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红色经典征文

08:00 am
经典文章

篇一:红色经典征文

观《沂蒙六姐妹》有感

——观红色经典,书学子情怀

前些日,我在学校开展的阅读红色经典活动中,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沂蒙六姐妹》。

说实话,在观看《沂蒙六姐妹》之前,并没有了解太多,只知道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题材的爱国主义主旋律影片,脑海中自然而然的想到什么英雄主义气概、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对我们山东沂蒙山区老革命区了解也不深。

可是当我真正坐下来,看了几分钟感觉就不一样了。这部影片的故事是发生在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望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

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成了终身的遗憾??

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的支前队伍奔赴前线。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

沂蒙红嫂们用她们的勇敢、坚毅、无私奉献,诠释了感动中国的沂蒙精神。

影片的切入点找得很巧,以为孟良崮战争支前、完成补给任务为主线,以一对从未谋面的新人结婚为辅线,矛盾找得看似小却很巧,整片的铺垫就此展开。从影视工作者的角度看,此片颇费心思,影片刻画之细腻,镜头运用之娴熟,堪称唯美,特别是对六姐妹的刻画细如发丝,把六姐妹的情感性格完全地展现出来,六姐妹的心理世界就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令你在震撼之余发出无限感慨。

那瘦小的身躯是多么的坚强,那看似柔弱的肩膀却撑起一座通往胜利的桥梁。就如一位网友说的,无论怎样绝望的境况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有希望,那是一种震撼欣慰的力量,所以她们可以很坚强。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能让你掉泪,能让观众黯然神伤,就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这种力量让观众产生共鸣,让你为她们的快乐而感到欣慰,也为她们的悲痛而心如刀绞。

她们并没有一身戎装,但依旧用身体架起了通往胜利的桥梁,那些看似柔弱的本应被呵护的臂膀,支撑着舢板为她们的至亲指引战场的方向,或许这一去便永别阴阳,或许这一扇薄板就了断今生最后的因缘,而那急行的脚步是在肩头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记。没有人阻止这样的急行,也没有人在决绝前退缩,她们就用这种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送走了挚爱。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你也和我们大家一样,感到原来坚强会如此残忍,需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

看到最后,我再也无法控制我的泪水,只能让它尽情地在我脸颊上流淌。

她们期盼亲人归来,却等来了噩耗。可面对噩耗,她们仍就选择了担当与坚强,因为那个时候她们是一个家庭脊梁,她们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一个小家,同时也用青春和幸福去奠基一个民族兴盛的希望。她们的笑是那么的美丽,而她们的泪依旧凝结了我们今日幸福的宝藏。

当我将视线从屏幕上转移时,我的内心许久不能平静,我们的先辈为我们付出得太多,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去理解、去感悟。

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我们也要审视一下自己,作为当今不被人看好的90后,我们做得怎么样?我这里想说,起码有几点我们做得不够好,第一,集体意识淡泊。有的人过分强调个性,较少的考虑他人感受。我想今后与人相处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大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第二,我认为作为90后大学生应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这“德”应该是良好的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结合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入党申请,我们应当从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入手,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勤勉敬业的奉献意识、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扎扎实实、尽职尽责地完成好每一项组织工作任务

从影片中我们走过了历史的旅程,每一次战役,每一场斗争,我们都刻骨铭心。井冈山的斗争,让我们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而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雨花台烈士为我们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而团结一致的红安人民,伟大高尚的沂蒙“红嫂”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群众的无私??我们的战士,我们的群众,就好比坚韧不拔的竹子。“血雨腥风雨里,竹子青了又绿,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我们不正像那青翠欲滴充满活力的幼竹吗?在党的沐浴下,社会的锻炼中,我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就当贪婪吮吸着甘露,勇敢地面对狂风暴雨,成为新时代的绿竹,让一代代的绿竹万古长青!

在沂蒙六姐妹的勇敢,坚韧的形象中,我不再怯懦,未来的路在脚下延伸??

