等文物,具有伊朗萨桑王朝金银器特征。是北魏时与西域交往的实物历史见证。近年在城南又有新的遗址发现。平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岳之巅悬崖上镌刻着天下奇观。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登眺大好江山。武周山下云冈佛陀虽被山风、雨水、时间打磨得陈迹斑驳,但佛陀一笑,透过传世容颜,向世人展现北魏风骨,匠心独具万代流传。九边重镇、塞外五堡不教胡马度阴山,韶光转觉指弹,到而今华夏哪分胡汉?和阳、永泰、清远、武定,古都灯会温暖冬天。仿古街内有华严、善化古刹,遥想北魏京华佛国,纯阳宫属道,孔夫子文庙归儒,还有清真寺高耸的伊斯兰教堂塔尖,儒、释、道和伊斯兰教汇聚于此。改革旧制,与时偕行;开放图强,再造乾坤。呜呼!大同之道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乐业安居,和谐包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0年,方能开辟发展新天地,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是我们这代人作出的必然选择。当然,既是“征程”自然不可能轻轻松松实现,少不了一番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勇于面对在前行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激起“虎偏向虎山行”的改革勇气,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把自己的成长放到改革开放中的大环境中去回忆时,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我们是改革开放一路风雨的见证者,我们是改革开放新的推动者,我会在这片土地上奋力前行,在新征程上开拓更加宏阔的天地,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奇迹”,乘新时代东风,做新征程头雁,建设出美好“新时代•新平城”。


我眼中的扶贫

  光阴荏苒,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我们作为世纪之交的九零后,或多或少地从长辈口中听闻了40年前中国人的生活起居。我的母亲曾对我说过,她年幼的时候回老家过年,一家人根本买不到火车硬座。当时铁路部门为了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将一部分的货车车厢用于客运。几百号人蜂拥着挤进被称为“猪笼车”的车厢里,在闷热的环境中咬牙坚持4个小时,只为了几百公里的回家路。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我们只需要花上6个小时,就能从北京回到湖南。这一切的便利,在我们这一代人眼中,似乎变的理所应当,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忆苦思甜,无论物质生活变得多么优渥,我们始终要记得曾经的中国是多么贫弱不堪,党和政府与人民一起,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才让中国逐渐崛起。

  过去的十年,我对社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虽然从小在城市长大,但是非常关注农村的发展。十八大以来,共产党确立了“精准扶贫”的战略,也正是这五年,我亲眼见到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农村的老家,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严重匮乏。部分生活用品甚至还停留在工业化之前的状态。

  近几年的农村建设突然提速,每年回乡,都能看到新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在施工,农村路网拓宽工程极大提高了通勤效率。农户家中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和符合健康标准的工业产品。我认为这是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

  在取得全面小康的最后攻坚战中。共产党员自愿走到了扶贫的第一线。贫困地区经济落后有其复杂的成因。解决贫困,不仅需要正确的方式,更需要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我的父亲是一位共产党员,他每个月都要和其他党员同志深入贫困县的第一线指导扶贫。贫困地区不仅是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不足、发展意识薄弱更是“穷根”。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由扶贫工作者一遍又一遍的亲历指导,提供脱贫方案,各户的脱贫进度进行监督。这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又劳累的工作,但是共产党承担下了这个责任。共产党员真正走到了群众需要的地方,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解决了贫困问题。


四十年初心不改 一辈子为师无悔

  最近几天,重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感慨万千,想起40年前的许多难忘往事。

  那一年,我18岁,上高中,正在为理想而努力学习。

  那一年,我印象最深的是阳春三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和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那一年,全国人民像再次解放一样,奔走相告,兴奋异常。

  那一年,我们贫寒多年靠救济度日的五口之家,第一次从生产队领取年终280多元的收入,老娘破例给我做了一身新衣。

  那一年,日子依然很穷,但人们看到了希望,对未来都充满期待。

  从小平的复出,到三中全会召开;从开展真理问题大讨论到推翻“两个凡是”,从拨乱反正到为一大批老干部和科学家平反昭雪;从恢复高考,到人才辈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为纲”;从闭关锁国,到全面开放,从计划体制到一系列的改革......这一切都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力挽狂澜,做出的一个又一个英明决策。

