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备考2017】2017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选修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5-09 06:30:20
经典文章

篇一:2017高考化学各地模拟题选择题分类汇编

2017高考各地模拟题化学选择题分类选编

1.(湖南省岳阳市2017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7)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B.维生素C具有较强还原性,高温烹饪蔬菜会导致维生素C损失

C.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D.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可防止食物被氧化变质

2.(广东省佛山市2017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7)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都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舰船底镶嵌锌块作正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B.“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烈性炸药硝化甘油是由甘油(丙三醇)硝化制得,它属于酯类

D.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蚁酸使人觉得不适,可以用肥皂水氧化蚁酸处理

3.(四川省成都市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沟油经过处理,可用来制造肥皂

B.向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维C)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作用

C.我国的汽油标准已由“国Ⅲ”提高到国“Ⅳ”,这意味着汽车不再排放氮氧化合物

D.CO2和CH4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4.(广东省2017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7)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农业生产等对环境的污染

B.将工业废水“再生”处理,用于城市道路保洁、喷泉和浇花用水

C.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

5.(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7)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有机非金属材料

B.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6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D.造纸工艺中使用明矾,会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

6.(广西名校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猜题卷7)我国在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得到世界瞩目,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歼-20”飞机上大量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主要是耐高温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天宮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其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D.“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7.(河北省唐山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7)化学与生活、能源、环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在厨房里用米汤不能直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B.煤炭经过干馏,可获得相对清洁的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C.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D.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8.(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工制造的铝硅酸盐分子筛可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

B.聚乙炔用I2或Na等做掺杂后可形成导电塑料,该导电塑料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C.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

D.盐卤点豆腐、明矾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9.(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B.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C.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它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均为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馏均为物理变化

10.(北京市东城区2017届高三4月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和明矾都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用铜制容器盛装

C.钢铁设备连接锌块或电源正极都可防止其腐蚀

D.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转化而成

11.(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6)下列贡献与中国科学家无关的是 ..

A.创立侯氏制碱法B.发现青蒿素

C.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发明元素周期表

12.(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7)食盐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不属于食盐用途...的是

A.着色B.防腐C.调味D.杀菌

13.(天津市红桥区2017届高三一模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B.将1mol/L的NaCl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用pH试纸检验某溶液的酸碱性时,一定要先用蒸馏水湿润

14.重庆市万州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10.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变质,且变质过程与空气中的O2、CO2、水蒸气都有关的是

A.过氧化钠B.金属钠 C.硫酸亚铁晶体D.亚硫酸钠

15.(天津市红桥区2017届高三一模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

C.Fe与盐酸反应:2Fe+6H=2Fe+3H2↑

D.Ba(OH)2和CuSO4溶液反应:Cu+SO4+Ba+2OH=BaSO4↓+Cu(OH)2↓

16.(北京市东城区2017届高三4月6)下列古诗诃描述的场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2+2-2+-+3+++2-+--

17.(重庆市万州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7)下列古代发明与所给化学变化对应错误的是

18.(北京市东城区2017届高三4月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颜色变暗:4Na+O2 =2Na2O

B.铝条插入烧碱溶液中,开始没有明显现象:Al2O3+2OH=2AlO2+H2O

C.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气体:NH4+OH= NH3↑十+H2O

D.碘化银悬浊液滴加硫化钠溶液,黄色沉淀变成黑色:2AgI+S=Ag2S↓+2I

19.(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13)常温下,有pH=1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

Fe、Fe、I?、Cl?、CO3?中的某几种,现取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3+2+2+2--+---

已知氧化性Fe>I2,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存在Fe、I?、Cl? 3+3+

B.一定不存在CO3?,可能存在Na和Cl? 2+

C.Fe与Fe至少有一种

D.该溶液中c(Cl?)≥0.2 mol?L?1 3+2+

20.(河北省唐山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9) 25℃时,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0.1mol/L的NH4HSO4溶液:Ba、Na、NO3、Cl