美术学院09级美术学一班国艳珠

篇二:红色经典征文

红色经典

店子集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三班 崔维佳

没有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愉快、舒适的生活;没有英雄前辈的痛苦忍受,哪有我们的幸福快乐;没有……

江姐、邱少云、董存瑞、赵一曼、杨靖宇……这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没有他们我们现在说的恐怕就是日语了,他们就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自豪。

细读经典书目《红岩》让我感触很深,这本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英雄形象,他们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出身……以前,有一丁点儿的小事就足以让我大哭一场,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渐渐的成熟了。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受尽拷打。最后英勇牺牲的江姐,让我感到同情、气愤。被敌人的炸弹击中,却始终一动不动的邱少云,让我感到敬佩。主动请求连长炸掉碉堡的董存瑞,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们的邻居张爷爷是建国前的一位老党员,他十几岁的时候曾被日本鬼子带走铡草喂马,有一次,他不小心去晚了,气的鬼子抽出树枝,把年幼的张爷爷打得嗷嗷叫,本来,张爷爷就看不惯日本人在我们自己的地盘儿上故作非为,这一顿暴打下来,那时的张爷爷对鬼子的怨恨加深了,十分痛恨日本鬼子……直到现在,年近九旬的张爷爷仍经常给后辈们将他小时候痛恨鬼子的故事。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先烈们,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长城,你们倒下了,

我们却起来了,你们就是我们的太阳,温暖着我们,向你们致敬!

篇三:首届红色经典征文

首届红色经典征文

血战庙尖顶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为共和国牺牲的无名先烈们

下寨南学校孟令占

1940年春,晋察冀军区6团团部和所属团部医院驻扎在灵丘南山的抗日根据地上寨村。6团,当地人民习惯称其为“老六团”,是晋察冀军区长期坚持在雁北根据地的主力部队,在灵丘驻扎长达五年之久,在打击敌人、保卫抗日根据地、夺取雁北抗战的胜利斗争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老六团”和灵丘抗日民众结下了兄弟之情、鱼水之谊,真可谓是灵丘人民的 “子弟兵”。

这年春天,时任团长的季光顺和政委马龙二位团首长根据斗争的需要,秘密地将团部和团部后方医院驻扎在上寨村。当时灵丘南山虽然是抗日根据地,但驻扎在北泉据点的鬼子敌仍时不时地在南山地区扫荡,因此要想保证团部和医院的侧翼安全,必须派支精干的警戒部队到距上寨村十多里的庙尖顶一带把守。于是二位首长决定把团部警卫连里的“大个李”所代的一排派去把守。这个“大个李”所代的一排是警卫连里的尖刀排,全排装备清一色的日本三八大盖,还配备一挺轻机枪。 排长“大个李”长得人高马大,红军出身,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身经百战,战斗经验极其丰富。他所带的这个排的战士个个生龙活虎,人人智勇双全。所以团首长把这样的部队派到那里是极其放心的。

一排到达庙尖顶一带后,大个李和副排长观察了这一带的地形地貌后,决定先在玉凤寺后面的庙尖顶上修筑工事。这个庙尖顶是玉凤寺奶奶庙的制

高点,山下有一个小山包,一条古道绕包而过,是行人由此到上寨的必经之路。站在庙尖顶的顶峰上,向西可以看见下寨、上寨、雁翅等村庄,向东可以看见口头、刘庄等村庄,就连离此二十里地的北泉鬼子的据点也隐约可见。但是这座山乃是一座孤山,在这样的地形上扎营是兵家之大忌。但是大个李排长和他的战士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庙尖顶(又名庙顶山),位于上寨镇口头村西一华里处,因山下是奶奶庙而得名。山下玉凤寺奶奶庙是座古老的三位送子奶奶庙。每年四月初四是正庙,在过庙期间还要唱大戏。天南地北的商贾们云集于此,十里八乡的村子有小孩子的家庭都要来这儿烧平安鞋面纸,祈求三位奶奶保佑孩子平安无事,而且每个孩子一烧就十二年。因此这个不显眼的奶奶庙年年都是青烟缭绕,香火不断。自从日本鬼子来了之后,灵丘南山地区成了抗日根据地,敌人多次对南山根据地进行血腥的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奶奶庙也没有幸免,被鬼子一把大火烧了个净光。由于玉凤寺的庙尖顶,是周围群山的制高点,鬼子每次来扫荡都要派哨兵在庙尖顶站岗放哨或枪杀过往的行人。后来在当地的民兵队长的带领下,集中了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拆毁了庙尖顶山头上的庙宇,因此山头上只留下三座断壁残垣的烂墙头了。“大个李”排来到这里后,立即在残庙的地基上修筑工事,并在山下的小山包上放出了哨兵,监视北泉据点的鬼子。

几天后,北泉据点的鬼子军官佐藤听暗探报告了在上寨村有“老六团”和医院驻扎的消息后,立即纠集了二百多日伪军趁着夜幕悄悄来上寨偷袭。天刚蒙蒙亮,敌人的尖兵刚在口头村西头一露面,就被埋伏在庙尖顶前的一个小山包上的八路军哨兵发现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包可谓在军事上有重要