  在这40年里,我从1978-1980年三年高考,1980年终于如愿以偿考上大学,那一年也经历了失去慈母之痛,那一年也拥有了一生中最好的两个恩师马利和高玉芝老师。

  在这40年里,我在父母双亡,家境极度贫困的情况下,艰难地完成大学学业。大学里的日子依然很贫困、很艰辛,但得到母校东北财大领导、老师、同学的多方关心和爱护。这期间,我羡慕同学有父母,也羡慕别人能吃饱吃好,甚至渴望有一天也能早餐吃油条喝牛奶,午餐吃一碗红烧肉。大学毕业时,我坦然告诉同学们这一切,最后我说:“今天我更羡慕我自己,人生这么多苦难考验了我,我都坚强地挺过来!”四年的真诚相处,同宿舍的室友都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称赞我人穷志坚。我带着不足100斤的瘦小身材完成了大学学业,走向社会。

  1984年7月,我大学毕业了,满怀着企业家的梦想,来到辽西媒城小城阜新,可最后分配到阜新商业学校任教,当时的我一百个一千个不情愿。我足足折腾半年时间,没有结果。1985年的春天,在老书记和老主任的点拨下,我愉快地走上三尺讲台。这一讲,就是35年,从辽宁到河北,再到四川;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在这40年里,我从单身打拼,到有人疼爱,有了小家,也有了可爱的女儿,还有慈祥善良的岳父岳母。每到周末都能到岳母家里美餐几顿,重新饱尝了有父母疼爱的幸福。

  在这40年里,我教过的学生和培训的学员多达几万,有成百的学生把我当恩师,桃李天下的自豪让我一直快乐工作到今天。转眼到我们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已经8年。

  每天早上伴着初升的太阳,陪伴学生早训;白天陪伴学工团队的师生紧张地忙碌着工作着,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学工、党建、纪检、教学督导、安全保卫、工会等繁杂的工作;晚上或陪伴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或在办公室静静地读书、总结;周末陪伴老伴、学生爬山交流,其乐融融。虽然没有显赫的标志性成果,但那份充实、那份快乐,让每一天都倍感幸福。

  40年,我们伟大祖国历经风雨,从贫穷走向小康,从小康向富强进发。40年,我初心不改,从青春少年一路来到壮年。回首往事,百感交集,展望未来,信心满怀。做一辈子教师,没有富有的物质生活,却拥有桃李天下的精神财富和无尚自豪。

  四十年初心不改,一辈子为师无怨无悔!


从"求学路"看国家发展

  05年的我在村里上小学。每天早上7点起床,走30分钟路去学校,村里的路崎岖不平,那时候最害怕下雨天,宽大的雨鞋踩在泥地里走路不舒服还容易滑倒。

  10年的我在镇里上初中。政府给村里修了水泥路,骑自行车半个多小时到学校。通常大家都是一周回一次家,但是由于冬天路上偶尔积雪太过湿滑,也太冷,所以回家的频率就少一些。

  14年的我在县城上高中。村里早以通了城乡客运,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到车,10分钟一趟,去学校20来分钟非常便捷。县城里也有了公交车,找同学玩,和妈妈逛街都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天气已经不再是阻止人们出行的理由。

  18年的我在“家门口”上大学。从家乡到学校100多公里的距离,高铁40分钟即可到达。下车后地图导航软件直接查看乘车路线,不用再拿着地图研究半天,有其他情况还可以用手机软件预约打车。推出扫码乘车后,出门都不用带公交卡,地铁卡,手机二维码扫一扫,家与学校的距离被“缩短”,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在家门口上大学”。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学子求学之路越来越平坦,“中国梦”之路也将更加畅通无阻。