B.通KSCN溶液变红色的溶液:NH4、Al、SO4、Cl

+-142++-+3+2-- 2++--C.c(H)/c(OH)=1×10的溶液:Ca、Na、ClO、NO3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K、Na、CO3、NO3

21.(广西名校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猜题卷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mol·LNaClO溶液中:Fe、K、I、Cl

B.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K、Ba、Cl、NH4

C.由水电离出的c(OH)=1?10

D.c(H)/c(OH)=1?10+--14 --12 +2+-+-12++--++2---mol·L溶液中:

NH4、HCO3、Na、Cl ++-2--1+-+-的溶液中:K、Na、I、SiO3

22.(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与稀盐酸制取氢气时,加入NaNO3固体或Na2SO4固体都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速率

B.加入反应物,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汽车尾气中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D.将 0.1 mol ? LNH4A1(S04)2 溶液与 0.3 mol ? LBa(OH)2 溶液等体积混合: Al+ 2SO4+ 2Ba + 40H= AlO2 + 2BaS04↓+ 2H2O

23.(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9)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

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5.6g B.11.2 g C.22.4 g D.33.6g

24.(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a2O2与N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生成0.5mol O2时,转移电子数是2NA

B.标准状况下,11.2 L的甲醇所含的氢原子数等于2NA

C.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22.4 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 NA

D.1L 1 mol/L Cu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NA

25.(湖南省岳阳市2017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的白磷(P4)或甲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0.4NA

B.常温下,6.4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2NA

C.25℃时,0.lmol/LNa2CO3溶液含Na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2.24LO2,转移电子为0.4NA

26.(广东省2017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4 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2NA

B.将1 mol Cl2通入水中,HC1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

C.标准状况下,44.8L NO与22.4 L O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2NA

D.27g铝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转移电子数是3NA

27.(四川省成都市九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2--13+ 2- 2+- --1 -1

篇二: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

T单元 选修

T1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T1[2014·重庆卷]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10.D [解析] 本题以梭伦改革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梭伦改革时,推行既维护平民利益又保障贵族权益的改革宗旨。A项只反映了平民这一方面,没有涉及贵族;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梭伦改革规定了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C项表述错误,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旧的社会等级;梭伦改革坚持不偏不倚的原则,既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又不彻底剥夺贵族的财产,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故D项正确。

7.T1[2014·重庆卷]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7.C [解析] 本题以《清史稿》记载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康乾盛世”与题干“以湔国耻”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B两项;宣统帝年幼继位,未亲政清朝就被推翻,故D项错误;光绪帝亲政后,在甲午战争战败的刺激下,利用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答案为C项。

1.T1[2014·四川卷]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A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的信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

12.T1[2014·安徽卷]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1·

的能力。B项市易法有利于平抑物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材料中“于官何利焉”互相矛盾,可以排除;C项戊戌变法采取的经济措施很快被废除,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可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可以排除;D项明治维新有关殖产兴业的措施,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D项表述错误,予以排除。

22.T1 T4[2014·北京卷] 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

①废除哈里发制度 ②进行军事改革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实行教育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C [解析] 本题以近代埃及和土耳其的改革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①只符合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凯末尔改革废除了哈里发制度;②只符合阿里改革,阿里为了对外扩张,大力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化军队。排除含①②的选项。故选C项。

29.T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9.B [解析] 本题以公车上书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根据材料梁启超“联合百余举人上书”,排除A、C两项;材料彰显新旧学之间的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D项。

46.T1[2014·山东卷]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

·2·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

46.[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解析] 本题以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阅读、提取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光绪帝仍然主张“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也就是只学习西方的器物,中国的伦理纲常仍然是根本;而康有为认为“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此可以看出他主张进行根本变革,变革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37.B2 C2 T1[2014·全国大纲卷]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年)

材料二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1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8分)

37.[答案] (1)基本态度:否定(批判)。

依据:法国大革命方式激进;破坏巨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

(2)评价:否定;肯定。

否定的理由:盲目学美,导致大乱;体制变革应循序渐进;革命带来恐怖统治和社会动荡。肯定的理由:推翻专制,享有平等权利;革命爆发和处死国王有其必然性;革命并非一定带来破坏。

