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书屋 导航

改革开放论文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2017-04-16 05:47:05
经典文章

篇一:毛概论文---改革开放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今天的世界地位,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前言

我国 30 年的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这场伟大革命, 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潮流, 社会主义中国走在了时代前列, 我们党成为时代先锋。

总结 30 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 3 0 年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进一步改革开放。

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有着深厚的国际国内背景, 面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困难, 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着力回答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这一时代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各国, 在发展初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 但后来由于没有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体制和机制逐步僵化, 导致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 至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面临严重的困难。在此同时,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新技术革命兴起的机遇,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调整自己的体制和政策, 缓解社会矛盾, 表现出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势头。

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遭遇了极大的挫折。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后, 极大地发展了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 但也走了弯路, 甚至发生/ 文化大革命0 这样全局性的失误, 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停滞,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面临着巨大的国际性挑战和压力。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下, 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和发展社会主义双重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 开始深刻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进程中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而资本主义为什么在发展进程中又起死回生, 表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怎样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 发展起来, 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引出了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走改革开放之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抉择。

历史进程:

1 9 7 8 年 1 2 月召 开 的党 的十一届 三 中全 会,是 新 中国建立 以来具 有 深远 意 义 的伟大转折。三中全会 开始 全面认 真地 纠正“文 化大革命”中及 其以 前的“的错误,确定了解 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做出 了把工作重点转移 到社 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上来 的战 略决策。它揭 开 了伟 大的改革开 放的序幕,开辟 了建设有 中 国特色社 会 主义 的新 道路,标 志着我 国从此 进 人 了社 会 主 义 事业发展 的新 时期。

第一 阶 段:改革启动和局 部试验(1 9 7 8 年 1 2 月一1 9 8 4 年 r o 月 )。改 革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 8 户农 民在一 张包产到户的约定上按 上 自己的手印,拉开 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其后,农村经 济向专业 化、商品化、现代化迅 速转变。与此 同时在

城 市,从 扩大企 业 自主 权人 手,进 行了综合和专项 改革试 点,取得 了初 步的成效。在沿 海,创办 了深圳、珠 海、汕 头、厦 门四个 经济特 区,打破 了我 国经济多 年的封 闭半封 闭 状 态。

第二 阶段:以城市为 中心 的全 面改革探 索(1 98 4 年 1 0 月一192 年 1 0 月 )。以 19 84 年 r o 月 党的十二届 三 中全会通 过 《 中共中央 关于经 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 为标志,经 济体制改 革进人 了 以城市为 中心 的全 面改 革探索阶 段。

第三阶段:全 面推进,改革攻坚,以建立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 内 容进行综合改 革(192年 1 月一202 年 r o 月 )。192 年初,邓 小平 同志 视察南方发表重 要谈话,同年 召开 党 的第十 四次全 国代表大会,确立 了邓小平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 义理 论 在全 国 的指 导 地 位,确定我 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 目 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o。

第 四阶段: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2 002 年 11 月 至 今)。2 00 2 年 1 1月 召开 的党的 十六大是在我 国发展进 程 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的大会。十六 大坚 持以党的基 本理论 和基本路线为指 导,总结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基 本经验,确立 了“三 个代表”重 要 思 想的指导 地 位,做 出了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改革成果:

改革开放 年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国际经济地位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

篇二: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35年的腾飞

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了。30多年来,从普通人的着装饮食到城市的景色面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公元197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关键的一年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生死攸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奠定了随后三十多年间中国国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人民大踏步前进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使中国真正的摆脱了贫穷落后,开始大步流星地走上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从1978到2012,三十多年间,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变化中不断发展,不断惊奇。对于“改革开放”三十五年这个话题,我相信我们的父辈们会有更加细腻、更加生动的体会和感触;对于我——一名90后的大一学生来说,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留给我们的印象和震撼又是什么?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对于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知难免片面、肤浅,而对于“改革开放”我们又缺乏宏观的理解和直观的接触,三十五年间的历史,对于我们只是浮光掠影的画面,只是教科书中严谨而沉默的叙述。这三十五年,究竟是怎样的三十五年呢?

改革开放的三十五年,是思想解放的三十五年。正是得益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领导,三十多年来人们从“文革”期间的保守、落后、偏执的心态变得开明、积极、宽容,为“大国”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切的改革,首先必须由思想开始。正缘于此,自1978年伊始,我党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不断的引进、学习、消化世界范围内一切有益的、积极的意识形态,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用这些先进理念指引我们的改革,才彻底搞活了计划体制下日益困窘的局面,这才有了三十五年间的快速发展。

有了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就有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加速度”,在社会主义的快行道上如风驰电掣一般。有了“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就有了令人瞠目捷报频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社会大步迈进;在教育方面,三十五年来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三十五年来,我们的国民素质得以不断提升,更多的人有机会走出去,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将黑眼睛、黄皮肤的魅力输送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让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 2008年的8月,第29届奥运会也在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胜利开幕了!运动健儿摘金夺银,国歌唱响,中华自强终于不再是梦想!