的价值,它后面是庙尖顶,前面是必经上寨的一条古道,在这里安上伏击哨既可提前通知山上的排主力,还能打鬼子个措手不及。三名伏击哨一齐开枪,清脆的“叭—勾—儿”、“叭—勾—儿”、“叭—勾—儿”三声三八大盖枪响,走在前面的三名鬼子兵应声倒下,后面的日伪军一齐趴下。三名伏击哨乘机向庙尖顶撤去。紧接着,山顶上的大个李一边派两个战士向上寨村团部报信,一边带领战士们向敌人们开起火来。这佐藤老鬼子躲在一个土塄下面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起来。当他确定这里不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时,就和身边的鬼子嘀咕了几句,带领着大队人马想绕开山上的“大个李”排急速向上寨村推进。大个李一看敌人不攻山,就率领战士们像猛虎一样扑下山来狠狠地打击敌人。敌人被死死地咬在了玉凤寺这个小山包周围。双方激烈地战斗起来。被咬住的敌人一时脱不了身,就命令所有的炮火集中起来向这个小山包猛轰起来。大个李一看敌人的火力太猛,就命令副排长带领一、二班的战士们又撤回了庙尖顶上,他自己则和三班的战士们留下来继续阻击敌人。副排长他们刚刚撤回山上,鬼子的炮火就把那个小山包炸得烟尘四起,大个李他们全部牺牲在这个小山包上面??太阳这时渐渐升高了,它瞪着惊奇的大眼睛看着这场激烈的厮杀。庙尖顶周围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山下的敌人也一路追了上来。鬼子离庙尖顶越来越近,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打!”副排长一声令下,战士们的机枪、步枪“咯咯咯??”地向鬼子猛扫过去。冲到半山腰的十多个鬼子就像驴粪蛋一样滚落到山坡下,气得鬼子指挥官佐藤又是一阵排炮轰击??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就扔手榴弹,手榴弹扔光了,就用山上的石头砸,中弹的鬼子和被石头砸死的鬼子一起随着石头滚落山下,回东洋老家报到去了。就这样副排长带领战士们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

次进攻。等鬼子们趴在半山腰不敢动弹了,副排长利用这个空隙,清点了一下人数,连他还有十二个八路军战士。此时的战士们已是弹尽粮绝了。副排长对大家说:“同志们,咱们的后面就是团部和医院的伤病员,只要咱们在这里坚守,团部和医院的同志就能尽快撤离,再说咱们也没有退路了,只有和鬼子拼到底了!同志们怕不怕?”“不怕!誓死和庙尖顶共存亡!”战士们的喊声响彻云霄,震得半山腰的鬼子心胆寒、腿发软??

副排长说完就从战壕外面搬起一块大石头,立在战壕边,其余战士们见他这么干,也把枪放下,纷纷找石头站在掩体的边上。趴在半山腰的鬼子见庙尖顶上没了动静,就又嗷嗷的冲了上来,战士们又是一阵猛砸??

庙尖顶山北面有个小村子叫白台,白台村的群众亲眼目睹了这次惨烈的战斗。躲在远处的村民多次见冲上山的鬼子被英勇顽强的八路军战士打下山去,当他们听到山顶上没了枪声,又见战士们纷纷用石头砸小鬼子,之后战士们不再扔石头,和冲上山头的鬼子混战在一起,直到山头上复归平静。白台的村民们眼泪汪汪地看着自己的子弟兵全部战死,他们全部都哭了??

这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全排三十名战士除了排长派去送信的两人外,其余的全部牺牲在这里。他们和凶残的鬼子激战了整整两个小时,为团部和医院的同志安全撤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敌人来到上寨村后,“老六团”团部和医院早就安全地撤到距上寨村南十多里的狼牙沟村了??

这是一场没有载入史册的阻击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它实在算不上一次大的战役,但是这却是一场经典的战役,这个故事一直在上寨镇广为流传。后有人编诗一首赞扬英雄的一排八路军战士:

四0年来了老六团, 哨兵排设在庙顶山。 护团部来保伤员, 与敌激战近半天。 子弹打光白刃战, 阻挡敌人难向前, 激战之后全遇难。 留下英名代代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红色经典征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免费论文网 卡耐基范文网 最近更新 公文素材库 文库114 范文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