(3)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本问回答出2点即可)

[解析] 本题以法国大革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的态度主要根据材料一“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3·

篇三: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

T单元 选修

T1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T1[2014·重庆卷]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10.D [解析] 本题以梭伦改革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梭伦改革时,推行既维护平民利益又保障贵族权益的改革宗旨。A项只反映了平民这一方面,没有涉及贵族;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梭伦改革规定了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C项表述错误,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旧的社会等级;梭伦改革坚持不偏不倚的原则,既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又不彻底剥夺贵族的财产,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故D项正确。

7.T1[2014·重庆卷]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7.C [解析] 本题以《清史稿》记载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康乾盛世”与题干“以湔国耻”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B两项;宣统帝年幼继位,未亲政清朝就被推翻,故D项错误;光绪帝亲政后,在甲午战争战败的刺激下,利用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答案为C项。

1.T1[2014·四川卷]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A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的信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

12.T1[2014·安徽卷]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12.A 本题以变法的内容与结果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及逻辑推理的能力。B项市易法有利于平抑物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材料中“于官何利焉”互相矛盾,可以排除;C项戊戌变法采取的经济措施很快被废除,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可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可以排除;D项明治维新有关殖产兴业的措施,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D项表述错误,予以排除。

22.T1 T4[2014·北京卷] 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

①废除哈里发制度 ②进行军事改革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实行教育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C [解析] 本题以近代埃及和土耳其的改革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①只符合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凯末尔改革废除了哈里发制度;②只符合阿里改革,阿里为了对外扩张,大力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化军队。排除含①②的选项。故选C项。

29.T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9.B [解析] 本题以公车上书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根据材料梁启超“联合百余举人上书”,排除A、C两项;材料彰显新旧学之间的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D项。

46.T1[2014·山东卷]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

46.[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解析] 本题以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阅读、提取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光绪帝仍然主张“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也就是只学习西方的器物,中国的伦理纲常仍然是根本;而康有为认为“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此可以看出他主张进行根本变革,变革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37.B2 C2 T1[2014·全国大纲卷]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年)

材料二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1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8分)

37.[答案] (1)基本态度:否定(批判)。

依据:法国大革命方式激进;破坏巨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

(2)评价:否定;肯定。

否定的理由:盲目学美,导致大乱;体制变革应循序渐进;革命带来恐怖统治和社会动荡。肯定的理由:推翻专制,享有平等权利;革命爆发和处死国王有其必然性;革命并非一定带来破坏。

(3)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本问回答出2点即可)

[解析] 本题以法国大革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的态度主要根据材料一“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依据要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法国大革命的负面作用概括。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二的两段材料分别概括评价,然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种评价产生的理由做分析。第(3)问,材料一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突出的是评价者的个人立场与素养;对历史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评价的原因。

41.T1[2014·福建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分)

41.[答案] (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迁移、运用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第(1)问中的“国家”联系克里米亚战争的交战国不难回答;对“绝望的搏斗”的理解较难,其思考路径是对比材料一中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第(2)问的难点在于准确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延缓了革命”实质上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不能消除革命”是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进行回答。

45.T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

45.[答案]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

(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解析] 本题以魏晋法律改革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到魏晋时期的法律史,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处理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必须读懂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第(1)问提取材料中关键句,如“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新律以刑法为主体”“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然后加以概括即可。第(2)问提取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内容,结合儒学思想的发展说明其对法律的影响。

T1[2014·浙江卷自选模块]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5分)

9.[答案] (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一中“见刑而不见德”“残伤民以峻刑”可知是法家思想;作用应根据教材必修三的相关知识从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统一全国的作用归纳。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二,从变法对旧贵族利益的侵犯、改革措施中的严刑峻法、轻视教化、对人民利益的侵害等角度分析。

45.T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45.[答案]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南方开发,

【备考2017】2017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选修》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46603.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