这么说或许有点过于理念化了,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

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5年取得的最显著成就,这也给我国带来了日渐雄厚的物质基础。就拿2008年的汶川强地震来说,地震发生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各界捐款捐物的热情不断高涨。想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5年来综合国力的增强,没有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面对这场国难,我们很难想象会是什么局面。改革开放还磨练出了国人百折不挠的民族意志力。。面对每一次灾难,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凭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攻无不克的英雄气概,都能一次次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三十五年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成功、获胜、腾飞的法宝,是我们社会和谐、民众安宁的根本保证。三十五多年的风雨兼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细细的翻阅这段时光,常常忍不住叹息:这是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民族啊!三十五年的时间创造了多少奇迹,留给世人多少感慨、多少震撼?我们默默奉献着的先辈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感慨于我们这一辈人的无知与狂妄,深深叹息,然后又是莫名的期待:对于我们而言,“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是一个和父辈共同的话题,一个打破代沟天堑的良好契机。无论怎样,围绕着这个令我们骄傲的话题,我们应该有共同的自豪和心声吧!?

篇三:改革开放相关论文(学生手写,可作论文参考)

论文格式: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论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的成就与思考

张厚楚,02012223

摘要:改革开放的改革开放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

改革开放的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出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定义、目的、意义、成就、问题、未来;

自从1978年起,改革开放便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了三十五年有余,并且,改革开放给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也许有人要问,改革开放是什么?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它又是干什么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整个中国都陷入了一种混乱不堪的状态,政治、经济都陷入了奔溃的边缘。而与之相反的,世界范围内却掀起了一场关于经济、关于科技的大革命和大腾飞。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之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由此出现在中国大地并且进入每个国人的生活与工作中。

其实,从那时起,邓小平同志便对改革开放有了明确定义: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它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是我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它要做什么呢?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系的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对其根本性的改革。它要大幅度的改变落后的生产力,要多方面的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系列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

这样一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决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呢?

先来看看它那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项基本国策的支持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过三十五年努力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在完善过程中,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农村经济体

改革不断深入 。2006年起,我国

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度降低。在国企中,企业改革不 断改革。改革逐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的基本框架,国有经

发挥了主导作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不断完善,国

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

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的主体地

位进一步巩固。对于资

的所有制,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

务、改进政府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民航、

铁路、文化、出版

金融等重要领域的政策限制实现重要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

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

设步伐加快。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整顿和

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

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社会保障改革

的力度不断加强,初步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加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最近35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并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35里,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提高3倍以上。扶贫工作成效明显。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

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但是,改革开饭毕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照搬。改革进程也不可能一路顺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的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那解决。所以,我们也必须对于改革开放35年来的改变引发深刻的思考。

首先,是工作重心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便是“经济经济改革”。35年以来,中国经济不仅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是否发现,在改革 经济的同时,我们的很多东西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或者丢失?我们又是否考虑过,要实现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仅需要改革的只是经济吗?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改恶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政治体制改革。但是从现实中可以看出,后者是滞后于前者的。当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才考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往往是推而不动或大推小动,甚至越改越令人不满意,例如,机构改革越改越臃肿。可以说,政治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

然后,技术创新落后于制度创新。

这里所谓的“技术创新”是指直接进入生产领域的技术发明、创新、运用,不是科学家的实验室或档案柜里的“科研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进行,可以说制度创新是明显的。但是,技术创新相对于制度创新是严重滞后的。技术创新滞后于制度创新的后果就是当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效率完全发挥出来之后,经济发展的动力就趋于消失。 最关键的,是文化与思想。

毋庸置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经济是必不可缺的条件。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真正的基石是什么?是在历史沉淀下不断积累的文化与思想。而改革开放在改革和开放的同时,新兴事物与全球多元文化的涌入,对我国本土文化以及思想造成了极大冲击。这造成了社会上对于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以及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忽视。西方的庸俗、有害的价值观念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一些人,引发了一些人的自私自利心理。一些人“一切向钱看”,为了钱、利而不择手段。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与趋利原则泛用于其他领域,甚至影响到党内政治生活。市场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市场经济秩序的紊乱,引起了一些人思想上的混乱,一些人缺乏理想信念,甚至丧失伦理道德等。这造成了社会上对于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以及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忽视。所列之负面影响虽然只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部分领域或有限的人群构不成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它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腐蚀却是不可轻视的。它削弱民族精神,败坏社会风气,淡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政治理想,甚至导致腐败和犯罪现象发生,干扰民

改革开放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29336.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百味书屋

© 百味书屋 m.850500.com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ainglaoda@qq.com