乡村冬天的变迁

  每当冬天来到,我常常会有许多回忆许多感慨,回忆儿时冬天的寒冷,感慨如今冬天的温暖。

  三四十年前,我们乡下的冬天好像特别冷,一下雪就是很大很大的雪,常常把村里的沟渠小河都能填满,天下一片白,让你看不到行走的路。田野上的树木,浑身上下穿着厚厚的雪衣,摆着各种各样的姿态,是多么的可爱。如果有了阳光,中午的时候白雪就开始融化了,这时候,家家户户的屋檐下就会挂起一排排晶莹剔透的“冻铃铛”,短的几寸,长的几尺。

  门前的小河常常被冻得严严实实,成了孩子们玩游戏的场所。假期里,我和邻居家的孩子常常在河冰玩砸钱堆、打陀螺和滑冰的游戏,摔跟头是常有的事,不过,跌到了再爬起来继续玩。当然,玩够了回家的时候,有时逃不了父母的一顿责骂和打屁股。不用说在冰面上顽皮有危险,就是脚上的鞋子湿了也要晒好几个太阳。家里没有多余的鞋子换着穿,上学只能穿别人的鞋子了。

  当冬天实在冷得不行,我们就躲在家里烤火御寒。那时,农村几乎家家都有一个烤火的火盆,烤火的时候,我们坐在火盆的旁边听大人们谈闲拉呱。当然,我们小孩的嘴一般也不会闲着。趁这机会,我们将家里的葵花籽、南瓜子、花生、山芋啥的都放到火盆里烤。只几分钟就听到“哔哔啪啪”的爆响声,还有飘到鼻孔的瓜子香味。这时候,我们就顾不上手被火烫着,争先恐后地伸手去抓烤熟的瓜子、花生,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寒冷的冬天里,大人们常常撅着粪兜去田野里拾粪积肥,或者给生产队挖沟开渠。有的年份年轻人还有挑大河的任务,到离家几十里、百多里外的地方去上河工。当然,如果没有一点事做的时候,人们就蹲在墙根晒太阳打纸牌消磨难熬的寂寞和无聊。

  想想过去,现在的冬天好像越来越不冷。雪下得少了,有的年份根本就不下雪;门前那成串成串的冻铃铛也难得见了;小河里虽然还结冰,但没有人还敢在薄薄的冰上上行走玩游戏了。当然,人们感到冬天不算冷也确有原因的。除了大自然的温度在上升,一根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过去冷,是因为乡下的人们缺吃少穿,肚子常常空着,就连米饭都吃不上。身上总是穿得单薄,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一件破棉袄一穿就是多少年。住的房子是茅草泥墙有窟窿,一年四季透着风。而现在呢,人们不再担心肚子挨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大米饭粗杂粮、鸡鱼肉蛋样样有;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羽绒服、保暖衣随便买随便穿,年年换年年新。还有那住的房子更是越来越讲究,钢筋混凝土砌的大房楼房防风抗震真安全,宽敞透光又保暖。现在农村家家户户更不用火盆烤火取暖了,而是用上了现代化的取暖工具,电暖宝、取暖器、空调样样有,只要把空调、取暖器一开,家里跟春天一样温暖。

  现在的冬天,乡村的人们往往也不闲着,很多人放下农活就到镇上的乡镇企业打工,或者到城里找一些零活干,打工挣钱既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又为农村建设奔小康做贡献。人们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了,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很多人家有了电脑和互联网。坐在家里人们可以看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坐在家里人们可以跟亲戚朋友聊天,坐在家里人们可以做买卖谈生意。人们不再寂寞不再无聊。乡村的孩子们也不再只是堆雪人打雪仗砸钱堆了,家家都有电子游戏机供他们玩乐,电脑游戏更会让他们玩得痛快。节假日,孩子们还会跟着父母去城里逛逛,除了要买好吃的食物好看的衣服,还要去娱乐城里玩玩碰碰车,划一划水上的小艇。他们开心的笑声飘荡在城乡处处。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系列9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84272.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创业小项目 创业找项目 最近更新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